群众文化简说
2015-04-22王伟国
王伟国
(深圳市宝安区文化促进会 广东 深圳 518000)
群众文化简说
王伟国
(深圳市宝安区文化促进会 广东 深圳 518000)
群众文化不仅是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整个文化的基础与主流。本文从地位与作用、性质与特点、成就与影响三个理论层面,对群众文化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细致的研究与论述。对于做好群众文化工作,可以提供理性思辨与具体实践的双重参照系。
群众文化;地位作用;性质特点;成就影响
群众文化不仅是整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整个文化的基础与主流。为此,对群众文化必须有总体把握,才能做好群众文化工作。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来群众文化的工作实践与理性思考,对群众文化进行整体上系统化研究,以求为群众文化工作提供理性思辨与具体实践的双重参照系。
一、地位与作用
群众文化的第一个重要问题,是它的地位与作用。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群众文化也是文化的主流。“它参与的人数多、涉及的范围广、切入的角度新、触及的思想深。众所周知,举凡企业文化、农村文化、军营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广场文化、楼道文化、家庭文化、餐饮文化、娱乐文化、服饰文化、美容文化、健身文化、食品文化、影视文化、广告文化、网络文化、交通文化、旅游文化、婚庆文化、礼仪文化等等,涉及到人民群众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和嘉怒哀乐的林林总总,一言以蔽之,凡有人群的地方,就有群众文化。”[1]
群众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和组成部分。群众文化是人民群众的精神支柱、智力之源,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没有群众文化,便没有精神文明。
群众文化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群众文化中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精神,无处不在。
群众文化还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智力支撑。群众文化中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潜移默化、深入人心,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总之,群众文化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美化人格、提高全民综合素质等重要作用,是其他任何文化所无法替代的。因此,群众文化在整个文化中占有基础、中心的“压舱石”的重要地位。
二、性质与特点
群众文化的第二个重要问题,是它的性质与特点。
群众文化的本质,是人民群众的文化,也称大众文化,人民性是它的根本属性。
所谓“人民性”,是指“文艺作品中对人民大众的生活、思想、情感、愿望等的反映。”[2]人民又指的是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所以说,群众文化的人民性,就是属于人民、反映人民的文化。这是群众文化的根本本质之所在。
基于此,群众文化便具有了以下几大特点:
其一,民族性。群众文化的民族性与群众文化的人民性密切相关,换言之,群众文化的人民性决定了群众文化的民族性。世界上所有国家、所有民族的所有文化,都以民族性为生命与灵魂。对于这一点,古今中外的思想家、文艺家早已达成共识,并有许多十分精辟的论述。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说:“谁要是考察一下所有其他各种艺术,他就可以发现每种艺术都具有某种标志着产生这种艺术的国家的特殊气质。”[3]19世纪俄国著名作家赫尔岑也指出:“诗人和艺术家们在他们的真正的作品中总是充满民族性的。”[4]毛泽东更明确地提出:“艺术上‘全盘西化’被接受的可能性很少,还是以中国艺术为基础。……艺术离不了人民的习惯、感情以至语言,离不了民族的历史发展。”[5]他们虽然是艺术的民族性,但是艺术属于文化范畴,所以可以看作是对文化民族性的论述。
其二,地域性。地域文化是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域文化特色愈鲜明,民族文化特色就愈浓郁。所以鲁迅说:“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别国所注意。打出世界上去,即于中国之活动有利。”[6]群众文化的地域性十分鲜明,例如关东文化、黑土文化、齐鲁文化、山陕文化、云贵文化、中原文化、江浙文化、岭南文化等等,都饱含群众文化的地域性特征。
其三,民间性。群众文化大多是民间文化,所谓“民间”,顾名思义,即民众之间。群众文化中的民间文化有多种,例如民间文学(群众品头创作、口头流传的文学,包括民歌、民谣、神话、传说、故事、童话、谜语、平话、谚语、咒文、说唱、戏曲等)、民间音乐(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曲)、民间舞蹈(汉族的秧歌、龙灯舞、腰鼓、高跷、跑旱船,蒙古族的安代舞,藏族的锅庄舞,苗族的芦笙舞,维吾尔族的赛乃姆,傣族的孔雀舞,朝鲜族的长鼓舞等)、民间工艺(包括竹编、草编、蓝印花布、蜡染、木雕、泥塑、剪纸、民间玩具等)……等等,不胜枚举。
其四,通俗性。群众文化属于俗文化范畴,与精英文化的雅文化相对,因此通俗性乃群众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这种通俗性又决定了它的浅显性。当然,这种通俗并不是低俗和庸俗,而是俗中见雅、以俗达雅。郑振铎先生曾著有《中国俗文学史》一书,其中所引大量文学作品,就是以俗见雅的经典之作。
总之,群众文化的人民性本质,决定了它的民族性、地域性、民间性、通俗性等主要特征。
三、成就与影响
群众文化的第三个重要问题,是它的成就与影响。
首先是群众文化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这是有目共睹、有口皆碑的事实。例如文学方面,《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就是当时的民歌。汉代的乐府诗歌,大多也是民歌。唐代的变文、宋的话本、金代的鼓子词,明清的民歌和通俗小说等等,都在整个文学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又如民间绘画中的杨柳青年画、天津泥人张泥塑等,都闻名世界。再如瓷器中的“民窑”,即民间制作的瓷器,其中也有许多稀世珍品。至于秦始皇陵兵马俑,也可以视作民间泥雕,也是世界著名文化遗产。我国民族戏曲和曲艺,都以民间文化为母体。
其次是群众文化的巨大影响。群众文化的影响广泛而深远。一方面,许多文化精品都出自群众文化,例如中国四大古典小说——《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都是在民间文学通俗小说特别是章回体小说的影响下创作出来的。另一方面,许多文化精英也都出自群众文化。例如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就是在楚国民歌——楚辞的孕育下出现的。唐代大诗人李白,也是在民歌的基础上出现的。元代著名剧作家关汉卿,更十分熟悉民间文化,尤其是精通民间戏曲,所以才创作出《窦娥冤》《单刀会》《鲁斋郎》等元杂剧的经典作品。著名国画大师齐白石,早年曾为木工,从事棺木、家俱绘画,皆属于民间绘画。后来结交文人,始学国画,遂成大家。藏族民歌培育出才旦卓玛,东北民歌培育郭颂,东北二人转养育出著名作家刘子成,表演艺术家高秀敏、阎学晶,黑龙江海伦民间剪纸养育出著名剪纸艺术家傅作仁。
总之,群众文化成就巨大,影响深广。
[1]孙荣欣.黑土地之恋[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166.
[2]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1146.
[3]王伟国.伏尔泰——论史诗[A].伍蠡甫.西方文论选(下)[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32.
[4]王伟国.往事与沉思[A].赫尔岑.赫尔岑论文学[C].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62.27.
[5]毛泽东.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J].北京:人民日报,1979-09-09(01).
[6]王伟国.致陈烟桥[A].鲁迅.鲁迅全集(第12卷)[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391.
G24
A
1007-0125(2015)03-024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