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学模式对编制专业课程标准的作用
2015-04-22温佳琳温佳明
温佳琳,韩 玲,温佳明
(1.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91;2.唐山滦县龙山初级学校 河北 唐山 063700)
浅谈教学模式对编制专业课程标准的作用
温佳琳1,韩玲1,温佳明2
(1.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91;2.唐山滦县龙山初级学校 河北 唐山 063700)
专业课程标准是教学的指导性文件,也是教学实施的标准。根据专业的不同特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该由专业课程标准说明并细化,专业课程标准由专业自评报告说明并阐释。同时,应围绕专业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开展规范教学大纲及教案工作,通过专业课程标准撰写说课材料等。很大程度上讲,课程标准就是教学实施和把控教学质量的核心文件!
教学模式;课程标准;编制
教学模式可以被定义为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将“模式”一词引入教学理论中,是想以此来说明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或框架,表现教学过程的程序性的策略体系。
在职业教育的教学体系中,专业课程标准是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具体规定课程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教学实施及考核评价建议,体现了课程期望学生达到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基本要求。根据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专业课程由专业技能领域和集中的实践教学环节组成。其中专业技能领域包括:专业基本技能领域、某某岗位、专业能力拓展领域若干门课程。在进行专业课程标准编制的过程中,按照课程性质将专业课划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等4个类型。然后,根据课程类型设计教学模式。
以高职院校的摄影摄像技术专业为例,在编制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根据课程类型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模式。如专业基础课设计了“阶段性、模块化、项目达标”的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专业理论课设计了“筛选案例——总结经验——提炼规律——理论深化——指导实践”的双向互动的教学模式;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拓展课设计了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构建了“项目教学、任务驱动、仿真模拟、过程考核”的行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的设计对于执行教学任务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阶段性、模块化、项目达标”教学模式是一种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理论和实践同一教室(实训室)、同一时间进行;教学内容整合为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块;学习过程实行阶段性的项目达标制度。理论部分主要采用教师讲授辅以多媒体演示,实践操作穿插讲评学生作业和品读经典作品进行教学;重点是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采用边讲边练的方式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及时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第一时间发现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予以解决,从而强化学生的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这种教学模式适用于专业基础课程,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专业基础课的教学特点并兼顾学情,能够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起到积极作用。
“项目教学、任务驱动、仿真模拟、过程考核”教学模式符合高职教育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训练的要求。教学内容以典型任务为主体,任务完成就是岗位工作任务的完成。充分体现学习内容就是工作,“教、学、做”为一体的基本设计理念。因此,在教学模式上设计了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构建了“项目教学、任务驱动、仿真模拟、过程考核”的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筛选案例——总结经验——提炼规律——理论深化——指导实践”教学模式根据高职学生的智能特点,通过案例的选择、编写与研究,促使学生主动构建专业理论知识与经验。设计了“筛选案例——总结经验——提炼规律——理论深化——指导实践”的双向互动的教学模式。整个学习过程是一个将实践上升为理论,又以理论指导、服务于实践的过程。根据本专业自身特定的选择标准和分析方法为学生提供科学、有效的经典案例进行分析。针对案例中的事实、人物及贯穿其中的情感加以叙述与阐释,告诉学习者和使用者如何操作、形式如何发展及怎样做出决策。从而缩小有突出特点的行业、职业与学习、使用者之间的差距。这种教学模式比较符合专业理论课的教学特点,同时也弥补了高职教育中重技术训练、轻理论学习的问题,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根据以上讨论,根据不同的课程类型设计与之相匹配的课程模式有助于教学实践,尤其是在高职教育的专业教学和教学管理中具有明确教学目标、有效运用教学法等积极作用。对于教师在执行教学任务的过程也具备操作性强的优点,并具体地规定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使得教师在课堂上有章可循,便于教师理解、把握和运用。教学模式是教学现实和教学理论构想的统一,所以它有一套完整的结构和一系列的运行要求,体现着理论上的自圆其说和过程上的有始有终。完整的教学模式又是一种稳定性和灵活性兼顾的教学指导思想,有助于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根据现有的实训或教学条件和学生学情等具体情况,进行细微的方法上的调整,以体现对专业特点和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一种主动的适应。由此,教学模式的设计在专业课程标准编制过程中的积极意义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典型了。
[1][美]乔伊斯.《教学模式》第七版[M].邢建华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2]戴士弘,毕蓉.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C].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G642.0
A
1007-0125(2015)03-017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