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风景创作中的一些思考
2015-04-22周克修
周克修
(南昌师范学院 美术系,江西 南昌 330000)
色彩风景创作中的一些思考
周克修
(南昌师范学院 美术系,江西 南昌 330000)
本文主要结合笔者的观摩体会与创作实践,简述色彩风景创作中立意、构图、技法、概括的重要性。
主题;个性;构成;技巧;整体
近年来,笔者经常到各地的自然风景区采风写生,收集创作资料,并观摩国内外博物馆的美术藏品,在色彩风景写生教学和科研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一些感受和经验,有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和认识,在创作过程中,对构思立意、构图构成、技巧技法、整体概括几方面有点个人的看法,简述如下:
一、构思立意
在风景创作中,题材表现是多样化的,一般情况下,选择自己喜欢和熟悉的题材去表现较为恰当,容易得心应手,尽量回避一些表现过多的题材,因为,艺术创作是强化个性的活动,每个人的创作都与众不同,应该走自己的路子,形成自己独特的画面效果,即个人特色。风景画描绘的对象无非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两大主题,自然景观以秀丽山川为主,人文景观以历史遗存为主,各地的名山大川和人文遗址是风景创作取之不尽的题材资源。所以画家在创作之初,要选择好适合自己的题材进行构思立意,把握色彩表现的情感和意境,突出个人特点,谋求创新进步的发展模式,在创作自然风景时,把诗情画意放在首位,画面清新,犹如雨过天晴,对观者来说,好比生活在干燥环境中的人们,久旱盼雨,强烈渴望湿润心田的感觉。如表现山水,创作者应寄情于山水,通过画面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古人在表现山水画时,取名胜佳境,前水后山,山以深幽取胜,水以湾环见长,构图布景,层出新意,山重水复,身入其境,移步换影,变化万端。水随山转,山因水活,山水交融,境界大开。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源贯通,全景生动。有山无水与有水无山都不是完整的好风景。在表现人文景观时,立意要抓住画面的沧桑感,及表现悠久历史文化遗存的辉煌,通过表现古老村落或古建筑美带给人们心底的震撼。而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相结合的风景画,内容则更显丰富,更能打动观者的心。画作选择好优秀的主题思想,能产生强大的艺术生命力,所以风景创作以立意为先,主题为上。
二、构图构成
构图在风景创作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风景画远、中、近景的取舍,天空和地面及物体间的相互关系,主体物与次要物的表现和呼应,表现形式与主题思想的有机结合,物体间的节奏转换,画面中的统一与变化,以及画家个人特征的展现等等,都是在风景画构图时要充分考虑的因素。一般情况下,不同的构图能反映出不同画家的个性特色,比如山水画中常见的之字形构图和对角线构图等,都有较鲜明的特征。画家为追求自己的风格,画面的构图自然千姿百态,有饱满型、空灵型、偏离型、中正型、宏观型、局部型、扩展型、压缩型、发散型、聚拢型等等。在构图上,要想形成个人的鲜明特色,需要不断探索,在风景创作中把构图与构成结合起来,是我们需要多加思考和研究的课题。构成在构图中的运用,非常重要。我们知道现代构成在艺术生活中已经深入人心,被大众普遍接受。构成形式及表现手段,在建筑、雕塑、绘画、设计等艺术领域广为运用,其实质就是体现现代感和体块感及空间感。在许多的风景创作画中,通常能见到一些缺少构成因素的作品,其构图则显得有些老套陈旧,甚至像照片的复制品或原样翻版,也就是画面过于接近自然状态,缺少概括能力,缺少几何块面体的张力,表现力不强,没有创造力和想象力。所以我们在风景画创作中要将构成手段加以运用。虽然我们在风景创作中强调构成的重要性,但在表现画面时也不能把构成因素过度展现,否则画面会缺少灵动感,增加次序感,成为工艺类的作品。构成元素在画面中的运用效果,其原则看上去要隐约地暗藏其中,方显生动有力。对于含蓄的表现法则,古人的看法是:“隐隐约约仿仿佛佛,粗看有形细看无形,远看似有近看似无,侧看清晰正看模糊”,做到含而不露,引而不发的感受。构成元素在画面中,起到支撑画面骨架的作用,在有构成形式的支配下,所表现的对象围绕这个骨架而展开,表达出自己的主题思想,以及个人情感和风格特征。当然,风景画创作中的构图形式千变万化,无一定式,没有程式化的规定“动作”,构成虽然在构图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也不能走生搬硬套的僵化路子。
三、技巧技法
技巧和技法是表现对象的手段,能丰富所表达的内容,使画面显得有“味道”。没有技巧和技法的风景画创作,会感觉平淡乏味。技巧讲究随意性,注重无意识,画面则显得轻松,挥动画笔的随意间,即把所描绘的对象表现得充分到位,塑造成有形体结构、有空间位子、有主次对比、有虚实关系、有明暗冷暖、有远近距离、有节奏变化、有整体概括等。也许是一笔到位,也许是寥寥数笔,不可复制,轻松自在,妙笔生花。境界高超的技巧,其妙处在于不确定性,下笔前可以是成竹在胸、自然流露;下笔中可以挥洒自如,不计后果。下笔后更可以任意涂抹,大胆释放,不知其为何物,是一种抽象的表现。思考之后,才从无意识的抽象中找到所需要的形体,即在抽象中找到具象或半具象的内容,使其似像非像、似有非有。若隐若现,也许是将错就错,顺其自然,也许是稍作调整,小作添加,宛如天成,是感性的表达,理性的回归。如果一开始就拘谨小心,面面俱到未必是件好作品,或死描硬画,耗费九牛二虎之力,反复修改,则显得呆板。而技法的表现则更趋向理性,事先一般是设计好,安排细致周全,全盘考虑,综合运用。技法的运用在表现和塑造形体对象时,要讲究厚薄、机理、大小、
方圆、直曲、明暗、刚柔、节奏等因素的对比与变化。可以根据画面需要采用不同的技法来表现不同的对象,使画面丰富耐看,比如运用薄的笔触来对比厚实的物体,光滑平整的笔触来对比粗糙的物体,大块面的笔触来对比细腻的物体,清晰有力的笔触来对比柔和隐藏的物体。使画面变化多端,经久耐看。一幅画,远处看大效果,近处看技巧和技法。所谓效果好,就是能体现出整体性、结构准确、主题意境深远、空间距离感、节奏变化、光感质感、虚实关系等。而技巧和技法,即要体现出随意性,又要显得精细、熟练,笔笔到位,趣味十足。不同个性的画家,创造出适合自己的技巧和技法,形成各自独特的风格,使画面呈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其独特的个体性,有利于从庞大的共性体中走出来。
四、整体概括
风景画创作的后期,对画面整体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完成一幅作品后,要看这张画的整体大效果如何。在处理画面过程中,要在形体塑造和色彩表现方面,做到协调一致,既要突出主体,又要使各局部间协调统一,局部不能过于太“跳”,各形体间应互为照应,相辅相成,共成一体,而不是各自凸显,互不关联,或是面面俱到,主次不分,层次难辨,或色调不和谐,没有统一的基调,或笔触零乱,过于繁杂琐碎,不讲究次序等。对于整体的要求是注重对画面的全面把握与考察,即便局部画得多么精彩突出,如果有碍整体效果,破坏了全局,也要将局部突出的地方予以弱化,以便服从整体的需要。画面中,对形体的概括表现,与整体的要求是一致的,概括地表现,就是要将客观事物提炼简化,留下精华,去其糟粕。平时我们看到自然界的形体与色彩,包含着众多繁杂的对象和缤纷的颜色,只有通过综合表现,概括每一个复杂的局部,有步骤地得到最后的整体大效果,要善于割舍,分清利弊,取重避轻,大笔挥动间就能把握全局,抓住要点和重点,这也是正确观察方法的体现。具备了整体和概括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手段,就能将一幅画作表现充分。在强调整体和统一的前提下,也不能忽略整体中的局部变化,细节也很重要,如果过分夸大整体,不讲究深入刻画,以及细节和全局的节奏变化,也是空洞乏味的。好比一张白纸,看上去是最整体最统一的,但不存在丝毫内容和变化。只有画面起变化,才能产生灵动,变化给人新鲜感,才有趣味,所以在整体与变化中找到平衡关系,就是我们在创作风景画中的关键所在。衡量画面整体与变化的平衡,取决于每一位画家的个人修养,修养在画外,是平时文化涵养的积累,是心境的修炼,是画家对客观世界的领悟,是自我意境的表达。作品数量的累积和增加,能促进画家的灵感,在色彩风景画创作的不断积累中,达到质的飞跃。只有画家激动起来,产生强烈的表现欲与冲动感,才能画好一幅优秀作品,才能打动观众,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五、结语
总之,在色彩风景画创作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立观点和思考方式,因人而异,得出的结论各不相同。我认为,构思立意、个人风格、技巧技法、构图构成、整体概括等方面,对色彩风景画创作都具有非常大的作用,是值得我们反复思考的重要因素。
J204
A
1007-0125(2015)03-016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