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民间舞蹈之意境探究
——以古丽米娜的舞蹈《帕米尔之情》为例
2015-04-22岳莹莹
岳莹莹
(中央民族大学 北京 100081)
民族民间舞蹈之意境探究
——以古丽米娜的舞蹈《帕米尔之情》为例
岳莹莹
(中央民族大学 北京 100081)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民间舞蹈都有着特有的创作思维和意境。本文通过对塔吉克舞蹈《帕米尔之情》的分析,着重探究民族舞蹈产生与创作的意境,对民族民间舞蹈的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民族舞蹈;意境;塔吉克族
东西方的审美取向和审美观念大有不同。这种审美观念在各个领域都有体现,这其中也包括艺术思维和艺术创作。我国少数民族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①,我国的民族民间舞蹈的产生与传承受其东方文化和东方审美观念的影响。
一、东方审美品味对美的理解
在古代,不论是西方还是东方,先哲们很少以美为话题谈及一个事物美还是不美②。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其地域环境和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③。中国的美学受文化影响,更加注重意境。意境是中国美学所研究的重要范畴。清王国维把“境界”看做是艺术美的本原,提出“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有境界,本也。气质,神韵,未也。有境界而二者随之也。”
二、民族民间舞蹈的意境
舞蹈需要制造典型的形象,创造情感氛围,让鉴赏者产生丰富的想象,最终达到“情中有境,境中有情,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境界。舞蹈《帕米尔之情》通过舞者身后的背景、舞者灵动的眼神、灵巧的舞步以及如鹰般舒展的双臂,使人仿佛看到了帕米尔高原上人们的美好生活。并深刻地体会到了以古丽米娜为代表的塔吉克族人民的精神,那种坚强、勇敢、乐观向上的精神。
(一)民族民间舞体现的三种意境。艺术贵在创造性,这种创造更多地指以有形的物化形态揭示更丰富的精神内涵④。民族民间舞体现出三种意境,分别是心态意境、生态意境和情态意境。以舞蹈《帕米尔之情》为例,舞者古丽米娜精神饱满,乐观向上,这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能够使鉴赏者赏心悦目,对美好生活充满幻想,这是带给人们心态意境的体现。而这种只有体现了人类进步的理想和愿望、符合历史发展趋势、显示客观规律和必然性的社会生活才是美的⑤。许多少数民族中都存在着图腾崇拜,并世代相传⑥。幕后的帕米尔高原的背景和舞者模仿鹰的动作,再加上音乐中的鸟语声、笛声,使人们马上联想到美丽的大自然,激发人们对帕米尔的热爱、对鹰的崇拜以及对一切自然界美好事物的期望。这种联想体现的是生态意境。所谓情态意境指的是“情景交融”,“情”是主观感情,“景”是客观存在。《帕米尔之情》它在传达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寄舞蹈于感情,表达舞者对本民族的热爱,对家乡的依恋。
(二)民族民间舞蹈作品意境创造的意义。人们对于艺术的认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⑦。民族民间舞蹈是民族文化、民族艺术的载体,现在越来越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
无论是音乐、绘画还是舞蹈,这些艺术作品都包含有审美功能和非审美功能⑧。而审美功能的体现,需要意境的塑造。创造意境有利于升华作品的主题思想;强调作品的情感内涵;增强作品的艺术性;增加作品的想象空间。《帕米尔之情》中舞者的身体连绵不断的盘旋,上肢动作多为为仰,俯,拧;腿部动作多为拖、踏、伴有微微的屈膝;两手臂十分的舒展;腕部轻柔,有翻腕,压腕,挑腕等动作。舞者的演绎与音乐、幕后的荧屏营造出的情境相容的舞蹈画面,使我们联想到自古以来生活繁衍在帕米高原之上的塔吉克族。又想到了一个美丽的传说:有位叫多斯提克的牧羊老人,他拾到一支鹰的翅骨,竟用此翅骨吹出了美妙的声音,伴着笛声他展开双臂,如鹰般舞蹈起来,于是塔吉克人有了自己独特的鹰舞。从工艺品的审美历程来看,凡是产生年代久远的物品往往带有某种实用性⑨。鹰笛便由此作为一种乐器被流传使用至今。
注释:
①苏和平.试述中国少数民族美术的发生与发展[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4,(05):84-88.
②苏和平.中西艺术审美比较刍议[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6,(06):136-139.
③苏和平.构建学校传统艺术教育体系[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9(04).
④苏和平.艺术人类学与艺术教育刍议[J].民族教育研究,2008,(02):41-44.
⑤苏和平.高校美育教学初探[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3,(06):124-127
⑥苏和平.水族审美意识探源[J].贵州民族研究,2004(03):70-73.
⑦苏和平.少数民族艺术文化的现代传承研究—以民族艺术的教学为个案[J].西北民族研究,2013,(04):101.
⑧苏和平.试论艺术教育的功能与效应[J].民族教育研究,2005,(06):87-90.
⑨苏和平.试论我国南方少数民族的铜鼓艺术[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5,(06):65-68.
J722.2
A
1007-0125(2015)03-0146-01
岳莹莹(1985-),女,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少数民族艺术专业硕士在读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