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性别差异的城市公共空间认知模式研究
——以苏州市石路商业步行街为例

2015-04-21林佳思丁艳章程

福建建筑 2015年8期
关键词:石路步行街性别差异

林佳思,丁艳,章程

(苏州科技学院建筑学院 江苏苏州 215000)

基于性别差异的城市公共空间认知模式研究
——以苏州市石路商业步行街为例

林佳思,丁艳,章程

(苏州科技学院建筑学院 江苏苏州 215000)

在以人为本、重视差异性等后现代主义思潮下,基于个体差异的城市公共空间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在问卷调查与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通过采用认知地图的方法,从性别差异的角度探索主体行为及认识模式的差异,分析男女对城市公共空间的不同需求,从而为城市公共空间的差异性设计提出建议。

性别差异;认知地图;认知模式;城市公共空间

E-mail:945424078@qq.com

在以人为本、重视差异性等后现代主义思潮下,“空间平等”的诉求正受到更多的关注,基于性别差异带来的对城市空间需求的也应受到重视。女性主义学者在此领域做了相当多的研究。从性别差异来批判城市建设和公共建筑建设的有列丝丽.坎尼斯.威斯曼[1]、格尔达.韦克勒[2]和罗斯柴尔德[3]。加拿大的“METRAC”通过女性评测考察公共空间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对城市的地下空间及公园提出改进措施。国内学者柴彦威[4]等从地理学的视野对女性居民的行为空间进行研究,黄春晓[5]从通过对女性日常行为的分析探讨了女性对城市公共空间的特殊需求。城市规划领域黄春晓等[6]提出了现在的城市规划理念与建设方法存在的问题,此外她还提出了我国现阶段女性社会空间发展的一般特征及其影响因素[7],王建[8]等主要从城市公共空间及公共服务设施方面强调对女性等弱势群体的考虑。李文潇[9]从建筑学层面提出均质化的现代建筑空间忽视了对女性的感受,孟莹莹[10]认为要根据男女生理和心理的差异来思考室内设计。

图1 视野可达性男女选择情况 图2 标志信息位置男女选择情况

图3 空间维护度男女选择情况 图4 隔离感男女选择情况

从性别差异的角度来看,城市公共空间对男/女性的影响主要涉及到安全性、舒适度及空间认知度三个方面。本研究以苏州石路地区商业步行街相关男女主体为研究对象,利用问卷调查、实地调研的方法,从性别差异的角度对其主体行为的时空特点、空间需求进行定量综合分析,并从上述三个方面对城市公共空间的改善和设计提出建议,提高城市公共空间的品质,满足不同人群的空间诉求。

1 研究实施的基本情况

1.1 研究实施地点

本研究选择位于苏州古城区西北部繁华之地——石路商贸区中心内的石路步行街为研究地点。石路步行街作为苏州新区的购物中心,基本形成了集商贸、旅游、休闲、娱乐、商住服务等功能一体的现代化商贸中心,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苏州城市公共空间。

1.2 研究方法

本项目从问卷调查、实地调研和认知地图三方面开展调查。一方面,通过对苏州石路地区商业步行街相关主体的问卷调查,分析出性别差异造成的空间认知模式差异;另一方面,通过对石路商业步行街空间及各项设施的实地调研以及对主体认知地图的跟踪记录,分析主体行为模式的差异;最后推导设计性别差异造成的主体行为认知模式差异下的最优空间。

1.3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本次在石路商业街进行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600份回收504份,其中有效问卷440份包括202位男性调查对象和238位女性调查对象。

在工作日的实地调查过程中,9:00-9:30时间段被统计的人数最多为733人,其中男性占37.3%女性占51.1%,8:00-8:30、10:30-11:00、3:00-3:30这三个时间段的被统计人数分别为225、233、281人,5:00-5:30时间段的人数为394人,其中女性占47.1%,男性占43.8%。各个时间段的统计人数中女性较多,带孩子的女性百分比也明显高于男性。

2 基于性别差异的城市公共空间需求分析

2.1 认知模式差异调研分析与总结

1)安全性需求分析

图5 拥挤度男女选择情况 图6 遮阳避雨设施男女选择情况

图7 是否配置哺乳室男女选择情况 图8 厕所排队时间男女选择情况

问卷从环境物理因素、空间感受、管理维护等方面来评价空间安全性。根据统计分析可知在夜间照明亮度评价、陷入危险可能性评价等方面男女样本的选择不具有显著差异性。 男女样本在空间视野可达性、标示信息位置认知度、空间偏僻度与隔离感的认知度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空间视野可达性方面,占男性样本绝大部分的人选择了视野易被遮挡与一般,占女性样本一半以上的人选择了一般,已知由于男女性的心理差异,男性相对于女性更关注所处空间的位置与环境特性,因而比较关注公共空间中活动的人而更容易觉得视线被遮挡(图1);标示信息位置认知度方面,占男性样本较大部分的人认为石路商业街上标志信息的位置比较醒目,而占女性样本将近一半的人选择了“一般”,且男性样本内选择不够醒目的比例小于女性样本选择该项的比例,因此男性样本对标志信息醒目度的评价高于女性样本(图2);空间偏僻度认知方面,占男性样本较大部分的人中认为现存偏僻角落比较多,而占女性样本较大部分的人认为偏僻角落比较少,男性样本比女性样本更易觉察存在的偏僻角落(图3);隔离感的认知方面,男性样本认为石路空间隔离感比较强烈的比例大于女性样本中选择该项的比例,女性样本较男性样本更倾向于一般化(图4)。针对差异,女性需要更强的空间安全保护措施与信息提醒来加强其对空间的认知,同时加强空间管理、控制街道人流量有利于营造安全有序的公共环境。

2)舒适度需求分析

问卷还要求样本从空间舒适度、设施舒适度、设施便利性3个方面的14道题目对石路商业街的舒适度性进行评价。统计显示,在空间容纳度评价、遮阳设施需求度、哺乳室需求度以及厕所使用评价这几个方面男女样本选择结果存在明显差异性。空间舒适度评价方面,男女性都偏向于认为石路的拥挤度一般,而为女性样本较男性样本更不容易在石路街上觉得拥挤(图5);遮阳设施需求度方面,占女性样本较大部分比例的人认为遮阳避雨设施比较少,大于男性样本选择该项的比例,女性样本较男性样本对遮阳避雨设施的需求更大(图6);在是否需要设置哺乳室方面,占男女性样本较大比例的人认为需要设置哺乳室,其中女性样本中选择需要的比例明显高于男性样本比例,女性样本的倾向性更强(图7);厕所使用评价方面,女性样本认为排队等待厕所的时间比较长的比例明显大于男性样本比例(图8),可知由于石路商业街的厕所数量较少且不易找到,同时存在男女性生理差异,女性的如厕需求需要更多的考虑。

图9 色彩环境认知男女选择情况 图10 材料感官男女选择情况

图11 基础设施分析

3)空间认知度分析

图12 男性行人样本 图13 女性行人样本

女样本在空间认知的容纳度、声环境、景观小品这几个方面的选择不存在显著差异性。关于色彩感知和材质偏好感知两项男女样本选择具有显著差异性。认为石路外部色彩环境比较丰富的男女性各自占了男女样本最大的比例,女性样本中选择单调冷漠的比例大于男性样本,可知于女性对环境色彩的感性认知较男性更强烈(图9);材质偏好感知方面,占女性样本大部分比例的人选择了柔和的材料,偏向于认为该装饰材料能给人带来更好的感官体验,而男性样本中大部分比例的人偏向于无所谓(图10),在现有的外部环境营造中要更多的考虑女性的审美因素。

2.2 实地调研分析与总结

实地调研对象为路灯、垃圾桶、消防设施、座椅、移动商铺、广告牌和电话亭这七类基础设施以及绿化水体等景观环境。其中路灯种类较多,每一类路灯数量适宜且分布合理(图11);垃圾桶主要布置在水景附近,座椅旁边和地铁站出入口等人流量密集地带;消防设施位置明显,可以满足危险事故发生时紧急使用的需求,电话亭数量少且有故障,不利于使用;座椅类型有条形椅和围椅两种;移动商铺数量适宜,可以满足室外行人的购物需求,广告牌数量相对较多 ,商业氛围浓厚;绿化水体等其种类和数量则偏少。

2.3 认知地图分析与总结

首先根据性别差异,将所有的样本分为女性、男性和男女同行三种类型;其次根据是否带孩子,将所有样本分为带孩子和不带孩子两种类型。同时可从发现分析样本在行走总时间,逗留时间和次数,逗留地点偏好,路线迂回程度四个方面有显著差异。

图14 不带孩子行人样本 图15 带孩子行人样本

只考虑对象性别差异叠加路线(图12)可以看出,女性行人样本路线(图13)在行进过程中花费的总时间比男性样本长;女性行人样本路线图中的逗留点(图中圆点表示逗留点)多于男性,说明女性样本逗留频率高于男性,且平均逗留时间长,原因为女性的体力比男性差,并且部分女性穿高跟鞋,需要停留休息;女性行人样本在逗留时更偏向水池和绿化附近;女性行人样本路线比男性样本迂回曲折,原因为女性行进的目的不明确,并且女性对周围环境关注较多,容易被吸引。

只考虑调查对象是否带孩子的路线图(图14)可以看出,带孩子的行人(图15)在行进过程中花费的总时间较长;带孩子行人路线中的逗留频率(图中圆点表示逗留点)高于不带孩子行人,且平均逗留时间较长,原因为带孩子行人活动更为多样化且消耗的体力较多,需要逗留休息;带孩子行人在逗留时更偏向于空间丰富的水池附近,能满足孩子玩耍的需求;带孩子行人的路线更迂回,原因是孩子有游玩的需要,行进目的不明确。

综合以上对比可以发现,由于男女性心理和生理上的差异,女性比男性在行进过程中的总时间和逗留时间长,逗留次数多,更偏向景观良好,空间丰富的区域,由于目的性相对男性较弱,路线更迂回;由于考虑孩子的特殊需求,带孩子行人在行进过程中比不带孩子行人总时间和逗留时间长,逗留顿次数多,更偏向空间丰富处,路线较迂回。而实地调研结果表明,石路商业步行街上女性行人多于男性行人,并且带孩子的行人中女性较多,所以在公共空间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带孩子女性人群的特殊需求。

3 结论与设计建议

3.1 结论

1)完善城市公共空间基础设施

石路步行街属于大型的城市公共空间,其基础设施的数量和布置要满足人群使用的安全性和舒适度的要求,根据实地调研发现的问题,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完善石路步行街基础设施的建议:

a)增强步行街上基础设施的安全性

石路步行街上路灯的数量和分布均合理,但是角落偏离主要街道附近路灯相对较少。所以应该在步行街的角落增加适当的路灯,满足照明需求。另外步行街上的电话数量少且有故障,建议适当增加电话亭的个数并且经常维修管理,保证其正常使用。

b)增强基础设施的私密性和舒适度

可以增加步行街上座椅的类型,围椅的中央布置种植树木,其舒适度和私密性较好,围椅的使用频率高于条形椅,所以可以在原来没有遮蔽的长凳座椅上,通过种植绿化和花架廊等特色景观小品的穿插设计,营造出多个半开敞的小空间,形成不同类型的功能空间。

2)增强公共空间场所感

根据男女性调查问卷的统计与差异性分析,以及基于男女在生理、心理方面固有的差异,可知在空间认知度、舒适度与安全性方面男女之间有着不同的需求性。

a)空间认知度

管理方应适当采用柔和的室外装饰材料和丰富有趣味的景观小品,在丰富室外色彩环境的同时迎合了女性的审美需求,此外还应控制场所的声量低于一般音量,以增强室外环境的好感度;不同于男性关注空间的规模,女性更在意空间的舒适度,在规模比较大的城市商业空间中,要根据女性的认知尺度设计相关公共设施,比如休息座椅按照合理的距离和围合布置等。

b)舒适度

室外空间设计应考虑到女性的特殊生理需求,增加厕所和蹲位数量,设置哺乳室和相对私密宽敞的女性空间,还应保证遮阳避雨的便利性;同时在女性空间周围设置休息座椅,便于伴随女性的男性使用。

c)安全性

室外空间设计时应做到通达舒朗,保证各部分空间视野的可达性较强,减少偏僻的角落和杂物的堆积以避免潜在的危险。在人流量较大处减少格挡物的存在并且保证地面平整防滑,以利于人流的疏散。同时在醒目位置设置警亭与值班岗位,提供醒目的标志信息,增强安全性。

d)女性功能空间适当私密化

在易达性较强且相对独立、私密处设置专门的女性空间如哺乳室以满足女性喂奶、独处等私密性行为要求。另外在公共绿化空间中设置起到隔挡作用的绿化墙,并适当调节其稀疏程度,增强空间的独立性、安全性与场所感。

3.2 石路商业步行街哺乳室设计建议与探讨

基于认知模式的调查结果和认知地图的研究,男女性认知模式有明显差异,且应特别给予女性人性化关怀,在石路商业步行街的调研过程中很多调查对象均为带孩子的母亲,她们有哺乳的需要,因此设置哺乳室在公共空间设计中应予以充分考虑,且哺乳室应满足以下几点要求:

a)在适宜地点设置哺乳室(安静且易识别)

b)宜采用轻型钢结构;

c)满足模数化建造要求;

d)空间具备流动性与灵活性;

e)空间具备私密性;

f)造型与外观应具备轻盈与相对开放的特征。

基于以上几点要求,下面从哺乳室的选址和单体设计两方面入手,完善石路商业街女性哺乳空间。

1)哺乳室的选址

图17 建筑构件拆解

图18 哺乳室平面图及流线分析

根据所有带小孩样本的认知路线的叠加,同时考虑建筑环境需满足女性对空间的要求,特别是哺乳空间私密性的特殊要求,故建筑不宜在人流密集处,即图上所示路线过于交叉汇集处,也不宜在人迹罕至,视线封闭而难以营造女性心理安全感的地方。而适宜设置于样本逗留处附近,相对安静易于识别找到的地方。如(图16),可以确定四处周边设施齐全并适宜布置哺乳室的位置。

图16 哺乳室选址

2)哺乳室单体设计

从人性化空间设计角度出发,哺乳空间功能除需包括哺乳育婴区域,盥洗如厕区域,最好应有婴儿车停放处,还有必备的建筑缓冲空间使室内与城市空间衔接自然。最好能考虑到与哺乳母亲可能同行的人员的等候区域;从建筑建构角度出发,由于是小型建筑,哺乳室设计将采用轻型钢结构进行搭建,模数化设计生产,易于装配和适应周边不同选址环境的不同要求;从造型设计角度出发,哺乳室造型既应满足女性心理的稳定安全感,也应反映出相应的公共开放性,创造令人亲近而私密舒适的空间与外形。基于以上三点考虑,得出以下方案设计:

结合哺乳室功能与空间要求,本设计使使用者从城市空间到私密空间的过程中进行舒适的过渡与转换。同时充分考虑哺乳室各类相关功能以及延伸功能,考虑到有些母亲会推婴儿车出门,设置了易行的坡道和室内婴儿车停放处,另外由于钢框架与内部隔墙体系间留有300mm间隙,此间隙可充当座位,故哺乳母亲的陪同人员可以在外围一圈尺度适宜的边界休憩等候(图17,18)。

从(图19)看出,轻盈与白色现代主义式的外型易于适应不同的地块环境特征,同时白色适应女性对色彩柔和明亮的要求;由于小巧的体量也易于利用城市空间中狭小而暂时废弃的地块。同时,建筑不仅提供了本身应有的功能,也充当起城市空间中小品角色,提供灰空间和临时休憩的场所。

[1]Leslie Kanes Weisman. Discrimination by Design A Feminist Critique of the Man-Made Environment[M]. Urbana and Chicago: University of Illion is Press, 1997.

[2]Gerda R. Wekerle. Women in the Urban Environment[M]. E.D. Catherine R. Simpson, Martha J. Nelson, Kathryn Yatrakis. Women and the American City.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1:185~211.

[3]Victoria Rosner,Joan Rothschild. Feminism and Design: Review Essay. Design and Feminism: Re-Visioning Spaces, Places, and Everyday Things . 1999.

[4]柴彦威,翁桂兰,刘志林.中国城市女性居民行为空间研究的女性主义视角[J].人文地理,2003,04:1~4.

[5]黄春晓,何流. 城市女性的日常休闲特征——以南京市为例[J]. 经济地理,2007,05:796~799.

[6]黄春晓,顾朝林.基于女性主义的空间透视——一种新的规划理念[J].城市规划,2003,27(6):81~85.

[7]黄春晓.城市女性社会空间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8]王建,周凡.女权空间城市[J].中外建筑,2007,07:39~40.

[9]李文潇.浅析建筑中的女性空间[J].山西建筑,2009,19:13~14.

[10]孟莹莹.现代室内设计中的性别差异研究[J]. 家具与室内装饰,2008,04:11~13.

Recearch on Cognitive Model Based on Gender Differences in Urban Public Space——Take the ShiLu Commercial Road As An Example

LINGJiasi,DINGYan,ZHANGCheng

(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E, Suzhou 215000)

Modernism has long been criticized for its ignorance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s and lack of emotion. While the development of postmodernism has arouse the public awareness of putting more emphasis on the individuals and their differences. As a consequence, great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urban space research in recent years which is based on the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the context of postmodernism. The research is grounded on the investigations and cognitive maps and aims to explore the differences in the cognitive model of the male and female. Then the maps and data of the investigation help to analyze different individual demand for space based on the subjects’ behavioral and cognitive differences. This finally make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putting forward constructive thinking and suggestions to future urban public space . It also helps to promote the gender equality as well as make the world a better place to live in.

Gender differences; Cognitive map; Cognitive model; Urban public space

本文受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批准号:51208329)和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省重点项目(项目资助号:201410332002Z)的资助。

林佳思(1992.8- ),女。

2015-05-25

TU984.11+3

A

1004-6135(2015)08-0009-07

猜你喜欢

石路步行街性别差异
特战演习之步行街区
“购买”快乐
风华石路的百年演变
大宝小神探 悬空的石路
问路
门头沟新城泰安路西延(西北环线—三石路)道路工程项目
性别差异对TWA的影响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
45岁以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的性别差异
关于性别差异研究的几个理论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