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市场化改革中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

2015-04-21曲光明

时代金融 2015年10期
关键词:资产负债流动性负债

曲光明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分行营业部,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当前,商业银行已经远远不是以前靠发放自偿性贷款为主要经营业务的机构,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也日益加剧,因此,现代商业银行已经发展成为兼具各种业务、多种功能的综合性金融机构,商业银行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但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金融危机的不断演变,为了推动商业银行的进一步发展,世界各种都在加速金融改革的步伐,而这些改革方向无不直接指向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因此,在复杂的金融市场环境中,商业银行在外部环境的推动下,只有建立起从被动转向主动管理,从单一的负债管理转向全面的资产负债管理体系,才能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这对我国整个金融体系的发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概述

世界各国商业银行的名称、组织形式以及业务经营范围各不相同,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业务主要可以分为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以及表外业务。一是负债业务。负债业务是形成商业银行进行资产业务的基础,广义上来讲包括吸收外来资金以及自有资本两部分内容;二是资产业务。资产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对资金的使用情况,可以分为投资和放款两种业务;三是中间业务。中间业务是指不影响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总额,但能影响银行资产报酬率的经营活动。商业银行主要具有信用中介、支付中介、金融服务、信用创造等多种广泛的基本职能,因此,商业银行业在金融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是经营管理的基本内容,也是保证各种经营业务的安全性和效益性的有效手段,它更是全面的现代管理方法的重要体现。资产负债管理主要有流动性风险管理、市场风险管理、监督管理以及优化各种资本配置等方面的内容。虽然,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方面的研究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在先进管理模式、应对利率风险措施等方面仍存在很大的差距和不足。因此,在面对当今激烈的金融市场环境下,我国商业银行更要密切关注市场发展的动态和趋势,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方法,不断提高其资产负债管理水平。

二、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工作面临的危机因素

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业正处于金融脱媒、利率市场化、互联网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等的多重冲击和时代变革中,因此,传统商业银行的发展模式早已不能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现代商业银行业唯有在改革中不断转变经营方式,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工作主要面临以下几方面的挑战因素:

(一)负债业务竞争加剧

在金融改革的大背景下,各种金融产品越来越丰富,而存款资源却变得越来越少。为了获得更多的业务量,增加商业银行存款的数量,商业银行不得不对存款执行利率上浮政策,这直接造成银行负债成本的增加。因此,面对利率市场化的加速推进,在未来几年中,商业银行还会持续受到低成本资金来源的严重冲击。

(二)资产负债表的稳定性逐步下降

资产负债表的稳定性逐步下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存款增速低于资产增速,打破了资产负债表的平衡性。近几年来,商业银行的存款年复合增长率比总资产年复合增长率低,因此,商业银行只能靠短期负债来弥补资金缺口,这种做法极不利于资产负债表的稳定;二是商业银行负债端竞争影响了资产负债表的不稳定性。目前,在金融市场不断变革的转型时期,随着表外各种开放式产品的不断增长,以及表外各种业务的逐步分流,这直接影响了表内资产配置的效率。

(三)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难度加大

在金融改革背景下,商业银行主要面临着流动性风险管理和优化利率风险管理两方面的风险:一是加大了流动性风险管理。由于商业银行要求在面对不同回报要求、不同期限的表内外资金,都必须在资产端有相应的资产相匹配,来确保银行负债端的竞争力,因此,在面对信贷转让平台、资产证券化仍不成熟的环境下,这一过程会加大资产与负债的期限错配,从而增加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难度;二是加大了利率风险管理。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环境下,商业银行拥有了利率定价权,但我国商业银行的存款定价能力仍处于探索阶段,难以找到存款定价的参考价格。特别是一些中小型商业银行将各期限存款利率上浮到顶来达到稳定和增加存款的目的,这直接反映出商业银行财务约束意识明显不足,增加了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管理难度。

三、金融市场化改革中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措施研究

在全球经济危机、利率市场化、金融危机以及行业竞争不断加剧的环境下,商业银行只有不断提高资产负债的管理水平,才能优化各种负债资产配置,提高其核心竞争力,这对维护和保证中国金融系统的稳定和促进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应对金融市场化改革的时代潮流,我国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提高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水平。

(一)取消商业银行的存贷比限制

存贷比限制是在商业银行出现超负荷运营情况下,为了调整商业银行的正常运营而制定的,在《商业银行法》实施之初,它可以起到控制贷款,有效管理流动性风险的作用。然而,随着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和发展特点,存贷比监管逐渐出现了覆盖面不够、风险敏感性较低的缺点,已经不能起到调节市场的功能。因此,在这种背景下,取消商业银行的存贷比限制,可以更加有效的提高对银行流动性的监管,能够更加有效地反应商业银行资金的流动性,同时,可以有效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二)转变我国商业银行的管理模式

转变我国商业银行的管理模式,可以提高其管理水平:一是借鉴和吸收国外发达国家成熟而又先进的管理模式。我国商业银行要在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和管理理论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商业银行的发展特点,建立并完善符合我国经济水平发展的资产负债管理体系,从而促进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二是积极打造先进的资产负债管理精英团队。在现代知识经济发展的时代,商业银行要想提高其资产负债管理水平,必须积极吸收和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技术,组建专业的、高素质的管理团队,才能更好地完成资产负债方面的风险评估以及风险管理工作。

(三)强化利率和流动性风险的综合管理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发展,商业银行必须进一步深化其流动性风险管理、利率定价管理以及利率风险等方面的管理,才能满足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水平和能力。一是加强对表内外的风险管理。商业银行可以从缩小风险敞口的角度出发,统一开展表内外业务的流动性以及利率方面的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及风险监测控制,建立风险限额约束机制,从而加强对表外业务期限错配的控制,便于将表内外的风险管理纳入统一的管理机制中;二是加强对流动性方面的管理。市场本身具有一定的流动性,随着金融市场的变革,市场处于不断的变化中,在这种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商业银行的存款始终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增加了银行的流动性成本。因此,为了更好的管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在今后制定发展策略时必须认真考虑流动性风险因素,可以通过开展流动性压力测试,加强对客户行为和存款黏性的分析建模,将传统静态流动性风险管理模式向动态现金流管理模式方向转变;三是加强对利率风险方面的管理。随着利率市场的不断变化,利率因子波动也更加频繁,因此,风险管理难度也逐步加大。一方面可以使用开展相关的压力测试等较为先进的管理方法来加强利率风险管理;另一方面可以使用模型计量利率风险。将可计量的银行账户流动性及利率风险从经营业务中剥离出来,督促银行专注开展业务经营,从而提高商业银行的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管理理念的传导效率,加强对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管理。

四、结束语

随着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我国金融市场也出现了巨大的变革,在这种背景下,为了促进我国商业银行的健康和稳定发展,商业银行要从各个方面不断完善资产负债管理工作,才能积极适应金融行业的内部标准和政府政策的调整,最终才能发挥其重要的职能,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1]周晓君.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模式转变的思考—基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变动分析[J].新金融.2014(11).

[2]戴国强,方鹏飞.监管创新、利率市场化与互联网金融[J].现代经济探讨.2014(07).

[3]岳萍娜,李哲.资产负债管理理论述评[J].区域金融研究.2009(11).

[4]田丰.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及展望分析[J].时代金融.2013(36).

猜你喜欢

资产负债流动性负债
美联储“顺潮”降息或将提升全球流动性
银保监会加强保险资产负债管理
金融系统多维度流动性间溢出效应研究
——基于三元VAR-GARCH-BEEK模型的分析
你的负债重吗?
彻底解决不当负债行为
未来我国对外资产负债的规模与结构探析
彻底解决不当负债行为
组织成员流动性对组织学习中知识传播的影响
加强公立医院负债管理的几点思考
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石家庄分行资产负债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