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器换人”提速

2015-04-21文卞文志

时代金融 2015年10期
关键词:机器换人换人机器

文卞文志

最近,2015网易经济学家年会夏季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主题为“中国经济新风口”,经济界精英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中国经济改革话题。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发表了主题演讲,他在演讲中提出,在生产经济方面,短缺经济下产品供不应求,主要是觉得产品卖不出去,企业也重视更新改造,但对于提高设备效率,尤其是追求质量品牌重视不够,以至于现在不少企业的设备还很陈旧,效率低下。但创新能够使我们的生产装备和流水线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显著提高效率,在我国,如果机器人让“世界工厂”变成“世界企业”,那么,我们所谓的精准制造、极致制造、敏捷制造就成为了可能,产品的质量、品牌也可以大幅度提升。

“机器换人”将成发展趋势

今年7月初,为期4天的2015中国国际机器人展览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闭幕。18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家厂商参展,其中中国品牌占到一半。集中展示了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及特种机器人的高端技术。由此可以看出,随着机器人在制造业各领域的应用,我国已发展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近期,据悉阿里巴巴和富士康各向软银旗下机器人公司Aldebaran注资1.18亿美元,推动其主打产品情感陪护型机器人Pepper的销售,几乎同时软银宣布投资美国初创仓储机器人企业Fetch2000万美元。市场人士表示,服务机器人是下一个蓝海市场,预计2020年全球需求超200亿美元。而且全球各国均处于起步阶段,中国企业在资本驱动、需求带动下,在国际竞争中拥有一定的优势。

有关专家认为,人工智能和ICT两大技术突破是这一轮工业4.0革命的技术基础,随着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节点的突破,服务型机器人的智能化程度和情感交互能力正在飞速提升,使得机器人大举进入家庭、医疗、仓储等蓝海市场成为可能。

李毅中发表主题演讲时指出,过去,全世界一百个最具有影响力的品牌,我们只有一个、两个、三个,现在有十五个进入到百强之列,说明我们的创新使生产工具的效率提高以后,可以推动生产品牌的升级。而在劳动力方面,我们强调解决就业,大力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这无疑是正确的。问题在于我们提高劳动者素质、业务能力、技术水平方面下功夫不够,对机械化、自动化也重视不够,所以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呢?劳动生产率低下,人工成本大幅度上升,去年我们的人工成本是十年以前的2.7倍,增加了1.7倍。

李毅中认为,我们要追求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现在我们提出来“机器换人”,这是浙江省前年首先提出来的,我给它加四个字,还要“人控机器”。机器换人以后,虽然简单劳动岗位减少了,但复杂劳动岗位,高技术劳动岗位增加了,人要去控制机器,并不是“机器换人”导致就业矛盾,搞不好还会促进。问题是要提高劳动者的素质,通过远程教育、仿真模拟、现代手段提高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的劳动素质。我们的劳动生产率去年的数字是人均7.23万元,比上年提高了7%,但是和同行比、和发达国家比,我们的劳动生产率可能是人家的几分之一,甚至十几分之一,这是和人家的差距。

机器人已站在中国制造“风口”之上

就目前我国的现状而言,机器人已站在中国制造的“风口”之上。在“世界工厂”东莞,首家“无人工厂”揭开了一幅未来制造的图景:所有的工序都由计算机控制的机器人、数控电脑加工设备、无人运输车和自动化仓库设备来操作,技术人员则自如地坐在计算机旁,通过中央控制系统实时监控着车间的生产信息。在广东东莞长盈精密技术有限公司的打磨车间,60台机器手日夜无休地打磨着一个个手机中框结构件。它们被分成10条生产线,每条生产线由一条自动传送带上下料,这个过程不再需要任何人力,每条线只有3名工人负责看线和检查。而在几个月之前,完成这些工序还需要650名工人。长盈精密公司有关人士介绍说,一台机器手可以替代6至8名工人,现在,打磨车间还有60名工人,未来将减少到20人。

这是“机器换人”计划的第一步。长盈精密公司董事长陈奇星说,未来两年上岗的机器手将增加到1000台,“机器换人”计划完成后,整个中后台操作人员将不超过200人,80%的工序实现无人化。与许多熟练工相比,刚上线的机器手只能算是个“新手”,但其生产的产品数量和质量却远超熟工、能手。挂在车间墙上的生产线数据对比显示,机器手上岗以来,产品不良率从超过25%降至不到5%,而产能从每月每人8000多件提高到2.1万件。由此可见,不能简单地把“机器换人”看成是解决用工难的办法,而是工业制造自动化、精密化、智能化水平提升和产品品质提高的体现。

这家企业只是“世界工厂”的一个缩影。东莞市计划到2016年完成“机器换人”应用项目1000至1500个。今年初,广东省提出3年累计推动195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机器换人”。以长盈精密为例,该公司有一个50人团队专门进行机器换人生产线的匹配实验和研发,还有600多人的技术工人队伍,可以对机器人生产线进行维护、修理。此外,企业还计划对一部分工人进行技能培训以适应新的岗位需求。“机器换人”实质上是工业制造智能化、高端化的一个缩影。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越来越多的“无人车间”、“无人工厂”将会出现。

从事工业机器人研发生产的一位专家说,“要与国际机器人巨头企业竞争,还得集中资金和人才力量,培植几家标杆企业,这样我们的民族机器人产业才有国际竞争力,“机器换人”计划和工业智能化才能推广普及。其实,目前国内很多企业为降低成本,特别是汽车和电子工业,已开始选择用更便宜的机器人来代替人力。有资料显示,自2013年起,中国一直是全球最大的机器人设备市场,目前每1万名制造工人就配备有30个工业机器人。

应对“机器换人”战略已是大势所趋

有关专家分析认为,“无人工厂”的出现及其应用难题对“中国智造”有三点启示。启示一:工业化水平较高地区应围绕“机器换人”推动产业创新升级、自动化进程,营造“全链条”生态环境。而要实现机器人的自主创新和自有品牌,就必须在政策制定过程中考虑到包括机器人技术发明家、企业创业家、产业资本家、应用先行者、基地服务员和产业组织者6大人群。启示二:积极应对“机器换人”过程中的“减人”、“增人”现象,其目的是减少可重复工种的普工,增加适配专业的新技术工人。因此,推动机器换人计划的多家企业负责人坦言,未来对于只进行重复劳动的普工的需求肯定要下降,但专业的技术工人需求会大幅提高。此外,企业因为自动化水平提高带来效益提高,需要扩大再生产,还会新增岗位需求。启示三:培育、扶持自动化标杆型、示范型企业,形成行业拉动效应。

机器人让“世界工厂”变成“世界企业”,这应是我国企业在创新发展中使生产装备和流水线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显著提高效率而追求的方向。然而,对于一些企业来说,在期望“机器换人”时则苦于资金瓶颈而难有进展。不少有意实施机器换人的企业遭遇到“钱紧”和“技穷”两大障碍。比如,目前动作复杂程度高、精准化程度高的机器人设备主要靠进口,仅机器手每台约20万元,如果整个配套设备都进口,一个台组则需45万元。但是,近年来我国劳动力的价格不断上升,在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工资成本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最大负担。此外,最近几年在东南沿海地区频繁发生的“用工荒”现象,也让企业感到深深不安。在此背景下,机器换人已成为企业谋求长远、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

更现实的问题是,实施“机器换人”战略需要庞大的资金。尽管国家伸出了大额专项资金补贴的“橄榄枝”,但动辄上亿元的机器设备资金需求,以及相对要求较高的人才、技术储备,都不是短时间能够满足的。也就是说,在可预期的时间段内,“机器换人”还只能是一些实力企业的“专利”,不可能骤成燎原之势。不过,一些企业家已经看清机器人让“世界工厂”变成“世界企业”的发展趋势,他们认为,在未来不远的时间,完全有能力实现用工流的合理转移,完成全局性的均衡的用工布局,从容应对“机器换人”战略带来的挑战。

所以说,在全球性技术和产业大变革的时代,IT技术、大数据、网络化、智能化等深度融合,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作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大潮,才刚刚开始。

猜你喜欢

机器换人换人机器
机器狗
机器狗
梅钢公司“机械化换人 自动化减人”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未来机器城
中国制造业基于成本控制的“机器换人”问题研究
新华网:杭州未来5年推3000个“机器换人”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