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并发症预防方法在30例老年脑出血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2015-04-21王重阳黄小平广东省深圳市中医院脑外科广东深圳518033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年10期
关键词:脑出血血压高血压

刘 刚 王重阳 黄小平广东省深圳市中医院脑外科, 广东 深圳 518033

并发症预防方法在30例老年脑出血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刘 刚 王重阳 黄小平
广东省深圳市中医院脑外科, 广东 深圳 518033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常见原因及预防策略。方法:选取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处理,观察组在常规术后处理行并发症预防处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总结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有效预防策略。结果:ADL分级法提示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整体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总结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原因,并给予术前预见性处理措施预防并发症发生,对优化手术治疗效果,提升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有积极的意义。

高血压脑出血;脑出血术后;并发症预防

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起病急,病情进展快,较为危重,且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死亡率[1]。随着当前临床医学的不断发展,外科诊疗水平逐渐提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死亡率也有了明显下降[2]。临床上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主要采取手术方案,但有报道提示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是影响手术康复效果的关键因素[3]。为探讨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并发症防治的有效方案,笔者对收治的60例患者进行对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6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30例。观察组中男21例,女9例;年龄48~84岁,平均(64.6±2.1)岁;病程1~9年,平均病程(4.2±0.6)年。对照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49~83岁,平均(65.2±1.9)岁;病程2~8年,平均病程(4.1±0.5)年。纳入本次研究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术后处理,包括术后镇痛、镇静处理,严密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控制血压,确保引流通畅,给予对症处理,遵医嘱给药。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并发症预防处理,①再出血预防:再出血多发于手术完毕1~2d内,术毕需保持患者绝对安静,对躁动者予以镇定处理,严格控制血压,术中做可靠止血处理,于患者血肿腔放置引流管,严密缝合。待患者清醒后,拔除引流管,对短期内无法清醒患者作气管切开术,避免血压上升。②脑水肿预防:脑水肿多发于手术3d左右,术毕需稍抬高患者头部,确保静脉通畅,同时输注甘露醇予以脱水处理,保持引流管通畅。③术后感染预防:术前作好消毒处理,每日更换引流袋,遵循无菌操作原则,确保创口敷料干燥,定时更换药物。鼓励患者咳嗽,定时叩击背部,辅助患者翻身,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抗生素预防治疗,保持患者呼吸道的清洁,对短期意识模糊,无法实现自主排痰患者,尽早作气管切开术,提高气体交换量,预防肺部感染。④消化道出血预防:术后尽早建立肠内营养支持,中和胃酸,保持患者胃内酸碱值正常,降低术后应激反应,保护患者胃腔黏膜,维持胃肠道生态平衡。适当应用抗酸药物,静脉推注洛赛克,1周后,改为口服,预防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术后尽可能早期留置导尿管,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心率与血压的变化情况,取平卧体位,给予胃肠道减压处理。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采取ADL(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4]评估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分别为Ⅰ、Ⅱ、Ⅲ、Ⅳ级,评级越高表示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越差。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ADL分级对比 观察组ADL分级Ⅰ级18例,占60.0%,Ⅱ级11例,占36.7%,提示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ADL分级对比[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术后上消化道出血1例,高热2例,整体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属于临床常见、多发脑血管疾病之一,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病死率[5]。据统计显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急性期死亡率可达35.0%[6]。临床上治疗主要采用外科手术方案,但部分研究者表示,在接受手术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高,对患者的术后恢复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7]。因此,总结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常见并发症,分析其产生原因,对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积极的意义。

大量研究报道均证实,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血压的控制是预防其术后在再出血的重点[8],再出血是高血压脑出血老年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在行开瓣术时,术后止血不完全,术后拔除气管导管存在失误,加之患者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患者血压控制未达标,均可引起已止血血管出现再次劈裂出血。因此,术后必须严密监测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并给予控制血压药物。应激性消化道溃疡同样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多发于术后1周内,临床表现相对明显,超声检查可清晰观察患者胃腔内部存在咖啡色胃液,血压下降明显,且大便呈柏油状。高血压脑出血较易造成应激性溃疡,当前临床上对高血压脑出血后患者消化道出血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在应激反应较强的状态下,患者体内儿茶酚胺释放过量,血清胃泌素分泌过多,导致消化道黏膜缺血坏死,出现溃疡,是造成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同时患者颅内压上升,丘脑部分功能受累,导致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过量,促进胃蛋白酶分泌,也是导致应激性消化道出血发生的相关原因。因此,必须及时对患者实施胃肠道减压处理,同时辅助进行药物治疗,控制应激性溃疡的进展[9]。也有报道提示,肺部感染是脑出血患者术后多发并发症之一,主要由下丘脑损伤,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造成肺水肿所致[10]。同时可能与气管插管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长期的气管插管可能使得空气内细菌透过导管进入人体肺部,引起感染。为预防肺部感染需保持患者呼吸道的清洁,同时减少病房区域人员的流动,做好病房消毒处理,降低交叉感染发生率。

本次研究中,实施并发症预防处理的观察组患者ADL分级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了解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原因,并给予术前预见性处理措施预防并发症发生,对优化手术治疗效果,提升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有积极的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1]李芳芳,罗丹,谢鹏,等.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6):3423-3424.

[2]柯燕燕,马丽萍,蒲萍,等.综合护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防肺部感染的体会[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4,11(1):174-175.

[3]朱英杰,田志,万一,等.高血压脑出血脑积水78例的治疗体会[J].医学临床研究,2014,31(9):1703-1705.

[4]陈云素.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138-139.

[5]谢命莲,丁柳.36例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2):306-307.

[6]王洪亮,谢永胜,马传青,等.围术期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9):80-81.

[7]谢卫红.早期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4):618-619.

[8]沈秀萍.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57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6):110-111.

[9]林翠娥,郭健凌,张玉凤,等.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血肿清除术后的护理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4):643-644.

[10]徐辉,李宝华.高血压脑出血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6):4406.

R743.34

A

1007-8517(2015)10-0040-02

2015.02.13)

猜你喜欢

脑出血血压高血压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全国高血压日》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全国高血压日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如何应对难治性高血压?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进展
降压快的药就是好药吗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