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2015-04-21
在中国电影观众饱满的观影热情推动之下,2014年前三季度,内地票房收入达到219.49亿元,超出了去年全年217.69亿元。前三季度新增银幕4,225块,同比增长9.8%,总银幕数已达22,420块,相比去年同期数据,增幅达31.88%。
在大幅增长的银幕数量和票房收入背后,新兴的数字电影技术功不可没,激光、4K、巨幕、3D、沉浸音,无不为电影市场的发展推波助澜。在激光光源领域,巴可、科视、NEC三家影院巨头你追我赶,齐头并进,没人愿意在这一即将再次为影院市场带来翻天覆地改变的技术领域被抛在后面。
激光光源本算不上什么新兴技术,在经历了漫长的安全标准顾虑、成熟的产品规模量产以及价格成本波动等问题之后,今年上半年,激光设备如同泄洪般一股脑面向市场推出:巴可在CinemCon展会上推出了首款商用6P激光数字电影放映机,并称该放映机是首款符合DCI标准的激光放映机,亮度达到60,000流明放映机,其能够以60帧/秒的高帧率格式播放4K影片。科视也表示,将于2015年初批量生产的6P激光模组。与这两家竞争对手采取的策略不同,NEC则更看好二三线城市的中小型影院建设,并专门针对尚待开发的市场推出了其亮度为10,000流明的NC1100中小银幕的激光数字放映机。各家公司都采取了针对性的市场战略,但其各种行为带给市场的信号却是一致的:不久的世界,无激光、不影院。
掣肘于芯片技术和发行标准的垄断,国内品牌在电影放映市场长期以来都颗粒无收。激光技术的兴起让不少企业看到了希望,中视迪威推出了12,000流明激光2K电影放映系统以及3P纯激光技术,光峰光电、辰星科技也一鼓作气推出了自主研发激光产品,并期望从此打破国际巨头对该行业的垄断,为民族品牌扬眉吐气。
4K电影方面,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都已就绪,索尼更是将全部的砝码都压在4K上,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张艺谋的《归来》从拍摄到播放都采用了索尼的4K超高清全流程设备,可以说拉开了中国4K电影制作的大序幕,全球4K银幕的数量达到了17,000套。尽管如此,但观众似乎不大买账,对于4K到底有没有必要的争论也是不绝于耳。因为对观众而言,4K并没有给他们带来根本性的视觉体验改变。但正如索尼技术总监王亚明所说,4K与2K都只是一个技术工具,先进的工具代替落后的工具是技术发展的必然。
影院技术在大跨步前进,影院体验也正在顺应移动互联时代的发展,从被动满足观众需求,开始朝着为观众带来更多的沉浸、互动体验转变。4D、球幕、充气式移动影院、交互电影都在朝观众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