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定理的再证明

2015-04-21冯金华卢文璟

财经科学 2014年10期
关键词:充分性适用性缺陷

冯金华 卢文璟

[内容摘要]所谓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定理,即正的剩余价值率是正的平均利润率的充分必要条件,最先由置盐信雄提出并加以论述,后来又由森岛通夫和其他人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但是,在他们的证明中,存在一些重要的缺陷,如错误地断言从每个部门都有正的利润可以推出每个部门都有正的净产出,以及不必要地假定所谓增广投入系数矩阵不可分解。这些缺陷意味着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定理的证明实际上并不十分成功。本文根据马克思关于社会总产品的物质构成和价值构成的理论,重新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定理。在这一重新证明中,无须假定每个部门都有正的净产出,也无须假定增广系数矩阵不可分解。就此而言,本文的证明适用性更广,也更加具有一般性。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定理;必要性;充分性;缺陷;适用性

一、引言

如同数学中的微积分基本定理把微分学和积分学联系在一起一样,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也有一个类似的基本定理,把剩余价值理论和平均利润理论联系在一起,从而把价值理论和(生产)价格理论联系在一起。这就是所谓“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定理”,或“基本的马克思主义定理”。概括起来说就是,正的平均利润率存在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存在正的剩余价值率。具体而言,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如果一国经济的价格体系中的平均利润率是正的,则相应的价值体系中的剩余价值率也一定是正的,即由正的平均利润率可以推出正的剩余价值率,或者说,正的剩余价值率是正的平均利润率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如果价值体系中的剩余价值率是正的,则相应的价格体系中的平均利润率也一定是正的,即由正的剩余价值率可以推出正的平均利润率,或者说,正的剩余价值率是正的平均利润率的充分条件。

两位日本经济学家置盐信雄(Okishio)和森岛通夫(Morishima)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定理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置盐信雄(1963)第一个提出了价格体系中的平均利润率与价值体系中的剩余价值率之间的关系问题。在他看来,马克思关于利润的一个中心论点是,对剩余劳动的剥削,即正的剩余价值率,是正的利润率存在的必要条件。但是,正的剥削率仅仅只是保证有正的剩余产品的存在,并不意味着这些剩余产品也可以转化为相应的货币形式。为了使剩余产品能够转化为货币形式的剩余,还需要有充分的需求存在。因此,正的剥削率只是生产方面的必要条件;还需要有市场方面的附加条件,特别是,还需要有资本家阶级方面对剩余产品的充分需求。森岛通夫(1973)认为,置盐信雄所证明的实际上只是定理的“必要性”。而不是“充分性”。进一步证明充分性的荣誉则被森岛通夫归于自己,尽管他也承认,这一证明其实并不困难。

按照森岛通夫的看法,之所以称“剩余价值率是平均利润率的充分必要条件”这一论断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定理”,是因为它起着连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中两大组成部分即剩余价值理论和平均利润理论的桥梁作用。根据这一定理,只要有剩余价值,就一定有利润;反之,如果没有剩余价值,也就不会有利润。因此,利润的存在,从而资本主义经济的存在,要完全依赖于资本对劳动的剥削。特别是,根据这个定理,只要我们知道在资本主义经济中,每个部门都获得了正的利润,或者说,平均利润率大于零,则即使我们不知道劳动力再生产所必须的基本生活资料以及这些生活资料的价值各是多少,即不知道劳动力价值是多少,亦可以知道,劳动者所创造的价值一定大于他们的劳动力价值。换句话说,只要在现实经济中平均利润率是正的,则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定理就可以推断出,剩余价值率也一定是正的,从而劳动者一定没有得到他们所生产的全部价值,一定存在着资本对劳动的剥削。

然而,仔细分析起来,无论是置盐信雄还是森岛通夫,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定理的证明都存在一个致命的缺陷,即根据所有部门都有正的平均利润而错误地断言,所有部门都必有正的净产出。此外,他们还没有必要假定增广投入系数矩阵不可分解。前者显然并不正确,而后者又只有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才成立。因此,他们对定理的证明实际上并不十分成功(或最多只适用于所有部门都具有正的净产出以及增广投入系数矩阵不可分解的特殊情况)。

本文根据马克思关于社会总产品的物质构成和价值构成的理论,重新证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定理。与置盐信雄和森岛通夫等人不同,本文的证明完全不需要他们所做的那些特殊假定。换句话说,按照本文的讨论,证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定理既无须假定每个部门都有正的净产出,也无须假定增广投入系数矩阵不可分解。就此而言,本文的证明适用性更广,因而也更加具有一般性。

它意味着,所有资本品和消费品的生产都有正的利润,从而平均利润率为正,即有π>0。这就证明:若e>0,则π>0。

森岛通夫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定理的证明存在一个严重缺陷,即他们根据平均利润率大于零从而每个部门都有正的利润,错误地断言每个部门都必有正的所谓“净产出”。

从每个部门的利润大于零断言每个部门的净产出也大于零的错误可以说是“一目了然”的。推翻这一断言的最明显的反例就是:在简单再生产的条件下,所有生产资本品的生产部门尽管都可以有正的利润或剩余价值,但却都不会有正的净产出——因为根据简单再生产的定义,整个经济生产出来的全部资本品应当恰好用于补偿所有部门对资本品的消耗,既不可能多也不可能少。如果某个生产资本品的生产部门有净产出,即生产出来的这一资本品的数量除了补偿所有部门对资本品的消耗还有余,则这意味着,我们所讨论的已经不再是简单再生产,而是所谓的扩大再生产。由此可见,在简单再生产的条件下,尽管资本品的生产中存在有正的利润或剩余价值,但却不存在正的净产出。

由于森岛通夫实际上并不能从正的利润推出正的净产出,故他们接下来从正的净产出进一步推出正的剩余价值率也就变得没有太大意义了,除非能够再增加一条假定,即假定所有部门的净产出都大于零。但是这样一来,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定理的必要性的证明就受到了极大的限制——限制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很难说还有什么实际价值。因为现在在整个经济中只要有一种产品的生产没有正的净产出(而这是非常有可能的),则根据置盐信雄和森岛通夫的逻辑,就无法由平均利润率大于零的前提得到剩余价值率亦大于零的结论。

森岛通夫为“所有部门的净产出都大于零”还提出了一个“现实”的理由,即“工业技术已经发展到这样(高)的水平”。但这个理由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无论技术发展到什么样的水平,似乎都不能完全排除某些部门的净产出等于零的可能。其次,即使我们承认,技术的高度发展确实会导致所有资本品生产部门都有正的净产出,但根据置盐信雄和森岛通夫的证明还是无法确定,在技术尚未如此发展,从而并非所有的资本品生产部门都具有正的净产出时,正利润的存在是否仍然意味着资本对劳动的剥削。最后,即使所有的资本品生产部门实际上都有正的净产出,但就纯粹的理论分析而言,仍然需要证明,在简单再生产(即所有资本品生产部门都不具有正的净产出)的条件下,平均利润率大于零是否就意味着剩余价值率大于零。总之,置盐信雄和森岛通夫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定理的证明最多只适用于所有资本品生产部门的净产出都大于零的“特殊”情况,而并不具有一般性。

三、更加一般的证明

我们已经知道,在置盐信雄和森岛通夫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定理的证明中,断言从所有部门都存在正的利润可以推出所有部门都有正的净产品其实并不正确,而假定增广投入系数矩阵不可分解又只有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才能够成立,故他们对定理的证明有着非常大的局限性。因此,有必要在不断言所有部门都有正的净产品和不假定增广投入系数矩阵不可分解的更加一般的条件下来重新证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定理。

马克思关于两大部类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和实物构成的理论可以概括为如下两个等式:

将上述各步的结果综合在一起即得到:

定理2(充分条件)若部门经济的价值体系(10)中的剩余价值率大于零,则相应的价格体系(11)中的平均利润率就大于零,即有:e>0→π>0

最后,将定理1和定理2综合在一起得到:

定理3(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定理)部门经济的价格体系(11)中的平均利润率大于零的充分必要条件是相应的价值体系(10)中的剩余价值率大于零。

四、结语

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定理的现有证明依赖于一些特殊的假定,如每个部门都有正的净产出以及增广投入系数矩阵不可分解。这些假定意味着现有的证明并不十分成功。本文严格按照马克思关于社会总产品的构成理论,通过建立相应的价值和价格体系,重新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定理,且在该证明中,无须假定每个部门都有正的净产出,也无须假定增广投入系数矩阵不可分解。因此,本文的证明适用性更广,更加具有一般性。

责任编辑:廖中新

猜你喜欢

充分性适用性缺陷
直接有限环的新刻画
强调简洁和适用性 MICHI by Rotel X5/X3合并功放
Liénard方程存在周期正解的充分必要条件
解析簇上非孤立奇点的C0-Rv-V(f)-充分性
小议阶级分析理论的适用性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相关因素分析
新一代车上转换装置在厂矿企业铁路运输中的适用性研究
印度电商为两大“缺陷”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