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浆压力动载荷作用下盖重非线性响应简化分析

2015-04-20陈娟等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注浆

陈娟等

摘要:为解决大坝混凝土盖重在注浆压力动载作用下产生抬动效应导致盖重破坏,从而影响大坝防渗等工程实际问题,建立了一种混凝土盖重在固结注浆压力动载荷作用下的非线性动力学响应简化分析模型.考虑到盖重下方基层在注浆压力动载荷作用下具有非线性、滞后性、变形累计、强度和刚度退化等特性,采用了BoucWen退化迟滞模型,并对盖重下方土层与岩层分别采用了不同的刚度系数与阻尼系数,分析了混凝土盖重在注浆压力动载影响下非线性动态力学响应的滞后效应,得到了不同外载荷频率作用下,盖重抬动位移与变形速度的非线性响应曲线.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各种工况下盖重注浆的非线性动力学响应问题,为动载作用下的盖重注浆抬动位移控制提供了一种参考方法.

关键词:混凝土盖重;滞后;非线性动力响应分析;注浆;抬动变形

中图分类号:TU435 文献标识码:A

大坝混凝土盖重固结注浆过程中的盖重抬动效应是引起盖重开裂从而影响大坝防渗的一个重要原因.大量的相关研究表明,注浆过程中,盖重抬动位移与注浆压力有明显关联性,盖重出现抬动现象时,立刻降低注浆压力,抬动位移并不会立即随注浆压力降低,甚至抬动趋势还会保持一段时间,盖重抬动位移的变化通常要滞后于注浆压力的变化[1].因此,研究注浆过程中盖重变形的滞后效应,对控制盖重抬动,保证工程施工质量是非常有必要的.实际注浆过程中,受被灌地层岩体结构面特征、注浆方式、裂隙开度以及浆液性能等因素影响,注浆压力的变化往往具有不确定性、时变性和非线性特征,通常表现为注浆压力在一定范围内的脉动[2].压力的脉动通过盖重下方的土体与岩层传递至盖重,影响盖重抬动.目前,控制抬动位移的措施主要以传感器实时监测为主,在滞后效应存在的情况下,这种仪器检测的方法难以实现对抬动位移准确的预测.Yang等[3]提出的计算地层抬动值的支持向量机法,虽然可以实现对抬动趋势的预测,然而这种方法需要大量的现场实测数据做基础,基于经济上的考虑,在施工中,如果通过做注浆实验来得到大量数据再来计算抬动位移的趋势,其实用性是有限的.此外,许江等[4-5]基于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岩土在周期性载荷加载下的变形特性.熊仲明等[6]、陈鑫等[7]基于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地震载荷作用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滞回反应特性.但对于混凝土盖重固结注浆过程中盖重抬动的滞后效应研究还鲜见相关报道.因此,本文基于迟滞非线性系统动力学基本理论,首先阐述混凝土盖重在注浆压力动载影响下,抬动的过程及机理.然后,将盖重下方基础考虑为土层与岩层,分析盖重在注浆压力动载作用下动态力学响应的滞后效应,并模拟滞后的产生与动载频率、材料特性的相关性.最后以实际注浆参数为例,探讨不同外载荷频率对盖重振动幅频响应的影响,以期建立能够模拟各种工况下的盖重固结注浆非线性动力学响应模型,为动载作用下的混凝土盖重固结注浆抬动控制提供一种参考方法.

1混凝土盖重的简化分析模型

1.1盖重注浆抬动变形原理

盖重固结注浆抬动的主要原理是由于注浆引起盖重下方基层土体体积膨胀,从而克服浆液上方倒圆台土体重力、土体剪切力以及土体上方载荷使盖重抬动变形.由于盖重有钢筋网分布,可以把其看成一个线弹性体.当注浆压力达到一定值之后,在浆液上方的土体会形成一个倒圆台形剪切面.当注浆压力动载荷产生的上抬力P克服了倒圆台土体自重Gt,倒圆台侧表面的剪力Ft造成盖重弹性变形时,盖重将发生上抬现象.当产生抬动变形时,盖重与土体受力分析如图1所示.

1.2盖重注浆模型基本参数

对于混凝土盖重沿竖直方向的振动问题,可不考虑宽度的影响,从而简化为一维梁结构来分析.对于大跨度的盖重,可将其看作BermoulliEuler梁,即不考虑盖重的剪切刚度与扭转刚度,仅考虑弯曲刚度.如图2所示,由于盖重一般跨度较大,可认为两端没有发生变形,因此将盖重视为两端简支梁结构,盖重的基本参数为:ρm为盖重材料密度,As为盖重横截面积,Eep为盖重材料弹性模量,km为盖重刚度系数,L为混凝土盖重长度,I为盖重截面对中性轴的惯性矩,I=h1L3/12,h1为盖重厚度.以上常数均假定沿盖重长度方向不变.注浆压力通过基层与盖重的相互作用,由WinklerKelvin型的基础表示,即注浆压力对混凝土盖重和基础是非线性作用力,由连续均匀分布并随深度变化的非线性弹簧模拟瞬时弹性刚度k,与非线性弹簧并联的粘壶表示动力荷载作用时岩土中的幅射阻尼和材料阻尼c.对于土层和岩层不同的地层性质,采用不同的等效刚度和阻尼值,分别用上标a,b表示,即,

1.3注浆作用力模型

盖重下方基层在注浆压力动荷载作用下具有非线性、滞后性、变形积累、强度和刚度退化等特性.本文采用由Bouc[9]首先提出并由Wen[10]与Baber等[11]进一步发展的一种退化迟滞模型,即退化的BoucWen模型,来模拟模型中弹簧的非线性迟滞恢复力.设一维梁的变形方程为y(x),盖重任意位置x处受到基层作用的连续分布的弹簧力为:

2盖重滞后非线性动力学模型

基于盖重抬动的简化分析模型,在非线性WinklerKelvin型地基上盖重与土体的三维空间模型可简化为一维梁非线性动力学响应问题进行分析.本文考虑的盖重水平放置,忽略作用在盖重上的轴向力,在线弹性情况下按一维梁问题计算盖重的弯曲应变能为:

注浆时,由于盖重受注浆压力动载荷不断作用,广义刚度矩阵与广义阻尼中的系数都在不断变化,使原来的滞回非线性动力平衡方程组成为一个时变系数的二阶非线性微分方程组,对于这样的动力学问题,一般采用数值法求解.本文采用Newmark法,通过编制Matlab程序来求解方程组.

3实例分析

针对云南糥扎渡水电站趾板固结注浆过程,采用本文建立的盖重非线性动力学响应模型分析其在注浆压力动载作用下的抬动效应.糥扎渡水电站采用黏土心墙堆石坝设计,最大坝高261.5 m,通过基础固结注浆可有效加强其坝基的抗渗透能力及耐久性.固结注浆试验区选在大坝右岸长度为60 m,宽度为10 m的趾板上,如图3所示.趾板厚度1 m,试验段长度15 m,固结注浆孔间距2 m,注浆孔深入基岩5 m,采用小口径钻孔,水灰比按2∶1,1∶1,0.5∶1进行试验.受被灌地层岩土结构面特征,裂隙宽度与浆液特性等因素的影响,实际注浆压力往往具有不确定性,时变性和非线性特征.根据王超等人[15]的试验研究结果,拟合得到理想注浆压力动载荷的表达式为:

受注浆地层岩体结构面特征、裂隙开度和浆液性能等因素影响,注浆压力的变化往往具有不确定性、时变性和非线性特征.在注浆压力分别为1.5,2.5和4 MPa时,实测注浆压力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4所示.由图4可知,在前150 s内,注浆压力波动较大,150 s后注浆压力趋于平稳.根据本文提出的模型,计算不同注浆压力下,压力脉动对趾板非线性响应的影响并与实测值进行对比.

当注浆压力分别为1.5,2.5与4 MPa时,趾板抬动位移实测值与计算值的对比如图5和图6所示.由图5和图6可知,注浆压力越大趾板抬动位移越大,在注浆初期,趾板抬动位移随时间呈单调递增趋势,随着注浆压力波动,抬动位移存在明显的波动,注浆压力越大,抬动位移波动幅值越大.实测压力下的抬动位移与理想压力下的抬动位移吻合较好,趾板的动力学响应呈现明显的非线性.

4结论

本文针对大坝混凝土盖重固结注浆时的非线性动力学响应问题,基于迟滞非线性系统随机振动基本理论,建立了一种混凝土盖重的非线性动力学响应模型.将盖重下方土体与岩层作为弹簧与粘壶考虑,分析盖重动力学响应对注浆压力脉动载荷的滞后性.以云南糥扎渡水电站趾板固结注浆过程为例,分析了在注浆压力动载荷作用下,趾板抬动位移、变形速度以及动载荷与位移关系.分析结果表明:

1) 注浆压力越大,盖重抬动位移越大,在注浆初期,趾板抬动位移随时间呈单调递增趋势,随着注浆压力波动,抬动位移存在明显的波动,注浆压力越大,抬动位移波动幅值越大.实测压力下的抬动位移与理想压力下的抬动位移吻合较好,趾板的动力学响应呈现明显的非线性.

2) 由于注浆初期盖重抬动位移随注浆压力增加变化明显,盖重变形速度在注浆初期出现明显扰动,注浆压力越大扰动的幅值越大,随着注浆持续进行,注浆压力波动幅值减小,面板变形速度波动减小.

3) 注浆压力动载作用下,混凝土盖重固结注浆非线性响应随注浆压力变化呈现明显的滞后特征,通过对注浆压力的实时监控与调节,可实现对盖重抬动位移的预测与预先控制,从而保证混凝土盖重变形在可控的范围内,这为动载作用下的混凝土盖重注浆抬动位移控制提供了一种参考方法.

参考文献

[1]郭晓刚. 高面板坝趾板基础高压灌浆技术及其智能预测与控制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 2008.

GUO Xiaogang. Study on high pressure grouting on plinth of high dam and its intelligent prediction and control[D].Beijing.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2008.(In Chinese)

[2]郭晓刚, 孟山辉. 基于LIBSVM的高面板坝趾板基础灌浆智能预测[J]. 人民长江, 2011, 42(1): 33-36.

GUO Xiaogang, MENG Shanhui. Intelligent prediction toeslab foundation grouting of high faced rock fill dam based on LIBSVM[J]. Yangtze River, 2011, 42(1): 33-36. (In Chinese)

[3]YANG Xiaoli, ZOU Jinfeng. Estimation of compaction grouting pressure in strain softening soils[J].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9, 16(4): 653-657.

[4]许江, 杨秀贵, 王鸿, 等. 周期性载荷作用下岩石滞回曲线的演化规律[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2005, 40(6): 754-758.

XU Jing,YANG Xiugui,WANG Hong, et al.Evolution law of hysteresis curve of rock under cyclic loading[J]. Journal of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2005, 40(6): 754-758. (In Chinese)

[5]许江, 尹光志, 王鸿, 等. 不同应力水平时砂岩滞回曲线演化的实验研究[J].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2006, 28(2): 40-42.

XU Jiang, YIN Guangzhi, WANG Hong, et al.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the evolution of hysteresis curve of rock in different axial stress levels[J]. Journal of Chongqing Jianzhu University, 2006, 28(2): 40-42. (In Chinese)

[6]熊仲明, 史庆轩, 王社良, 等. 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模型结构试验的滞回反应和耗能分析[J]. 建筑结构学报, 2006, 27(4): 89-95.

XIONG Zhongming, SHI Qingxuan, WANG Sheliang, et al. Hysteretic response and energy dissipation of a model frameshear wall structure[J]. Journal of Building Structures,2006, 27(4): 89-95. (In Chinese)

[7]陈鑫, 阎石, 季保建. 高强钢筋高强混凝土框架结构滞回耗能分析[J].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11, 31(3): 83-90.

CHEN Xin, YAN Shi, JI Baojian. Hysteretic energy dissipation of highstrength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 reinforced with prestressed rebar[J]. Journal of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2011, 31(3): 83-90. (In Chinese)

[8]《岩土注浆理论与工程实例》协作组. 岩土注浆理论与工程实例[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1: 97-128.

Collaborating Group of Grouting Theory and Engineering Example of Rock and Soil. Grouting theory and engineering example of rock and soil[M]. Beijing: Science Press, 2001:97-128.(In Chinese)

[9]BOUC R. Modèle mathématique dhystérésis[J]. Acustica, 1971, 24(3):16-25.

[10]WEN Y K. Method for random vibration of hysteretic system[J]. Journal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 Division,1976, 102(2): 249-263.

[11]BABER T T, WEN Y K. Random vibration of hysteretic, degrading systems[J]. Journal of Engrg Mech Div, ASCE, 1981, 107(6): 1069-1087.

[12]KWOK N M, HA Q P, NGUYEN M T, et al. BoucWen model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for a MR fluid damper using computationally efficient GA[J]. ISA Transactions, 2007, 46: 167-179.

[13]WOLF J P. 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 analysis in time domain[M].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1988: 1-199.

[14]施士昇. 混凝土的抗剪强度、剪切模量和弹性模量[J]. 土木工程学报, 1999, 32(2): 47-52.

SHI Shisheng. Shear strength, modulus of rigidity and youngs modulus of concrete[J].China Civil Engineering Journal, 1999, 32(2): 47-52. (In Chinese)

[15]王超, 徐力生, 姚翠霞, 等. 注浆压力稳定控制系统的设计和仿真[J].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2013, 23(9): 2704-2711.

猜你喜欢

注浆
洞内渗透注浆在地铁盾构隧道联络通道加固中的应用
袖阀管注浆技术在地基加固处理中的应用
复合注浆技术在地基加固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注浆施工方法在不同工程中的作用机理
地基加固的复合注浆技术与应用研究
解析建筑地基加固施工技术
隧道地基钢管桩注浆加固处理技术应用
维修巷道棚后注浆技术研究及应用
探讨工程中复式注浆施工技术
地基加固的复合注浆施工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