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失利偶尔失眠,咋会演变成经常?
2015-04-20姚扶有
姚扶有
打开电子信箱,一个叫慕容云的来信引起了我的注意。她在邮件上标注了五个“星号”,还写了五个“急”字,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失眠的恐惧和焦虑。
慕容云的信:
我叫慕容云,是市一中的一名高一女生。也许是家庭条件较差的原因吧,我从小胆小听话,对人和事都比较敏感。考入市重点高中后开始住校。入学后的第一个学期,可能受骄傲自满情绪的影响,期中考试的第一门物理考砸了。更糟糕的是,在最后一天考试的前夜,因为紧张我失眠了。第二天在考场上自然是昏天黑地的,考试当然也就大失水准。
考试成绩出来后,我的名次明显后移,班主任找我谈话,我以为她会狠狠地训斥我一顿,没想到她听了我对自己考试失败的主客观原因分析后,竟然语重心长地安慰我,并希望我刻苦努力,不要辜负父母的期望。
从办公室出来,我就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辜负父母和老师的厚望。
然而,当考试再次来临时,我居然又开始失眠了。我真的感到很奇怪:我这个从初中一路考过来的英雄,身经百战,从来没有为考试紧张过,现在咋会因为再正常、普通不过的考试而失眠呢?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看着寝室里其他同学都酣然入梦,真的好生羡慕。于是,我紧闭双眼,希望早点进入梦乡。可是大脑好像不听自己的使唤,焦躁、苦恼、沮丧的情绪一股脑儿地向我袭来,我狠狠地掐着自己的大腿,为什么就我睡不着啊?我索性坐起来,窗外皎洁的月光透过窗棂照了进来,给人以宁静之感,我的心似乎渐渐平静了些,可我躺下后还是睡不着,一直到天亮,我的头昏昏沉沉的,眼皮也沉重得睁不开。事后,我想可能是太在意这次考试了,扰乱了自己的情绪。
事情的发展远远超出我的想象。虽然这次考试成绩比期中考试成绩好一些,但还是没有发挥出我的正常水平。后来我发现,即使平时不考试我也失眠,即使不失眠,也要到凌晨一两点钟才能入睡。至此,我才真切地体会到什么叫欲哭无泪。这样下去,岂不把自己给毁了?
为了摆脱失眠的困扰,我向老师请了两天假回老家看望爸妈。老家虽然在偏僻的山村,但给人一种甜美、温暖、自由、畅快的感觉,暮霭笼罩下的山村仿佛是世外桃源。这一夜,我奇迹般地美美睡了一觉。好久没有这样了,早上起来我情不自禁地扭起了“小苹果”舞。原以为返校后,我再不会被失眠困扰,可没想到回学校后,失眠又如影随形地缠绕着我。
无奈之下,我去校医院看了医生。医生给我开了安定片,吃了挺管用的,可是听同学讲,吃安眠药会有副作用,会伤大脑,而且会形成依赖。我听了很害怕,就停了药。停药后睡不着,我开始琢磨不吃药也能入睡的办法,比如让自己思考不入睡对身体造成的伤害。比如为了提高自己克服困难的毅力,每天早上5:30起床去锻炼身体。但遗憾的是,我的各种努力都没有成功。我很痛苦,不知道该怎么办?
心理分析:
慕容云第一次失眠是由于考试失败导致的担心和紧张引起的,这是一次由具体、实际的事引起的失眠,是一个正常发生的偶然情况。如果仅仅有一次这样的失眠,就不算什么问题了。
那么,为什么慕容云会因为一次偶然的考试失误而导致长期失眠呢?
关键问题是,她是一个性格内向、敏感的女孩儿,她的性格特点决定了她在外界刺激下,会出现一些过分的反应。也就是说,考前失眠与她的性格特点和外界的事件刺激都有关系。正如哲学课上所讲的:外因和内因同样重要,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说内因重要,是因为即使没有考试失败的诱因,性格脆弱的慕容云可能还会因其他事情而引起失眠。
那么,偶然的失眠是怎么泛化和加重到严重影响正常学习和生活的呢?
由于性格的关系和事情本身的严重性,导致失眠留给慕容云焦躁不安、苦恼纠结等一些负面情绪的印记,在心理治疗专业上称为“动心体验”。由于这次意外的失眠留给她深刻的不愉快体验,在她的潜意识里对这种感受有了敌对和反抗。也就是建立起了一个由特殊的情境作为信号的条件反射,遇到考试就自然地联想到了上次失眠的痛苦体验,因而,在潜意识里就有了担心和防备。
以后,每当考试前处在与那次体验相似的情境中时,担心和防备就会出现,这种担心和防备导致了慕容云的失眠发生。以后每一次失眠,都不断使不愉快的感受和担心加重,于是,失眠就成了她考试前的必然任务。随着失眠引起的各种不适症状的加重,担心和焦虑的情绪逐渐扩散开来,泛化到即使不考试只要一想到失眠的苦恼,甚至不想失眠的事情,只要回到学校的宿舍就难以入睡。她就是这样把失眠的包袱背在了自己身上,而且越背越紧,越背越重。
疏导及纠正:
经过几次电子邮件的交流,慕容云已能正确地看待自己的发病原因。于是,我对她进行了认知疏导,并纠正她的一些错误认识。
第一个误区:人可以用意志来战胜心理障碍。人的意识能力使我们习惯于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总是想通过主观的努力去改变困境。但是心理障碍与人遇到的其他困难不同,是人的心理出了问题。这类问题的发生、发展有着客观的规律性,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慕容云告诫自己“不要为考试担心,只有休息好了才会成绩好”,这些道理很对,但为什么还是会失眠呢?因为她只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大脑及内心的活动和其他各种生理过程。此外,人还有拮抗的心理特点,你越想失眠的危害,越想战胜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你对失眠的担心和焦虑就越强,因而就越可能失眠,最后陷入失眠—焦虑—失眠的恶性循环。大脑对自己和自己打架的结果,只能是筋疲力尽,神经衰弱。
第二个误区:吃安眠药就像吸毒,一吃就会上瘾。临床上常用的镇静、催眠、抗焦虑药物有:地西泮(安定)、硝西泮(硝基安定)、氟西泮(氟安定)、劳拉西泮(罗拉)、艾司唑仓(舒乐安定)、阿普唑仓(佳静安定),其他药品中也有少数名中有“安定”、“安宁”、“安眠”的,所以老百姓所说的“安定”其实是许多不同种类的药物。药品不是毒品,因为它的主要用途是治病。药物的副作用如果高于它的治病作用,那么这种药是不可能批准生产的,医生也会考虑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减少副作用对病人的影响。所以,因噎废食因为害怕药物的副作用而不吃药、不进行积极的治疗是十分幼稚的想法。即使因为治病对某种药物有了依赖,也并不像吸毒那样戒不了。只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减量、适当换药,是完全可以把安眠药停下来的。而那些出现明显截断反应的病人,往往是没有遵照医生的要求按时按量吃药,并自作主张地随意停药造成的。
在医生的指导下,慕容云持续吃了一段时间的安眠药,她的晚间睡眠得到了保证,精力得到了恢复,生物节律也有了明显的改善。经过一段时间的网上交流,我们建立了相互信任的关系,改用电话交流。我建议她现在可以试着停药了,吃安眠药有药理作用,但更多的是心理作用。慕容云有些疑惑地问:“您能再说明白点吗?”我告诉她:“因为吃了药,你就放心了,你相信药物会让你自然入睡,其实不吃药,也有办法快速入睡。”慕容云很兴奋地说:“真的吗?请您仔细说说。”我说:“比如,白天可以从事一些比较剧烈的体力活动,你可以继续坚持晨练,但不用起得太早,运动可以消耗精力,形成正常困倦的机制。再比如,你白天不要午休,晚上不困不上床,这样上床就能入睡。千万不要给自己留出躺在床上去体验失眠、痛苦的时间和机会。”
经过两个多月的交流和医治,慕容云的失眠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
温馨贴士:
失眠不可怕,可怕的是找不到调整的方法,也许下列几个小贴士会对失眠的同学有所裨益。
1.平常而自然的心态。出现失眠不必过分担心,越是紧张,越是强行入睡,结果越是适得其反。有些人对连续多天出现失眠更是紧张不安,认为这样下去大脑得不到休息,不短寿也会生病。这种担心所致的过分焦虑,对睡眠本身及其健康的危害更大。
2.寻求并消除失眠的原因。造成失眠的因素颇多,正如慕容云一样,只要稍加注意不难发现。原因消除,失眠自愈,对因疾病引起的失眠症状要及时求医,不能认为失眠是小问题而延误治疗。
3.流场大汗。可以在吃过晚饭后1小时,去做一些能大量流汗的体育运动。例如:长跑,打篮球、羽毛球等。这样,让自己在运动的过程中,放松神经,忘记失眠,忘记压力,累了自然就会进入梦乡。
4.建立有利于入睡的条件反射机制。如睡前半小时洗热水澡、泡脚、喝杯牛奶等,只要长期坚持,就会建立起“入睡条件反射”。其实,诱导人体进入睡眠状态,有许多具体方法,例如:(1)闭目入静法:上床之后,先合上双眼,然后把眼睛微微张开一条缝,保持与外界有些接触,虽然精神活动仍在运作,而交感神经活动的张力已大大下降,诱导人体渐渐进入睡意蒙眬状态;(2)鸣天鼓法:上床后,仰卧闭目,左掌掩左耳,右掌掩右耳,用指头弹击后脑勺,使之听到呼呼的响声,弹击的次数到微累为止。停止弹击后,头慢慢靠近睡枕,两手自然安放于身之两侧,便会很快入睡;(3)睡眠诱导:聆听平淡而有节律的音响,例如火车运行声、蟋蟀叫、滴水声以及春雨淅淅沥沥的声音磁带,或音乐催眠带等有助睡眠,以此建立诱导睡眠的条件反射;(4)饮热牛奶法:据研究表明,睡前饮一杯热牛奶,能增加人体胰岛素的分泌,增加氨酸进入脑细胞,促使人脑分泌睡眠的血清素。同时,牛奶中含有微量吗啡样式物质,具有镇定安神作用,从而促使人体安稳入睡。
【编辑:花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