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致敬或者反叛

2015-04-20胡蔓蒂

上海戏剧 2014年6期
关键词:闲笔西华麦克白

胡蔓蒂

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纪念莎士比亚诞辰450周年,看到场刊上的标签,毫无疑问,观众将带着看一出原汁原味“莎士比亚”的期待走进剧场,尤其是在中国,将剧名“Dunsinane”翻译为《麦克白后传》,更使此剧看上去像是对莎翁的致敬之作。果真如此吗?

当大幕拉开时由士兵们在一起插科打诨的“闲笔”,立刻让人嗅到了莎士比亚史诗剧的味道——在莎剧中这种闲笔随处可见。当然,闲笔不闲,哪怕《哈姆雷特》开场两个守卫看似与剧情完全不相关的对话,也可以被无尽地分析,比如有人认为这体现了守卫的漏洞,为亡父时不时地出现并和哈姆雷特单独交流创造了某种合理性。与之相比,《麦克白后传》的开场更具功能性:既交代了环境,揭示了战场的残酷,又体现了侵入异乡的英格兰士兵的憨厚天真。剧中的诸多幽默之处也颇符合莎翁将悲剧与喜剧精神相结合的一贯主张。

这还是从文本角度进行比较,毕竟莎士比亚时代的舞台艺术究竟何样无从知晓。尽管如此,随着演出的进行,本剧在二度创作上的特色也迅速地体现出来,那就是精准和简练。舞美呈现上,始终以一座边缘形状不规则,占舞台约三分之一的灰色阶梯为主要背景,通过演员的描述或者动作来使其成为具体情境:旷野、宫殿、议会厅……一景到底,不管是在这一类文本和这样的制作规模上都是不常见的。处理文本中复杂的场景转换时,主要由乐队的伴奏及两位仆人的歌唱,或以演员调度和独白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极少使用暗场,保留了史诗剧的流畅性,又让观众获得一种举重若轻的审美愉悦,这在厚重的历史题材背景下无疑是很难得的。这不免让人联想到莎士比亚时期剧场的趣味,尽管相似与否很难断言,但对现代舞台装置技术的低使用度似乎让这出戏具有了莎翁时代的“草根气质”。

随着剧情的展开,观众的注意力又逐渐回到了文本上来,因为作者几乎是完全摒弃了《麦克白》的所有主题,而重新创造了一个极为思辨,因而也极难解决的困境。

主人公西华德,寻求和平的善意遇到了越来越大的挑战,这其中固然有外界的阻碍,比如麦克白夫人的血腥叛乱,领主的摇摆背叛,普通百姓的反抗等等,这让他以民主治理换取和平的希望逐渐破灭;然而更本质的冲突来源于他的内心:对麦克白夫人的情欲之私与对苏格兰和平向往之公的冲突中,他选择了让麦克白夫人和新晋的苏格兰国王联姻,当大众都陶醉在苏格兰舞会中时,这位英雄在角落里默默伫立;对战争和鲜血的厌倦让他近乎偏执地以和平寻求和平,但在麦克白夫人背叛之后,他搜遍乡村原野对麦克白夫人的儿子这个他心中的最大威胁痛下杀手。目标的“善”和过程的“恶”是他自己其实无法处理的矛盾,于是他选择了那个比较清晰,也容易首尾一致的“善”为目标,而将自己放逐到了恶的荒野之中。

当最后一幕,他背着麦克白儿子血迹斑斑的尸裹,穿过一个个城邦,一片片原野的时候,白发凌乱,衣衫褴褛,多么像那位同样也是被自己的内心冲突折磨得几近疯狂的李尔王!他背上的尸裹正是本剧主题的隐喻,他给自己背上了一个如此沉重而又血腥的包袱,为了让被杀之人的母亲将其安葬获得欣慰,但真的看到这惨不忍睹的尸体,天底下又有哪个母亲会感到欣慰呢?而他作为占领者的命运也是如此,付出外在(失子之痛)和内在(成为嗜杀之人)的巨大牺牲,换来理想的彻底破灭。

除了西华德将军,几乎每一个主要人物都被植入了人性的两面,作为女人和作为皇后的麦克白夫人,贪污渎职但劝阻杀人的副官,极其冷酷又极其睿智的苏格兰国王……这样的设置迫使观众始终属于“头脑风暴”,但谜题也许是在剧场内和剧场外都是无解的。

正是人物和主题大大突破了莎翁历史剧的意义格局。莎翁历史剧的基本走向是正义的,即使是悲剧,最后也得到了道德上的圆满结局,麦克白的惨死,朱丽叶和罗密欧家族的和解,李尔王中的幕后主谋被刺死,哈姆雷特复仇成功,即使英雄战败,正义永胜。而在《麦克白后传》中善与恶的界限不断地被模糊,甚至对置,正义似乎无从寻觅……因此,从本质上来讲,本剧是一个更加纯粹和彻底的悲剧,而莎翁与之相比要乐观得多。甚至可以将此视为一种完全背道而驰的反叛:莎翁创造了人的伟大,大卫·格里格渲染了人的渺小——在复杂的历史和社会现实中的渺小。

主流评论认为这是当前西方对伊拉克、阿富汗等战争的反思,这是本剧编剧大卫·格里格对现实一以贯之的关注。作为观众,要想领会这种对应并不困难,这几乎是昭然若揭的。但是观众的兴趣应该不至于此,回家才是西华德的最佳选择吗?他过去所作的巨大牺牲是否毫无意义?苏格兰以后的命运会怎么样?新王和旧王的战争将会以多少人的生命为代价?

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编剧做出了回答:当西华德向刚出生的婴儿亮起的利剑举起又放下,这也意味着他选择了最当前和最基本的道德价值,这也许就是作者对渺小之人面对残酷选择时的建议吧。endprint

猜你喜欢

闲笔西华麦克白
饭后闲笔组诗
儿歌作品:姊妹节里等你来
Research on the importance of students’ silence in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
前边的几句话
Discourse Cohesion and Coherence in Sonnet 18
歌剧《麦克白》的故事(三)
歌剧《麦克白》的故事(二)
《麦克白》
最是那“闲笔”之妙
闲笔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