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忧伤的“喜剧”

2015-04-20石俊

上海戏剧 2014年5期
关键词:赖声川妮娜契诃夫

石俊

包括通行的焦菊隐译本在内,很多版本的契诃夫的《海鸥》剧本封面上写着“四幕喜剧”。可为什么除了《海鸥》在彼得堡皇家剧院的首演和最近的这次赖氏演绎以外,我们看到的都是充满忧伤的悲剧?是这一百多年来无数导演都排错了,还是有别的原因?

把一出表明“喜剧”的剧本排成悲剧,我个人认为有三个主要可能。一是不知而为之,我们不排除很多导演在学校或其它地方学了些例如“场面调度”、“舞台气氛”等表导技巧,但只是直面一个单一的剧本而不了解其内涵和实质。要知这般“忠于”剧本,无疑将值得“同情”的特里波列夫的失恋到失意与结束自己的生命排演出来会是一部标准意义上的悲剧。然而如果我们对契诃夫的创作稍作研究就会发现他的小说绝大多数是黑色幽默的,在《海鸥》之前写成的如《论烟草有害》、《蠢货》等独幕剧都是标准喜剧,实则《海鸥》是这位文学大师写出的不循常规的喜剧。二是不能而为之,大师的作品不是一般人能看懂与排出的。即便很多导演注意到了契诃夫在剧本封面的特意标注,但怎么排都排成了悲剧。就如很多导演排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会排成喜剧一样。三则是知而不为之,我们在很多资料中都发现,契诃夫曾再三声明自己的《海鸥》和《樱桃园》是喜剧,作为同时代的合作者斯坦尼是不可能不知道的,但为什么斯坦尼会依然故我,又为何斯坦尼版本《海鸥》的演出获得巨大成功,最终成为莫斯科艺术剧院的标志。首先,斯坦尼找到了体现契诃夫“半音”式作品的体现方式——带有“体验表演”的舞台停顿,第二则是舞台立场的转变。在彼得堡的首演,观众也是发笑的,因为那些贵族与商人在嘲笑妮娜的无知与特里波列夫脆弱的心境。但是当时还是一个业余导演身份的斯坦尼是不可能嘲笑与自己有着相同际遇的男主人公的。所以立场的改变也就改变了导演对这出作品的认识。其实从另一个视角而言,斯坦尼这样一个“业余”导演将成名作家标明为“喜剧”的作品排成了一部令人忧伤与回味无穷的“悲剧”不也是一次大胆的实验演出。其实后来的许多导演除了追随已经成为体系大师的斯坦尼以外,也是被这种“脆弱的心境”所打动,作品往往是艺术家自我体现或者审视的对象,大多数导演选择了前者,并且在一百多年中建成常规。

这次的演出,第一出戏《让我牵着你的手……》看契诃夫的爱情,第二出《海鸥》则是契诃夫笔下的爱情。对于两部作品的联系而言更有着爱情与剧场对于作家与女演员之间的叩问与激荡。我查了下所有的宣传资料似乎都没有提及《海鸥》里妮娜的原型就是契诃夫的恋人丽卡。曾有未经证实的记载,契诃夫就是带着已经成为人妻的丽卡去看了《海鸥》在彼得堡据称是惨败的首演,当人们看到妮娜被诱骗时不时发出笑声,而丽卡则落泪了。那一定是她看到了舞台上的“自己”。对她而言不知看《海鸥》是悲剧还是喜剧,或许毫无意义。

但我们还是可以思考今天被恢复成喜剧的意义。喜剧内核我们可以说有所还原,但我不认为赖声川在作品的呈现方式上是契诃夫的。所谓“还原”还是有一定的“噱头”成分在内。这部《海鸥》还是在赖声川创作轨道上的一部作品。

赖声川的创意会遵循陌生而又熟悉的原则。比如《暗恋桃花源》就把一般的戏中戏的结构变成了,戏与戏平行对抗的结构。使得两部传统形式的作品《暗恋》与《桃花源》合成为具有政治和文化隐喻的经典作品,并撩动了两岸观众绷紧了的心弦。这次将《海鸥》从绝大多数导演的悲剧性处理,转为了以中国上世纪三十年代背景的一个山庄的喜剧性群像展示,在观众审看心理上是拉近的,对于原作呈现上则是陌生与新鲜的。

不管赖声川是“还原”了作家的“喜剧”,还是“换颜”给一部作品找到了让人关注的“喜剧”包装。这个漫长的过程与富有争议的结果都是值得关注的。当今天大陆的编导们几乎已经不敢触及这些年代略显久远的名剧时,赖声川则认识到我们目前虽然有了物质与富足,有了部分悠闲,但心浮气躁和追逐实利使我们仍然缺乏优雅情怀与品味,我们很难享有特里波列夫式的苦闷,也无法寻到契诃夫式的“喜剧”性展示。于是赖声川先让我们体会作品中的幽默、错位和艺术家的自嘲。赖声川版《海鸥》对一部分来人说是喜剧,有些则相反,即便周围人都笑了,她却悲悯万分如丽卡般落泪。endprint

猜你喜欢

赖声川妮娜契诃夫
当考拉离开桉叶
变色龙
别让道歉成为一种打扰
别让歉意成为一种打扰
赖声川首部网剧《王子富愁记》登陆优酷
淘气鬼妮娜
一张会行走的床
毛绒怪物
契诃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