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语和汉语动结式对比
2015-04-20曹苡宁
曹苡宁
摘 要:本文试从结构、语义、语用三个方面比较傣语和汉语动结式的异同。结构上,傣语和汉语动结式都有v+c,v+c+o模式。不同点在于,傣语中除了以上两种模式外,还有v+o+c模式以及v+o+c/v+c+o并存模式;语义上,表意简单的动结式,傣语和汉语中都有。但表意相对复杂的动结式,傣语中没有;语用上,傣语和汉语的动结式都可以出现在主动宾句、话题句、处置句、被动句中。不同点在于,有时候汉语主动宾句中出现的动结式,傣语中要用话题句来表达。
关键词:傣语;汉语;动结式
动结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动结式就是位置在前的动词表示一个行为,而位置在后的补语表示行为所造成的结果,如汉语中的“打碎”。广义的动结式,除了包括狭义的动结式以外,还包括补语表趋向的动趋式。之所以把它也称为动结式,是因为其补语实际上也表示结果。本文所指的动结式为广义的动结式。
经调查发现同汉语一样,傣语中也存在动结式结构。本文主要从结构、语义、语用三个方面来比较汉语和傣语动结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一、结构方面
在傣语中,动结式出现在句子中的结构有四种情况。
1.表示行为结果的动词性、形容词性成分紧跟在谓语动词之后,不带宾语,即v+c模式。
(1)书已经买来了。
Pa?p54 lai55 po5 5 sw53 ma54 ha?u54
书 已 经 买 来 了。
2.表示行为结果的动词性、形容词性成分紧跟在谓语动词之后,带宾语,即v+c+o模式。例如,
(1) 她嫁错了人。
Ma?n55 xa?? p?it35 kon55 ha?u54
她 嫁 错 人 了。
3.宾语置于谓语动词和结果补语之间,即v+o+c模式。例如,
(1)他已经吃饱饭了。
Ma?n55 po55 kin?? xa?u?? ?im?? ha?u54
他 已经 吃 饭 饱 了。
4.同一个句子,宾语既可置于补语后,又可置于补语前,即v+c+o/v+o+c并存模式。
(1) 他割断了那条绳子。
Man55 t??35 xat?? sai35 ts?k54 lan35 ha?u54
在汉语中,动结式在句子中只有两种结构。
①表示行为结果的动词性、形容词性成分紧跟在谓语动词之后,不带宾语,即v+c模式。例如,
A西边有一群鸟飞来。
B书已经买来了。
②表示行为结果的动词性、形容词性成分紧跟在谓语动词之后,带宾语,即v+c+o模式。例如,
A她嫁错了人。
B他送来两本书。
可见,在结构上,傣语和汉语一样有v+c,v+c+o模式,除此之外,傣语还有v+o+c,v+c+o/v+o+c模式。
二、语义方面
1.我笑庝了肚子。
ka?u??xo35tua?53po55xwn??ha?u53。
我 笑 肚子 都 庝 了。
2.我走累了双脚。
Ten??kau??pa?i??hau??po55muai??。
双脚 我 走 了 都 累。
3.跑痛了腿。
Xa???ka?u??lia???hau??po55x?n??。
腿 我 跑 了 都 庝。
从以上的调查结果来看,汉语中,像“笑庝”“走累”“跑庝”表义复杂的动结式在傣语中没有相应的表达,只能换一种说法,例如,“吃美”只能说成是“吃得开心”;或者要转换句式才能表达,例如,“我蹲麻了腿”只能说成是“腿我蹲了都麻”。
三、语用方面
1.话题句
(1)抓住那个小偷了吗?
Pu?? la?k53 kon53 siau?? tso?? ha?u??
小 偷 那 抓 住 了吗?
2.处置结构
(1) 他送来两本书。
Ma?n55 ?a?u?? pa?p53 lai55 sua?35 pa?p53 so??? ma55
他 把 书 两 本 送 来。
3.被动结构
(1) 我打破了那个杯子。
Van??tsu??? lan31 tso?? ka?u?? ma???? liau35 ha?u53
杯 子 那个 被 我 打 破 了。
语用方面,调查研究发现,汉语和傣语中的动结式都可以在话题句、处置句、被动句中出现。在这三种句式当中,傣语动结式的句子结构和汉语动结式的结构一致,为动词+表示结果意义的动词或形容词,即,v+c模式。
由此可见,傣语和汉语的动结式在结构、语义、语用方面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结构上,傣语和汉语的动结式都有v+c,v+c+o模式。不同点在于,傣语中除了以上两种模式外,还有v+o+c模式以及v+o+c或v+c+o并存模式;语义上,表意简单的动结式,傣语和汉语中都有,如“吃饱”“喝醉”。但表意相对复杂的动结式,傣语中没有,如“笑庝”“蹲麻”;语用上,傣语和汉语的动结式都可以出现在主动宾句、话题句、处置句、被动句中。不同点在于,有时候汉语主动宾句中出现的动结式,在傣语中要用话题句来表达。
参考文献:
[1]谭晓平《苗瑶语的动结式》,中央民族大学学报[J].2011年第4期.
[2]冯英.《水语的动结式》,《民族语文》[J].2005年第1期.
[3]黄行.《语言接触与语言区域性特征》,《民族语文》[J].2005年第3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