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我国电动车(摩托)发展
2015-04-20刘震
刘震
摘 要:二十一世纪的发展,可谓是“时代呼唤绿色环保”的时代,不但要求人们注重节约能源,更重要的是要求人们更加注重居住环境和绿色环保,以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石油资源比较贫乏,燃油与尾气的排放污染又是未来大中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为此我国发展电动车无疑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符合绿色环保革命的需求,因为电动车辆环保,低能耗,它是绿色环保,净化空气污染的最好交通产物,由于能够给广大人民的居住环境和身心健康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电动车产业的发展正是适应了这种趋势,更是一种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工具。在此,本篇仅初步讨论国内电动摩托车的制造与发展。
关键词:电动车 ; 绿色 ;环保
一、电动车的构成
根据《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安全要求》规定,电动摩托车是指由电力驱动的摩托车,分为电动两轮摩托车和电动三轮摩托车。
电动摩托车的组成包括:电力驱动及控制系统、驱动力传动等机械系统、完成既定任务的工作装置等。电力驱动及控制系统是电动摩托车的核心,也是区别于普通摩托车的最大不同点。电力驱动及控制系统由驱动电动机、电源和电动机的调速控制装置等组成。
二、电动车在国内的早期发展
电动摩托车在我国已有很多年的发展历史,但真正的快速发展还是在近20年。此时我国电动车产业处于生产规模化阶段,是由于这个时间段内出现了几个将电动自行车推进成为电动摩托车的机遇,使得在初级阶段里举步维艰的电动摩托车一下子迎来了春天,更是的行业的发展进入了规模化,而这几个机遇当中最有价值的则为各个城市的“禁摩令”。在这一时间段里,电动摩托车的快捷、环保、方便和廉价,也让更多的消费者认同。但由于早期电池技术、动力技术的限制,电动车的制造仍存在诸多不足,例如续航问题,爬坡动力问题,电量分配问题等。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电动车产业的发展。
三、电动车在国内的发展现状
从2005年至今,是中国电动自行车的超速发展阶段,被行业戏称为“喷井阶段”。在这个时间段内,随着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大大刺激了技术的进步和新技术扩散,全行业的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蓄电池寿命和容量提高了35%,电机从单一的有刷有齿电机发展成为无刷高效电机为主流,寿命提高了5倍,效率提高了近30%,爬坡和载重能力提高约3.5倍。在性能提高的同时,制造成本也大幅度下降,价格功率下降到原来21%;在控制器系统和充电系统,技术水平也大幅提高。特别是在电池技术和电机技术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展,电动车专用铅酸电池在技术上的突破已经领先国际。电池也有单一的铅酸电池演进出多类型的高性能电池,而且锂电池的出现,更加带动了电动自行车的发展。在电机方面,永磁无刷电机的发明,让行业发展的步伐明显的加快。
四、电动车未来的展望
1.中国电动车产业具备的优势
(1)产业优势。近年来中国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等轻型电动车及相关零配件产业迅猛发展,生产企业已超过3000家,整车保有量已超过5000万辆,生产能力接近千万辆,成为世界最大的轻型电动车生产国和第一大市场。
(2)市场优势。中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工业化初期,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局面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很难改变。因此,不同地区、不同阶层人们收入水平的差异,势必造成消费者对摩托车产品的价格、功能等要求不同,中国具有巨大的多元化市场,使中国摩托车消费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化和多元化特点。
(3)资源优势。中国在锂离子电池、永磁电机等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的核心材料方面具有资源优势。根据已探明储量,我国锂资源储量380多万吨,居世界第二位。我国拥有丰富的稀土资源,稀土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近58% ,居世界第一位。总而言之,中国电动车发展不仅具备产业化的配套、市场等基础,也有其他的比较优势。
2 .中国电动车产业发展的制约条件
(1)消费观念。许多业内人士都曾表示,中国在电动车领域,与国外相比仍有差距。这种差距不仅体现在技术方面,在市场需求、消费观念等方面,似乎还不足以支持大规模市场化的电动车未来。不过必须承认的是,中国确实具有发展电动车的一些比较优势。
(2)技术优势不明显。最核心的动力电池组件的研发,也得到高度重视,电动车技术瓶颈突破的预期大大增强。 而我国对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的重视日益加强,使得新能源的利用上升到国家战略,对产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必将进一步加快电动车产业发展的进程。
五、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电动车前进的脚步并没有停止,而且随着消费者的需求速度,市场需求的极速膨胀,行业的发展在近年来都保持着80%以上的增长速度。而电动自行车的便捷、环保、价位低等优势已经成为了有目共睹的事实,日益成为现代城市交通中速度较低、中短距离、操作停放简便、最贴近人的实际需求的一种交通工具。尤其是在目前公共交通存在拥挤、不准时等缺点的情况下,轻型电动车无疑是部分中低收入人群的首选。与昂贵的燃油车辆相比,尽管在行驶里程和动力性方面存在不足,但在油价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其优越的便利性和经济性使之显示出不断增强的替代优势。
参考文献:
[1]胡适,蔡厚清.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J].武汉金融,2010(04);57-5.
[2]兰永霞.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J].中国汽车界, 2009(10)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