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原则反思
2015-04-20巴合提努尔·艾尼
巴合提努尔·艾尼
因语文是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实践性课程,其课堂教学的评价见仁见智、常论常新。探讨构建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确实也有必要。
一、评价主体三位一体
从学生、教师和观教者三个角度进行评价,可使评价的主体结构相对科学,至少有了兼听之“明”。
1.学生的评价。没有学生参与评价,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缺陷。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的教学归根到底是为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而有没有发展,学生自己最清楚。其他人的感受,对学生来说只是外在的东西。
当然,学生的评价可能粗糙凌乱,但通过引导,会逐渐具体、清楚,有的还会非常独特。引导可以分层递进:最低层次是感性的评价,如自己喜欢或不喜欢这位语文老师或这位老师教的语文;第二层是自己有没有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是否得到了某些有益的指导;第三层是自己有没有掌握新知识;第四层是自己能不能运用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第五层是语文老师的教学是否有感染力、启发性和激励性,自己是否开始自觉涉足更广泛的语文世界;最高层次是自己和老师还可以在哪些方面做得更好。至于方式,当场提问学生、即席问卷调查和分层书面检测比较简捷有效。
这样的评价,真正给了学习主体评价的权利,可促使学生对课堂教学进行课后的思考、发现和探索,因此而进行的归纳和演绎等多元思维,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利于教师教学的完善与提高。
2.教师的评价。当局者可能“迷”,教师教后都非常希望知道:自己为什么没有达成教学目的,怎样可以达成教学目的,用什么更好的方法走向更理想的教学境界。
过去,教师上完课后不能谈自己的体会,只有听别人评价;当一部分评价与自己相抵触时,也不能申辩,更不能反驳。因此,评价成了没有教的主体参与的受审性活动,或成为形成图解某种思想、教法、成果的虚假赞美剧。
最低层次是感性的评价,自己觉得怎样,有没有达成教学目标,有没有赢得学生的喜欢,是否喜欢教这些学生;第二层是自己是否比以前更了解学生的学习与思维;第三层是自己是否激活了学生的知识积累和身心资源,并有效地学习了新的知识、发展了语文能力;第四层是有没有发挥自己的特长,完善或改进了教法;第五层是自己有没有在言语实践中与学生产生心智、情感的共振,学生是否开始自觉地追求课外语文读写;最高层次是自己和学生还可以在哪些方面做得更好。
这样,最有权评价自己劳动成果的教师有了审视和解释的机会,评价成了教学相长的良机。
3.观教者的评价。旁观者要“清”,要知道师生最反感甚至厌恶的是自己的教和学被评得左一个不当,右一个不是,但最后也不明白怎样改进才好。因此,观教者一定要听取执教者的简介与自我反思。
最低层次也是感性的评价,观教者自己觉得怎样,有没有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是不是觉得成功达成了目标,最好不要只有观点,没有实例与必要的分析论证;第二层是执教者有没有基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设置明确而有层次的教学目标;第三层是执教者有没有否充分开发与运用学生的身心资源,给予学生大量的语文学习机会,学生学到了什么新东西;第四层是执教者有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资源和资力优势,运用成熟的或创新的教法,解决了各种教学问题;第五层是执教者有没有引发学生与自己实现心智、情感的共振,有没有享受到教学带来的愉悦体验,实现了教学相长;最高层次是学生、教师和观摩研讨三方在哪些方面可以做得更好。
总之,课堂教学评价旨在让教师明确还可以用什么更科学的理论、方法或手段把教学提升到更理想的境界。
二、评价体系以学为中心
重视“怎样教”和“教会了什么”没有错,但教学的重心是教导之中的学,“怎样学”和“学到了什么”才是核心。因此,探讨怎样以学为中心进行课堂教学评价很有必要。
核心目标是学生的语文能力(一项或多项)是否得到了真正的发展。这一部分可占5%。
选用的教学内容是否顺应了学生身心发展、激发了学生积极思维、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有没有创造性开发、整合使用教材资源。这一部分可占10%。
教师是否依据学生的需要及具体学情机智地选择内容、工具与方法,如长文短教、深文浅教、精讲多练;机智地使预设和生成的内容有机结合,有创意地进行教学;是否创设了引发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氛围;有没有给学生实践、思考、讨论的时空;问题的设计有没有层次和逻辑,全体学生是否都参与并得到了个性化指导;所有学生是否都能在最近发展区”摘到果子。当然,还要关注教师语文功力扎不扎实,如言语清晰、流畅、精练、生动,有亲和力和感染力,文字端正美观,板书富于启发性。这一部分可占30%。
学生是否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有没有以自己的实际言行形成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丰富了学习资源;是否有效地进行了自主学习思考与合作探究交流;有没有经历了必要的学习过程、体验了具体的学习感受,如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讨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否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发展了语文能力。这一部分可占40%。
发展具体语文能力的目标是否达成;各层次的学生有没有都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效果检测反馈是否良好。这一部分可占15%。
为什么特别强调“学”呢?因为“学”是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内因,教则是外因,教的唯一任务是促进学的真正发生。因此,必须以学定教,以学评教,以学促教。
三、尊重言语的人文性与艺术性,注重评价本身的逻辑性
1.尊重言语的人文性与艺术性。语文的语言部分是科学,可以按照科学的标准评价,如是否出现知识性错误;但文学部分是艺术,具有人文学科的特点,如抒情是不能考据的,“飞流直下三千尺”不必去测量,“我的血管连着她的血管”不能从解剖学上去评判等等。
2.注重评价本身的逻辑性。正确的评价来源于正确的标准,正确的标准来源于科学理论指导,科学的理论来源于具体的教学实践,教学实践立足于各种问题的具体探索和必要的归纳演绎,还有对于各种个性化创造性问题连贯起来的思索。这样的评价,包括课堂教学的观察、思考、判断与具体评价,展示了人的认识从个别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的辩证过程,以及由抽象到具体的思维发展,体现了认识的规律,层次连贯递进、清晰分明,充满逻辑的力量。
四、突出小学阶段的教学特征
语文课堂教学是“属于具体学生具体内容的教学”,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应突出语文基础知识与听说读写基本技能,工具性的内容可以注重科学性评价,因此有比较明确的标准;顺应学生身心发展,应关注“生理—心理”、活动性、记忆性、虚拟性幻想或想象等行为;强调玩中学、学中玩,在学和玩中认识自己、认识事物,掌握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应该站在师生的立场,评价的核心必须是学生的语文能力是否得到了真正的发展。另外,怎样用科学的思维来评价文学的教学,或者说语文的人文性评价是不是可以科学起来,都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