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学新知觉
2015-04-20吴绍良
摘 要:本文从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本源》的视角,以课后感的方式,通过不断给自己设问和解答,简要谈谈对艺术和舞蹈的又一种理解。
关键词:舞蹈;艺术;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本源
“课程”的结束意味着,关于“什么是艺术”的争辩要告一段落。接下来就是细细琢磨了。我和身边许多人一样,起初感觉海德格尔的理论很深奥,晦涩难懂,甚至对海氏产生逆反心理,随着“课程”的循序渐进,我发现海氏的很多观点与我们几十年来接受的教育相悖甚至格格不入,但它又显得无懈可击,难道是我们错了?如同发现了新大陆,我开始对这门“课”产生了兴趣。何为艺术?何为舞蹈?这门“课”后,我又有了新的认识和新知觉。
一、何为艺术?
艺术是什么?或者说艺术的本质是什么?看似简单的问题突然呈现面前,竟然难住了这些每天都在“研究艺术”的艺术学家们,我也一时不知如何解答这个问题。其实,海德格尔在《艺术作品的本源》中也并没有回答清楚,他认为“艺术和艺术作品都是一种生成之物,而非已经完成的现成之物。”“艺术是什么”的问题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被把握。“艺术”乃是一个开放性概念。只要追问无限,它的意义也就无限,它就永远不可能被定义。海德格尔本人在后来写的《后记》中也说,“本文的思考关涉到艺术之谜,这个迷就是艺术本身。这里绝没有想要解开这个谜。我们的任务在于认识这个谜。”在《艺术作品的本源》完成20年后所作的《附录》中,海德格尔也说:“艺术是什么的问题,是本文中没有给出答案的诸种问题之一。”既然这样,海德格尔对我们有什么贡献呢?我认为海德格尔的重要意义就在于把我们引到“思”之路上。有学者把其概括为“入思之处”和“思入方式”,就是从何处入手、借用哪种方式去追问“艺术的本质”。
读海德格尔的著作,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不断设问,不断剖析,鲜活之思不断涌现。例如在开头讨论艺术作品的本源时,这段思辨让读者记忆犹新:对艺术作品本源的追问就是追问艺术作品的本质之源。按照通常理解,艺术作品来自艺术家的活动,因此艺术家是艺术作品的本源。可是,艺术家又从何而来,或者说是什么使艺术家成其为艺术家呢?是艺术作品。因此艺术作品又是艺术家的本源。可是又是什么使“艺术家”和“艺术作品”获得各自定性,从而成为“艺术家”和“艺术作品”呢?是艺术。因此,艺术同时是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本源。这样的思辨不断地进行,“物与作品”、“作品与真理”和“真理与艺术”三部分都在选择着不同的“入思之处”和“思入方式”。很多时候,我们在绕圈子,海德格尔说:“我们必得安于绕圈子,这并非权宜之计,亦非缺憾。走上这条路,乃思之力量;保持在这条路上,乃思之节日。”
我和友人通过讨论甚至辩论的方式接触到了许多来自海德格尔的令人费解的关于艺术的观点。比如这种话“当使用物的时候,往往失掉了物的本质,即物的丰富性。”那么物的本质是什么呢?海德格尔认为,物的本质即是物之物性。我们使用一件物是因为物的有用性,有用性建基于物的可靠性,可靠性存在于我们的经验之中。比如一双芭蕾舞足尖鞋,之所以不同于生活中的鞋,是因为其用途不一样。足尖鞋是芭蕾舞女演员展现优美舞姿、体现开绷直立的芭蕾体态所必不可少的专用舞鞋,不管是外观、形状,还是制作材料和制作方法都有别于普通舞鞋,更与生活用鞋迥异。那么我们在选择材料时就要首先考虑到芭蕾舞立脚尖的特征和舒适性,制作方法就要靠不断实践摸索了。而在选购芭蕾舞鞋时,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芭蕾舞鞋的用途,却不是制作鞋的布料或牛皮,而布料和牛皮正是一双芭蕾舞鞋的本质所在。也就是前面说的我们使用物的时候失掉了物的本质,这点是我们常常忽略的。
前面已经说了,艺术作品的本源是艺术。但艺术是什么呢?海德格尔认为,在艺术作品中,艺术是现实的。因此我们首先要寻求作品的现实性,这种现实性何在?现实性在于物之物性的现实存在。以舞蹈为例,任何艺术都有寄身的载体,舞蹈的载体是有生命的人体,舞蹈在有生命的人体中变换无穷。那么舞蹈作品的现实性就在于其存在的人体本身。按照这种理解,有生命的人体中就存在着舞蹈吗?显然不可能,艺术的存在是有条件的,正如一堆颜料倒在画纸上不一定就是一幅作品一样,还可能把画纸污染成废纸。舞蹈艺术存在的条件,就是要达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这统一在我看来就是自由的身体与自由的灵魂的高度和谐。现代舞之母伊莎多拉·邓肯说:“最自由的身体蕴藏着最高的智慧。”意思是解放了的身体可以达到与灵魂融合释放出无穷的智慧。
二、艺术不是知识?
在课堂上,我们还探讨过“艺术是不是知识”的问题。有种观点认为:“艺术不是知识,艺术不是学习的而是创造的。”刚开始有些不理解,因为如果艺术不是知识,那这些艺术学理论的学生似乎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难道真的是这样的吗?我们要辩证地看这个问题。经过层层分析,我开始逐渐转变原有的观点了。我国古代就有:“感物而动,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的论述,意思是外界的事物触动了人的内心而生发出舞蹈,舞蹈是内心情感变化的结果,是时刻变化中的,同一舞蹈在不同场合中跳感觉是不一样的。知识是人类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或规律的总结,而舞蹈艺术是人生命中的一种状态,纯粹的舞蹈不是文字语言所能够解释的。故从这点出发,舞蹈与知识又有一定差距。
舞蹈反映现实生活的说法也存在争议。在海德格尔看来,艺术不是一个对象的反映,艺术是与人合二为一的。这直接颠覆了关于艺术的传统理解。艺术作品来源于现实世界,但并不是艺术的魅力,艺术之所以美妙,是因为反映在另一个世界里。真正的艺术就是超越感官的世界,进入到与自己没有局限的真实的向往世界,这个世界与我们的生命没有距离。艺术存在于另一个世界,就不能是一个对象的反映。这似乎让人难以理解,还需要慢慢体会。但这一观点的提出无疑给我们舞蹈艺术本体研究展开了另一条可取之路。
三、从“艺术作品的本源”到“艺术的本质之源”
海德格尔的《艺术作品的本源》到处闪现着关于“艺术是什么“的灵感的火花,每个举例简练且美妙,尤其对梵·高《鞋》一画的分析充满了诗人的激情与想象,读他的作品就像是读诗,回味无穷。他的作品不能略读,要逐字逐句琢磨,句句都有闪光点,如果某句粗心略读过去可能会导致后文理解困难。
海德格尔作为后现代主义的神父,他把艺术研究的视角转向艺术本身,“使艺术作品从它自身以外的东西的所有关系中解脱出来,从而使作品只为了自身并根据自身而存在。”这避免了已有理论的影响,虽然有时会让我们陷入循环的怪圈。但我们必须安于绕圈子,为此,海氏放弃了从艺术定义入手进行玄想的思考方法,而是选择了现存的“艺术作品的存在”作为“入思”之处,并采用存在主义的立场、现象学的方法去追问“艺术作品的本源”,进而追问“艺术的本质之源”。
参考文献:
[1]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本源,孙周兴译[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4.
[2]钟华:艺术作品的本源解读——海德格尔艺术本质观初探[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7).
[3]陈嘉映:海德格尔哲学概论[M],北京:三联出版社,1994.
作者简介:吴绍良,男,赣南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教师,研究方向:舞蹈文化与舞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