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修改文章的技巧

2015-04-20薛敏敏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5年5期
关键词:修改文章著名作家托尔斯泰

薛敏敏

古人云:“文章不厌百回修。”改是写作的深化过程,好文章是经过反复修改雕琢而成的。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语文课程标准特别提出了“要培养修改作文的能力”。

不少同学认为,作家写文章是一挥而就的,其实不然。有些著名作家,总是把文章改了又改,譬如著名散文作家杨朔曾多次对青年学生说:“我的散文是改出来的,我的手稿总改得密密麻麻。”他的《雪浪花》 手稿,全文不过3000字,修改的地方竟有200多处,没有改动的句子仅剩15处。这难道仅仅是在修改病句和错别字吗?显然不是。

古今中外,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大都在修改上下过功夫。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据说前后修改过7遍。相传白居易成诗后,念给老婆婆听,老婆婆们能听懂就定稿,不懂再改,一直到满意为止。杜甫说:“语不惊人死不休。”名家尚且如此,何况我们呢?

怎样修改文章呢?下面介绍五种方法:

一是朗读推敲法。文章写好后,自己朗读或请别人朗读,在读或听中细细推敲,再经过认真修改,文章自然会增色。老舍先生曾说:“我写作中有一个窍门,一篇文章写完了,一定要再念再念再念,念给别人听,看念得顺不顺?准确不?别扭不?逻辑性强不?”老舍先生这里讲的“窍门”,实际上是一种修改文章的方法——朗读推敲法。古人把写诗说成是“吟诗”,这“吟”字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朗读。“新诗改罢自长吟”,诗圣杜甫就是用这种方法来进行诗歌锤字炼句的。鲁迅先生在谈到写作时也说:“我做完之后,总要看两遍,自己觉得拗口的,就增删几字,一定要读来顺口。”阿·托尔斯泰除了自己坚持用朗读来修改文章之外,还把这种方法介绍给青年。他说:“在写作的时候,要做到口里朗朗有声,所有的大师都是嘴里一边大声地念,手里一边写的。”我国著名作家赵树理提出了这样一条写作标准:“让读者听起来顺耳,念起来上口。”通过朗读,无声的文字变成了有声的语言,朗读中嘴里一边念,耳朵一边听,就能发现文章中的毛病。通过对这些词句的朗读推敲修改,我们可以更加全面而深入地理解作品的思想情感,领会作品的艺术魅力。

二是重抄斟酌法。文章初稿写好后,誊写时边抄边补充,同时做些精到的删改、润色,使文章更加完美。通过抄写,等于逐字逐句地咀嚼一遍。它不仅能增强记忆,而且会使自己的思路不断清晰、明朗起来,可以对原稿不断地作出新的补充、删削。俄国作家克雷洛夫对自己的作品总是反复不断地重抄,在重抄中增补、删削,顽强不倦地推敲,寻找更为妥帖的词句。

三是搁置提高法。俗话说:“字怕挂,文怕放。”文章写完之后不要急于发出或动手修改,先搁置它几天,等头脑冷静下来以后,再拿出来看看,这样容易发现问题,便于进一步加工修改。文章刚写成,作者的思路、情绪在较短的时间内一般难以从文章中超脱出来,一时难以较客观地评判其成败得失。这就需要我们对写好的作文作一番“冷却”处理,即采用鲁迅所提倡的“等到成后,搁它几天,然后再来复看,删去若干,改换几字”的修改方法。著名作家阿·托尔斯泰就是这样“时时地抚弄”自己的作品,“看一看,摸一摸”,每一回冷却之后,“都会发现缺点”,反复修改到“问心无愧”的境地,才送出去发表,他的代表作《诱惑》就是这样诞生的。搁置冷却,反复修改,就会使文章步步提高。

四是触类旁通法。 《周易·系辞上》:“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也。”又,《乾》:“六爻发挥,旁通情也。”后以“触类旁通”谓掌握了某一些事物的规律,就能推知同类事物。文章写出后,暂放一旁,找点有关的书、报、文件读读,想想,从中触发灵感,悟出妙处,再进行修改。

五是意见交流法。文章写出后,多请几个人看看,听听他们的意见,特别是批评方面的意见,然后拿起笔来修改。我国自古以来,就有以文会友,文人之间互相点评文章、切磋写作技艺的风气。

修改文章,是写文章的继续深入,是一种重要本领,你不练,文章很难写好。千万不要把修改文章的任务推给老师,老师虽能帮你修改,但不能代替你修改,要长本领,还得靠自己。

猜你喜欢

修改文章著名作家托尔斯泰
朱辉
七颗钻石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
写作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浅议如何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著名作家克非逝世
教会修改文章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忘记自己的人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魏巍
美国现代著名作家:海明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