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划算的海外收购

2015-04-20朱润民

中国石油石化 2015年19期
关键词:油公司原油价格油价

不划算的海外收购

朱润民专栏

高级经济师,长期从事石油经济研究与国际原油价格预测

以前,农民要靠天吃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的农民基本已摆脱靠天吃饭的困境。但是,回头看进行海外投资的国内石油公司,却还处在“靠油价吃饭”的阶段。

十多年前,在国际原油价格从突破每桶50美元回落至40多美元时,笔者曾强烈建议“走出去”的中国油企重视和关注国际原油价格跟踪分析与预测,抓住时机大举收购海外石油上游资产。但是,在市场还普遍认为国际原油价格将回落至每桶40美元以下甚至二三十美元时,国内油公司也没有充分认识到油价的上涨趋势,错过了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上涨前的资产收购机遇。

2008年~2013年,国际原油价格处于中期高位运行,价格上涨预期强烈。错过了2005年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前的资产收购机会,中国油企开始大举收购海外油气资产,资产估值适用的国际原油价格基本均在90美元/桶以上,甚至超过100美元/桶。盈亏平衡价格大多在80美元/桶以上,最低也是70美元/桶。而按照笔者预测,未来国际原油价格将在低位运行一段较长时间(至少3~5年)。这意味着,这些年收购的海外油气资产将陷入国际原油价格比最低盈亏平衡价格70美元/桶低多少就亏多少的窘境。

保守估算,中国企业在海外的高成本权益油产量超过6000万吨/年,约合4.2亿桶/年,如果2015年~2020年的国际原油价格平均值为60美元/桶,这些权益油产量将导致每年42亿美元的亏损,2015年~2020年将累计亏损252亿美元,相当于现在一个年产量超过2000万吨的项目或公司的价值。也就是说,6年时间,中国企业在海外的油气资产将亏掉一个中型油公司。

诚然,如果国际原油价格持续在每桶70美元,甚至80~100美元以上高位运行,这些企业的海外资产可以实现保值增值。但国际原油价格的变化未能如愿,2014年中一路下跌,甚至已低至每桶40美元以下。过去几年,中国油企在海外积累的七八百亿美元油气资产,重新估值后即使打7折也仍可能找不到买主;彼时斥资近200亿美元收购的公司,今天可能150亿美元都卖不出去;而当时40多亿美元购买的资产如今可能不到30亿美元就可买到—这样的情况似乎有点不可想象,但的确已成为事实。

“农民靠天吃饭”无可厚非,毕竟限于当时科学技术水平有限。但是,在改革开放已经30余年的今天,肩负着“走出去”战略的石油公司还在靠油价吃饭,如何实现真正的国家“走出去”战略?

抛开其他因素,“靠油价吃饭”的最重要原因是不重视石油经济学研究、不尊重石油市场经济规律、不跟踪分析预测国际原油价格,缺乏长期发展战略、缺少有前瞻性的成果做指导。或许靠油价吃饭的企业迄今还未惊醒,如何在油气价格变化极其复杂、竞争极其激烈的世界油气市场中谋得一席之地?

吃一堑,长一智。笔者期待在本轮国际原油价格走势变化中遭受巨大损失的国内油公司能够深刻研究,把重视石油经济研究工作和选拔任用高水平的石油经济研究与管理人才提高到企业发展战略层面上来,制定与世界石油行业技术与经济趋势基本相符的发展战略,把石油行业的“走出去”战略实施好,实现海外油气资产投资回报最大化,把海外油气事业“做优做强做大”。

责任编辑:赵 雪

猜你喜欢

油公司原油价格油价
国际农产品价格呈普遍上涨态势 原油价格突破每桶90美元
时间序列模型在美国WTI原油价格短期预测中的应用
下半年国际油价仍旧承压前行?
油价上涨的供需驱动力能否持续
2019年国内外油价或将波动加剧
2019年上半年豆油价低
油公司模式下安全管理模式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