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其胆量,让她活得更精彩
2015-04-20李晓民
李晓民
记得三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正在办公室里备课。“老师,初中一年级一班在哪里报名?”我被这夹杂着浓郁地方口音的话语打断了思路。抬起头,一对母女站在眼前:妈妈衣着朴素,皱纹早已爬上了额头:一个矮小的女孩紧紧偎依着她,瘦弱的身子上套着短小的衣服。早就听说我们班有一名新生要来,我想大概就是她吧。我告诉她们自己就是初一年级一班的班主任。随后,我问孩子叫什么名字。她低着头,双手抓住衣角,身子扭来扭去的,嘴角嗫嚅着。她妈妈连忙说:“快给老师说呀,叫李晓鸥。”我想这个孩子心理素质一定很差。她妈妈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马上承诺她会严格管教孩子。望着这对朴素的母女,我似乎感觉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沉重起来了。
上学没几天,我就发现李晓鸥性格内向,不爱说话。第一次抽她答问,站起来时,她脸红了一半:刚开口,脸就全红了。声音微小得几乎听不到。再看看她的作业,错误也不少。下课时,我给她讲题,问她话时,也只会摇头和点头。我想这孩子胆子太小了,一定要练练她的胆量。
后来听她妈妈说,她刚开始是在附近另一所小学读书,班里同学们都欺负她,经常在她的衣服、帽子里、书包里装上沙子或石子,或是在抽屉里装上废纸。原本性格内向的她愈发变得沉默寡言。于是,家长才决定给她转学,我顿时变得很同情她,更加关注她,班上没有人欺侮她,但是也没有人同她一起玩耍。
我想我要做的第一步就是接近她。与她第一次说话是在教室里。当时正是午休时间,教室里人不多,我就与她拉家常,你住在哪儿?爸爸妈妈在干什么?你喜欢这里吗?……刚开始她不回答,非要我问几遍才用极其微小的声音告诉我,但时间一长,我们变得不再陌生。有时,她遇到难题,也会主动来找我,但她说话的口音和我们不一样,一道题我要讲好几遍她才能明白。于是,我又教她正确发音,纠正方言中不规范的词语。
然后,我就着手训练让她大胆说话。在课堂上故意抽她答问,尽管她的回答只有她自己才能听见,但我仍旧这样做。有一次,她读书的声音比平时大些,我就立即鼓掌。并夸奖她:“有进步,胆子越来越大了!”同学们也跟着我鼓掌。当时她神情有些激动。以后我就经常鼓励她,还有意让她把站在操场那边的同学大声叫过来。她终于有了一点进步。接下来由于我的工作比较繁忙,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有些忽略了她,而不久后发生了一件事却让我对她刮目相看。
那次学校组织全校师生为患癌症的一位学生捐款。我们班家庭最富有的学生张东华捐了30元钱,其余同学多数都是三五几元不等,而李晓鸥也捐了30元钱。像她这样的学生,平时没有穿过一件新衣服,从来没有买过零食吃的孩子,这一次捐款金额却是全班第一,同学们不理解,连我也不相信。我翻来覆去问她:“这件事情妈妈知道吗?”“妈妈同意你捐这么多钱吗?”她连连点头,我还是不放心,放学后我将这件事写在纸上,请她带回家叫妈妈签字。第二天,纸条上果然写着她妈妈的名字。我又问:“妈妈是什么时候签的字?是妈妈写的吗?”她说:“妈妈不会写字,是请邻居阿姨签的。”这一下我又担心起来,她的妈妈到底知不知道这件事?不管怎样,我还是将这张纸条好好地保管起来。直到不久后的一天,在路上遇到李晓鸥的妈妈,我才完全相信这是真的。她妈妈说:“这30元钱是我亲手交给她的。我们虽然也是穷人,知道缺钱用的滋味,那位学生得了癌症,肯定要花很多钱,李晓鸥捐这点钱是应该的。”她的话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
李晓鸥捐款一事在校园内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同学们对她也另眼相看。帮助她的人越来越多了,同她玩耍的同学也多了。李晓鸥的成绩很快上了一个台阶。去年期终时,她还被评为三好学生。
如今,了解她的老师都说,李晓鸥完全变样了。可不是吗?宣传栏还贴着她办的手抄报呢!不论班里有什么活动,她都积极地报名参加。虽然她的成绩不很突出,但我坚信,她会更大胆地把自己的人生描绘得更加精彩!
对于孩子们而言,教师只有和他们成为朋友,才能进行心灵的沟通。案例中的李晓鸥同学,由偏僻的边远山村来到热闹的城镇读书,和城里的孩子在生活、学习条件上有很大的差距,孩子会产生自卑心理。再加上在另一所学校受到同学们的欺负,她自然会变得沉默寡言。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保护她不再受到心灵伤害。其次要寻找与她沟通的契机。比如:多关心她,与她拉家常等接近她,了解她,让她接受老师的关心。最后,要想办法鼓励她,帮她找回自信。及时发现和捕捉她的闪光点,使她大胆起来,活泼起来。事实上,李晓鸥同学是一位非常善良,又有爱心的孩子,也在老师的引导和关爱之下茁壮成长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