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歌剧特质与民族审美的平衡之道

2015-04-20张辰鸿

上海戏剧 2014年11期
关键词:江春水歌剧舞台

张辰鸿

第十六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由其委约上海音乐学院制作的四幕原创歌剧《一江春水》盛大揭幕,这也是艺术节第一次以原创歌剧作为开幕演出,因而广受艺术界关注。1947年由蔡楚生、郑君里导演的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中国电影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牵连着一个民族一代人的珍贵记忆,六十七年后的今天它被搬上歌剧舞台,以另一种形式重回上海,带给观众不一样的观感。

这场汇聚了最具国际声望的华人歌唱家廖昌永、黄英、李秀英、杨光的本土歌剧作品有着同样出色的幕后阵容,由98岁高龄的音乐教育家周小燕亲自担任艺术总监,民族歌剧走向世界是周小燕毕生的梦想,今天,此时此刻,她把接力棒传给台上的后继者们,并成为他们坚强的后盾。导演兼舞台设计易立明,作曲郝维亚,指挥汤沐海执棒上海爱乐乐团,如此豪华的制作班底,引得观众期待万分。戏一开始,多媒体屏幕在似战火似迷雾中叠画出慢慢流淌的水面,将人带入抗战那一段烽火岁月,观众随着音乐目睹张忠良一家的遭遇,战争遗留下的精神残缺引发伦理悲剧,战争带来的自我迷失,失去精神的归宿,没有信仰的悲剧足矣引起人们深深的思考与慨叹。歌剧作为舶来品,在中国由无到有,一路走来,凝结了几代歌剧人的心血。艺术总监周小燕希望“和中国的歌剧艺术团队一起打造一部真正能走遍中国和世界的中国原创歌剧”。从这个角度衡量,该剧在某些方面已经接近了主创者的目标。

长久以来,中国歌剧为了更好地本土化,选题大多局限在近现代革命题材、文学名著和古代历史故事等范畴内,这些题材使原创歌剧音乐更接近于中国民歌和戏曲音乐,成为民族歌剧这一新样式,而与作为歌剧源头的西方古典音乐大相径庭。《一江春水》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选取抗战时期的上海等大都市作为故事背景,营造出适合歌剧的史诗式氛围,宏大的时代背景与多次出现的歌剧大合唱相得益彰。“万国建筑博览会”的洋气环境衬托出音乐的洋气,剧中多采用意大利音乐等纯正的歌剧音乐风格而不显突兀。同时,主创者又善于中西合璧,月亮的意向贯穿剧中,多次出现在主角的咏叹调中,给剧作染上了一层凄美清婉的东方色彩,做到了既是中国的又是纯正的歌剧音乐。

有理论家说:“喜剧是民族的,悲剧是世界的”,《一江春水》与电影相比,在叙事上更倾向于“爱与死”这一歌剧永恒的悲剧主题。依据歌剧的结构样式特点,剧中的第一主角由电影中的于素芬改为张忠良,围绕张忠良与三个女性的情感纠葛展开戏剧。这种安排拓展了音乐空间,使得歌剧的序曲、咏叹调、重唱、合唱等形式得到充分发挥,唱段与剧情水乳交融。例如开场合唱“一杯清冽的香槟”和“我们绝不会乞讨”,碰撞出灯红酒绿中的战乱彷徨;而第二幕船头张忠良和王丽珍的二重唱,则道尽了人性的脆弱迷失。这样做不仅使剧中角色分布均衡,也使张忠良这一形象更加矛盾和立体化,让他由爱国青年向投机分子的心路转变过程清晰可循,更符合当代观众审美。本剧结尾也与电影不同,当王丽珍得知于素芬身份,欲持枪面对张忠良时却开枪误杀了表姐何文艳,而此时何与张的奸情败露,则使王丽珍到达了崩溃的边缘,在与张忠良的厮打中撞死。面对突变的张忠良万念俱灰,而此时走投无路的于素芬也疯了,最后舞台上只剩下饱受良心折磨的张忠良,这一改编强化了大悲剧意味,增强了舞台的演出效果。

歌剧人物塑造与音乐密不可分,《一江春水》集合了各声部,在国内原创歌剧中实属难得。一般的歌剧男主角大多是男高音,而本剧却由男中音廖昌永担纲演出,用男中音演绎张忠良的彷徨与堕落,贴切又令人耳目一新。王丽珍和于素芬由花腔女高音黄英和抒情女高音李秀英分别来演绎,音乐形象上非常符合她们的角色身份。此外,女中音杨光,男低音周正,男高音韩蓬的出色表演对全剧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电影事件纷繁,时间跨度大,而在有限的舞台时空中展现这样一部史诗巨作,必然要削繁就简,浓缩精华,为了让观众更好地了解剧情,增加代入感,舞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剧的舞美抓住了地域特点和抗战时代氛围,用石库门、驳船船头等简约优美的视觉符号,将长江沿岸上海、武汉、重庆三地的城市风貌准确地勾勒出来。

不仅如此,该剧某些场景的舞美还充当了叙述者和评判者,第二幕中即将沉没的驳船置景具有双重隐喻,既是国家沦丧的写照又暗示了张忠良面对王丽珍诱惑时逐渐跌入欲望的深渊。就在张忠良在船头彷徨,犹豫,逐步堕入深渊之时,舞台一侧异地同台的处理,出现站在石库门思念不归丈夫的于素芬,两个场景对比强烈,越发映衬出于素芬的孤独无助。第一幕和第四幕两场舞会相呼应,前者众人在大厦将倾的环境中跳舞,后者在满目疮痍的环境中跳舞,背景中倾斜的石像似讽刺似悲悯地注视着世间众生相。而与场景的前后呼应想对应的,则是男主角张忠良的沉沦,第一幕中的爱国青年张忠良带领民众呼吁捐款救国,怒斥醉生梦死,在第四幕抗战胜利舞会上却堕落为腐朽集团的一员,两相对比,令人唏嘘。

不可否认,《一江春水》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如唱词的口语化倾向,类似“我要杀人”这样的语言在电影中固然恰当,出现在歌剧唱词中且是重点唱段,则过于直白。还有整体舞台处理略显粗糙,两场舞会中只有主要人物光彩夺目,其他配角演员的表演不够优美,缺乏必要的形体修饰,无法烘托出十里洋场纸醉金迷的糜烂气息,削弱了全剧的艺术境界和主题升华。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江春水歌剧舞台
如果我遇见了另一个你
台上
春水向东流
画与话
有一条路叫幸福
歌剧
童话歌剧
童话歌剧
我们的舞台
歌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