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率市场化下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

2015-04-20孙素珍

领导科学论坛 2015年2期
关键词:市场化利率风险管理

□ 孙素珍

现代经济的核心是金融,金融市场的核心变量是利率,利率的变动对整个金融市场乃至国民经济都会造成不容忽视的影响。

现代经济的核心是金融,金融市场的核心变量是利率,利率的变动对整个金融市场乃至国民经济都会造成不容忽视的影响。2011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其中在金融机制改革方面,提出要“稳步推进利率市场改革”。在全国财经年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做了关于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的专题发言,并明确表示“五年内将有明显进展”,由此,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逐步确立。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以及金融业对外开放,我国金融市场利率波动幅度和频率不断加大,2007年不到一年时间,央行已经连续5次上调利率,2008年—2013年间央行连续18次调整贷款利率。由于我国各商业银行缺乏对中央银行利率政策的准确预期,在利率调整时遭受损失,这将不可避免地对市场主体造成巨大的影响。尽管我国商业银行的表外收入占银行总收入的比重在上长,但是利差收入仍是主要的收入来源。由于当前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特别受周围环境、知识水平、自身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利率风险管理工作尚处于初级阶段,利率风险管理能力极其微弱乏力,业务发展缓慢;在利率风险管理战略、政策和程序、利率定价机制等方面,城市商业银行也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国外很多风险管理工具和理念至今尚不能在商业银行中发挥作用。所以,城市商业银行应在全面了解和正确分析利率市场化趋势的前提下,未雨绸缪,强化风险管理,抓住潜在机遇,实现经济效益性与经营的健康持续发展。

一、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及表现形式

金融风险主要包括利率风险、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三大风险,其中利率风险通常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由于利率的变化和资产负债期限的不匹配给商业银行经营收益和净资产价值带来的潜在影响。当市场利率发生波动,或者银行资产和负债期限出现不匹配,都会形成这种风险。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将利率风险分为四类,分别是重新定价风险、基差风险、收益率曲线风险和选择权风险,下面一一加以说明:

1.重新定价风险

也称为成熟期错配风险,是最主要的利率风险,它产生于银行资产、负债和表外项目头寸重新定价时间(对浮动利率而言)和到期日(对固定利率而言)的不匹配,主要采取缺口分析和久期分析对重新定价风险进行管理。“重新定价缺口”是指某一时间段内对利率敏感的资产和对利率敏感的负债之间的差额,只要该缺口不等于零,则会使银行面临利率变动时风险,如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的美国储贷协会危机,就是指由于利率大幅上升而带来重新定价风险的典型案例。

2.收益率曲线风险

也称为利率期限结构变化风险。是将各种期限债券的收益率连接起来而得到的一条曲线,当银行的存贷款利率都以国库券收益率为基准来制定时,由于收益曲线的意外位移或斜率的突然变化而对银行净利差收入和资产内在价值造成的不利影响就是收益曲线风险。收益曲线的斜率会随着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而发生变化,使收益曲线呈现出不同的形状。

正收益曲线一般表示长期债券的收益率高于短期债券的收益率,这时没有收益率曲线风险;而负收益率曲线则表示长期债券的收益率低于短期债券的收益率,这时有收益率曲线风险。根据中国国债信息网公布的有关资料显示,中国商业银行2004年底持有的国债面值已经超过3万亿元。如此大的国债余额在负收益率曲线情况下,收益率曲线风险非常大。

3.基差风险

也称为利率定价基础风险,是指保值工具与被保值商品之间价格波动不同步所带来的风险。基差即现货成交价格与交易所期货价格之间的差,其金额不是固定的。基差的波动给套期保值者带来了无法回避的风险,直接影响套期保值效果,特别是当采用替代品种保值时。因此,只要存款利率与贷款利率的调整幅度不完全一致,银行就会面临风险。中国商业银行贷款所依据的基准利率一般都是中央银行所公布的利率,因此,基差风险比较小,但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特别是与国际接轨后,中国商业银行因业务需要,可能会以LIBOR为参考,到时产生的基差风险也将相应增加。

4.选择权风险

也称为期权性风险,当客户提前归还贷款本息和提前支取存款的潜在选择中产生的一种利率风险,主要来源于银行资产、负债和表外业务中所隐含的期权。一般而言,期权赋予其持有者买入、卖出或以某种方式改变某一金融工具或金融合同的现金流量的权利,而非义务。其表现形式多样,可以是场内(交易所)交易期权和场外期权合同等单独的金融工具,也可以隐含于债券或存款的提前兑付条款、贷款的提前偿还等其他的标准化金融工具之中。

由于中国自1996年以来先后8次下调存贷款利率,为降低融资成本,许多企业纷纷采取“借新还旧”方式,提前偿还未到期贷款,而转借较低利率的贷款;同时,银行对于客户提前还款的违约行为尚缺乏政策性限制,个人客户的利率风险意识不断增强,选择权风险在中国商业银行日益突出。

利率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的市场风险,但我国商业银行自成立以来尚未经历过真正完整的利率波动周期的洗礼,毫无疑问,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也必将面临日益严重的利率风险,因此,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有效管理将是银行经营管理中紧迫重要的任务之一。

二、利率市场化下城市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利率市场化进程稳步推进过程中,我国商业银行对利率风险管理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并取得初步成效,如我国商业银行在20世纪90年中后期,开始施行资产负债管理,有些银行甚至效仿国外金融机构,专门设立了资产管理部门,这些都为我国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专业化、精细化方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由于我国商业银行长期处于利率管制环境,利率风险管理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利率观念管理技术和利率风险管理观念等方面都提升空间均较大。

1.利率风险管理观念滞后,应对能力差。我国商业银行自1993年引入资产负债管理,其核心内容是利率风险管理,但是长期以来,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侧重安全性和流动性,忽略了盈利性,因而主动规避利率风险意识明显不足,在利率风险管理方面花的精力很少,缺乏利率风险管理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方法和手段也极为滞后,经营管理几乎不涉及利率风险管理,导致其对利率变动反映迟钝。加之当前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尚处于不断探索阶段,利率市场化程度较低,相当一部分基层金融机构根本未意识到化解利率风险对稳健经营的重要性,更谈不上有效防范利率风险了,在目前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只能被动地应付,利率风险管理水平与利率市场化严重不匹配。

2.利率风险管理方面内控机制不健全,银行利率风险过于集中。众所周知,内部控制是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管控过程。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在内部控制方面,与国外银行相比,非常不成熟,存在着诸多薄弱环节,城市商业银行由于起步晚,尤显落后。(1)尚未形成内部控制的组织架构控制机制,在内部控制的管理方法和水平、监督、评价的及时性和有效性等方面亟待提高;(2)尚未建立利率风险评估机制,不能及时识别、系统分析利率风险管理过程中相关的风险,并根据各商业银行自身所处发展阶段、业务拓展情况、整体风险承受度等实际情况,在权衡成本效益的基础上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同时,在定量分析时,由于缺乏资产负债期限、数量结构等基础数据,各商业银行无法利用利率敏感性缺口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利率风险进行量化分析,因此,各城市商业银行只能被动应付风险的发生。

3.利率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落后,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1952年至70年代末长达近20年时间内,我国基本上实行管制利率,长期的利率管制使商业银行尤其是城市商业银行缺乏利率风险管理的金融工具,缺乏风险管理的共享平台,由于没有健全与利率市场化相一致的信息收集、汇总、加工处理平台,因此无法适应利率市场化环境对商业银行的要求。加上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技术方面的研发资金投入不足,与国外风险管理方法相比,风险管理技术还有一定差距,风险计量技术相对落后,一直沿用的是相对简单的、传统的、粗放的风险管理技术,利率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严重滞后,缺失风险管理所需要的大量业务信息,增添了风险管理方法的量化难度,风险管理量化分析手段欠缺。

4.利率风险高级管理人才匮乏,管理方法手段落后,制约了利率风险管理技术的发展。利率风险防范和规避,是专业性、技术性含量非常高的一项工作,不仅需要管理人员了解国内外金融市场动态,掌握各类先进的管理理论方法和工具,更须精通现代风险管理、现代管理学、经济学、金融学、数理统计学,甚至物理学、系统工程学等自然学科知识,这在宏观上对从事利率风险管理的人员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与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相比,我国无论在质量上还是数量上以及各方面能力上都存在较大差距,利率风险管理技术水平落后。

综上所述,我国城市商业银行面对在利率风险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应发挥决策层次少、决策效率高的优势和灵活的机制,积极调整经营管理理念,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有效管理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风险,为自身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做好准备。

三、利率市场化下城市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对策

1.转变思想,树立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我国商业银行要想实现有效的风险管理,其基础保障就是树立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要采取多种措施来加强风险管理知识教育,“全面风险管理、全员风险管理、全过程风险管理”的理念,让各级管理人员充分认识利率风险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和风险管理的持久性,真正理解利率风险能够识别、监测、度量和控制,但不能回避,商业银行能够通过主动的风险管理来实现风险和收益的平衡。同时要全面培育健康的风险管理文化,实现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目标由“管住风险”向“为股东创造价值”过渡,推行涵盖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处置的全过程风险管理行为,将其贯穿到所有员工和所有业务中去,建立良好的风险控制文化,形成风险控制的文化氛围、风险防范的道德评价和职业环境。

2.参考国际规范的内控体系,加快加强内控体系建设。首先,建立先进科学的内控制度。已经置身于利率市场化环境中的商业银行,应积极主动地参照巴塞尔委员会制定的银行稳健利率管理的核心原则,进行自身的利率风险内部控制制度建设。1997年9月,巴塞尔委员会通过的《利率风险管理原则》中规定,商业银行稳健利率管理的基本原则包含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要对利率风险实行妥善监控、制定适当的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建立科学的风险计量和监测系统以及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并接受独立的外部审计等四方面内容,因此,各商业银行应建立起以源头治理和过程控制为核心的内控体系,通过理顺工作流程,完善管理制度,加大监控力度,建立与国际接轨、适应国际资本市场要求的内部控制体系。

其次,健全商业银行组织管理体制,设立利率风险管理部门或岗位。在我国,为了强化利率风险管理,各商业银行可效仿国外做法,如德国在实现利率市场化后,大多商业银行设立了风险管理部,专门负责包括利率风险在内的各种金融风险分析,为各业务部门提供各种风险方面的信息,以便作出合理的决策。因此,我们也可把利率风险管理职能赋予某一部门(如风险管理部)或者设立专门的部门,由该部门负责研究利率风险问题,制定相关制度和措施,监测和管理利率风险。

3.结合自身经营特点,完善信息系统建设。为提高利率风险管理的科学性,提高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商业银行需抓紧开发出兼具数据采集、加工处理、动态模拟功能的管理信息系统,且信息系统的开发应具有前瞻性和连续性,使信息系统能够涵盖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活动,为利率风险管理决策质量的改善提供相应的信息支持和技术保障,充分满足银行风险管理的需求。

4.构建完善的资产负债管理体系,强化长期资产和负债的匹配。为使资产与负债之间不仅在总量上而且在期限结构上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城市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利率预测及时对资产负债规模进行调整,同时在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两方面同时兼顾,以减少利率波动对银行的影响。

首先,在总量上,为减少资金积压,避免存差和借差缺口过大,资产与负债总量应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归避利率调整风险;其次,在期限结构上,资产与负债结构可以采取以短期存款支持长期贷款或以长期存款支持短期贷款等方式来达到合理的配比关系。

城市商业银行只有在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两方面做到同时改进才能够有效防范抵御风险,提高资产质量。在资金来源方面,主要采取同业拆借、转贴现票据、向央行申请再贴现和发行金融债券等手段,把现有保守型负债向主动性负债转换来达到调整资产负债结构的目标;资金运用方面,通过适当调整中小企业贷款期限、额度、比率等指标,达到提高资产的变现能力的目标。同时,城市商业银行还应积极压缩不良资产比例,控制不良资产和不良贷款规模,改善资产运营效率,降低利率管理风险,提高银行资产整体质量。

5.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激励机制建设。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由于利率风险管理业务面宽、知识含量高、专业性强,城市商业银行应花大力气选拔造就一批本土化,同时具有国际视野、勇于开拓、敏锐的市场观察力和反应能力的高端利率风险管理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另外,也可根据实际需要,适时聘请专家、学者担任顾问,通过招聘等形式汇集各类急需人才,加强利率风险管理的队伍建设。

总之,当前商业银行的风险呈现出全球化、多样化和复杂化特性,这就需要我们顺应风险管理的新趋势、新要求,采取适时而进的新方法,积极度量风险,科学管理风险,合理承担风险,构建更合理和完善的城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获取与之相匹配的收益回报。

猜你喜欢

市场化利率风险管理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为何会有负利率
试论二人台市场化的发展前景
离市场化还有多远
负利率存款作用几何
负利率:现在、过去与未来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随机利率下变保费的复合二项模型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泛市场化”思想根源及其治理:评《泛市场化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