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料空间

2015-04-20晓青

中国服饰 2014年4期
关键词:面料供应链服装

晓青

浙江海宁中辉集团的依奴伽品牌设计总监蔡春焰最近很忙,他刚刚从米兰国际皮革皮革展回来。

了解到国际皮草最新的产品和趋势后,蔡春焰准备运用到品牌下一季的设计中。之所以如此“胸有成竹”,是因为中辉皮草已经实现从原料到毛皮硝染到设计、生产与销售的全过程掌握在企业自己手中,而传统皮草企业只负责生产成衣和销售。

因此,对于蔡春焰来说,企业拥有的完整产业链已经基本上可以满足产品个性化的需要。

然而,对于其他品牌来说,并没有依奴伽如此“潇洒”,依然存在着面辅料方面的困惑。

七匹狼、劲霸、利郎等为代表的福建商务休闲男装,一直是市场叫得响的品牌,但产品交叉面大,品牌同质化的问题也一直困扰着企业。

“市场的差异化最终还是商品的差异化。但对于目前服装企业来讲,其每一季所掌握的面料,色彩、花样等基本素材都相同,因此怎样利用有限的素材做出差异化的商品让不少企业很头疼”,九牧王首席设计师赵玉峰如此表示。

在赵玉峰看来,要实现品牌的个性化,其源头当从面辅料开始。这就需要从面料的研发阶段,就要同消费群有效对接。

而设计师作为对接的主导,却也存在许多沟通脱节的问题。

广州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席李基海说,欧洲许多服装设计师能够对面料供应商提出更为详细的要求,得益于其强大的专业知识储备。但此前广州服装设计师协会对广州服装设计师的一项调查结果却令人大吃一惊。

“50%的设计师不清楚面料的成分和化学特征,30%的设计师只是略懂皮毛,真正了解面料的设计师不到20%,这也是面料销售人员与设计师沟通脱节的主要原因。”

李基海坦言,其实国内面料市场具备很大优势,“广州和浙江的面料市场曾让意大利最顶尖的设计师兴奋不已,因为意大利从未有过如此大规模的面料市场,也没有如此齐全的面料品种和优越性能。”

但就是令国外设计师都尖叫的面料市场,却挡不住很多品牌的设计师“舍近求远”去进口面料。

基于这种现状,无论是行业协会还是企业自身都在努力搭建平台以加强与面料企业的沟通与对接。

2013年12月中国长丝织造协会主办的长丝面料市场研讨会暨贸易洽谈会,就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这种小型但非常专业的交流平台上可以让面料企业与品牌设计师深度了解和交流。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徐文英表示,哪怕能够减少一点点在销售或选购面料时因为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遗憾,这样的活动都非常有意义。

十月妈咪作为国内知名的孕妇装品牌,其特殊的消费群体需要服装的舒适性与功能性兼容,因此对于面料采购有极高的标准要求。日前,中国纺织服装品牌创业园也为其联系了一场与面料企业的专场对接会,让公司有了更多面料资源合作空间。

恒力集团长丝销售负责人分析,近两年服装品牌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国际品牌如优衣库、耐克等市场不降反增,而大多数中国服装企业却积压库存。

这表明2013年服装企业对于共性产品的需求在减少,个性化产品需求在不断增加。“2014年,这一现象仍将持续,因此面料企业也要不断调整战略和产品定位,开发小批量多品种产品,增强新品开发能力”,该负责人称。

品牌企业努力寻找与“上家”的合作,而面料企业也逐渐“下沉”,深入终端了解消费者需求,与品牌合作开发更适合消费市场的产品。

全球领先的化学中间体、聚合物和纤维综合生产商之一的英威达在2014年亚洲运动用品与时尚展上展出了专为运动及户外用品市场打造的创新型面辅料产品,如新概念的高透气面料COOLMAX AIR,以及保暖材料THERMOLITE PRO等,吸引了安踏、李宁、奥卡索、凯乐石等众多国内知名运动品牌的目光。

在谈及如何更好地满足品牌企业的需要,英威达北亚区LYCRA纤维商务总监Steve Stewart称,“每年英威达都会做很多消费者层面的调查,在全球各地采访消费者,就一个特定的功能性会问很多问题,并了解消费者对现有产品满意或者不满意的地方。同时也会跟一些全球领先的成衣品牌做研究调查。综合两方面进行分析,就可以基本得出在一个特定领域消费者的最新需求所在,并以此为依据来开发新产品”。

同时英威达也会联合品牌企业共同开发企业需要的特定面料。

“就运动户外服饰而言,根据我们的调查,现在消费者的关注点位列前三的依次为:舒适度、轻质和天然纤维的触感”,英威达东区地区服饰部功能性纤维业务总监李贤秉称,掌握了这样的数据分析结果后,英威达就会与合作品牌进行沟通,并在开发产品时格外注意这三个方面,开发了具有双向调节功能的产品,给予消费者更舒适的感受。

同样,国内的纤维生产企业也在做这方面的努力。

“近年来,随着养殖成本的提高和禽流感的影响,羽绒价格已经连续数年强势走高,严重推高了防寒填充物产品的价格。”上海东隆羽绒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郭连学在企业发展中遇到了这样的难题。

而近日,美国杜邦公司和海兴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最新推出的生物绒高科技生物基产品,就可以做为羽绒的替代品,并让与羽绒产品的混充成为可能。郭连学称,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企业的难题。“这样的产品性能更加优越,价格更低,也更为节能环保,为防寒填充物产品生产成本的降低提供更大的可操作空间。”

其实说到底,品牌企业与面辅料对接的深层次问题,还是企业的供应链管理问题。

正如优衣库的CEO柳井正所言,“总体而言,服装行业的本质不是持续改进或者生产完美无瑕的面料,而是追逐趋势,需要快速响应的供应链来支持”。

对于优衣库、Zara、H&M等广为称道的行业标杆来说,其优势与其说是产品设计,不如说是高度响应的供应链,使得企业能够快速跟进最新潮流。控制服装的品种、放缓扩张的速度,可以缓解供应链的压力,但要真正解决问题,则需要从提高供应链的响应速度上着手。

在茵曼董事长方建华看来,传统服装品牌的创伤多来自库存之痛,很多人因为供应链管理失控。导致前期疯狂扩充品类、大量盲目的生产和出期货,结果现金流出现断点,死在了库存上。

为保证供应链的健康运营,茵曼也坚持两个原则,首先是宁可库存面料,也不盲目生产成大量成品;其次是在设计开发时,没有经过检测合格的面料不能设计款式。

同时,茵曼也精简了供应商,从原先的七八十家降到二三十家,降低了管理成本,并提高了管理质量。

快速供应链虽然反应迅速,但对品牌质量带来很大考验。茵曼也曾出现过面料开线、易退色等问题。为解决此问题,方建华投入500万自建了面料检测实验室,包括耐洗色牢度试验机、汗渍色牢度烘箱、织物强力机等设备,在设计开发的前端检测面料。

有了供应链和产品质量保证,方建华准备开始走向多品牌运营。除了收购淘品牌“初语”,还计划向鞋、包、围巾、饰品等周边领域渗透。

猜你喜欢

面料供应链服装
怎样区别不同面料?
锦绣如织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道具服装
改变集装箱供应链商业模式
奢华提花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意大利2017春夏面料流行趋势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
产品可靠性与供应链集成优化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