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根留住
2015-04-20杨通
杨通
【内容摘要】现在的美术教育依然存在许多阻碍学生个性发展的因素,而以模仿为目标的培养与考核模式以及部分权威的误导,无疑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有效的排除阻碍因素,寻找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方式,是当今素质教育应该关注的重要方面。
【关键词】模仿 权威 探索
每个学生都有其不同的天性,如果得到合理的引导,这种天性就会发展成学生独特的个性,这构成了他们以后创造的基础,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与成才。因此,学生个性的发展,也就成为了教育向现代转化的重要一环,甚至关系到素质教育的成与败。
一、以模仿为目标的培养与考核模式阻碍学生个性发展
随着现代艺术的不断发展与壮大,艺术上的评判标准也随之而改变,传统以模仿为目标的表现方式,因显现出较少的个性和创造性价值,而逐渐被抛弃。正如大师毕加索所言,艺术不是对标准美的适应,而是天性和智慧排除了准则的想象。艺术标准的变化,也必然影响到美术教育培养与考核模式的转变。
然而,时至今日,以模仿为目标的培养与考核标准,仍在我们各大院校流行。同济大学林家阳教授早在2003年就对此发表过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从八大美院的培训手册中看出,这种两个世纪前产生的模仿方式,仍是当时全国各大美术院校的培养与考核标准。如果按照其判定方法来评定现在的美术考试,其培养与考核摸式仍旧如此。而南京师范大学林逸鹏教授则直接一针见血的指出:美术高考更像是“街头画像店招工”。
那么这种以模仿为目标的培养与考核标准,会带来一种什么样的结果呢?那就是学生牺牲了最宝贵的个性、创新的能力和灵感,实现了对物体的模仿能力。这点正如林逸鹏教授所言:“许多学生被以模仿的美术统考指挥棒误导,在艺术上的创造力被极大地挫伤了,进入学校后,很多人无法接受除写生以外的艺术思想。”最终,学生被塑造成了模仿型人才,而非创造型人才。
二、部分权威的错误引导阻碍学生个性发展
学生个性与创造力的发展未得到重视,这一方面是长期以来对学生的培养侧重于应试的结果,另一方面也与各式各样、层次不一的权威引导有关。
作为普通的中小学生来讲,权威可能包含很多,既可以指一些教材和书籍,也可以指某些专家和老师,甚至家长也发挥了很大作用。记得有一次,女儿从幼儿园回来就高兴的对我讲,老师今天夸她和别的小朋友们不一样。问过原因后才知道,原来别的小朋友在完成家庭作业的时候,都表达出了诸如看书、旅游等活动使自己感到幸福,而只有我女儿觉得穿妈妈的高跟鞋能使自己感到幸福。其实,在儿童的世界里,和看书、旅游相比,穿妈妈的高跟鞋更让她们感到幸福,不正来自于小朋友的天性吗?而家长作为孩子的权威,经常会怕孩子得不到准确的答案,而抹杀了孩子的天性。最终会造成孩子个性的丧失与创造力的枯竭。
如果说家长可能会因为知识、经验等的不足,而阻碍学生的个性发展,似乎还有情可原。但作为负责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教师、专家,以及教材和书籍等,如果也存在着阻碍学生个性的发展的因素,似乎就让人不能谅解。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美术教科书第二课中,有一幅《山峡史诗》的中国画作品,是由长江沿江六省市9位山水画家合作完成的。这幅作品得到作家余秋雨的高度赞扬:“我也没想到完成后会如此的整体。每一个艺术家都有各自的艺术主张和个性,能在一幅作品中得到统一,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然而,南京师范大学林逸鹏教授却认为,《山峡史诗》这幅作品上面的笔墨语言仍是老面孔,而这9位画家的合作的能够巧妙统一,恰恰是失去个性语言,在同一规范中训练出来的结果。暂且不论争论的结果如何,单从欣赏者从作品中所能获得的审美享受来看,这种所谓的大制作,确实不能提供出较多的个性价值。由此可见即使教材或名人的话,也还是不能完全相信的。
三、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探索与尝试
“让学生去想去做那些前人没有想过和做过的事情。”是温家宝总理曾经针对教育提出过的建议,这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可喜的是,已经有很多人投入到这一教育改革的大潮之中。2002年无锡轻工高考试卷上出了这样的题目:“当苹果落地的时候,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你想到了什么?”当时正值影片《泰坦尼克号》在中国引起社会轰动的时候。有个学生就利用这一元素,绘制出泰坦尼克号是由苹果击落的。并用非常幽默的语言来概括主题:“泰坦尼克号沉没之谜。”也有考生有非常敏锐的政治嗅觉——把南斯拉夫发生的战争,和这苹果落地联系在了一起。用“南斯拉夫人民需要食品,不需要战争。”这句话点题,创意十足。从这一例子中可以看出,只要转变以往的考核标准与评判方式,从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以及个性特点入手进行培养,我们一定能够培养出真正的人才。
而作为引导学生的权威人士,也要不断反思,努力探求教育的真谛,促进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性发展。正如我女儿幼儿园的指导老师,当她肯定并鼓励学生个性的时候,我相信她一定是一个热心于素质教育探索的人,否则,她就可能和某些家长一样,用成人的思维来判定孩子幸福的感受了。
结语
创新是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得以发展的根本。而个性则构成了创新的最重要的部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关系到素质教育的成败,甚至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以素质教育为己任,以学生良性发展为目标,踏实认真的去探索尝试学生的个性化教育。
【参考文献】
[1]《我国当代的设计教育——同济大学传播与艺术学院院长林家阳访谈》.
[2] 林逸鹏 著.《废纸轮》,凤凰传媒出版社,2004年.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