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鉴赏性阅读教学研究
2015-04-20刘月霞
刘月霞
【内容摘要】鉴赏性阅读教学与普通的阅读教学间存在一些本质差异。鉴赏性阅读教学往往针对那些文学性更高,且富有较强的审美色彩的文章,这类文章通常也是阅读教学中存在一定难度的教学素材。鉴赏性阅读教学方法的选择很重要,教师要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并且让大家掌握一些更好的阅读方法与阅读技能,才能够让鉴赏性阅读教学有更大收获。
【关键词】高中语文 鉴赏 阅读教学
想要让高中语文鉴赏性阅读教学开展得更有效,首先需要教师有针对性的分析学生的学情,并且制定一些更为合理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鉴赏性阅读教学比起常规阅读教学而言在难度与深度上都有所加大,只有透过合理的教学模式才能让鉴赏性阅读教学收获更好的成效。
一、个性化阅读鉴赏教学
展开鉴赏性阅读教学的方法十分多样,在教学初期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更多个性化的鉴赏性阅读,这往往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入门,让他们体会到鉴赏性阅读教学的一些特质。鉴赏性阅读教学绝不是泛泛的进行文本阅读,它需要学生对于阅读文本有更为深层次的挖掘与体会。教师可以首先让大家选取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阅读文本来进行深入阅读,让大家能够慢慢迈进鉴赏性阅读的门槛,引导大家体会鉴赏性阅读的一些基本方式。以学生感兴趣的文本为依托,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也是对于鉴赏性阅读的一种很好的教学铺垫。
开设个性化阅读的方式有很多,教师可以在一周之中的某个时间段,让学生带上自己喜欢的书籍、杂志,到课堂上进行集中阅读,阅读后摘抄下自己喜欢的文字,写下自己的阅读感悟等。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读书交流会,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精神的培养,让大家敢于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不唯老师是从。随着这样的阅读不断积累,不仅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读、说、写的能力。一位学生在阅读交流中就谈到了自己对于《哈利波特》阅读的一些感受,他觉得文章中描述的场景以及很快的故事节奏很吸引自己,但是有些情节自己不太理解。他的看法立刻引起了和班上其他同学的争议,大家在激烈的辩论下不仅很好的抒发了自己的阅读体会,对于文本的理解也会更为深入。
二、激发学生的文学评价能力
鉴赏性阅读中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学生对于阅读文本的理解程度,而这可以透过学生对于文本的评价得以体现。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的文学评价能力,要让大家懂得如何更深入的去理解与体会文本,这才是鉴赏性阅读教学应当收获的教学成效。
在古诗词鉴赏中经常会考到这样的题目——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其实就是考察学生对于文本的鉴赏能力。对于这类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大家掌握一些好的解题方法与解题思路。教师可以先针对某一篇诗词进行详细讲解,总结出这类问题的答题技巧。鉴赏古代诗词,第一步,把握诗词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细读标题和注释;(2)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4)联系作者。第二步,弄清技巧:(1)把握形象特点;(2)辨析表达技巧;(3)说明表达作用。第三步,评价内容观点:(1)概括主旨;(2)联系背景;(3)分清主次;(4)全面评价。有了对于解题思路的掌握后学生在文本分析时往往会更准确,对于文本的鉴赏能力也会得到有效的发展与构建。
三、创新阅读鉴赏教学
想要让学生的文本鉴赏能力得到更大的发展与提升,教师可以对于阅读教学的方法有更多突破。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文本的创新阅读,这不仅给学生的阅读鉴赏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也能够让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得到良好的培养与深化。与此同时,在没有太多约束的前提下学生和文本的接触也会更为深入,这对于深化学生的文本鉴赏能力将会是很好的推动。
古诗文阅读中常考整篇作品表达的感情。比如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这样的情语就需要学生身临其境,进行想象阅读,才能达到更深的层次去理解作品。因此,在鉴赏性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展开对于学生创新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激发,要让学生具备结合文本内容展开合理想象的能力,这不仅能够引导大家更好的走进阅读文本中,也能够极大的深化学生对于阅读内容的理解与领会。
结语
在高中语文鉴赏性阅读教学的展开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合理选择。要鼓励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这是为鉴赏性阅读打下良好铺垫。随着大家阅读能力的不断提升,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文学评价能力,这是学生对于阅读文本的理解程度的一种直观体现。想要让学生的文本鉴赏能力得到更大的发展与提升,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文本的创新阅读,这不仅能够引导大家更好的走进阅读文本中,也能够极大的深化学生对于阅读内容的理解与领会。
【参考文献】
[1] 李翻英. 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探析[D]. 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2] 文娟. 高中语文文学教育研究[D]. 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焦洒. 多元文化教育视角下的高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教学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