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战略创业与家族企业的持续发展
——魏桥创业集团的扎根理论研究

2015-04-19丹,田

东岳论丛 2015年7期
关键词:魏桥家族企业战略

陈 丹,田 颖

(山东大学 管理学院,山东济南 250100)



战略创业与家族企业的持续发展
——魏桥创业集团的扎根理论研究

陈 丹,田 颖

(山东大学 管理学院,山东济南 250100)

战略创业是创业活动和战略行为的融合,能够帮助企业识别和开发机会、建立和保持竞争优势,是家族企业摆脱“短寿”现象的有效工具。本文通过对魏桥创业集团发展历程的扎根分析发现:家族创业者的进取精神、创新精神和冒险精神是家族企业战略创业的驱动因素;战略创业要素中的创新、组织学习、国际化以及外部网络能促进家族企业竞争优势的构建;而员工队伍建设对其通过战略创业活动构建竞争优势的过程具有正向的调节作用;最后,政策制度会对家族企业战略创业过程产生双重影响。

战略创业;家族企业;成长路径;扎根理论;魏桥创业集团

一、引言

战略创业是学者们将创业和战略管理两个领域的知识相结合创造出的一个新概念,它强调将发现机会(创业)和寻求优势(战略)两者相结合,通过创业活动和战略行为的互补实现企业财富最大化。目前,战略创业在国际学术界的研究已经迅速开展,许多学者已运用实证研究、案例研究等方法,证实战略创业的确能够增加企业财富、促进企业持续发展。而国内对于战略创业理论的研究主要是集中于综述性研究,将其分析框架与我国本土企业相结合的研究文献较少,相关研究成果不多。因此,将战略创业模型与我国特殊的商业文化相融合,形成本土化的战略创业分析框架并进行有效应用,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此外,战略创业构成要素以及企业发展的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与影响机制研究也有待于进一步探究。

对家族企业而言,新技术和经济全球化增加了其发展的不确定性,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环境中,家族企业可以依靠战略创业的执行,抓住不确定性中潜在的机会来开发新市场,通过资源整合的杠杆作用创造价值,以获取持续竞争优势,摆脱“短寿”现象。因此,融合战略和创业思维、实施战略创业是家族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基于此,我们选取拥有33年发展史的世界500强企业“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扎根理论分析方法,从战略创业视角构建家族企业持续成长关系模型,分析家族企业如何将寻求机会的创业活动和寻求优势的战略行为相结合,在动态、复杂的环境中建立和保持竞争优势,实现企业持续发展。

二、文献回顾

如何有效整合战略活动和创业行为以获取持续竞争优势是战略创业所要解决的问题。随着战略创业研究的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将其作为一种分析视角,研究企业怎样通过战略创业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本文根据研究主题的不同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见表1。

①Kotha, S. Spillovers, spill-ins, and strategic entrepreneurship: America's first commercial jet airplane and Boeing's ascendancy in commercial aviation. Entrepreneurship Journal, 2010, 4(4): 284-306.
②肖洪钧, 李苗苗:《企业战略创业与竞争优势---基于汇源的案例研究》,《科技与管理》, 2012年第2期。③李新春, 何轩, 陈文婷:《战略创业与家族企业创业精神的传承——基于百年老字号李锦记的案例研究》,《管理世界》, 2008年第10期。
④Lumpkin, G. T., Steier, L., Wright, M. Strategic entrepreneurship in family business. Strategic Entrepreneurship Journal, 2011,(4): 285-306.
⑤Obeng, B. A., Robson, P., Haugh, H. Strategic entrepreneurship and small firm growth in Ghana. International Small Business Journal, 2014, 5(32): 501-524.
⑥杨桂菊:《代工企业转型升级的运作理念与资源整合: 本土案例》,《改革》, 2012年第10期。
⑦杨桂菊, 刘善海:《从OEM到OBM: 战略创业视角的代工企业转型升级——基于比亚迪的探索性案例研究》,《科学学研究》, 2013年第2期。
⑧刘菲, 张所地:《战略创业对企业转型升级的影响研究——基于苹果与诺基亚的跨案例比较分析》,《金融经济》, 2013年第20期。
⑨Glaster, B., Strauss, A. The Discovery of Grounded Theory: Strategie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London: Wiedenfeld and Nicholson, 1967.

三、研究设计与资料分析

(一)运用扎根理论的缘由

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是由Glaser和Strauss于1967年提出的,是一种采用系统化程序,运用逐级归纳法从现象中引导出理论的定性研究方法⑨。与运用原始资料分析对已被科学领域认可的概念模型进行逻辑论证的传统理论构建研究路径不同,扎根理论遵循的是自下而上的原则,即从原始资料出发,将资料中所展现的事件归纳抽象成概念和范畴,然后通过分析范畴间逻辑关系最终构建出理论模型。本文的研究主题---战略创业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其组成要素、要素间关系以及理论模型等方面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此外,将战略创业模型与我国特殊的商业文化相融合的研究成果较少,尚没有可以直接借鉴的理论成果。基于以上两点原因,以原始案例资料为出发点的扎根理论方法便自然地成为本研究的最佳选择。

(二)资料的收集

如何收集真实且准确、丰富而全面的原始案例资料是开展扎根理论分析的首要任务。本研究的原始资料主要来源于以下几种途径:①分别以“魏桥”和“企业领头人、董事长张士平”为主题词,利用CNKI数据库检索,获取学者们对魏桥的以往研究资料;②利用互联网搜索,获得魏桥集团年度报告、历史总结、融资募集说明以及其最新发展动态等公开材料;③查阅既往新闻报道、人物访谈记录,获得媒体对企业高管的访谈记录;④赴魏桥集团进行实地调研,与部分高管和中层管理者进行面对面访谈,详细交流有关魏桥发展历程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的各项问题,并获取了企业规章制度等相关方面的内部文件资料。

(三)资料分析

资料分析是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的核心,是构建研究模型的关键所在。扎根理论中的资料分析过程称为“译码”,即先将所有的原始资料进行分解并据此提炼出概念,然后再运用适当的方式将概念抽象成范畴的过程,其可划分为开放性译码、主轴译码和核心译码三个连续阶段。

(1)开放性译码分析

为保证资料分析的连续性和递进性,本文对原始资料依次进行贴标签(定义现象)、初步概念化、概念化以及范畴化,最终提炼出294个标签、91个初步概念、36个概念和11个范畴(由于篇幅所限,开放性译码过程汇总表从略)。为体现研究的严谨性,本文选用霍尔斯提公式对开放性译码结果的信度进行检验,编码结果通过了信度检验。

(2)主轴译码分析

开放性译码分析提炼出的11个范畴是孤立的,其内部关系并没有被识别出来。主轴译码的主要任务便是运用“因果条件→现象→脉络→中介条件→行动/互动策略→结果”这一典范模型,对各个范畴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构建范畴及部分概念间的假设关系。本文将提炼出的11个范畴以及部分概念排入上述分析工具中相应位置,得出“逆势扩张成长”、“审时运势发展”两个主范畴。

图1 主范畴1:逆势扩张成长典范模型

主范畴“逆势扩张成长”是由创新、竞争优势和员工队伍建设3个范畴以及原材料自给模式、进取精神、冒险精神、生产成长、资本增长、规模化、纵向一体化7个概念构成。典范模型如图1所示。

另一主范畴“审时运势发展”是由国际化、品牌塑造、组织学习、政策环境、外部网络以及成长6个范畴和运势发展、快速反应、优势互补、创新精神、识别机会5个概念构成。典范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主范畴2:审时运势发展典范模型

(3)核心译码分析

通过进一步细致分析主轴译码得出的两个典范模型间关系,发现魏桥能够实现逆势扩张成长的主要原因在于其会审时、善运势。因此,本文最终将魏桥的发展特征总结为“审时运势”,围绕这个特征,魏桥创业的成长故事线可以概括为:企业创建后采取规模化扩张战略;着眼国际市场,与国际纺织行业领导者合作,充分利用其资金、技术和市场资源,将纺织做大做强;善于把握时机,利用政策机遇,实现电力自给,为打造低成本核心竞争力奠定基础;不断学习创新,看准行业发展机遇,进军铝行业,实现多元化扩张,培育企业新增长点。

四、模型构建

根据扎根分析结果,本文构建出战略创业与家族企业持续发展关系模型(图3),该模型主要包括以下关系路径:

(1)企业家的进取精神、创新精神以及冒险精神是家族企业进行战略创业活动的驱动因素,为家族企业持续发展提供了前提保障。

(2)战略创业要素中的创新、组织学习、国际化以及外部网络能够通过促进家族企业竞争优势的构建,推动家族企业持续发展。

(3)员工队伍建设对家族企业通过战略创业活动构建竞争优势的过程具有正向的调节作用,该正向调节作用的实现依赖于刚柔并济的人员管理方式。

(4)政策制度对家族企业战略创业过程产生双重影响。政策制度的改变在给企业带来更多机会的同时也会对企业的战略创业活动带来威胁。

图3 战略创业与家族企业持续发展关系模型

(一)企业家精神:战略创业的驱动力

(1)进取精神与战略创业

张士平曾说过:“我喜欢争在别人前面,不愿意一生都平平庸庸的。”他的这种“凡事争第一”的性格也铸就了魏桥的性格。初涉棉纺行业时,魏桥提出了“做大做强、争当世界纺织先锋”的战略目标。为实现此目标,一方面,魏桥通过国际化以及构建外部网络关系获取所需资源、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另一方面,从纺织行业特点以及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决定通过构建成本领先优势实现战略目标。为此,魏桥利用技术创新提高效率来降低生产消耗;运用产品创新延伸产业链来控制供应成本;通过创新运费招标制度、优化营销网络来控制营销成本;利用组织学习改善企业内部管理、提升员工技能来降低劳动消耗。这些行为特别是技术和产品创新不仅帮助魏桥获得了低成本优势,还实现了“做大”目标---成为全球最大的纺织企业。魏桥的市场开发也充分体现了张士平的进取精神。发展之初,张士平便不满足于国内市场,着眼国际,积极开发东南亚、东亚等国际市场。依靠优异的产品质量魏桥很快打开了销路,到20世纪末,已拥有遍及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名海外客户。国际市场大获全胜后,张士平并未就此满足,反而重新调整营销网络、创新营销管理加大国内市场开发。目前,魏桥不仅在国际市场上拥有一批稳定的客户群体,其棉纺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也高达5%。2012年,魏桥跨入世界500强成功实现企业做大做强。对于未来发展,张士平又提出了“创建百年企业”的新目标,在此驱动下,魏桥必然将开始新一轮的战略创业活动。

(2)冒险精神与战略创业

“不冒这样的风险,就没有今天的魏桥”,这句魏桥人的感慨表明了冒险精神对其发展的重要作用。魏桥的首次冒险始于1985年,张士平看准棉花难销时机、拿出全部家当投资毛巾生产,实现进军纺织的原始资本积累;随后,逆政策而行,四处收购破产企业设备厂房,成功实现规模化生产,匹配企业低成本战略决策;不久后又从国家电网解列、孤网运行,不仅保证正常生产秩序还实现了电力自给,大幅削减万吨纱锭成本,对其构建成本领先竞争优势发挥重要促进作用;再到从纺织跨越到铝业的大胆产业创新又为其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张士平的每一次冒险都推动了魏桥向前发展。

(3)创新精神与战略创业

战略创业过程中的创业行为离不开企业家的机会感知能力,而企业家对机会的识别来源于其自身的创新思维。魏桥一直凭借其领导者对市场的独特认识,不断地感知新机会开展新业务实现其持续发展。就以全国铝行业陷入产能过剩危机而言,张士平却不以为然,“我不认为这个行业产能过剩,高端铝材市场还大有可为,退一步讲,适当的过剩并不是坏事,可以提升企业管理和产品质量”。运用创新思维,张士平发现“汽车轻量化用铝”新机遇,实现魏桥在全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的逆势上涨。家族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同样需要企业家的创新精神,魏桥的国际化战略正是源于张士平的市场创新。成立之初,作为棉花体制外的魏桥,国内市场发展前景并不乐观,于是张士平选择进军国际开发新市场。依靠优异的产品质量成功打开国际市场后,魏桥通过营销管理创新---差异化定位和营销模式创新---网络销售的方式,在维持稳定其既有的国际客户的同时不断开发新市场,实现国际市场的持续成长。

(二)战略创业要素:家族企业持续发展的实现路径

(1)创新与家族企业持续发展

回顾魏桥创业发展历史,不论是面对行业竞争加剧的威胁,还是应对经济危机的挑战,技术创新始终是其重要应对措施之一。不断地进行设备升级以及工艺改造,有效地降低了其产品成本,有助于魏桥获得低成本竞争优势。然而,创新对家族企业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不只是来源于企业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制度创新以及产业创新同样能够推动家族企业成长。首先,不断地创新产品性能可以获取一定的垄断优势,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魏桥开发的永久免烫、纳米银抗菌等多种新功能面料,填补了国内空白,在获得垄断优势的同时还为其开发出新的客户群体。其次,制度创新有助于打破企业家族管理形成的固有模式限制,使企业快速适应外界环境变化。魏桥曾将运输费统一招标制度改为运输费分别招标制度,这项制度创新便极大地降低了魏桥的运输成本,增加了其利润空间。最后,产业创新能够培育家族企业发展的新增长点。魏桥的第一次产业创新完成了其进入棉纺行业的原始资本积累;而从纺织行业跨越到铝行业的二次产业创新则为其持续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两次产业创新,都为魏桥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增长点。

(2)组织学习与家族企业持续发展

通过对魏桥创业发展资料的扎根分析,发现其组织学习可以划分为知识积累和知识运用两个过程。其中,知识积累是构建和维持家族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行为,其来源途径可分为外部获取和内部共享。首先,外部获取有多种方式,如参加行业会议、学习参观、产学研合作等。在魏桥,所有车间主任以上干部都到过日本学习管理方式,部级以上干部则到过欧洲参观。与伊藤忠以及青岛大学的合作过程中,魏桥获取了大量的先进技术知识,为其技术、产品创新奠定理论基础。其次,内部知识积累主要来源于内部交流。魏桥的例会和表彰大会制度以及《魏桥创业报》为内部知识共享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知识运用对企业持续发展的推动作用是通过诱发创新来实现的。魏桥利用知识积累不断提升其创新能力,平均每年开发新产品4000多个,使其能不断满足客户新需求,促进其市场成长,从而推动其持续发展。

(3)国际化与家族企业持续发展

魏桥的国际化为其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市场保障。它没有选择以本土化成长为起点,而是发展之初便着眼于国际市场,依靠优异的产品质量不断地开拓海外市场,直到2000年后,随着国内经济发展及纺织品需求增加,才重新调整了营销网络布局,加大了对国内市场发展力度。这种“回马枪”式的国际化进程也体现了张士平战略决策的超前性。企业国际化的另一重要结果是外资参与,它能为企业带来新技术和新知识,提升企业绩效。魏桥先后与香港大华、日本伊藤忠等多家外商合资建厂,不但直接推动了魏桥的技术升级,而且拉长了纺织产业链,使其产品附加值更大、科技含量更高,从而推动魏桥实现跨越式发展。伴随着海外市场的扩张,魏桥的品牌价值也得到了不断的提升。2006年,“魏桥”品牌以60.15亿元品牌价值位列《中国 500 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第91位;随后又成功入围“世界著名品牌500强”。品牌价值的提升扩大了魏桥产品海外知名度,有力地促进了其海外扩张以及国际化进程。

(4)外部网络与家族企业持续发展

刚进入棉纺行业时,身为体制外企业的魏桥国内销售受阻。后来通过客户合作,利用香港企业的销售渠道才得以将棉纱销往香港、东亚等地,保证了棉纱的产销平衡以实现企业持续发展。紧接着,魏桥又与客户合作建厂,实现技术提升和生产规模扩张的同时还解决了资金问题,使魏桥成功渡过一次宏观紧缩。一直以来,魏桥都与各级政府保持着良好的互动关系。不仅经常邀请市、县领导参加企业内部活动,张士平还会主动邀请邹平或者山东籍的退休官员做企业顾问,这为魏桥的发展提供了诸多“福利”,如兼并滨州一棉时,滨州政府给魏桥提供“土地全免,三年税收返还”的优惠政策等。此外,企业家的政治参与程度也是衡量企业政商互动关系的重要标尺。张士平不仅在多家行业协会中担任重要职务,还连续三届担任全国人大代表,魏桥内部也有诸多高管曾担任过省级、市级或县级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高程度的政治参与有利于家族企业参与到政府政策制定或行业标准起草的过程,不仅可以获得行业内话语权,还会因信息的时间价值获取一定利益。外部网络的另一个重要部分是社会公众网络。乡镇企业出身的魏桥以“造福社会”为使命,共吸纳农村劳动力15.2万人,仅工资一项就相当于每年向农村地区转移资金50多亿元,成功地解决了十几万农民致富问题。不仅如此,魏桥还先后投资上亿元用于有线电视网络、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以及学校建设,对改善当地三农问题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使魏桥获得了公众的认可,从而为其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员工队伍建设:正向调节战略创业与家族企业持续发展关系

魏桥一直将“贤”作为员工晋升的首要标准,在发展过程中,许多有想法、有能力的非家族成员得到重用。淡化家族身份在员工晋升中的作用使魏桥拥有一支优秀的员工队伍,这支队伍也一直被张士平视为“魏桥发展的一大法宝”。员工队伍之所以能成为魏桥发展的一大法宝,不仅取决其唯贤而非亲的选拔晋升制度,还与魏桥刚柔并济的人员管理方式密不可分。张士平将儒家的核心思想“仁”与现代管理制度结合,实现最大限度地利用人这一能动性资源,促进企业发展。身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纺织业,劳动力成本是其总成本中的重要环节。为降低劳动力成本,一方面,魏桥从制度出发,将“管理从严”作为治厂方针,制定了严格的生产管理制度来约束员工行为;另一方面,领导人员身体力行,为员工树立良好榜样。依靠制度约束和行为引导的双重作用,魏桥的人员生产率显著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这有力地促进其成本领先优势的形成。尽管在工作中员工必须遵守严格的规章制度,但在生活上,魏桥从“仁”出发,提供廉价住房,解决子女上学问题,设立非盈利性门诊,建设剧院、文化广场,组织趣味比赛、歌手大奖赛、文艺晚会等文体活动,让每一位员工都充分体会到“家”的温暖。这种浓厚的“家文化”氛围使员工产生强烈的归属感、激发其为实现企业发展目标而不断努力的责任感。

(四)政策环境:影响家族企业战略创业过程

政策制度能够给企业的战略创业活动带来更多的机遇。魏桥在发展过程中就充分利用各项国家政策,实现新业务开发和竞争优势构建。1980年代,抓住粮油放开机遇搞起议购议销,改变濒临倒闭的窘况。2000年前后,先是利用电力改革政策,自办发电厂实现电力自给,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有力地促进其成本领先优势的形成;随后又看准拉动内需的政策调整机会,加大国内市场开发,成功突破内销瓶颈,实现国内国外同步成长。近几年来,利用滨州政府集群发展规划实现铝业快速崛起,在纺织势微的情况下仍能保证企业持续发展。然而,政策环境在给企业带来更多机会的同时也会对企业的战略创业活动,特别是战略制定活动带来威胁。进入纺织行业的三次宏观紧缩便给魏桥的融资问题带来了不少的挑战。不仅如此,在魏桥开展电解铝业务时,省政府的“投资体制改革”政策使其被迫停产新建生产线,这严重阻碍了其铝业发展速度。

五、研究结论与启示

魏桥创业集团发展资料的扎根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家族企业的战略创业行为的驱动力来源于企业家的创新精神、进取精神和冒险精神;创新、组织学习、国际化以及组织外部网络构建等战略创业行为有利于打造企业核心竞争优势,从而实现家族企业成长;员工队伍建设对上述竞争优势构建过程具有正向的调节作用;而处于中国特殊的经济背景下,政策制度对家族企业的发展同样具有重要影响。善于识别机会、长于运势发展是魏桥不断做大做强、实现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魏桥创业为家族企业实现持续发展提供了两点启示:第一,会审时。企业要敏锐地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善于识别成长机会。第二,善运势。识别出成长机会后,如何开发、利用机会使其成为企业新增长点是实现家族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需要指出的是,不论是在“审时”还是“运势”过程中,家族企业都不能忽视政策制度的影响,要做到既能够识别政策改革中蕴含的发展机遇,又善于规避政策变革中的潜在威胁。

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重点项目“政治与经济互动背景下企业家行为与鲁商精神——基于山东省大型企业的案例研究”,项目编号:2012RZE27002;山东省社科规划研究项目“企业家社会资本与创业型企业成长战略选择及成长性关系的研究”,项目编号:11CGLJ13。

陈丹(1964-),女,山东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田颖(1989-),女,山东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F276.5

A

1003-8353(2015)07-0164-05

猜你喜欢

魏桥家族企业战略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家族企业创新:前因、调节与结果
战略
家族企业公司治理对其现金持有量的影响探讨
战略
家族企业的“感情困境”
传·承
中纺企协带队考察魏桥纺织
魏桥创业:纺织帝国的“长青术”
阳台的秘密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