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省纺织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同性研究

2015-04-17王曙东赵菊梅

纺织服装教育 2015年2期
关键词:服装服饰就业结构总产值

王曙东,沈 慧,赵菊梅

(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a.纺织服装学院;b.素质教育中心,江苏 盐城224005)

西方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的“去工业化”浪潮中[1],将纺织产业转移到中国等劳动力成本更为低廉的国家,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纺织业在1986—2003年间迅速发展,成为全球纺织产业第一大国。有些学者认为,中国的纺织产业即将步发达国家后尘,成为夕阳产业。就在纺织产业发展饱受争议之时,国务院于2009年2月发布《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明确了纺织工业的基础和支柱地位。事实证明,纺织产业是与我国13 亿多人口生活息息相关的永恒产业。

江苏省作为全国经济发展中心之一,同时也是纺织产业大省,近年来在纤维制造、纺织服装、家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等多个领域取得了巨大发展。然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劳动力成本随之激增,江苏省的纺织产业也渐入困境。

近年来,江苏省纺织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升级,产业内部出现重重矛盾,直接影响了高校纺织相关专业的招生情况。据江苏省2012—2014统计年鉴,2011年省内纺织相关专业招生人数为7 285 人,2012年减至6 481 人,2013年更减至5 779 人,相隔仅两年,招生人数锐减20.67%。在纺织产业总产值不断提升的今天,研究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联性,将对我省纺织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对推动新一轮纺织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本文中引用的数据如无特别说明均来源于江苏省近20年(1994—2014)的统计年鉴。

一、江苏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整体情况

1.产业结构的演变

江苏省近20年来的产业结构演变过程见图1。可以看出三大产业整体呈现“231”态势:第一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在20年间持续下降,自2005年后趋于平稳,2013年下跌至1993年产值的37.65%;第二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保持小幅波动,基本稳定在53% 左右;第三产业产值则持续上升,从1993年的30.34%跃升至2013年的44.66%。20年间三大产业都大幅提升,第一产业总产值是原来的7.43 倍,第二产业是原来的18.21 倍,第三产业是原来的29.05 倍。可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服务业发展迅速,农业发展相对迟缓,工业发展较为稳定,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规律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三大产业在未来将呈现“321”态势。

图1 江苏省三大产业产值占总产值比重

2.就业结构的演变

近20年来江苏省就业结构演变过程见图2。可以看出,第一产业从业人员从占绝对主导地位的69.7%下降至20.1%。根据我国农村城市化状况,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在未来还将持续下降。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持续上升,反映出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持续向第二、三产业转移。近10年来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上升速率基本一致。

图2 江苏省三大产业从业人员占总从业人员比重

3.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

对比江苏省近20年来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演变过程可以看出:第一产业就业结构与总产值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第三产业就业结构与总产值的变化趋势也基本一致;而第二产业的变化则规律性不强,这主要是第二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仍然占据主要地位造成的。

二、江苏省纺织产业结构分析

江苏省在历年的统计年鉴中,将纺织行业划分为纺纱织布业和服装服饰业两项。本文首先截取江苏省纺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以及民营企业两项具有代表性的数据,对纺织产业结构进行分析,然后对江苏省纺织行业进出口贸易数据进行分析。

1.纺织工业总产值构成

表1 为江苏省2003—2013年纺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以及民营企业生产总值情况,将它们与当年工业总产值进行对比,列出其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

表1 江苏省纺织行业2003—2013年相关企业生产总值 (单位:亿元)

由表1 可知,2003—2013年间纺纱织布业规模以上企业生产总值增长较为缓慢,2013年产值仅为2003年的3.56 倍,而服装服饰业产值为2003年的6.26 倍。然而,纺织行业民营企业发展堪忧,在2010年后生产总值大幅下降,至2013年,生产总值与2006年基本持平,这是因为在人力成本提高的情况下规模以上企业更具竞争优势。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纺织行业相关企业年总产值占当年江苏省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结果见图3。由图3 可知,不论是规模以上企业还是民营企业,纺织工业总产值占省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在不断下降,于2009年出现拐点,之后又于2010—2011年急速下滑,随后再次进入较为缓和的衰减期。可以认为,纺织行业在江苏省整个工业系统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正在消逝,纺织行业正面临严峻的转型。尽管如此,纺织工业仍会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占据不容小觑的地位。

图3 江苏省纺织业相关企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

2.纺织国际贸易构成

纺织品贸易是江苏省对外经济贸易中一度占据重要地位的传统贸易品类,我们截取了2003—2013年间江苏省纺织品对外贸易出口额的有效数据,整理后如表2所示。涉及到的纺织产品包括纺织纤维及废料,纺纱、织物及制成品,服装及衣着附件三个大类。

表2 江苏省纺织行业2003—2013年相关商品出口总额 (单位:亿美元)

由表2 可知,除了2009年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而有所下降外,各类纺织品对外出口总额都在不断提升,2013年纺织纤维及废料出口额约是2003年的10 倍,纺纱、织物及制成品出口额约是4倍,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额约是3.5 倍。其中,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额明显高于纺纱、织物及制成品,但两者的波动规律高度一致,而纺织纤维及废料出口额则一直保持在很低水平。

江苏省各类纺织产品出口总额占所有商品出口总额比重见图4。从图4 可以看出,在2003—2008年间,各类纺织产品的对外贸易出口额占所有商品出口总额的比重以缓慢的速度下滑,2009年后保持平稳。各类纺织产品的出口额比重从2003年的约20%下降到2008年的13%左右,其中,服装及衣着附件的比重明显高于纺纱、织物及制成品,而纺织纤维及废料则一直保持很小的比重。

图4 江苏省各类纺织产品出口总额占所有商品出口总额比重

3.纺织产业结构分析

根据前面的数据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江苏省纺织工业总产值不断提升,对外贸易出口额也在不断攀升,但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已不再稳固。江苏省的纺织工业整体上仍然将廉价劳动力作为优势资源,但这一优势不断被削弱。尽管如此,在近3 ~5年中,纺织产业的发展仍较为稳定,这是由我国具有13 亿多人口这样的基本国情决定的。经济社会的发展正在给传统纺织行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纺织行业必须正确面对发展中的问题,并进行全面的产业革新和升级。

三、江苏省纺织就业结构分析

表3 列出了江苏省2003—2013年纺织行业从业人员数量及分布。仍将纺织业划分为纺纱织布业与服装服饰业两类。

表3 江苏省纺织行业2003—2013年从业人员(单位:万人)

由表3 可知,纺织业总从业人数不断波动,没有显著的升高和降低趋势。其中,纺纱织布业从业人数在30 万人左右,而服装服饰业从业人数在21 世纪初有明显提升,之后在25 万人左右。总的来说,纺纱织布业从业人数多于服装服饰业。

尽管纺织业从业人数保持稳定,但从图5 可以看出,纺织业从业人员占整个工业从业人员的比重在不断减小,纺纱织布业与服装服饰业在2013年的比重几乎相等,约为3%。10年间纺织业从业人数比重从16%下降至6%左右。虽然这一变化与纺织机械自动化程度的进一步提升有密切联系,但同时不可否认的是,纺织行业对于劳动者的吸引力在不断下降。

图5 江苏省各类纺织业从业人员占工业总从业人员比重

四、江苏省纺织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同性分析

为了寻找江苏省纺织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相互关联,本文采用结构偏离度进行分析。结构偏离度可较好地反映产业结构中某产业的产值比重与就业比重是否处于同步变化或对称的状态,可用总偏离度衡量整体经济与就业偏离程度[2]。其计算公式分别为:

式中,φi和σ分别表示就业产业结构偏离度和总偏离系数;Gi/G 表示i 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Li/L为i产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选择图3中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纺纱织布业、服装服饰业)产值比重数据,以及图5 中相应产业就业人员比重数据,得到如图6所示的结构偏离度变动趋势图。由图6 可以看出,纺纱织布业的结构偏离度在2009年之后绝对值略有下降,表明该产业科技生产力有所提高;同时其结构偏离度基本为正值,表明存在一定劳动力迁入压力,但这一压力在2011 和2012年有所波动,这可能是由于该产业结构调整导致的。服装服饰业的结构偏离度由2003年的0.8 正值迅速转变为负值,并随时间推移,偏离度绝对值呈上升趋势,说明存在隐形失业,剩余劳动力向其他产业转移的压力较大。

图6 纺织业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偏离度变动趋势

根据计算,纺纱织布业的总偏离系数为3.73,结构偏离度绝对值小于0.5;而服装服饰业的总偏离系数为4.15,结构偏离度绝对值小于0.8。相比而言,纺纱织布业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变化趋势的协同性更好,但两者都存在一定的调整空间。

五、对江苏省纺织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思考

通过上述关于江苏省近10年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我们不难得出如下结论:

(1)不管是从纺织行业工业总产值,还是从纺织品对外贸易角度看,纺织行业的霸主地位已经消逝。但同时我们可以看出,在国务院2009年颁布了《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之后,纺织工业的发展保持稳定,下降趋势明显被遏制。

(2)纺织行业从业人员比重下降的趋势与纺织工业总产值比重的下降趋势基本一致,两者结构偏离度在±0.8 之间,具有较高的协同性。然而,我们发现纺织行业从业人数仍然存在下降趋势,不管是纺织企业还是纺织教育部门都应高度关注。

(3)纺织行业已经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这将是痛苦的蜕变,同时也是纺织行业新辉煌的开篇。

六、对江苏省纺织专业高职学生培养的建议

当前,我国的纺织产业结构面临着调整和升级,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存在一定的偏离度,高职院校要找准纺织产业变动规律,培养适应产业变动需求的人才。表4 列出了江苏省近5年人力资源市场纺织相关岗位年平均求人倍率,从中可以看出,专业技术人才需求旺盛。结合上述关于纺织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讨论,我们针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表4 江苏省近5年人力资源市场纺织相关岗位年平均求人倍率

(1)要注重纺织创新型技术人才的培养。未来的纺织产业必定是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和动力的,创新产品品种、优化生产工艺、提升产品品质,是纺织企业提高竞争优势的必然途径。

(2)逐渐脱离传统型纺织专业,努力探索新兴纺织专业。传统纺织的发展已经遭遇困境,其所依赖的廉价劳动力竞争优势已经削弱,要努力在家纺、产业用纺织品、医疗用纺织品、运动用纺织品等领域开辟新的增长点。

(3)要加强专业教育。未来的纺织业仍然是一个庞大的产业,然而专业招生数量很难突破,第三产业的岗位竞争优势明显,高职院校迫切需要改变目前纺织专业高职毕业生离职率高达70%的现状,使得学习本专业的学生更加脚踏实地和爱岗敬业。

(4)要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纺织行业特殊的行业现状要求高职纺织专业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为将来的就业早作准备。

[1]姚穆.我国纺织产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棉纺织技术,2014,42(2):1-4.

[2]陈万明,石丽.江苏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互动关系分析[J].商业研究,2012(5):74-78.

猜你喜欢

服装服饰就业结构总产值
2019年来宾市蔗糖业总产值近100亿元
电脑服装画
少数民族服装服饰图案和色彩分析研究
2016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春季)日程表
陕西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实证研究
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分析——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
贵州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同关系研究
我国本科院校工科类专业招生规模研究——基于产业、就业结构偏离理论
关于服装服饰礼仪课堂教学的途径探索
陕西林业总产值今年将突破千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