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有效复习指导策略探析
2015-04-17魏观佑
魏观佑
(柘荣县第一中学,福建 柘荣 355300)
当前高中化学教学主要以培养学生化学科学素养为宗旨,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为学生升入更高层次学习做准备。[1]高三面临高考,化学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往往出现教师疲惫不堪却劳而无功,学生深陷题海但收效甚微的现象。可见,讲究策略、提高复习的有效性是很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对此,发挥化学作为实验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特点,在复习教学中不断渗透和提升化学科学素养,培养学生以化学学科思想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帮助学生突破对化学知识认识和理解的误区,实现有效复习甚至高效复习。下面就高三化学复习的有效性策略,谈几点认识供同行参考。
一、夯实双基,深入挖掘化学学科思想
高中化学知识看似关联性不强、记忆容量大、知识难,实际都有学科思想作为内在联系。引导学生以化学学科思想进行知识串联既可以减轻记忆压力,又可以避免生搬硬套提高复习效率。例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官能团结构与有机物性质、晶体结构与晶体性质的相互关系等,都很好地体现了结构决定性质思想。类比迁移思想有助于加深对中学常见四种动态平衡、同主族元素及其化合物以及有机物同系物性质知识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等知识的理解,提升对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实现举一反三学习效果。[2]借助量变能引起质变思想,可以帮助学生辩证理解物质性质的一般性和特殊性。掌握电子得失、价态升降、能量转化、电荷守恒等思想有助于学生多角度、全方位理解化学变化过程。
二、精细讲练,提高习题讲评课效率
习题教学是高三化学复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后期备考冲刺阶段。对于习题教学教师切忌只顾“埋头赶路”,而没有“抬头看天”。“看天”就是要根据课标、考纲要求,结合生情,有的放矢、因材施教,针对性地开展习题教学。
(一)精心编制习题,提高习题针对性
1.结合考点和知识盲区,编制阶段性模块习题。高考考什么就练什么,高考怎么考就怎么练,对高考真题进行分解汇编,保证平时训练和高考接轨,提高训练质量规避题海战术。
2.结合练习和考试中暴露的问题,编制补偿习题。学生错什么就练什么,学生怕什么就练什么。一方面指导学生建立错题集,另一方面改造错题,进行类题训练强化薄弱环节。
3.建立试题档案,引领调控学生复习。建立试题档案是为了减少重复,方便整体调控试题难易和侧重,让问题补偿有据可查,做到学生缺什么补什么。
(二)讲评注重实效,课前准备要充分
1.提前收集学生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评。讲评课要提前收集学生需求,通过教师作业批阅、学生反馈登记、答题卡正确率数据分析等多种途径提前掌握学生存在的问题,明确习题课要讲什么,并做好充分的准备。例如,有的需要重新回归概念进行深刻阐述说明,有的需要对类题的解题方法和做题规律进行专题小结,有的则应归纳解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易错点和答题的注意事项。
2.归并同类习题集中讲评,提高课堂效率。习题讲评不一定要按照既定的题号顺序进行,可以根据习题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类合并讲评。因为有的习题考察相同的知识点,有的习题可以使用相同的解题方法,有的习题体现相同的化学思想;有的形不似但神似,而有的却形似而神不似。通过归并讲评,一方面可以实现一解多题培养学生的凝练能力;另一方面又可以做到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大大节省了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3.结合典型习题配套收尾专训,讲评与知识回扣相结合。建立高频易错的考点收尾专训小专题,让习题讲评与知识回扣相结合,引导复习、讲究方法和掌握规律,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的同时,加深理解并规避易错点、提高答题的完整性和准确率,尽量做到讲一题而通一类。例如,化学常识、离子大量共存、微粒浓度相互关系、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特征转化、热化学方程式、电极反应式、有机物官能团性质及常见有机合成设计、晶体结构及性质等问题都是常见高频考点。
三、重视规范,突出细节抓落实
作为实验学科,化学讲究规范严谨,对化学术语的使用和实验操作等都有严格的要求,因为实验条件的改变和操作的谬误都可能使结果截然不同。化学高考对规范的考察,体现在各个细节方面。
(一)规避眼高手低,动口动脑更要动手
一方面要规范使用化学用语,强化文字表述能力。每天都要保证有一定化学方程式书写的训练量,要留意甄别常见错别字,多动手书写加深印象。如:油脂与酯化,置换(放),消去与硝化,碳化与木炭,钝(纯)化等等。数据处理要关注单位换算和有效数字,保证结论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另一方面要规避审题错漏,并摘录备忘。熟题改造是高考命题的一种常见方式,学生往往因为定势思维不注意审题而轻易掉入命题者的陷阱。开展审题训练,可以避免会而不对造成的不必要失分。此外图表分析、电化学类试题学生极易出现审题错误,有必要建立错题集进行经常翻阅备忘。
(二)考后跟进分析,分类统计分析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每份试卷的失分情况,分类统计自己失分的数量和特点,量化认识自身的缺陷,触动学生自我反思减少非智力因素失分。对于共性问题可以借助投影展示典型错误案例,师生共同分析探讨错误原因,避免再犯同类错误。
(三)增加限时训练,兼顾速度和细节
在很多学生心里,速度和细节是考试过程中不可调和的一对矛盾。因为速度快了就容易出现细节错漏,关注了细节又影响做题速度,则很可能答不完试题。模拟考试状态下的限时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在紧张状态下的严密思维和临场应变能力。
(四)课堂适当留白,让学生自我剖析反思
根据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在人的第一个记忆周期即时进行记忆巩固,可以促进长久记忆。当堂反思,能帮助学生加深印象,重视规范和细节。
(五)开放实验室,通过动手体验强化规范
对于实验,很多高三教师的复习策略只是一味讲实验,让学生读实验、看实验、背实验。没有让学生动手体验,谈实验操作的规范要求是纸上谈兵,没有实效。开放实验室,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实验过程,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实验规范意识。例如通过联通管测量气体体积时,需要恢复到室温、左右两管液面相平、平视读数,学生在答题时往往容易漏答,究其原因大部分是因为没有动手操作印象不深。
四、力争高分突破,攻克难点和易错点
突破点一:探究实验和工艺流程题
通过专题训练,帮助学生巩固实验基础知识,结合题中的信息准确把握实验目的,依据工艺流程图或实验装置图分析每一步的反应原理,紧扣题干信息,搞清每一步所发生的化学反应,以及与最终目的存在的内在联系。联系储存的知识,有效整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答案。
突破点二:特殊方程式的书写
高考中以下几类方程式书写,高频而又容易出错,教师在复习中要引导学生归类比较强化掌握。陌生情景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书写及配平、特定配比关系的离子方程式、非常规介质的电化学电极反应式、与盖斯定律结合的热化学方程式、有机聚合反应方程式等等。
突破点三:图表和文字信息题
能够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经与已有知识块整合解决实际问题是高考重点考察的一种能力。[3]关注图表的特定意义表征及单位,注意曲线、图像或数据的变化趋势,去伪存真提取有用信息,准确表述和工整书写答案。
突破点四:文字表述题
实验类表述题,答题时要紧扣实验目的,突出实验操作要领,试剂、操作、现象、结论四要素要完整;原理解释类表述题,要结合原理和数据、条件等进行综合分析,做到有原理有解释;评价完善类表述题,要有观点有分析有改进方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多动手书写、多开口表达才能避免眼高手低,提高文字组织能力,保证语言表述的科学和通畅。
突破点五:物质转化组合题
物质转化题源于无机推断题,分析时首先要找准解题的突破口,再结合题目信息进行综合推理得出答案;其次,要获得切合题意的合理组合,平时就要注意归纳整合,比如常见的特征反应组合:置换反应、一变三的分解反应、常见四种电解反应类型、连续分步转化反应等等;最后要注意检验,得出结论后要将答案代入原题进行检验,完全符合才是正确的。
五、保障发挥,重视考场心理和考试技巧指导
走上考场除了要有自身绝对的实力,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考试技巧来保障在高度紧张的状态下仍然能够从容发挥。
(一)合理安排理综学科答题顺序与答题时间
由于物理、化学、生物三科整合在同一份理综试卷中进行考试,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如何保障多得分,减少无用功或低效做功,安排理综学科答题顺序与答题时间就显得尤为重要。一般而言,先一卷后二卷,针对学生自身特点先强后弱、先易后难是确定理综考试学科答题顺序的基本原则。
(二)固定的解题程序与创新的应变方法相结合
通过系统复习,学生对各种题型一般都会形成“自动化”解题套路。它确实可以加快学生在考试过程中的解题速度和正答率,但对于少数创新题和改造题无法采用常规解法时,则应随机应变,结合过往经验调整解题思路,通过比较异同、方法迁移等手段突破试题难点。
(三)理性对待难易,积极调整心态
一份完整的试卷,一定会有难度的高低起伏,试题的难易搭配。对于容易题要谨慎审题和作答,心态上注意延迟满足感保证做到全对;对于难题就要采取小题、分步攻略,从关联性不强的小题中多抢分;而一般性试题最考验考场发挥,对错往往只在一念之间,这时不妨站在命题者的角度去考虑设问的用意,这样可以较好地把握答题的方向和要点不致偏离题意。
总之,对于高三化学复习,教师要有一个系统的规划,同时兼顾教、学和考,明确学生主、教师辅、课标领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学科特点,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真正实现有效复习、高效复习。
[1]王祖浩.着眼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N].中国教育报,2005-10-14.
[2]李永虹.化学教学中如何贯穿平衡思想[J].化学教学,2009(4).
[3]段凤海.浅谈高中化学教学方法[J].都市家教,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