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数学提问意识的培养

2015-04-17张全凤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12期
关键词:三位数情境数学

张全凤

(建瓯市吉阳中心小学,福建 建瓯 353100)

2011 年版《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所以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1]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观念,懂得提出问题不再是教师的专利,更应该是学生的权利。要营造各种“问”的学习环境,使课堂提问成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在质疑、争辨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让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发展,在课堂中逐步形成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师生互动模式,培养常常提问的良好习惯。

一、提供和谐氛围,激励学生“敢问”

打开孩子的思维要从问题开始,当有了问题才会促成思考。在学习中只有产生了疑问才会有所思考、有所思考才能有所收获,才会形成动力,从而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要培养创新教育的起点就是要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形成。[2]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敢于怀疑权威的信心,做到不唯上不唯尊只唯实。由疑问引发出学生的好奇心,由好奇心引发出学习的兴趣,有了兴趣才会进行积极思考,从而达到让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目的。

首先,在课堂上,教师要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不以权威自居,平等对待并尊重每一个学生。当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时,要尽量通过语言、行为向学生传递平等心态,让学生感到教师和他们是朋友,让学生不再惧怕对教师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并给予点拨和启迪,营造良好的互动氛围。

其次,笔者采取“先学后教,展示反缋”的课堂教学模式,把课前预习的疑问,上课时先让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互相提问帮助解答。若每组同学的问题在小组中得不到解答,可以求助其他同学和教师,每个小组都可参与问题回答。对提出问题最好的学生,回答问题最佳的学生,当堂评选“问题小能手”“善于思考者”等。这样能调动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勤于思考、善于提问的目的。

二、打造多问环境,促使学生“发问”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倡导学生:“在生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学习数学”“在现实生活的问题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可见,不论是提出数学问题,还是解决数学问题,都离不开具体的数学情境。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有效的多问情境来激发学生大胆发问,促进学生积极探究。如“3 的倍数”的片段教学:(1)议:为什么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 的倍数,不是看个位而是看各位上数的和?这样,既排除学生受2 和5 的倍数特征的负迁移影响,从“个位”向“各位”转移,又把学生引向问题解决中去学习。(2)摆:从课件出示“0-9”的数卡中教师挑出1、2、3 让学生小组合作组成所有三位数,经验算所组成的三位数都能被3 整除。接着,教师又将数3 换成4,也让学生小组合作组成所有的三位数,经验算所组成三位数都不能被3 整除。这样,让学生感知能被3 整除的数与各位上数字有关,与排列的位置无关。(3)想:通过两次摆数你发现了什么?三个数卡组数变换位置什么东西不变?通过这一系列问题情境来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得出:可能与各位上数的和有关都是1+2+3=6;也可能与各位上数的积有关都是1×2×3=6,学生通过以上观察比较,判断鉴别能力很好地得到培养。(4)结:能被3 整除的特征是各位上数的和。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培养其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5)验:让学生以4 人小组中组数相互判断能否被3整除。每小组长从“0—9”的数卡中任意组成几个两位数或三位数,让组中1 人用口判断,2 人用笔计算进行验证(结果用口判断比笔算快)。最后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并把“3 的倍数的特征”用直线画出来。这样,不但深刻明白了3 的倍数的特征,而且促使学生多思多问,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从而让学生掌握了探索知识规律的方法。[3]

三、培养深思兴趣,促使学生“善问”

数学的核心是问题,数学的精髓是思维。要想学生能善于提出问题,教师就必须要作出示范,潜移默化的教会学生对待问题深思并提问,充分启发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寻找问题,特别是在自己思考后不理解的地方多寻找问题,深刻的思考,将知识点琢磨透彻,让一个知识点衍生出“十万个为什么”。例如《百分数的应用》教学后,对这一单元进行整理,进行了如下的片段教学:

师:昨天布置大家了解我们家乡的“四宝”,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生1:我知道“四宝”指:白莲、水空心菜、泽泻、仙草。

生2:我家去年种仙草收入30000 元,今年收入24000 元。

……

师:我们了解这么多信息,根据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有关百分数的应用题。(出示:仙草收入约30000 元,今年收入24000 元)

小组合作交流,整理反馈。展示各小组的成果:

(1)今年收入是去年的百分之几?2400÷3000=80%

(2)去年收入是去年的百分之几?3000÷2400=125%

(3)今年收入比去年少百分之几?(3000-2400)÷3000=20%

(4)去年收入比今年多百分之几?(3000-2400)÷2400=25%

师:利用以上6 个信息,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整理展示如下成果)

(1)今年收入是去年的80%,去年收入是3000元,今年收入是多少元?3000×80%=2400(元)

(2)今年收入比去年少20%,去年收入3000 元,今年收入多少元?3000×(1-20%)=2400(元)

(3)去年收入比今年多25%,去年收入3000 元,今年收入多少元?3000÷(1+25%)=2400(元)

(4)去年收入是今年的125%,去年收入3000 元,今年收入多少元?3000÷125%=2400(元)

(5)今年收入是去年的80%,今年收入2400 元,去年收入多少元?2400÷80%=3000(元)

……

通过这节复习课,以小组成员提出问题,并由小组长组织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给学生提问题以及质疑问难的时机,让学生对知识进行了梳理,找出了规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课堂上需要营造和谐的氛围,多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宽容地对待学生独特的理解方式。这样学生既体验了学习的成功,又能充分感受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我们要充分引导学生的“问题意识”,让“问”来引领课堂,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天地。

[1]严士健.数学思维与数学意识、创新意识、应用意识[J].教学与教材研究,1999(3).

[2]王方林.何谓有效的课堂提问[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4).

[3]余文森.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J].教育研究,2004(11).

猜你喜欢

三位数情境数学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摆三位数
积是三位数还是四位数
摆三位数
三位数密码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