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谈小学中高年级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

2015-04-17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12期
关键词:归类识字语境

陈 芳

(连江县实验小学,福建 连江 350500)

国家教育委员会原副主任柳斌在全国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交流会上指出:“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是从识字开始的。”识字教学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但目前我们的教学误区在于,将字词教学视作低年级的教学重点,而中高年级则往往是弱化处理,甚至不作处理;即便有识字环节,往往是走过场式地读读写写,忽视了中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识记规律,将字词剥离了具体的语言环境,不能为学生提供更大的信息量,令人索然无味。那么,中高年级的字词教学如何体现学段特点,将字词教学与阅读教学有效整合,凸显字词教学的魅力呢?笔者就小学中高年级字词教学有效策略谈谈以下几点做法:

一、在归类比较中识字解词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识字任务极为繁重,如果一个一个地识记字词,不便于学生记忆,也不利于与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建构相应的联系。归类识字有助于提高识字效率,有利于学生认识构字构词规律,独立成串地识字学词。教师可将字词根据情感色彩、构词特点、运用范围等相应标准归类,在归类中引导学生把握字词特点,形成新旧知识之间的衔接,触类旁通,拓宽知识面。

笔者有幸听过特级教师薛法根执教《水》(苏教版第十册),其中的生词教学令人叹服。他将词语按以下归类学习:1.“风干、晒干、干燥”;2.“储水、吃水、饿水”;3.“吸吮、润湿”。正音后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第一类都带有“干”字的词义上的异同,明确这类词语含义均与“缺水”相关;第二类则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新词的用法,进而认识“储水、吃水、饿水”这类用法独特的词语源于缺水的人对水的情感与态度;第三类通过颠倒词序比较“吸吮”与“吮吸”“润湿”与“湿润”,由此发现词序颠倒在词义上的细微区别,深刻感受用词的独到之处。在归类比较中,激发了学生的字词学习兴趣,积累了丰富的语言素材。同时,将作者别具匠心的用词特点深入人心,为准确地理解和运用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在字理诠释中识字解词

陈寅恪先生说:“凡解释一个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的确,汉字是我们祖先在日常生活生产中创造出来的表意文字,每个汉字背后都有着特定的故事,反映了我们祖先生活的各个领域,具有厚重的人文性,凝聚了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1]因此,识字的同时也是了解与汉字的相关历史的过程,祖先在历史长河源头的甘泉必定会悄然滋养了今天学生的精神世界,油然产生民族自豪感和对汉字的热爱。

如某教师执教《清平乐·村居》(人教版第十册)中生字“媚”的教学片段:

(课件出示“媚”的象形字“ ”,引导学生观察字形描述象形含义)

师:“媚”字一般用来形容谁?

生:女子。

师:所以,在汉字演化的过程中就多了“女字旁”。

(课件出示“古代仕女图”)

师:瞧,屏幕上这女子的眉毛眼睛好看吗?喜欢吗?

生:好看,喜欢。

师:在古代,“媚”就是喜欢的意思。“相媚”就是——(互相喜欢)

师:你们说,“白发翁媪相媚好”,他们会做些什么呢?

(课件出示插图,观察画面展开想象)

生:他们会一边喝着小酒,一边欣赏美丽的田园风光。

生:他们还会聊点家常,相互逗趣取乐呢。

生:老翁可能说:“老伴,看看咱们大儿子、二儿子如此勤劳,小儿子有这样憨态可掬,我们也可享福喽!”老婆婆笑着点头:“是啊,我们也可安享天伦之乐了!”

师:像这样相互逗趣取乐就叫——“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生齐读诗句)

在有滋有味的字理诠释中,引领学生追溯汉字的演变过程及构字特点,穿越时空欣赏古文字的象形含义,感受漫长岁月中汉字沉淀的文化魅力,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轻而易举地突破了字义理解的难点,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同时在想象画面中不断碰撞思维,在思维驰骋中不断激活语言,感受“相媚好”在此中的真意,领略村居生活的生趣盎然。至此诗词教学的重难点迎刃而解,诗词描绘的温馨画面跃然纸上,怎不让人“醉”在其中呢!

三、在联系语境中识字解词

我们知道,一个字(词)如果脱离具体的语境被孤立出来去认识,它充其量不过是简单抽象的文字符号,很难真正理解和把握它的内涵及用法。只有将其置身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它就有了鲜活的画面、斑斓的色彩、盎然的意境,甚至有了真切的情感,字词包含的意蕴令人回味。如《她是我的朋友》(人教版第六册)一文中“迫在眉睫”生词教学,教师可通过查词典及联系近义词初步把握词语意思之后,将“迫在眉睫”置于文本语境中进一步理解,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的相关句子,自然深刻地感受到:当时的情况之危急,小女孩伤势之严重,输血之紧迫。如此一来,既教给了学生理解词语的有效方法,更重要的是在联系语境理解词语中,悄然把学生带进了文本内核,与文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既为输血的紧迫性而倍增紧张,又为小女孩的生命垂危而深感揪心,更激发了探究学习的热情,为下文阮恒在矛盾挣扎中为朋友输血义无反顾的举动深受感动打下情感铺垫。主人公阮恒的舍己为人形象就更具有人格魅力,友情的真挚和无私更震撼人心。这样,词语教学在联系语境中就有了真实的生命意义。

四、在联想补白中识字解词

汉字具有表意性的特点,利于联想。一个词语往往就是一幅美丽的画面。[2]教学时,教师要有意识地激活学生原有的生活储备,唤醒学生独特的言语创造性,引导学生在想象中将认知世界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感受词语的丰富含义。

如《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人教版第十册)文中描写景色奇丽的句子有:“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笔者围绕其中生词“姹紫嫣红”作以下教学处理:

师:在这个句子中,写花的颜色的词语是——“姹紫嫣红”(生齐答)

师:其实,形容颜色的词语还有很多,如——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生答)但是,作者为什么不用其他词,却用了“姹紫嫣红”呢?(观察生字“姹”“嫣”的字形特点)

生:这两个生字都有女字旁,说明花儿色彩艳丽,像美丽的少女。

生:用上“姹紫嫣红”能给人美好的联想。

师:看来,同样是表示颜色的词,意思相近,但还要用得更贴切、准确、传神。“姹紫嫣红”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请动笔写一写。

……

词语的种子在联想的土壤中破土而出,绽放美丽的花蕊,呈现了“百花齐放”的景象。在对“姹紫嫣红”具体化的文字描述中,静止枯燥的文字符号被赋予了个性的理解,并有了生命的质感。此时,“姹紫嫣红”就不再是简单的“色彩鲜艳”这一浅层的理解,而是把我们带到花的世界中,扑面而来的是不同形态、不同色彩的花儿带来的醉意;扑面而来的是清新的文字与自由的精神之旅的美丽邂逅碰撞出的智慧火花。而后再读这个词语,这个句子,脑海中自然又再现画面,作家用词的凝练传神由此可见!

五、在言语运用中识字解词

“语用”是语文学习的根本任务,即在一定的语境中将已学过的字、词、句等相关语文知识,进行规范、合理及富有个性地运用。[3]即便是字词教学,也不应停留在理解层面上,更重要的目标应指向言语运用。字词只有在语用情境中,才能由消极词汇变为积极词汇,才能由内化升华到外化,将字词纳入自己的语言库,为我所用,进而更深刻地把握词语的内涵和外延。如《卖木雕的少年》(人教版第六册)文中四字词语较多,在学习词语后,教师可出示木雕或瀑布的图片,要求学生选用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词语,来夸一夸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或那里的木雕工艺品。学生在表达中不仅准确地把握词语的含义,感受到大瀑布的自然之美和木雕的工艺之美,更促进了言语能力的发展。当然,语用的形式是多样的,可运用生词概括课文内容,可联系生活运用词语进行练说等等,其目的是让学生在表达中激活词汇,运用词语,将其丰富的画面和鲜活的形态再现在学生的脑中,这样的活用词语环节就成为课堂上极为精彩的一幕,课堂饱满而活泼,枯燥的文字符号在运用中内化成灵动的世界,与学生的精神世界同构,焕发持久的生命力。

因此,作为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师,应对字词“不离不弃”,将其纳入课堂教学环节,遵循学生的识记规律,根据字词本身的特点有所侧重教学,将字词学习与文本的理解与运用相结合,从而感受汉字在表情达意中的独特效果,让字词教学在课堂上绽放精彩。

[1]薛法根.为言语智能而教——薛法根与语文组块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2]潘水文.识字教学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快乐阅读,2012(21).

[3]胡红梅.让识字与阅读同行[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9).

猜你喜欢

归类识字语境
电表“对”与“错”归类巧掌握
Happiness through honorable actions
识字
识字儿歌
分式方程应用题归类解说
识字谜语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跟踪导练(三)2
巧妙引导,快捷识字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