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省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实现路径

2015-04-17王淑娟

奋斗 2015年5期
关键词: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少数民族

王淑娟

黑龙江省在文化资源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其以“渤海文化”“金源文化”“满族文化”等为代表的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文化,与浓郁地方特色的“边疆文化”“域外文化”及独特的地域优势形成的“冰雪文化”等相呼应,构成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厚重的文化积淀。开发民族文化资源,对黑龙江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和谐发展与繁荣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制定规划,加大投入,走政府促动之路

发展文化产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但是,在文化产业发展的起飞阶段,当文化资源的开发风险因素不够清晰时,离开了政府的引导和指导,离开了相关政策的支撑和扶持,从许多地区和国家的发展实践来看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各级领导和各有关部门必须提高认识,端正对民族文化工作的态度,重新审视并给民族文化一个科学的、准确的定位。要根据当地少数民族特点,确定少数民族文化重点项目工程,在资金安排、人力投放、时间安排上,给以重点扶持。要制定积极的民族文化产业政策,鼓励社会办民族文化,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和资金兴办民族文化产业。要建立科学有效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机制,设立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抢救资金,专款专用。重点对黑龙江省赫哲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等有语言而无文字的人口较少民族和其他民族的传统文化艺术及濒于失传的表演形式进行发掘抢救。要培养少数民族濒危艺术传承人,通过他们把黑龙江省濒于失传的优秀的少数民族文艺传承下去,形成黑龙江省优势的民族文艺品牌。

二、金融支持民族文化产业发展

金融支持是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国外文化产业的发展可供借鉴之处有:第一,相关的法律法规非常完备。如美国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制定了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其鼓励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资金支持及吸引外资的优惠措施等均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为形成全方位的融资格局奠定了法律基础。第二,搭建了金融机构与文化企业交流的平台。英国政府很早就认识到了文化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于1997年将其列为国家重点扶植产业,对英国文化产业的开发技术、出口、税收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实行政策扶持,并且主动为文化企业与金融机构牵线搭桥,让金融机构认识到文化产业的发展潜力,以促成相关投资。第三,设立多种专项基金积极支持文化企业的发展。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后,韩国提出“文化立国”战略,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力度,如韩国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基金有十几种之多,其门类齐全,数额巨大,为文化企业的发展提供充裕的资金支持。第四,健全的融资担保体系。多层次、多渠道的融资担保体系,能使文化企业顺利从金融机构获得信贷支持。目前,融资难是我省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一大难题,其发展若能得到金融支持,必将加快我省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健全民族文化人才培养机制和服务体系

要加大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在现代,教育对文化的影响愈来愈大。要实施多元文化教育,把少数民族文化纳入国家和省教育体系中,这对于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民族文化人才的培养上,应加强民族艺术的实用性教育,扩大文化产业与纯民族艺术人员之间的交流合作,构建“民族文化艺术和文化产业双赢”的人才培养机制,加大对民族教育的投入和政策倾斜力度,重视培养少数民族后备人才,要多项措施保障少数民族学生受教育,积极开展民族学生助学活动。借鉴韩国把学校教育、短期培训、网络和其他媒体、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式相结合,全方位、有目的、分阶段地培养我省民族文化产业人才。要积极开展国际间的民族文化代理和中介服务,鼓励省内文化企业集团与国外文化企业建立跨国战略联盟,派遣出国留学生或访问学者,举办高级培训班、重大国际级学术交流活动等。

四、以建设民族文化旅游大省为目标,大力推进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化

一是把民族文化作为培育壮大旅游产业的灵魂,实施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工程,策划一批重大旅游文化产业项目。如在太阳岛辟建反映黑龙江省世居民族的“民俗村”和少数民族美食街,将黑龙江省10个世居民族中的满族、朝鲜族、回族、蒙古族、达斡尔族、赫哲族、鄂伦春族按风俗习惯和居住特点,辟建一个有影响和有特点的民俗村。在美食上也可以开设北方少数民族的餐馆,使游人既能领略到黑龙江省少数民族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又能品尝到少数民族独特的美味佳肴。二是集中力量整体打造以哈尔滨市为中心,辐射到全省的民族风情旅游经济圈。如辟建以阿城金上京遗址和金上京历史博物馆为中心,辐射到五常市、双城市的满族文化旅游线、从哈尔滨市至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富裕县等的西部民族风情旅游线、从大兴安岭到黑河市的北部鄂伦春族风情旅游线、同江、饶河、抚远三地的东部赫哲族风情旅游线和从哈尔滨市延伸到牡丹江市的朝鲜族风情旅游线等,使其尽快成为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旅游目的地。同步做好通往景区的高速公路、二级公路和旅游环线公路等配套交通设施建设。三是制定更加优惠的土地和税费等优惠政策,引资建设一批星级旅游宾馆。完善标准,强化引导,发展一批民居宾馆和经济型酒店,完善购物、餐饮、娱乐、休闲等配套设施,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提高服务质量,扩大旅游消费。

五、节日创造、文化交流,以强化民族传统

岁时节日的循环往复,是凝聚族群情感并提升民族声望,打造城镇形象的文化事件,是对传统节日的强化与复兴。可根据史实资料、民间传说等,进一步挖掘创造民族传统节日。要重视利用各种传统节日、现代节日和各种庆典,组织开展民族文化活动。如定期组织举办满族“莫勒真”大会、蒙古族“那达慕”大会、达斡尔族“敖包会”、锡伯族“四一八西迁”纪念活动、朝鲜族民俗文化节等传统民族活动。此外,我省还应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民族民俗文化理论研讨会等,对外展示黑龙江省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文化艺术。加大宣传力度,重视名人效应,进行文化品牌塑造。

六、民族文化产品的产业化之路

做强做大民族文化产品,使其规模化、产业化、规范化,对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发展区域经济、获得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具有强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2006年,我省鄂伦春族的桦树皮制作技艺成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赫哲族的鱼皮制作技艺等也都入选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不仅为保护民族传统文化提供了帮助,也为民族工艺品的开发带来了生机。我省可以确定重点发展对象。如民族服饰制作、民族传统手工艺制作和民族歌舞展演等民族特色产业,培育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民族文化产品制作业龙头企业,提高民族传统产品的制作水平,促进民族文化产品制作业走向市场,使民族文化产品逐步从单一的礼品化模式走上产业化的道路。

七、开发民族村落社区文化产业

民族村落社区文化产业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出现并迅速发展。民族村落社区文化产业是指以具有传统特色的少数民族村落文化资源为依托,以村落为地域单元所进行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的产业。作为各民族文化的载体,村落对各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养育和传承至关重要。我省应该致力于营造更多黑龙江省文化名村名镇,保持黑土民族文化土壤的持续丰饶。民族文化产业也是一种产业类型,要依托特殊的民族文化资源,按照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运行,要处理好产业开发中的经济分配、社会和谐、民族认同、宗教信仰、文化遗产保护、生态环境等一系列问题。如何把握好当前发展机遇,整合现有文化资源,加入文化创意核心元素进行深层次地产业开发,已经成为全国各地落实区域功能定位,进行产业结构整体性调整的重大举措。在调整中,要分析作为民族村落文化集群的文化产业开发调整对象,大力发展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和民族旅游休闲产业,使之成为艺术家和旅游艺术等爱好者流连忘返的乐园。

猜你喜欢

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少数民族
黑龙江省节能监测中心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黑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