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体炒作“毒香蕉”致蕉农受损失

2015-04-17

法治新闻传播 2015年6期
关键词:巴拿马谣言海南省

■媒体炒作“毒香蕉”致蕉农受损失

2007年3月13日,广州的 《信息时报》发表了一篇题为 《广州香蕉染 “蕉癌”濒临灭绝》的文章,文章在标题制作中采用了 “蕉癌” “灭绝” “致命”等词汇。接着文章中又使用了 “昔日万亩蕉林今日全无踪影” “幸存香蕉树几年内将枯亡” “封锁不及时病毒四处蔓延” “蕉农为操旧业背井离乡”等小标题,正文中使用了 “枯亡” “病毒蔓延”“蕉癌” “香蕉世界的SARS”等词语。但是报道没有说清楚巴拿马病毒是否会影响人类健康,也未表明成熟的香蕉是否带 “毒”。

2007年3月14日,该报又刊发了题为 《市民不会吃到染 “癌”香蕉》的追踪报道。报道称, “再过几年,广州人恐怕吃不到本地产的香蕉了。广州8667公顷的香蕉林中,已经有约3333公顷感染了号称 ‘香蕉癌症’的巴拿马病,且每年以20%的速度蔓延。 ‘广东甚至全中国的香蕉都面临灭顶之灾。’专家称。”3月21日, 《广州日报》一条消息称 “香蕉等十二种水果有毒残余,有致癌物残余,成了毒水果”。

这些报道发表后,被许多网站转载。一时间,人们议论纷纷, “蕉癌”谣言四起,很多人误以为吃香蕉会得癌症而拒买,从而导致海南香蕉销量急降,价格猛跌。

据海南媒体指出,受 “蕉癌”谣言冲击,海南蕉农每天损失1700多万元。

2007年4月1日,海南省召开记者会,并请专家辟谣。4月6日,海南省再次召开记者会,宣布随后十日内对香蕉运输车辆每车补贴300元,并在海口港和粤海码头开辟香蕉运输车辆专门通道。4月7日,中国农业部新闻办公室就近期有关“香蕉巴拿马病”的传闻发布消息称,香蕉巴拿马病学名为香蕉枯萎病,与食用香蕉的安全性没有任何关联。根据海南省农业厅的调查,受香蕉癌症谣言影响下滑的蕉价,截至4月13日已回升84%。蕉农们终于可以松口气了。

【评 点】

这一事件让人不禁联想到2006年夏天的 “毒西瓜”事件,此类事件的一再发生,不是天灾而为人祸,作为发布新闻信息的媒体应从中吸取教训,增强社会责任感,采取理性和谨慎态度,否则一个不严谨或错误的信息将引来难以想象的后果。

人们对目前食品卫生的疑惑是导致香蕉事件蔓延的内在原因,而某些媒体的煽情、夸张乃至虚假的报道,在现有的认识框架与认识水平内,是 “蕉癌”风波的直接诱因。这些报道之所以会出现,实乃媒体为了强化报纸的卖点、吸引读者的眼球、片面追求市场效应与经济效益所致。

媒体不仅要传播信息,更是承担社会责任的公共机构,代表着社会的良知,必须把社会责任与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在此意义上,媒体煽情乃至虚假报道的教训是深刻的,应当认真吸取。

【观 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所所长尹韵公:媒体不要以竞争激烈为借口,应该注意底线。不要去触碰那些常识内的底线。人要遵守最基本的道德和操守,而媒体人的道德要求应该更高,因为媒体面对的不是一个人,而是整个社会,应对社会负责任。

●媒体也许是无意,是为了给公众真实的信息,当然不能把香蕉患癌症之说的板子打向媒体。可为什么媒体在报道这件事件时不用浅显易懂而能让大家容易接受的通俗语言或者科普知识告诉大家香蕉患病之因?对人到底有无危害?其实说白了还是媒体责任心不强。

●从事件本身看,有关专家与媒体均缺乏谨慎的态度,没料到后果的严重性,此次事件是对有关专家和媒体如何行使好话语权的最好警示。

猜你喜欢

巴拿马谣言海南省
蒲谷香:从吕梁山走到巴拿马
中国使馆驳斥荒谬谣言
巴拿马培养友谊的使者
当谣言不攻自破之时
保护海洋环境巴拿马颁布“禁塑令”
巴拿马丛林大冒险
谣言
海南省肿瘤医院
谣言大揭秘
是海南省还是海南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