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体爆炒杨丽娟追星被问责

2015-04-17

法治新闻传播 2015年6期
关键词:起码刘德华追星

■媒体爆炒杨丽娟追星被问责

年近30岁的甘肃省兰州市女子杨丽娟从16岁开始痴迷刘德华,此后辍学疯狂追星。13年前杨丽娟还是一个花季少女,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据说还是优秀班干部。她自称那年2月的一个晚上,一个奇怪的梦从此把她和刘德华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梦里有一张刘德华的照片,照片两侧写着:你这样走近我;你与我真情相遇。梦醒后,杨丽娟发誓 “不见刘德华,我决不嫁人”。从此,电视上刘德华的演唱会成了杨丽娟每天的必修课,房间的墙上贴满了从各种娱乐杂志剪贴下来的刘德华的照片。

此后,为见刘德华,杨丽娟先后与父母6次进京,3次赴港。高额的费用让这个家庭不堪重负,债台高筑。家里不足40平方米的房子易主,由于居无定所,杨家数次搬家,一直在 “流浪”。其父杨勤冀甚至产生了卖肾的念头,因为被告知非法而作罢。

自2006年开始,媒体开始对杨丽娟的疯狂追星行为广泛报道。2006年3月22日,《兰州晨报》刊登《兰州女孩杨丽娟苦追刘德华12年》一文,这是对杨丽娟的首次报道。次日, 《兰州晨报》称此报道影响全国,吸引央视、东方卫视、《南方都市报》等媒体前往兰州,并称将联合众报刊登杨父写给刘德华的《请愿书》。

面对杨丽娟的疯狂举动,刘德华的回应大多是斥责杨丽娟 “不忠、不孝”,并通过经纪人向香港报章表示,如果他的歌迷利用不正确、不健康的方法与他见面,他决不理会。

2007年3月中旬,杨勤冀举债随妻女赴香港求见女儿苦苦追寻了13年的刘德华。3月25日,杨丽娟在华仔歌迷会见到刘并与其合影,但刘未能腾出专门时间与杨丽娟交谈。次日晨,68岁的杨勤冀被发现投海自杀身亡。

杨勤冀死后留下两页遗书,谴责刘德华的无情和冷漠。杨丽娟在其父惨死之后依然不改追星初衷。

惨剧发生后,社会各界开始反思其发生根源,拷问媒体责任。

【评 点】

杨丽娟的 “追星历程”以及杨父之死,都是社会的悲剧,也是精神思维中的悲剧,虽然社会上说法诸多,但很多事情不能用道德和法律单纯地去衡量对错。在此事件中,家长和社会教育的误区,政府救助的缺失和方法的不当等等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最为激烈的反思是——媒体的责任心在哪里?在目前的新闻领域,娱乐报道基本上是自由的;而自由,就应该意味着更大的责任,更严格的自律。但令人遗憾的是,一些媒体人没有起码的判断,手握公共权力却不从公共利益出发,没有社会责任感,过度追求可读性与商业利益,这些正是造成杨丽娟悲剧的根本原因之一。

【观 点】

●复旦大学新闻学教授李良荣:我们的媒体疯狂了。走到这一步,受众完全有权利指责我们的媒体,居其位不谋其职,弃社会担当于不顾。媒体人没有起码的判断吗?我不信。你们无非是报一个所谓的猛料,把杨丽娟当成一个怪物,展示给大家看。

●李曙明 (新闻评论员):销声匿迹了一段时间,杨丽娟又出来了。还想着刘德华,还盼着得到刘的青睐。看来,爸爸把命搭上,并没有让她清醒一点。走到这一步,她自己当然要负主要责任。不过,如果自始至终没人理她,没有媒体 “推波助澜”,她或许不会像现在这样过分。所以,尽管很多人带着 “只当看耍猴”一样的心态,想看到有关她的报道,尽管有关她的报道会吸引不少眼球,但从对她负责考虑,我还是恳请同行:离她远点,再远点。

●社会教育的缺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去年10月, “杨丽娟事件”被各大媒体报道而为公众广泛知晓,但没见任何一个部门或组织进行过问和起码的干预,更谈不上什么帮助,以至于酿成了今日我们不忍看到的悲剧——我们集体充当了一次近乎无聊的看客!

猜你喜欢

起码刘德华追星
简简单单的追星时光
我们班的追星风
编辑部追星日常
职人刘德华
刘德华 海阔天空 一路是蓝
前世
坚强点
去食堂工作,起码能吃饱
刘德华因勤奋被推荐成为主演
我追星的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