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中希洪水神话之异同
2015-04-17涂平
涂平
(福建工程学院人文学院,福建福州350118)
略论中希洪水神话之异同
涂平
(福建工程学院人文学院,福建福州350118)
将以伏羲、女娲为核心的中国洪水神话和希伯来洪水神话(《旧约·创世记》洪水神话)进行了比较、互释,认为这两个神话的初次创世产生于原始母系社会,再次创世产生于父权社会,洪水是两次创世的分水岭,其功能在摧毁母系社会、开启父权社会。神话中的洪水可分自然洪水和文化洪水,中国的洪水后兄妹婚神话和《旧约·创世记》洪水神话不反映洪水自然现象本身,属文化洪水,与所谓的历史上爆发过的一次淹没全世界的大洪水无关,想从中挖掘历史真相是徒劳的。
洪水神话;两次创世;二始祖崇拜;一神教信仰;文化洪水
中国和世界许多地方古代广泛流传有洪水神话,中国古代洪水神话最具代表性的是伏羲女娲兄妹在洪水后结婚再殖人类神话,外国洪水神话流传最广的则是记载于《旧约》中的希伯来洪水神话。这两个神话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学者们有着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圣经所述洪水神话曾影响过中国洪水神话,有的则认为中国洪水神话自成系统,是独立形成的。本文拟通过两个洪水神话的比较分析,以求对洪水神话有进一步的认识。
一、自然洪水与文化洪水
《旧约·创世记》洪水神话说的是“耶和华看到地上的人类作恶多端,决定把人类全部消灭”。他告诉挪亚说,你要造一只方舟,我降洪水时,你要带儿子、妻子、儿媳一同进入方舟,还有各种洁净的活物。七天后,洪水果然降到地上,大地淹没了一百五十天。挪亚一家和各种动物,逃过大洪水,成为大洪水后再造人类的祖先。古老的洪水神话后来被编入《圣经》,而上帝所说的句句都是绝对的真理,这个神话中的洪水也就被视为可信的曾泛滥于全世界并淹死几乎所有人类、动物的大洪水的真实记录。只是随着上帝神性的渐渐褪色,人们对这场世界性大洪水的真实性才产生了怀疑,因为从地质学的角度说,并不能证明世界曾经爆发过一次淹没全世界的大洪水,而就中东来说,除了两河流域外,都是沙漠地区,也不可能发生大洪水。探讨《旧约·创世记》的这场洪水的发生情况能更好地解读中国神话中的洪水传说。
历史文献和神话传说中的洪水,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类是自然洪水,一类是文化洪水。自然洪水指自然界因地震、多雨、海平面上升等原因引发的洪水灾害,其时间可长可短,地域可大可小,破坏力也有轻重之别。对自然洪水的描述一般都集中在洪水可怕的破坏力,对洪水来临和危害的恐怖的渲染,以及灾后重建家园上。如英属新几内亚的卡巴迪地区的土著人中有一个传说,称从前叫罗贝洛的人和他的弟弟对周围的居民很生气,就把一根人骨丢到小河里。很快,河水大涨,形成了海,淹没了所有的洼地,把人们驱回到山上,逼得他们一步一步逃到最高的山顶。他们在那里生活,一直到海水下降为止,这时候其中一些人来到低地,另外一些人仍然留在山上,在那里盖了房子,种了庄稼。[1]108北美的爱斯基摩人中间也有大洪水传说,生活在阿拉斯加诺顿湾的爱斯基摩人说,太初之时,世界遭到水灾,除了大地中央一座很高的山峰,所有的地方都被淹没了。水从海里涨上来,漫过整个大地,只留下那座山的峰顶露在外面。只有少数动物逃到山下躲过一劫。还有几个人坐上一条船顺水漂流,捕鱼维持生命。洪水消退后,他们走出独木舟,到了海边。逃到山上的动物也下来了,各种动物又重新繁殖,住满了世界。[1]150流传于新几内亚和北美爱斯基摩人中的这两个神话基本上属自然洪水神话,说的都是洪水为灾,以及人类战胜灾害重新安排生活的故事。根据古籍记载我国古代也流传有自然洪水神话,《山海经·海内经》云:“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令。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腹生禹。帝乃命禹卒希土以定九州。”对洪水的可怖和危害,《孟子·滕文公上》有生动的描写:“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滥于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衍,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兽啼鸟迹之道,交于中国。”我国洪水神话广为人知的当为女娲和伏羲的治水神话了,《淮南子·览冥训》云: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火监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
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顓民生;背方州,抱圆天。当此之时,禽兽虫蛇,无不匿其爪牙,藏其螫毒,无有攫噬之心。
据历史学家的研究,女娲、伏羲治理洪水神话的原型就是鲧禹治水故事,时间当在距今4 600至4 000年之间。当时黄河经由豫东南、淮北平原、苏北平原的淮河一线入海;夏商周时期,黄河又改道河北平原入海,尧舜禹时期正是黄河由南线入海改道北线入海的期间。顾颉刚、徐旭生等认为黄河从西北高原而来,及至河南省东部,忽然落到平原,水势湍急,遂成大患,历代水患总在冀、兗、豫三州之地,而兗豫尤甚,大禹治水的区域也正在这一带。[2]《淮南子·览冥训》记述这场治水虽挂在女娲、伏羲名下,其原型极可能是大禹治水的故事,由此断定这场洪水神话基本上是自然洪水。从这个例子也可以看出,自然洪水神话是可能包含某些史影的。
洪水神话的另一类型是文化洪水。洪水是一种自然现象,但文化洪水讲述的对象并非自然现象本身,而是表达一种社会思想、宗教观念,意旨在于蕴含于神话中的文化含意。在文化洪水神话中,洪水的功能是摧毁旧文化,开启新文化。这一点,我国的洪水后伏羲、女娲兄妹结婚再殖人类神话是很有典型意义的。汉族神话《洪水的传说》说:雷公和哥哥因为结怨被囚禁在鸡笼里,雷公向伏羲女娲兄妹讨水喝,伏羲兄妹可怜雷公,给他水喝。雷公喝了水飞走了。走之前雷公拔出一颗牙齿给兄妹,嘱兄妹拿去种植,说以后自有用处。雷公飞到天上即发动大洪水,这时伏羲兄妹种的那颗牙长成一个大葫芦,他们躲进葫芦,随洪水漂流,逃过了洪灾。洪水退后,世人只剩兄妹二人,太白金星劝他们结为夫妻,繁衍人类,他们不愿意,说兄妹结婚是羞耻的事,除非劈断的竹子重新接活并长出绿叶,不同山头烧的两股柴烟交合在一起。砍断的竹子接活了,两股烟交合了,于是伏羲女娲兄妹结婚繁育出新的一代人类。[3]181-183将这个神话和上面介绍过的《淮南子》中女娲、伏羲治水神话进行比读,就会发现两个神话的主角都是伏羲和女娲,也都有洪水,但治水神话的洪水基本上是做为自然现象来讲述的,而在兄妹婚神话中,洪水的危害比治水神话中的洪水危害更大,却只是作为背景材料而存在(这场洪水与《淮南子·览冥训》那场洪水毫无关联),站在前景的是伏羲和女娲在讲述兄妹结婚的故事。叙事的重点转移了。伏羲、女娲兄妹再殖人类神话开头讲的是雷公因和哥哥冲突而发动洪水,但这场冲突只在开头提过,并未贯穿始终,贯穿始终的仍然是兄妹婚主题。兄妹结婚再殖人类神话我国南方少数民族中多有流传,纳西族神话《人类迁徙记》说他们的祖先到忍利恩这一代,是五个兄弟六个姐妹,由于没有合适的配偶就兄妹互相结婚,结果秽气冲天,触怒了天神,天神发洪水予以惩罚,从此他们就不实行兄妹婚了。[3]306-324文化洪水神话中,引发洪水的多为文化原因,惩罚不道德的兄妹婚最具特征,也最具代表性。所以从洪水前的不道德的兄妹婚,到洪水后转变为道德的非血缘一夫一妻婚,是这类神话的主要内容,我们视之为文化洪水的理由也就在这里。在此类的文化洪水神话中,洪水的威力虽大,却也只是虚构的、空幻的、抽象的符号而已,想从其中找出其历史事实,是绝对不可能,也是没有意义的。
《旧约·创世记》讲述的洪水也是一场文化洪水。发生洪水的原因是由人间的罪恶引起,“耶和华见人在地上罪恶很大,终日所思想的尽都是恶。耶和华就后悔造人在地上,心中忧伤。耶和华说,我要将所造的人、走兽并昆虫,以及空中的飞鸟,都从地上除灭,因为我造他们后悔了。惟有挪亚在耶和华眼前蒙恩。”洪水退后,挪亚为耶和华筑了一座坛,拿各类洁净的牲畜、飞鸟,献在坛上燔祭。耶和华闻着馨香之气,就心里说,我不再因人的缘故咒诅地,也不再按着我才行的,灭各种的活物了。刘意青说“《圣经》的创世纪神话则带有更多的教化成分,它具备强烈的思想意识和政治目的,是为封建社会起源后族长、首领和国王这些统治者们建树等级社会关系和号令百姓服从来服务的。”[4]弗莱、俄尔巴哈和斯登伯格都强调《圣经》是一部以其思想意识需要为首要目的的文本,它的叙事风格和技巧完全服从这个压倒一切的目的。所以,希伯来洪水神话中洪水的功能是为完成上帝的思想意识服务的,是为了赋予从初次创世到第二次创世的转化功能而随机虚构出来的一个抽象符号、意象,因为他无需也无意赋予具体历史事实,所以也就不具有历史事实真相。企图从中考证出其历史事实是徒劳的,想借此证明历史上有过一场世界性的洪水也是徒劳的。
二、初次创世与再次创世
洪水后伏羲、女娲结成配偶繁衍后代,被称为再殖人类,而且多所渲染,很有传奇色彩,《洪水的传说》最后说:伏羲女娲结婚后,“过了一年,女娲生下一个怪物——是一块磨刀石,两人非常生气,就把这块磨刀石打碎,从昆仑山顶撒到山下。这些碎石,跌到山里的,就变成了飞禽走兽;跌到村子里的,就变成了人;跌到水里的,就变成了鱼虾。天下从此又有了生灵万物了。”汉族的另一个《伏羲兄妹制人烟》神话稍有不同,说伏羲兄妹成亲百日以后,女娲生下一个肉团,伏羲看了很不自在,拿起刀来就一阵乱砍。被砍下来的肉陀陀,一个个都变成了人。[3]178-180中国南方少数民族的洪水后兄妹结婚神话也有类似情节。洪水后再次创世的神圣英雄竟然是一对兄妹,这对兄妹成了再殖人类的二位始祖,是很奇特的。综观世界洪水神话,总是将洪水和乱伦联系在一起,它们或许反映了世界各族、各地域人们的一个共同的意识,但我国的伏羲女娲兄妹婚配却有自己的来源根据,未必是受外来文化影响的结果。《帝王世纪》云:“太昊帝庖牺氏,风姓也。蛇身人首。有圣德,都陈。”女娲也风姓,《艺文类聚》卷十一引《帝王世纪》云:“女娲氏,亦风姓也,作笙簧,亦人首蛇身。”《淮南子·览冥训》高诱有注云:“女娲,阴帝,佐虑戏治者也。”说明他们同属风姓,也即龙族,而又是夫妻,《路史·后纪二》注引《风俗通》云:“女娲,伏希之妹。”唐代卢仝《与马异结交》诗云:“女娲本是伏羲妇。”汉代流行的伏羲女娲交尾石刻画像,伏羲女娲都作人面蛇(龙)身形,两尾相交缠,表明两人均为龙族。伏羲女娲同姓同族,这是父权社会的观念,因为社会进入一夫一妻制婚姻制度之后,女子嫁入夫家,就以夫姓为姓,算是龙族的人了;何况同一民族内也并非同一血缘,未必就是亲兄妹,将他们视作亲兄妹,是外族人的误解,是神话的说法。但是,伏羲女娲是兄妹关系就这样传开了。在古代,这个神话所要表达的是龙族子孙对龙族祖先即始祖父、始祖母的追寻和确认。洪水后伏羲兄妹婚神话的创作起码要有三个条件:社会已进入父权的一夫一妻制社会;已知道生儿育女是男女双方配合的结果,不是女子单方所能完成;民族意识已经觉醒,有了了解我们民族从何而来的强烈要求。所以,这个神话的产生是在父权社会时代,龙族人对本族祖先的追寻,追寻的结果是龙族的始祖即伏羲和女娲。汉代画像石“伏羲女娲交尾图”是伏羲女娲神话的物化形态,交尾图石刻大多放置在墓室、祠堂中,最能说明伏羲女娲是作为二始祖而被后人崇拜的,其功能是保佑子孙幸福平安,种族繁衍绵长。
但是,“伏羲女娲交尾图”也暴露出一个重要的矛盾,图的中心位置画伏羲和女娲人面龙身,两尾交缠,表明他们是龙族的始祖,画中又画伏羲一手执规一手举日,女娲一手持矩一手托月,表明他们是经天营地的创世大神。出土于长沙子弹库墓葬、书写于战国中晚期的楚帛书伏羲女娲神话也有类似情节,故事说在世界混沌、晦明难分中,伏羲取妻女娲,生四子,后在四子和炎帝、祝融、共工诸神的帮助下,开天辟地,化育万物,建立了宇宙、社会秩序。[5]这就和《洪水的传说》中伏羲兄妹婚神话不一样,将父权时代的祖宗二始祖神提升为人类的始祖了。这既是对历史的无知,不知道历史上曾有个母系社会,也是对历史的有意篡改,试图抹杀母系社会的存在。还有一个原因,受到古代宇宙形成哲学思想的影响。战国时代,是我国古代宇宙哲学思想形成的时代,又是人类创世神话产生的时代,在形成、发展的过程中,两者互相影响。作为古代宇宙哲学的代表,《老子》第四十二章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指宇宙未形成之前的浑沌迷蒙,“二”指阴阳,“三”指阴阳化合而生世界万物。阴阳之于人,可以就是伏羲和女娲,而这样一来,原始宇宙哲学观念就转化为伏羲女娲创世神话了,又因为伏羲女娲作为阴阳的“二”直承在“一”(浑沌世界)之下,这样,他们就从龙族二始祖提升为创世大神了。所以,洪水后是伏羲女娲再造世界,是二次创世,楚帛书的伏羲女娲创世神话既不是初次创世,也不是再次创世,只能笼统地称之为创世纪神话。
我国的初次创世纪神话产生于新石器时代的母系社会,创世大神即始祖母女娲。
娲,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说文》)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太平御览》卷七八引《风俗通》)
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山海经·大荒西经》)
第一条说女娲是万物的化育者;第二条说女娲抟土为人,是人类的创造者;第三条说神(也就是人)是女娲生育出来的。总之,女娲是世界万物和人类的创造者。女娲生活在母系原始社会,她创造世界万物和人类无须男人的参与,也就是说我国神话的初次创世是由女神完成的,反映的是母系社会原始人的原始观念。当然,我国还有盘古创造天地的神话,“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云云(《艺文类聚》卷一引《三五历记》),就内容说可以视作首次创世神话,但创世神为男性的盘古却很可疑,原因很简单,在母系社会不可能创造出这么一个创世男神形象,依照我们的推测,盘古名字源于民间的“讲”古、“盘”歌,由讲说古事讹变而成。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我国首次创世神话产生于原始的母系氏族社会,创世者为女神,反映的是母系氏族社会的观念,再次创世神话产生于父权社会,创世者为男女二神,反映的是父权社会的观念。洪水则是其分水岭。
《旧约·创世记》包含两个创世神话,一至七章讲第一次创世,八至十一章讲第二次创世。洪水是两次创世的分界线。先说第二次创世。耶和华看见地上的人所思想的尽都是恶,后悔创造了人类和万物,决定全部将之毁灭。为了保护义人挪亚免受洪水之灾,对他做了一番嘱咐。挪亚按照上帝的嘱咐,造了一只方舟,洪水来时,他自己以及他的妻子、儿子、儿媳躲进了方舟,并让有血肉的活物如牲畜、昆虫、禽鸟等,每样两个,一公一母,也进入方舟。洪水退去,挪亚一家和牲畜、昆虫、禽鸟等有血肉的活物,都存活下来。人类和有血肉活物不断滋生繁育,大地重新兴旺热闹起来。将希伯来人的这个二次创世神话和我国洪水后伏羲女娲结婚再殖人类神话进行比较,最大不同在于,洪水后伏羲女娲再殖人类神话说的是洪水后只剩兄妹二人,为了繁衍人类,不得已而结婚,其叙事核心在追寻祖根,表现出祖先崇拜思想;希伯来洪水神话中存活下来的挪亚夫妇、儿子儿媳妇只是继续滋生后代,并非重新创造人类,再次创造世界的还是那位无所不能的上帝,其叙事的核心在赞颂主宰一切的上帝,宣传一神教思想。
《旧约·创世记》的初次创世纪神话见于第一章至第七章。根据第一个版本的描述,在上帝创造世界之前,世界是个由水充斥的黑暗混沌。上帝做的第一件事是将光引入这个黑暗的世界,接着是将水分成上下两部分,将海和陆地分开,并让陆地上长满植被,然后造日、月、星星和鱼、飞禽走兽,最后,上帝是用自己的形象造人。人是最后被造出来的,但在第二个版本中首先造出来的是人,但上帝认为男人单身一人不好,就造了女人来做他的伴侣。将《旧约·创世记》所记述的初次创世和我国初次创世神话相比,也有着明显的不同,我国的初次创世是由女神女娲来完成的,女娲生活在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社会,盛行的是血缘婚、族内婚,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所以创世大神只能是女性。希伯来神话却将创世大业派给男性神,男性神所造的第一人也是男人,后来又用男人的一根肋骨生成一个女人,这就意味着女人是男人生下来的,而其功能只是陪伴男人,从属于男人,可以肯定地说,《旧约》创世神话是个以男权思想为中心的故事。
弗洛伊德在《摩西与一神教》中说:犹太一神教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抵制临近地区多神的神像崇拜,并且他将这一特征归因于父权制的胜利。[6]南宫梅芳说:“考古发现证实,近东出土的女性神像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两万五千年以前,早于几乎所有的男性神。早期的书面形式记录的神话和创世故事都证实了女性曾有的优先权。但是很明显,在几乎所有的创世故事中,对女性神崇拜的‘优先’最终都被颠覆。”[7]叶舒宪在介绍金芭塔斯的《活着的女神》时说:“这本书坚持并强化了作者一贯的观点: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欧洲和西亚地区普遍存在一种地理跨度广阔、持续时间近万年的女神文明,其所信奉的宗教就是‘女神宗教’。女神的根本神性就体现在生命的创造与再生方面。”[8]近东古代是有女神崇拜的,但到了《旧约·创世记》中,女神被男性神取代了,初次创世的历史真相也随之面目全非了。
中国神话中,初次创世者是女始祖女娲,创作于父权社会的楚帛书伏羲女娲神话、物化的“伏羲女娲交尾图”神话,却以体现父权意识的二始祖无视女始祖的存在,一躍而成为人类的创造者;希伯来神话承认有初次创世阶段,却将女神创世篡改成男神创世。表现男权意识是两个文化一致的地方,但中国洪水神话的核心是祖先崇拜,希伯来洪水神话的核心却是一神教信仰,自成一体,独立形成,不存在谁影响谁的问题。
[1]弗雷泽.《旧约》中的民俗[M].童炜钢,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2]顾颉刚.顾颉刚古史论文集:第二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8:206.
[3]陶阳,钟秀.洪水的传说[M]//中国神话.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
[4]刘意青.中外创世记神话小议[J].外国文学,1999(6):61-63.
[5]饶宗颐,曾宪通.楚地出土三种文献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1993:230-248.
[6]弗洛伊德.摩西与一神教[M].李展开,译.北京:三联出版社,1988:101-102.
[7]南宫梅芳.圣经中的女性:《创世记》的文本与潜文本[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71.
[8]叶舒宪.神话意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32.
(责任编辑:许秀清)
On the sim 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Hebrew flood myths
Tu Ping
(School of Humanities,Fuj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Fuzhou 350118,China)
Comparing the Chinese floodmyth featuring Fuxiand Nüwa and the flood in Book of Genesis,we assume that in both of themyths the first creation arose from the primitivematriarchal society and the second from the patriarchal society.The flood is the divider whose function is to destroy thematriarchal society and to found the patriarchal society.Floods in myths include natural floods and cultural floods.The Chinese post-flood brother-sistermarriage myths and the flood in Book of Genesis are cultural floods,both of which are different from the big flood in history that submerged the whole world and are irrelevant to the historical truth in them.
floodmyth;double creation(the firstand the second creations);the first two ancestors worship;monotheism faith;cultural flood
I276.5
A
1672-4348(2015)05-0414-05
10.3969/j.issn.1672-4348.2015.05.002
2015-05-17
涂平(1978-),男,福建莆田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中外比较文学、中国古典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