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策划提升德育实践活动实效

2015-04-17何雅琳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12期
关键词:策划德育活动

何雅琳

(厦门何厝小学,福建 厦门 361009)

德育实效一直都是新课改以来的呼唤、期盼和需要。纵观当前小学德育实践活动,不难发现存在活动观念成人化、活动呈现形式化、活动过程僵硬化、活动效果功利化等现象。这些都使学校德育实践活动的低效乃至于无效。通过实践研究认为,在小学德育建设中,让学生充分自主参与是实现德育实践活动有效回归的关键。小学阶段的学生,虽具有主体意识,但身心发展不够成熟,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辨别是非能力都属于发展阶段。要让他们自主参与德育实践活动促进自主发展,是需要师长的帮、引、导。教师精心巧妙地策划才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和热情,达到自主成长的要求。笔者通过实践探索,认为通过改变策划方式能够提升学校德育实践活动的品质。

一、主题策划——与时俱进

《教育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地指出要有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加强生态教育……该意见的出台不单单起了指导性作用,并为新时期的德育工作找准现实问题的切入点。当前,我们积极探索在新的历史时期与时俱进更好地运用地方的、校本的资源引领孩子自主参与活动,传承和继承精神。例如,厦门何厝小学作为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的发源地,英雄小八路的母校,著名的“8.23”炮战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学校对爱国主义教育,对队歌的精神传承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采用孩子喜欢参与的方式,把孩子聚集到爱国主义教育的旗下。为了让学生了解过去与台湾金门对立的历史,学校带着孩子们开展了许多交流活动,像喜迎中国年,民俗文化夏令营,风狮爷的采风与制作,到智慧教室上阅读课,一起在金门开展环保教育主题的活动等,让孩子明白两岸同根同源的现实,明白和平的重要。

二、内容策划——因势利导

在当前,内容策划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这对小学生来说是抽象的概念,由此在德育实践活动中教师应领会内涵、细化、转化到孩子能接受理解的程度。如“友善”的落实,通过针对性策划“大手拉小手”的主题实践活动,因势利导来实现,就像杜威认为“儿童有着秉赋着行善的本能冲动,教育者要学会因势利导”[1]。日常中,低年级的孩子们暴露不少问题:不会绑鞋带,不会整理书包,不会正确佩戴红领巾等,针对这些,少先队张贴海报,让中高年级孩子报名参与,手把手地教低年级的孩子学会生活自理。用行善的本能去帮助弱小,感受友爱的快乐。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高年级的孩子牵着一年级的孩子去体检,明明高年级的大哥哥很怕扎针抽血,可还要边对身边一年级的弟弟妹妹们说,“不用怕,像哥哥这样,一、二、三、就好了,蚊子叮而已。”从中孩子们学会了坚强。高年级的孩子帮的不止这些,他们利用午休时间轮流去给一年级的小朋友读绘本、讲故事;放学后教他们擦桌子,扫地板。

三、形式策划——合适实效

小学德育中,在考虑多样化的同时,还应合适、实效。低年级孩子适合游戏,当一年级的孩子进入学校100 天时有个“百日展示”活动,结合行为习惯养成的主题实践活动,孩子们可以选择和家长共同策划,也可以小组合作,也可以请高年级的孩子支援策划,围绕该主题策划游戏棋,互相展示,互相游戏,评选出十份最好的策划,把它放大,印刷,放在平地上供大家玩耍。这符合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童话故事一直深受小学生喜爱,“六一节童话节”,“六一,我做主!”在为期一个月的时间内,六年级的孩子们写童话,挑选出优秀作品来,招募其他年级的孩子根据故事画插图,从招募的作品中再挑出优秀插画,排版印刷给孩子阅读,送上属于自己“六一”的礼物。不单如此,书中的这些童话,所有的孩子都可以自由组合,挑选自己喜欢的童话来演绎,经过PK,决定“六一”节当天谁上场表演。在这过程中,孩子们自己改剧本,自己捣腾道具,选择服装、音乐,一遍又一遍地排练,让孩子享受原汁、原味、原创、自主参与的童年时光。

四、过程策划——多维互动

顾明远曾说:“教育中所提倡的因材施教、培养兴趣、发挥特长、把选择权交给学生,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让学生在自己的活动中成长。学校、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活动的环境,组织学生积极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懂得自己的责任,培养起责任感;在活动中学会与同伴沟通与合作,养成各种社会品质。”[2]审视以往的活动策划中,都是学校布置,部门或老师策划,学生没有知情权,知识单纯地接受,活动被动地参与,主体地位完全被漠视,成为局外人。让学生参与策划,拥有生命的存在感,成为活动策划的参与者,在互动沟通中碰撞智慧,实现成长。由此,在活动过程策划上,让孩子有更多的自主与选择,如环保主题的实践活动,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小队主题(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爱护花草等)、自主选择活动时间,自主选择活动地点、宣传形式等等。

通过实践研究发现,学生不仅是活动参与的主体,更应该是参与“策划”的主体,在参与策划的过程中,对学生自我生长的需求、不断更新自我认识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五、宣传策划——承接地气

学校活动在社会上宣传是必要的,但不要夸大作用。宣传也是学生成长的阵地,锻炼的基地。活动概念之一,是孩子能做的,教师不动手,但要旁观和指导。因而在活动前期,孩子们自绘海报张贴在板报、墙壁上,自己宣传;活动后,有的写简报做小结张贴,有的写报道稿在学校“小浪花广播站”宣传,有的制作活动展板,张贴活动的精彩瞬间。教师可鼓励孩子写作,把活动写成文章,投稿发表在报刊杂志上,这也是一种更有实质的宣传。

六、评价策划——视听交集

德育实践活动的评价,常常以总结来评价,或与班级的常规奖励挂钩。可以通过以下方面来变革:活动前,告诉孩子,活动有哪些奖励的事项,认为可以设几个奖项,让孩子心中有数,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行为有效的促动,沿着目标前进。活动中,教师适时地肯定孩子的做法,赞赏孩子行为,鼓励孩子的坚持,这样的评价真实又及时。活动后,学生议论的是看见谁的创意,欣赏谁的做法,给谁什么样的建议,谈论的是活动应该给谁写表扬信,给谁写感谢的信。教师方面,给家长发信息,告诉孩子的进步或表现的优秀,把孩子活动中的照片配上文字,加以肯定表扬,发到家长QQ 群上,让家长一同感受孩子的成长。这样的评价才能走入孩子的心灵。

通过德育实践活动的研究与探索,可以发现如果没有教师的自觉、主动,就没有孩子锻炼的机会,没有发展的平台。当教师自发自觉地站在孩子发展的圆心中,可以欣喜地看见学生在调查实践中不断“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发展。”[3]

[1](美)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陶志琼,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2]顾明远.我提倡“活动教育”[N].现代教育报.2014-11-17(A5).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策划德育活动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六小”活动
本刊特别策划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