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映射实践课堂融入生活
——政治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探索
2015-04-17
教学映射实践课堂融入生活
——政治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探索
◎福建省诏安第一中学 沈志红
课堂教学本质上是一种以学生现实生活为基础、以提升学生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为旨向的特殊生活实践过程。因此,教师要善于营造课堂教学的情境性,重演、再现知识的产生过程,要创设课堂教学的问题性,让问题来自生活,又高于生活;优化课堂教学的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走向生活。
政治学科;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生活实践
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政治科教学中融入研究性学习能产生独特的课堂效果。一位学生在自己的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中写到:“这次实践真正带给我的并不是这篇报告本身。在这次实践中,我品尝过失落,更多的是收获了不少真实的体验,可谓受益匪浅。”然而,审视当下的政治教学,不难发现,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面临“举步维艰”的窘境:在高考指挥棒下,有些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已流于形式,更有不少学生以“学业为重”草率应付了事,甚至选择不参加;也有一些师生是怀着功利心开展活动的……难道研究性学习已经不重要了吗?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教育先辈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课堂教学本质上是一种以学生现实生活为基础、以提升学生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为旨向的特殊生活实践过程。顺应新课改发展趋势,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更需要赋予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那么,政治教师又该如何改进自己的教学呢?
一、善于营造课堂教学的情境性,重演、再现知识的产生过程
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是将学生置于特定生活情境之中,自主探究生活,动手动脑,发现探究问题,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新课程设置更强调学科内容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生活逻辑性,重视以情境教学为主的生活化课堂。“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一直是思想政治课最有效的教育方法。通过创设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用他们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鲜活的情感体验生活、用富有个性的方式理解生活,帮助他们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探索知识的来龙去脉,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以《运动是有规律的》一课的教学片段为例:
师:请同学们介绍自己一天的学习生活,好吗?(这轻松而又熟悉的话题一下子活跃了气氛,学生畅所欲言。)
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在我们每天生活中有许多现象具有规律性?
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自主发言,七嘴八舌:
生:我们洗手打开自来水龙头,会看见水不是往旁淌也不往上飞,而是往下流。这是万有引力规律在起作用。
生:每天吃米饭,只要在嘴里多嚼一会儿,就会觉得有甜味。这是分解和化合的化学规律的生动反映。
生:我晚上如果学习太晚,没睡好,早上上课无精打采,甚至会打瞌睡。这是睡眠规律。
生:还有学习规律……
师:请大家说说从各个学科中还学到哪些具体规律?
生:经济学的价值规律。”
生:这是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规律,是社会经济领域的运动规律。”
生:还有生物运动新陈代谢、遗传变异规律。……
师:这些具体规律能主观臆造吗?是表面的、看得见的吗;是偶然发生的吗;是多变、易逝的吗?……
师:自然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人类思维规律都是具体规律,哲学规律就是对从以上各种具体规律的共同特征概括和总结。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找出这些具体规律的共同特点好吗?
……
通过这样的引导式的问题探究,学生能发现具体规律的共性,容易感悟到规律存在的普遍性:“规律是客观的而不是主观臆造的联系;是本质的而不是现象的联系;是必然的而不是偶然的联系;是稳定的而不是多变、易逝的。”这一教学片段通过营造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关注自己身边事,联系生活经验,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
思考、认识自己既熟悉又陌生的生活。这样的知识重演、再现过程,还能发展哲学思维的过程,使学生终身受益。
二、创设课堂教学的问题性,问题来自生活,又高于生活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应是自主化的课堂,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争做课堂的主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原因以及提出最好解决方案的综合能力。从开题、立题到具体开展活动的过程都离不开问题,可以说,问题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关键所在。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更显得尤为迫切。
比如,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教学中,笔者先让学生走访自己的亲戚朋友、邻居、生活小区,结合自己家的情况,搜集家庭近几年收入、消费支出等数据。通过对数据比较分析,学生初步了解到近几年,我国城乡居民的生活消费发生了变化。学生也会从其中发现一系列矛盾性的问题:“国家不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努力扩大消费,为什么又要求坚持适度消费呢?”“国家坚持扩大内需政策,鼓励信贷消费这种超前消费,这和坚持适度消费不是相矛盾吗?”“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正是要限制消费?”……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日常生活实际和所见所闻,在课堂上模拟自己或周围同学浪费的真实情景。通过同学们生动逼真的模拟、表演、再现资源浪费现象,使大家逐渐正视到中国经济在高速发展的同时,资源被急剧消耗这一事实,进而深刻地认识到“着眼于持续发展的未来,必须建设节约型社会,倡导节约的消费行为”。学生通过冲突与比较得以正确理解适度消费的科学内涵: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反对铺张浪费但不限制消费,这与提倡适度消费是完全一致的。资源节约就是要做到“物尽所值,物尽所用”,充分利用资源,提高它的利用效率。学生在探讨解决问题中进一步领悟方法、提高能力,并自觉把自己个人消费行为同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逐步树立起科学的消费观。课后,同学们以本年级、本班学生为调查对象,就如何使用压岁钱或零花钱的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学生通过调查分析自己的金钱观,反观自己的消费行为,达到了自我发现、自我教育的目的。更有不少同学把“我与节约型社会”作为课题进一步加以研究,为合理利用和使用资源献计献策,充分激发了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
问题要来自生活,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经验的问题能拉进抽象理论知识与学生的距离。同时,问题又要高于生活,必须善于不断创造教学高潮,让学生拥有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践行“知行统一”。
三、优化课堂教学的活动性,学生自主建构知识,走向生活
遵循“知行统一”的实践性原则的课堂应是活动化的课堂,要求教师构建多边互动的新课堂。在课堂教学中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设计与实践相结合的活动组织形式,为学生提供较大的自主空间和较多的自主时间,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体会到学习的自主性。只有主动的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才能破除依赖教师的思想,敢于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这不仅能巩固已学知识,还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课堂教学活动可以不拘一格,关键在于要有体验,有成长;正如陶行知所言:“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探究性、思辩性、开放性的活动更能引导学生大胆参与,提出自己的看法,形成争论,最终达到相互促进的效果。例如,在引导学生对“价值创造与实现”进行探究学习时,笔者通过以下几个环节进一步引导他们对这一典型案例展开深入探究:首先布置学生自读教材,并查阅相关资料;其次进行分小组讨论,初步确立“实现人生价值要靠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和“实现人生价值要靠个人的主观努力”的对立辩题;再由两个小组选派选手在课堂上演讲、辩论、总结、互评;最后由另外一个小组组成评委席,对两个小组选手的辩题和技巧进行点评,其它同学进行补充说明。以上互动能充分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积极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探讨“如何正确对待人生问题”以及“如何学会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学生以自主感悟为载体,带着收获和启示走进新的生活。
学生的自主意识很强烈,只是需要教师的关注和引导。通过选取鲜活的生活案例,有助于叩开他们的心房,学生们热情地追求知识、探寻知识,在不知不觉中深入特定活动中探究、体验生活。从课堂教学活动来看,这确实能充分体现自主合作、引导探究、注重过程的理念,更能有效落实情感态度价值目标。
以上关于课堂融入生活的具体做法是相互联系、不可分离的。营造课堂教学的情境性、创设课堂教学的问题性、优化课堂教学的活动性都离不开发挥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独特作用,最终将不断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责任编辑:黄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