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泰县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2015-04-17张娜芬张海佳

福建农业科技 2015年11期
关键词:旅游农业发展

张娜芬,张海佳

(1.福建省长泰县农业局经作站 363900;2.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数字农业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培训中心)

长泰县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张娜芬1,张海佳2

(1.福建省长泰县农业局经作站 363900;2.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数字农业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培训中心)

立足长泰实际,阐述了长泰休闲农业发展概况和发展的优势条件;归纳了当前休闲农业发展不平衡、投资盲目性大、资金投入渠道面窄、内部交通条件不完善等四方面问题;提出加强政策扶持引导、加深优势特色挖掘、加快提升休闲农业发展水平的思路与对策。

长泰县;休闲农业;发展对策

长泰县地处厦、漳、泉三市交汇区,闽南金三角黄金旅游圈,素有“闽南宝地”之称。全县总面积900 km2,人口20万人左右,现辖6个乡镇(场)、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市级工业区和1个市级生态旅游区。属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常年春意盎然,四季花果飘香。近几年,长泰县先后获得国家生态县、全国园林县城、全国文明县城等多项国家级荣誉称号。在全县经济建设大发展的助推下,休闲农业不断发展扩大,并成为加快农业转型升级的有效举措。休闲农业是依托农业资源,结合旅游业,为消费者提供娱乐、观光、度假、健身、休闲为一体的新型产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因此,抓好休闲农业发展对于突破农业发展瓶颈、进一步拉动消费内需、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起到重大作用。

1 长泰县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长泰县政府高度重视休闲农业的发展,给予各项政策支持,引导各部门做好规划,同时紧紧围绕构建“厦漳泉生态型核心区”和“生态休闲旅游城”的新定位,依托优美的乡村旅游环境,依托农业生产过程、自然环境、农耕文化和民俗风情,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1]。现有绵延数十公里的长泰县母亲河——龙津溪两岸的花卉走廊初具规模,马洋溪漂流、古山重、玛琪雅朵花海、格林美提子园、福友农场、半月山温泉度假区等10多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核心景区已经日臻完善。目前,长泰县获得省级休闲农业示范乡镇1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4个;2013年长泰县被农业部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2014年全县共接待游客约14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约9.6亿元;2015年上半年全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游接待游客已经破100万人次,创收超6.3亿元。

2 发展休闲农业的优势条件

长泰县休闲农业的发展,紧紧依托具有本县特色的农业生产状况、农民文化生活和农村风情风貌,充分将长泰芦柑、状元蜜桔等优势农业产业,以及温室大棚、物联网等设施农业融入其中,合理挖掘和开发农业资源,大力延伸农业发展链条,做到休闲农业发展与现代农业、美丽乡村、生态文明、文化创意产业有机融合。经过多年的发展,长泰福友农场、绿港园等休闲农业产业已初具规模,提高了长泰县对外宣传的知名度。目前,长泰县休闲农业方兴未艾,具有显著的发展优势。

2.1 格局逐步形成

长泰县休闲农业初步形成“一轴两翼两区”格局,即以龙津溪休闲农业带为发展轴,以马洋溪高端休闲农业示范区、西部有机休闲农业旅游区为两翼,以中部现代休闲农业核心区、北部生态休闲农业度假区为两区,通过一“轴”这一纽带,连接“两翼”“两区”,打造“一条特色廊带、重点培育两翼、联动两个片区”的动态发展模式。

2.2 促进农业转型升级

长泰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亮丽”为核心,致力于发展成为长泰县融合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的新兴产业,有效缓解资源约束和保护良好生态环境的绿色产业,发展新型消费业态和带动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今后休闲农业将进一步有力促进长泰县发展高效、生态、精致现代农业,并对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延长产业链、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动长泰县农业转型升级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2]。

2.3 产业前景广阔

一是从上到下形成共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的实施、带薪休假制度和法定节假日的调整优化,居民的休闲时间明显增多,为长泰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长泰县以“全域旅游景区化”为理念,编制了《长泰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确定了长泰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一轴两翼两区”的总体布局,并纳入长泰县国民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年4月,在长泰县政府的组织领导下,长泰县首届休闲农业发展研讨会胜利召开,来自福建农林大学的专家和近百名长泰各家庭农场主代表在福友生态农场相聚一堂,围绕“休闲农业”展开头脑风暴,最终达成以“抱团”“共生”“分享”等为理念的促进长泰县休闲农业发展共识。二是广大投资者和农民通过经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提供配套服务,实现就业增收,得到更多实惠,农民参与的热情高涨。三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受到越来越多旅游者的青睐,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前景看好。

2.4 融入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规划圈

随着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的发展,首先能为长泰县休闲旅游观光农业发展提供庞大的旅游客源市场;其次,有利于通过与客源市场的交流进一步完善长泰县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重要的基础条件;再者,实现厦漳泉三地的旅游互通,便于长泰县加强与客源市场的联系,进一步完善旅游信息平台服务。总之,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的推进与实现,为长泰县休闲农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2.5 具备完善的基础设施

厦成、福广、沈海复线3条高速过境公路长泰路段已全面完工,在长泰县设置4个互通口,省道207贯穿全境,全县所有乡镇(场、区)10 min内可上高速公路。县城环城路基本完工,全县实现村村水泥路贯通,网络、移动通信完善,邮电服务全面周到。长泰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点做到了通路、通水、通电,通讯网络畅通,有路标、有指示牌、有停车场,住宿、餐饮、娱乐、卫生等基础设施均达到相应的建设规范和公共安全卫生标准,生产和生活垃圾、污水实现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

3 存在问题

3.1 发展不平衡,资源整合能力弱

长泰县对休闲农业发展缺乏科学的整体规划布局,县城郊区的休闲农业开发点和中西北部开发较少,发展区域较多集中于东部马洋溪生态旅游区地带,且目前的格局分布多是借开发乡村旅游契机搭车的粗放运作模式,初具雏形的景区点线布局较随意、分散,缺乏鲜明特色,休闲主题多样性不够突出,休闲农业产业格局分布相对不平衡。现有的格林美提子园、茂林源、福友农场等景区,在资源开发宣传上各自为政,区域间协调不够,未能抱团宣传、资源互补、活动互动、客源互带,资源整合开发不够、创意不多,导致游客停留时间短,不能积极拉动旅游消费。

3.2 投资较盲目,档次不高

多数经营对象缺乏对市场需求等外部因素的深入分析,看到别人兴办休闲观光农业项目利润可观,便盲目效仿,挖鱼塘、栽花木、开饭店等,大部分项目雷同,普遍存在着资源浪费、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现象,投资的盲目性和风险较大。现有休闲观光农业项目多是低、小、散,高品位、高档次、多功能、知识型的休闲园区还比较少。造成投资建设档次不高的主要原因:一是部分项目缺乏长远发展的特色农业、人文景观、自然风光等资源条件;二是对休闲观光旅游农业的内涵挖掘不够,功能较单一,没有很好地把农业基地建设、旅游产品开发与游客观光、游览、品尝、购物、农作参与、休闲度假等有机结合起来[3]。

3.3 资金投入渠道面窄,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

发展休闲农业需要足够的前期建设资金、中期营销推广费用和后期维护资金的投入,但目前项目资金来源渠道极为有限,缺乏足够的资金投入,多数开发休闲农业的经营对象面临资金短缺问题,造成基础建设滞后,吃、住、行、游、娱、购等各要素配套设施不健全,难以满足游客多样化、高层次的休闲娱乐需求,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休闲农业发展。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各休闲农庄的产品对特定人群需求的定位不明确,没有对潜在客户的需求进行细分,千篇一律地开发相似的产品,诸如垂钓、采摘、品农家饭等活动,激不起游客尽兴游玩的兴致,无法在更高层次上满足游客需求。特别是休闲农业产业链不完善,休闲农业与农村生产、生活、生态资源的整体有效对接不够,多数局限于在农业自身生产的局部过程中进行创新与改造,没有延展到其他产业,只有处于中游的农庄经营产品和服务,而没有向上游和下游延伸和拓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

3.4 县域内交通不完善,专业人才比较缺乏

长泰县虽然交通优势明显,但区域内各乡镇、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点之间的道路密度高、等级低,道路交通安全性和舒适性有待提高,线路沿线的景观改造有待推进。休闲农业是一项新兴产业,在长泰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情况下,许多农民由务农转变为发展生态休闲农业,业务能力、服务水平均不高。目前旅游规划、管理、营销等方面的专业人才还相当缺乏。

4 发展对策

为适应新形势下农业发展新常态,发展休闲农业将成为助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点,要使该项新型业态得到创新、创异、创质的发展,需要得到县政府、县财政、各级金融机构和上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建议今后通过拓展各种渠道资源,促进休闲农业发展与现代农业、美丽乡村、生态文明、文化创意产业建设有机融合,使长泰休闲农业迈向新台阶。

4.1 加大政策扶持,拓宽融资渠道

完善适应休闲农业发展的土地政策、投资经营政策、金融政策、税收政策和相关奖励政策等,细化生态环境保护、金融、投资、技术、人才培养等管理机制和措施,为长泰县休闲农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和环境保障;坚持发展原则,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多种形式的新型农业发展经营主体,鼓励各类专业合作社向休闲农业功能区方向发展,要多层级筹措开发休闲农业资金,由县级财政把农业方面的重要项目资金投入休闲农业,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休闲农业开发和经营,鼓励农户以土地使用权、固定资产、资金、技术、劳动力等多种生产要素投资休闲农业项目;全县各类金融机构应对信用状况好、资源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大的休闲农业项目运作对象适当放宽担保抵押条件,并在贷款利率上给予优惠。

4.2 挖掘特色优势,发展休闲农业

农业生产是休闲农业发展的基础和重要依托,休闲农业布局应该从生产性的原则出发,在规划、布局休闲农业项目的同时,确实保障农业生产,将生态农业示范、农作物的生产耕种与休闲、体验、科普教育活动等有机结合,实现农业与旅游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建议充分利用长泰县现有各个休闲农业区景观、自然生态、区位特点等资源,统筹、优化全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功能布局,以“慢客长泰”“动感长泰”为主题,导入台湾休闲农业、精致农业开发理念,建设现代果业展示园,支持休闲农业企业参与各级示范创建活动,进一步打造和提升长泰县现有建设规模较大、档次较高、活动项目较丰富、特色鲜明、接待服务规范、经营管理科学的休闲农业示范点区。围绕“现代农业观光游、特色乡村休闲游、自然生态领略游、农家度假体验游、民俗文化追忆游”五种模式,建设一批具有高水准、体现新潮流的乡村休闲度假设施和观光娱乐设施,以状元文化、传统民俗文化为吸引力,高水平打造一系列文化内涵深厚、形式丰富多样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高规格推出具有业内影响力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节事,高档次建设一批功能完善、运营高效的乡村休闲旅游配套设施,建成一批集农业产业示范、田园风光展示、农史农具博览、旅游休闲观光、农村生活体验、特色民俗接待为一体的休闲农业多功能园区,适应不同层次、不同规模、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形成集“食、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网络,让休闲农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做到农中有旅、以旅促农、农旅结合、兴旅强农,积极创建“名气打得出、品质创一流”的休闲农业旅游景点,充分吸引来自厦漳泉、福州及潮汕等地广大中高端游客,力争将长泰县建设成为福建省高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集聚区,让“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的称号声名远播[4]。

4.3 借助乡村旅游平台,提升休闲农业发展水平

近年来,长泰县通过整合开发山重村的乡村旅游资源,全新打造出一个集踏春赏花、登山运动、乡间踩车、鲜果采摘等为一体的乡村游亮丽风景线,吸引了数以万计的游客,为长泰县发展旅游经济注入强心剂,且大大增加了当地村民的收入。建议今后推广山重村的成功经验,以山重村的乡村游为参考模式,对全县计划发展休闲农业的区域进行新的模式定位,把发展休闲农业作为助力发展乡村游的一大引擎,以农户对象作为休闲农业发展的经营参与者,在管理上朝知识化、精致化、体验化的方向努力,加强相关产业链的交流合作,逐步引导农村赋闲的村民到休闲农业功能区发展副业,增加收入,让日益丰富的休闲农业产业链条为长泰县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优质的产业发展保障。

[1]福建省农业厅.福建省休闲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J].中国乡镇企业,2012(3):8-15.

[2]高逢敬,李延云,聂宇燕,等.全国休闲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J].中国乡镇企业,2012(2):10-14.

[3]曾辉.福州市休闲农业布局与发展策略研究[D].福州: 福建农林大学,2013.

[4]刘梅.和县休闲农业调查与思考[J].中共马鞍山市委党校学报,2013(2):30-34.

(责任编辑:黄金泽)

Present status of leisure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in Changtai County

ZHANG Na-fen1, ZHANG Hai-jia2

(1.EconomicCropManagementStation,ChangtaiAgricultureBureau,FujianProvince363900; 2.DigitalAgricultureResearchInstitute,TrainingCentre,Fujian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

Based on actual situation in Changtai County, this paper briefly described the general situation and superior condition for developing leisure agricultural in Changtai; summarized four problems in aspects of the imbalance development, blind investment, narrow channels for investing fund, imperfect internal traffic conditions; proposed ideas and countermeasures including strengthening policy support and guidance, digging unique feature and deepening advantage, accelerating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leisure agriculture.

Changtai County; leisure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2015-09-14

张娜芬,女,1975年生,高级农艺师。

张海佳,男,1976年生,高级网络工程师 (E-mail:412510432@qq.com)。

10.13651/j.cnki.fjnykj.2015.11.024

猜你喜欢

旅游农业发展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旅游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