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品特征的手机主题艺术设计方法研究
2015-04-17陈栋桦
陈栋桦
(福建省高校动漫游戏应用文科研究中心;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基于产品特征的手机主题艺术设计方法研究
陈栋桦
(福建省高校动漫游戏应用文科研究中心;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摘要]作为当代互联网环境下人机交互界面设计中的一种新兴的视觉艺术设计门类,手机主题广受欢迎并有着专业化的发展趋势。其设计过程是版式、色彩、文字、图标、壁纸与动画等多重视觉元素相互融合、交替产生作用的过程。手机主题设计应基于当代环境下的产品特征及相应的艺术设计基本原则,将丰富的视觉元素协调统一,建构具有时代特点的艺术设计载体,以便在手机用户体验的个性化、审美性和便捷性等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
[关键词]产品特征;手机主题;艺术设计方法
收稿日期:*2015-07-25
作者简介:陈栋桦(1977—),男,福建福州人,讲师。研究方向:动漫游戏设计、网络新媒体艺术设计。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940(2015)05-0094-05
Abstract:As an emerging category of visual art and design, mobile theme becomes popular and has a specialized trend. Its design is an integration and interaction of multiple visual elements, such as format, color, word, icon, wallpaper and animation. Mobile theme design should consider product feature and principle of art and design, harmonize rich visual elements, and construct art design with modern characteristics, so that mobile users will have a better experience in its personalization, aesthetic and convenience.
一、 手机主题设计的兴起与发展
手机主题是一种智能手机的应用程序,用户可以通过下载安装手机主题实现手机界面的个性化设置。手机主题设计指对手机的操作逻辑与界面的整体风格化设计,属于人机交互界面设计范畴[1]。手机主题出现于上世纪90年代,伴随着第一代智能手机的出现,主要以手机厂商提供的单一界面为主,缺乏主题定制功能。进入21世纪后,手机硬件与操作系统的不断升级为手机主题定制提供了软硬件的支持,手机主题逐渐演变为人机信息交互主要载体,并逐步形成以人机数据交互为系统核心、程序为实现手段、视觉为呈现方式、交互层为人机对话接口的系统平台。
作为视觉传达与人机工程学交互操作相结合的应用型科技产物,手机主题将图像、文字、符号、色彩、特效、声音等多重元素有机整合,以人类自我价值实现动机为设计依据,通过人类视觉、听觉、触觉感知途径实现人机交流互动,提升手机亲和力,实现用户黏着度。伴随着“互联网+”概念的兴起,手机作为这一概念实现的重要客户终端,手机主题用户争夺将成为继“浏览器”、“搜索引擎”、“支付端口”后的新兴市场热点。例如:近年来在市场上风靡一时的“小米”手机,基于Android深度开发MIUI(米柚)操作系统,提供桌面主题下载、百变锁屏、自由桌面等个性化手机主题设定,打破了传统“千机一面”的手机主题单一化局面,仅2014年小米手机主题总下载量就接近20亿次。通过建立小米手机主题商店、MIUI主题设计师站等方式建立了包含设计、销售、服务、设计师收益分享的手机主题设计生态圈,已逐步累积约2000万庞大用户群体。在移动应用蓬勃发展的环境下,手机主题已成商家市场营销扩大用户群体、提高品牌知名度、形成商业格局、创造增值收益的主要方式。通过对诸多视觉元素的独特运用,手机主题设计师为用户营造出各具特色的手机界面情境,在满足用户彰显自我、借物抒发个性需求的同时,也创造了互联网企业发展的新契机。
二、 基于产品特征确立主流艺术设计理念
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虚拟商品的手机主题设计,伴随手机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逐步集程序功能、个性展示、审美体验于一身。它的设计不可避免地对市场有基本的适应性。因此,在设计理论上,继承了包豪斯所确立的三条产品设计原则:1.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2.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3.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原则[2]。手机主题设计属于视觉传达艺术作品,视觉元素的组织符合基本的审美要求。
(一) 人机交互便捷性
人机交互(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 HCI)是研究人、计算机以及它们间相互影响的技术,而用户界面是人与计算机之间传递、交换信息的媒介和对话接口, 是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3]。伴随硬件技术的推陈出新,人机交互从鼠标、电磁压力感应、电容触控感应发展到语音感应,交互通道不断扩宽。作为人机交互的全新模式,手机主题设计中所蕴含的交互方式是传统视觉设计无可比拟的。如:电容触控技术应用,直接推动了手机主题中滑动解锁设计的产生;而语音感应的应用,将导致输入键盘从界面中逐渐消失。基于交互性原理,手机主题各项设计元素必须基于软件交互规则进行设计,充分考虑多通道交互技术在设计中的使用。强调图形隐喻作用,结合多重触控手势应用实现所见即所得,使各类人群均能快速掌握人机交互方式。手机主题的各项视觉元素并非游离于技术之外,而是通过与交互模式相互融合形成完整的有机统一体。手机主题的交互属性对其设计与开发过程,形成了严格的程序法则、技术规范与设计流程。设计过程中,视觉元素与交互功能围绕手机主题风格展开设计,一款优秀的手机主题往往既拥有令人赏心悦目的界面,又具有良好的交互操作体验及准确无误的执行结果,二者缺一不可,是艺术与技术完美结合的典范。
(二)以人为中心的设计
国际上已广泛采用“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User Centered Design,UCD)”方法。该方法已被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作为正式标准——以人为中心的交互系统设计过程而发布。UCD 方法的主要特征是用户的积极参与, 对用户及其任务要求的清楚了解;在用户和技术之间适当分配功能;反复设计解决方案[3]。手机主题作为个人移动终端界面、社交媒介,被赋予强烈的以人为本的设计观念。一方面,以人为中心的交互设计要求针对用户的功能需求、使用情景、操作方式、响应效果进行全面模拟与分析。如:多功能订制、自由组合界面以及手机主题自主再设计功能;另一方面则体现在手机主题的个性化视觉传达层面。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低层次需求普遍得到满足,并不断寻求更高层次需求的满足,达到自我的实现。自我实现者保持着一定程度的个性、独立性和自主性[4]。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层面的观点,已广泛应用于设计领域。例如:个性化是手机主题的另一主流设计理念,手机主题设计大赛和相关产品营销中,“定制我的唯一”“为梦想设计”等广告语屡见不鲜。处在社交网络中的人,从心理需求角度分析越来越强调自我实现,而这种心理需求恰恰会体现在人们对自我标识、形象的设计上。作为手机个性化主题包装软件产品,其设计的目的是服务于人,并且其个性化特点决定设计所满足的不仅是用户共性化需求,还有个性化自我实现需求。
(三)设计的审美艺术性
在个性化发展趋势下,用户对手机主题的需求已逐渐从单纯的功能型需求向个性化、艺术性需求转变,手机主题也因此被赋予更多的艺术设计商品特征,其设计流程与模式都严格遵守商品艺术设计的客观法则来进行。当代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 “在某些人身上,的确有真正的基本的审美需要。丑会使他们致病(以特殊的方式),身临美的事物会使他们痊愈”[4]。视觉审美感受逐渐成为用户挑选手机主题的主要考虑因素,新颖美观、能带来审美体验的手机主题设计产品总是更受欢迎。传统视觉艺术题材(如:摄影、绘画、动漫、影视)与艺术设计风格(如:简约风格、超现实主义风格)开始大量出现在手机主题设计中;版式、色彩、图标、壁纸、动画等视觉设计元素已形成较为成熟稳定的表现形式与风格。手机主题已逐步成为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一种新生视觉艺术表现方式,美感的传达直接影响用户体验。因此,在满足基本功能需求的情况下,审美体验的预设也是手机主题设计师必须着重考虑的主要方面。
三、 基于产品特征对视觉元素进行有效的组织和设计
手机主题是数据、程序、视觉、动态、交互多元集合的软件系统。视觉元素是手机主题直接面对用户的模块,是手机主题实现人机对话“所见即所得”操作的主要载体。视觉元素是版式、色彩、文字与图标、壁纸、动画多种视觉元素组成的协调统一体。在手机主题设计中,色彩营造主题氛围,提供适宜用户浏览的色彩环境;背景图片烘托主题情景氛围,借景生情;字体与图标(ICON)设计创造舒适交互引导体验;版式构成决定手机界面的结构框架、操作模式、内容布局;动画特效实现界面间流畅切换,使主题更加传神。手机主题以突出产品特征为导向展开设计,多种视觉元素相互融合、彼此呼应。
(一)色彩与壁纸
手机主题强调个性化,主张独一无二的情感表现。每个主题都根据相应的内容题材、情感基调进行设计,营造情境氛围。色彩是手机主题情境氛围设计的基调元素,具有鲜明的情感化、性格化特征,在设计时为用户提供最为直观的视觉感受,形成视觉记忆。手机主题的色彩基调通常带有鲜明的风格取向,例如:科技主题的蓝色、女生主题的粉色、炫酷风格的黑色。手机主题因五彩斑斓的色彩而形成鲜明个性,成为彰显自我的独特标签。
手机的交互软件特征也深刻影响手机主题的色彩设计。协调的主题色彩搭配能够为用户提供舒适的视觉浏览环境,使用户既能快速获得有效信息,又能长时间浏览而不产生视觉疲劳。手机主题色彩通常由背景颜色、导航栏颜色、辅助颜色、标识颜色、字体颜色组成,在设计时多采用同类色搭配作为主题配色方式,背景色通常采用纯度较低的复色以便于长时间浏览,导航栏、工具栏的颜色纯度相对较高,辅助色多采用对比色进行装饰点缀,字体颜色一般以无彩色为主易于识别。
壁纸是手机锁屏界面、操作界面的背景图片,其在情景氛围营造、主题基调表现、用户浏览体验方面的作用是手机主题设计不可或缺的。在手机主题设计过程中往往通过壁纸来确立手机主题基调和风格走向,而后在壁纸基础上逐步确定导航版式、字体图标、动画特效等后续设计。
壁纸与色彩确定手机主题个性化基调风格,是手机主题设计中覆盖范围最大的设计元素,它们对手机主题的渲染效果非同一般。通常主题设计以壁纸与色彩起步,挑选一款能够反映设计师想法的壁纸尤为重要,设计师往往基于个性化情感表达构思色彩搭配,并搜寻合适的图片素材。手机主题壁纸设计技巧多种多样,通常采用直接选择摄影作品、素材图片合成、手绘等方式,再通过后期颜色处理、滤镜处理等方式使素材图片符合整体色彩搭配形成主题基调。手机主题壁纸设计不仅要赏心悦目,为受众提供愉悦的审美体验,还要结合手机主题风格定位创造独特的情境背景,使用户触景生情,渲染手机个性化色彩。同时,也要基于便捷性的交互软件特征,为用户提供舒适的使用环境,例如颜色鲜艳的壁纸不利于长时间浏览、明度较高能耗高会缩短手机使用时间。
(二)版式
版式设计指手机主题设计的基础布局,主要指手机操作界面中的导航栏、标签栏、工具拦、图标、内容页、表单页布局方式。手机主题设计中常用的导航布局版式包含:跳板式、列表菜单式、选项卡菜单式、陈列馆式等多种方式,并且通过版式间组合形成多种次级导航版式。手机主题版式设计应基于人机交互原理,遵循简单有效原则,在设计时需兼顾用户习惯、操作简便、信息识别等影响因素,避免版式过于繁琐,保证界面信息传递的直观有效,为用户提供良好的交互体验。
现在流行的自由桌面版式没有严格的框架限制,可以按个性化的需求和个人审美能力组合设计元素,用户拥有较多组合自由度,可以完成自主个性设计。它以设计师所构思的主题情境为核心,用壁纸、色彩、图标、文字、动画等视觉元素来诠释主题故事。在版式上更注重各个元素之间的细节配合,使主题宛如一幅画卷、一部电影、一篇散文在用户指尖萦绕。
(三)文字与图标
文字与图标在手机主题中主要承担功能导向标示与信息传递作用。文字可分为标题文字、注释文字、内容文字三种。文字抒发主题情感,是情感的宣泄与表达。壁纸能够烘托营造主题氛围,但无法准确传递设计构思,只有配上主题文案,才能在主基调上,赋予主题更加精准的情感传递,形成用户共鸣。在具体应用时,要注意文案风格统一,营造画面完整氛围,切勿造成情感混乱。设计上注重符合界面版式审美规律,醒目但不突兀,并赋予装饰性。手机主题多采用1-2种字体进行设计,以确保风格统一。在设计时,通过改变字体大小、颜色、粗细等设置,赋予字体多种变化。经过长期实践,手机主题设计对不同类型文字的字体、字号已逐步形成使用标准。例如:文字字号一般采用12px、14px、16px等偶数字号进行设计,为用户提供舒适的文字阅读感受。
图标是手机主题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功能性与艺术性双重属性。一方面,图标作为手机各项功能的主要导航链接标识,可遵从人机交互设计的快速识别原理,采用形象准确或导向清晰的功能标识符号作为主形象。如近年来流行的扁平化手机主题设计,就采用便捷性的设计理念(如极简主义)引导功能图标设计,通过简化符号、凝炼用色、统一设计语言的方式为用户展现极简操作界面;另一方面,图标又是手机主题艺术性、个性化的主要呈现方式,它能点亮主题,与壁纸形成呼应,拟物化、情景化、装饰化等多种设计手段赋予图标强烈的装饰效果与个性特点。例如,小米手机主题设计中平面类手机主题多采用情景照片作为导航图标、科幻类主题多采用拟物化图标、动漫类主题采用表情作为图标,正是在功能性的基础上对图标所做的艺术化处理。图标设计必须在壁纸设定的主基调范围内,寻找相似素材,例如摄影作品中的细节元素、以同一风格手绘的图片、同样技法合成的图片等设计元素,通过在颜色、外形、表现风格、材质机理上采用统一语言,强化图标整体感,形成鲜明的标识指示作用。
(四)动画特效
手机主题动画特效是手机各界面间转接、功能执行、内容展示时所采用的动画效果,主要展现为锁屏动画、天气动画特效、界面切换动画、软件执行动画等。手机主题由多个功能界面串联而成,各界面在手机上以单帧图片方式呈现,动画特效在其间承上启下,如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机主题动画特效多以动人的文字、图片替代冰冷的数字密码,在动画效果上多以按键特效配合主题音效出奇制胜,使每次开机都成为情感体验。动画效果具有画龙点睛的效果,使主题的形成更富有鲜明的风格特性。
手机主题动画设计既要遵守设备性能、用户体验、功效比例等技术标准,又要符合主题展现、动画韵律、视觉呈现等艺术规律,方能成为手机主题设计画龙点睛之作。例如:一款《6plus》的小米手机主题,采用菊花绽放的锁屏动画,在点亮屏幕的瞬间,花朵竞相绽放,屏幕解锁过程非常流畅,同时还带来了独特的审美享受。这款主题获得了2万次/月的下载量。
移动互联网时代,在人们追求自我个性化展示与情感表达的环境下,手机主题正逐步被人们重视并喜爱。具有显著产品特征的手机主题设计作为人机交互界面中一种新兴门类,已逐渐展现出其旺盛的生命力与多元化的风格走向。在新时代软硬件的支持下,其个性化情境渲染、以人为本的交互艺术性设计将不断发挥作用,获得了更大的自由设计空间。
参考文献:
[1]谭琢麒.中国元素在手机主题设计中的应用[J].大舞台,2014,(4):48.
[2]朱旭. 改变我们生活的150位设计家[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2.
[3]董士海. 人机交互的进展及面临的挑战[J].北京: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4,(1):1~6.
[4] (美)马斯洛.动机与人格[M].许金声,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
Art Design Method of Mobile Theme Based on Product Feature
CHEN Dong-hua
(University Applied Arts Research Center of Anime Games in Fujian;
Fuzhou Polytechnic, Fuzhou 350108, China)
Key words: product feature; mobile theme; art design method
(责任编辑:练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