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张罚单”与司法权威

2015-04-17申友祥

法庭内外 2015年12期
关键词:决定书公信力权威

文/申友祥

近日,江苏一市政府成被告却在一审中拒不出庭,二审中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的证据真实有效,故法院对其一审拒不出庭应诉及举证,妨碍了法院审案,造成了司法资源浪费,做出罚款10万元的决定。还有,江苏一县国土局拒绝协助法院执行被执行人刘某已交纳的国有土地所有权出让价款2200万元,于是法院对其作出罚款60万元的决定。

行政机关对法院职权傲慢的事例时有发生,同时,罚款决定书的签发到行政机关对罚款决定书的执行还有很长的距离。《政府败诉拒不执行 法院判决如同废纸》《河北一县政府“不睬”省高院判决逾两年》……都是权威媒体的报道。它们让我们看到的、切身体会到的是法院在公权力层级中所处的弱势地位。面对行政机关公然违反民事诉讼法的行为,法院总是力不从心。对其做出罚款或拘留决定书不易,而执行决定书阻力更大。为了避免决定书沦为废纸而导致司法权威受损,法院一般选择不做决定书,但这种做法直接使得一些行政机关变得更加肆意妄为。

司法权是国家判断权,是司法机关代表国家依据宪法对具体案件的是非曲直下终局判断的权力。这种权力关系公平正义,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党的大局。如果法院在个别不守法的行政机关面前摧眉折腰,那么何来是非公道?何来公平正义?何来稳定的大局?法律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常委会表决通过的、具有普遍强制执行力的文件。而严格执法、严格司法就是兑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向全国人民许下的承诺。如果司法没有权威,任由个别行政机关或个人凌驾于法律之上,那么法院如何兑现所许下的承诺?依法治国从何谈起?

司法权威和公信力不仅来自于法律的保障,更来自于法院对个案公正的坚守。美国法院在全世界法院中素有盛誉,但是他的权威和公信力也不是在建国伊始就有的,而是在个案中不断地确立和巩固的。以著名的“马伯里诉麦迪逊案”为开端,到“布什诉戈尔选举案”中,经过不断地积累,美国的司法公信力逐步建立。我国法律原则中也明确,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行政机关是依法治国的重要主体,更应带头守法,为公民、企业和其他组织做出表率。法院应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案子,对一切违法行为说“不”。对一切违法主体一视同仁,就是树立司法权威和公信力的最佳途径。

江苏法院的上述两张罚款单,是树立司法权威的开端。我们为两张罚款单的签发点赞,为签署罚单的法院院长的果敢与担当点赞,并为其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心与树立司法权威的魄力点赞。当各级法院敢于对行政机关的违法行为毫不犹豫地说“不”的时候,依法治国将成为一种新常态。我们深知:罚款决定书的签发到行政机关对罚款决定书的执行,还有很长的距离,但是我们拭目以待!

猜你喜欢

决定书公信力权威
各大权威媒体聚焦流翔高钙
新时代人民警察公信力提升对策
按日计罚程序合法方可罚
跟踪督察:工作干得实 权威立得起
权威发布
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提升媒体的公信力
内参影响力与媒体公信力
权威的影子
香港红十字会公信力长盛不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