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时怀孕谁做主 单位不可太任性
2015-04-17张飒
文/张飒
何时怀孕谁做主单位不可太任性
文/张飒
河南焦作一家信用社关于女职工怀孕的内部规定引起人们热议,其中女职工“怀孕须排队”这样的规定内容更是让人觉得荒唐可笑。据有关媒体报道,该单位出台此项规定的原因是目前女职工大多在适婚年龄,扎堆生育会影响单位的正常工作安排。用人单位此种任性安排是否合法,女职工在职场中都享有何种权利,一旦权利被侵犯又如何维权,本文将对此一一为大家讲解。
“怀孕须排队” 霸道规定不合法
我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中规定,妇女享有生育权,即妇女有权利决定自己的生育时间。而该用人单位规定的各部门要根据工作计划,合理安排女职工生育时间的内容则明显违反我国法律规定,侵犯了女职工的生育权。
另外,该用人单位的内部规定还指出,一旦生育计划确定,务必依此执行,否则将受到处罚。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中第42条的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40条、第41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四)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同时,《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中第5条明确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怀孕、生育、哺乳降低其工资、予以辞退、与其解除劳动或者聘用合同。”因此,该用人单位规定的对未按照计划而怀孕的女职工进行罚款、扣发工资等处罚措施也是违反我国法律规定的。综上可知,该用人单位的内部规定实属违法,女职工有权不执行此项规定,如果因此受到单位处罚可以依法维权,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职场半边天 权利要知晓
1.女性享有平等就业权。我国《劳动法》第13条中明确规定:“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在录用职工时,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在职场中,除特殊的不适合女性的职位外,一律男女平等,用人单位不得采用任何方式阻碍女性就业。
2.孕期、产期、哺乳期女职工享有不被解雇的权利。我国《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等法律法规中均有此规定,即处于“三期”阶段的女性职工,除非存在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等几种情形,否则用人单位不得随意与其解除劳动合同。实践中,不少用人单位认为女性职工一旦怀孕则会影响工作效率,更有单位视怀孕女职工为包袱,欲甩之而后快,而找出各种理由将“三期”女职工辞退,此种做法严重违反我国法律规定。
3.女职工享有要求用人单位缴纳生育保险的权利。根据《社会保险法》的规定,职工应当参加生育保险,生育保险为用人单位全额缴纳,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法律规定进行缴纳,其中需要注意的是,不仅是女职工,用人单位也须为男性职工缴纳生育保险。同时,女职工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女职工生育或者流产的医疗费用,应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而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女职工有权要求其用人单位进行支付。
4.女职工享有产假、哺乳假的权利。《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中第7条规定:“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同时该法第9条第2款还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在每天的劳动时间内为哺乳期女职工安排1小时哺乳时间;女职工生育多胞胎的,每多哺乳1个婴儿每天增加1小时哺乳时间。”
5.孕期、哺乳期妇女享有保证其休息的权利。《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中规定,怀孕7个月以上及哺乳未满1周岁婴儿的女职工,用人单位不得延长劳动时间或者安排夜班劳动。同时,对于怀孕7个月以上的女职工,用人单位应当在劳动时间内安排一定的休息时间。同时,要提醒孕期女职工及用人单位注意的是,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怀孕女职工在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所需时间计入劳动时间。因此,用人单位不得因为孕期女职工在劳动时间中进行产检,而扣发其劳动报酬。
6.女职工享有特殊劳动保护的权利。考虑到女性的生理特点,为更好地保护女性健康,我国相关劳动法规对女职工进行特殊劳动保护,规定有女职工禁忌从事的劳动范围及女职工在经期、孕期、哺乳期禁忌从事的劳动范围,例如女职工不得安排从事矿山井下作业、孕期不得被安排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等等,对此用人单位应当严格遵守。
权利被侵犯 正确维权是关键
虽然我国相关劳动法律对女职工权利进行了规定,但实践中仍然有一些用人单位出于自身经济利益考虑而违反法律规定,侵害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对于这些用人单位,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有权视情形对其进行警告、责令限期改正、治理,或对其处以一定数额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还可以责令其停止有关作业,或者提请有关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关闭,构成犯罪的,有关责任人还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作为女职工,一旦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有权向当地的劳动监察部门进行投诉、举报、申诉。同时,也可以依法向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机构申请调解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女职工也可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用人单位赔偿其相关损失。
现代社会中,女性参与到就业中来,享有与男性平等的就业权,用人单位应当严格遵守劳动法律的相关规定,充分保障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同时女职工一方更须明晰自身享有的权利,一旦权利被侵犯应当及时采取措施,有力维权。
责任编辑/郑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