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夏秋湿热季节猪场疫病的防控
2015-04-17赖小勇李文祯
赖小勇 李文祯
(1.福建省长汀县新桥镇畜牧兽医水产站366307;2.福建省长汀县策武镇畜牧兽医水产站366300)
南方夏秋湿热季节猪场疫病的防控
赖小勇1李文祯2
(1.福建省长汀县新桥镇畜牧兽医水产站366307;2.福建省长汀县策武镇畜牧兽医水产站366300)
结合我国南方地区夏秋两季湿热环境发病状况,论述防控措施和重点病例治疗体会。
南方地区湿热环境疫病防控治疗体会
南方地区每到夏、秋高温湿热季节,生猪都会不同程度地发病,给广大养殖户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现将其防控措施分析如下。
1 原因分析
分析近年发病猪场病例,主要集中表现为两类即病原性疫病,如猪丹毒、猪瘟、猪伪狂犬病、猪圆环病毒病等,往往表现为单个病原或多个病原混合感染,临床又以混合感染多见;另一类是非病原性因素引发的,如饲养管理水平差异、养殖场综合环境优劣程度等,上述因素对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极大威胁。
2 防控对策
2.1 强化饲养管理,改善卫生条件,注意通风换气
1)减少应激,猪群转栏或注射疫苗时,添喂抗应激药物。降低饲养密度,商品猪可按每头1 m2进行分群饲养。
2)调整饲料,更换霉变垫料,改善营养,合理调配饲料,尽可能选择适口性好、营养价值高的饲料和青绿多汁饲料。
3)加强防暑降温,安装喷灌设施及换气扇,排出圈舍内刺激性湿热污浊气体,在饲料和饮水中适当添加抗应激药物或增喂消暑中药饮液,如大豆黄酮素、牛磺酸、维生素C、维生素E等,饮水中可添加电解多维和黄芪多糖等,或增喂新鲜西瓜等。
2.2 强化防疫消毒,除蚊灭蝇灭鼠,杜绝病原污染
1)严格生物安全措施,如在入场区、入栋舍等入口处设立简易消毒池,有条件的安装紫外线消毒灯,对所有进出人员与车辆等严格消毒,防止病原入侵。
2)严格消毒程序,定期对场区、圈舍、猪群进行消毒,日常每周消毒1~2次,发病时每天消毒1~2次。带猪消毒可使用0.03%百毒杀或1∶1 000菌毒清,不断更换消毒药或交叉使用。
3)做好除蚊灭蝇灭鼠等工作,减少疫病传染。
2.3 科学免疫,适时检测,强化免疫接种
1)根据不同猪群猪龄制定科学免疫程序,除做好政府规定的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病种的免疫外,还应做好生猪其他疫病的预防和疫苗免疫接种工作。
2)适时检测,跟踪抗体水平,使猪群的抗体水平维持在最佳保护状态。
2.4 严格病死猪无害化处理,防止疫情扩散
1)对病死猪及其排泄物和污染物,以及养殖场内病死或死因不明的其他动物死尸按规定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病原污染和疫情扩散。
2)严格种猪调入。提倡自繁自养,注意来源猪场疫病发生情况,种猪调入后应至少隔离观察5周,确定健康并驱虫后方可混群饲养。
3 实践体会
2014年南方地区不同程度暴发猪丹毒,高热综合征多年来仍然频繁发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可以得到有效防治。
3.1 猪丹毒的治疗
3.1.1 抗生素治疗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类是治疗猪丹毒的有效药物,剂量为每10 kg体重80万u,发病猪首次用量加倍,连用3 d。
3.1.2 中药治疗用大黄、石膏、玄参、知母、连翘、地龙各5 g,甘草15 g,加水煎汁,连服2剂。
3.2 猪高热综合征的治疗
1)在每吨饲料中添加80%支原净300 g、10%多西环素1 000 g、10%氟苯尼考500 g、鱼腥草、大青叶各3 kg、青蒿、龙胆草各2 kg、车前子1.5 kg、甘草1 kg(中草药粉碎后拌料),口服葡萄糖5 kg,待病情稳定后减半添加,连用7~10 d。
2)对便秘不吃的母猪(按50 kg体重计算)黄连30 g,黄柏、黄芩各60 g,生石膏20 g(粉碎直接拌料饲喂)或龙胆草40 g,栀子、金银花、鱼腥草、大黄各60 g,车前子、艾叶、甘草各30 g,煎水灌服。
3)中药预防可用菊花、连翘、鲜竹叶各30 g,紫苏、薄荷各20 g,陈皮、柴胡、土茯苓各15 g,甘草10 g,煎汤饮服,每天1剂,连用7剂。
B
1003-4331(2015)06-005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