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县早稻生产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
2015-04-17李进春
李进春
(福建省永春县农业局,福建永春 362600)
永春县早稻生产面积常年保持在7 489.07 hm2左右,占全县粮食生产总面积的 36.2%。据2012—2014年县统计局统计,产量分别为425 kg/667m2、428 kg/667m2、423 kg/667m2[1-3],徘徊不前,为此,永春县积极开展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促进全县早稻生产。
1 存在问题及分析
1.1 秧苗素质较弱
永春县早春寒冷,农作物以三熟为主,茬口衔接比较紧张,为延长营养生长期,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采取独特的两段育秧的壮秧培育方式。但调查发现,部分农户在开展两段育秧时技术掌握不到位,表现为:一是播种前种子没采取消毒措施,又值育秧期间气温较低,致使立枯病多发。二是秧床单位面积播种量较大,多达100~150 g/m2,第1段育秧期秧苗细弱徒长。三是小苗寄栽时期掌握不准确、没严格执行双粒谷假植。假植苗数不匀,假植1粒谷苗时,个体性状优势明显,但大田移栽不方便;假植超3粒谷苗时,容易苗丛内生长拥挤,直接影响秧苗质量。小苗假植偏早时,秧苗处于断乳期,影响生育生长;小苗假植偏迟时,根系生长较发达,容易造成植伤。四是部分农户因前作收成推迟,秧龄过长,加上假植期间氮肥不足,造成大田出现早穗现象。
1.2 群体结构不合理
大田栽插规格普遍采用传统的20 cm×22 cm、22 cm×24 cm四方形,水稻单株和群体结构不能协调发展,过密株间荫蔽,田间的温光条件差,脚叶早黄,单株细弱,致使成穗率和结实率不高;少数采用28 cm×30 cm、30 cm×34 cm规格,丛数不足,基本茎蘖数偏少,有效穗数不够,限制水稻高产。
1.3 肥料施用不科学
农户施肥有机肥几乎不施,以化肥为主,一般习惯施肥为每667m2施用碳酸氢铵40 kg、过磷酸钙30 kg作为基肥,复合肥20 kg、尿素5 kg,穗粒肥尿素8 kg,氮磷钾的比例为1∶0.5∶0.2。根据土壤养分测定结果,永春县水稻田供钾强度处于中等偏下,有效磷处于丰富水平[4]。由此看出,施肥现状表现为偏氮足磷少钾,长期以来钾肥施用量相对较少,导致全县耕地作物普遍缺钾,造成早稻出现生育迟缓、分蘖下降、病害加重、产量降低[5]。
1.4 水分管理不到位
永春县常年平均降水量1 728.4 mm,降水主要集中在3—9月份,约占年降雨量86%。早稻烤田期集中在5月中下旬,这段时期正值梅雨季节,田间蓄水量大,加上农户对管水不重视,习惯大水漫灌和串灌,烤田期排水措施不到位,无效分蘖得不到有效控制,根系长期处于淹水状态,发育不良,病害严重,容易发生倒伏[6],是水稻高产的限制因素之一。
1.5 病虫草害防治不统一
农户防治时间不统一,防治不彻底,以分散防治为主,有的错过最佳防治时机;既没有中耕除草,又没有施用除草剂,田间杂草茂盛,成为病虫害的中间寄主,加重病虫发生,有部分田块出现病虫交叉为害。
2 早稻高产高效生产对策
2.1 培育壮秧
采取统一育秧。播种前4~5 d对种子进行晒种、消毒浸种,一般采用25%咪鲜胺乳油2 000~2 5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药剂浸种36~48 h。两段育秧第1段采用旱育秧,播种量严格控制在25~35 g/m2,播种前苗床用腐熟农家肥2.5 kg/m2+复合肥100 g/m2培肥,在秧苗1叶1心期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10 g对水45 kg喷施,培育小苗阶段矮壮苗。秧龄为8~12 d,在2叶期至3叶1心期假植于施足基肥的第2段秧田。第2段是寄秧阶段,以株行距4 cm×4 cm的规格,2粒谷苗假植,假植时秧田保持湿润,以后浅水立苗,若遇低温灌深水保温,温度回升后立刻排水,并每667m2增施2~3 kg尿素,以促前期速长。整个育秧阶段约为50~55 d,秧苗整体表现为生长整齐旺盛、叶龄5叶1心至6叶1心左右、茎基粗扁、根系发达、带有2个以上分蘖。
2.2 合理密植
合理的群体分布是协调群体与个体矛盾的最佳措施和提高水稻产量的有效途径之一。永春县95%以上早稻种植杂交品种,分蘖能力较强,一般每粒谷带2个分蘖以上,每丛栽插2粒谷苗,丛内环境不致于拥挤;栽插规格采用宽行窄株,增加光的利用率,发挥边行优势,改善田间小气候,有利形成大穗[5],一般行距为28 cm,株距依据品种和田块肥力来定,约为16~18 cm,密度为1.32万~1.48万丛/667m2,插足基本苗8.0万~8.9万/667m2,确保足够有效穗数。
2.3 科学施肥
结合永春县大量土壤化验分析结果及早稻对养分需求规律,改盲目施肥为测土配方施肥,宏观上要强调“稳氮控磷肥、增施钾肥、合理补施中微量元素肥料的合理施肥策略”,微观上要强调因土施肥[4]。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根据土壤肥力情况,确定3个专用施肥配方,氮、磷、钾养分总量和各自含量分别为30%(15-6-9)、34%(16-6-12)、41%(18-7-16),供土壤肥力好、中、差3个等次施用。施用时,根据中等肥力田目标产量550 kg/667m2需要施纯N约 12~13 kg,P2O5约4~5 kg,K2O约8~9 kg进行折算。改变施肥方式,调整基肥、分蘖肥、穗肥、粒肥施用比为5∶3∶1∶1,为均衡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提供土壤肥力的基础保障。
2.4 合理管水
改变漫灌和串灌为好气浇灌,在整个生育期间,除水分敏感期和用药、施肥时采用间歇浅水灌溉外,一般以无水层保持湿润灌溉为主,使土壤处于富氧状态,促进根系生长、发达,同时有利于减少病虫害发生。针对永春县早稻生长期间雨量充沛的特点,在分蘖末期全田茎蘖数达到预期穗数的80%左右时或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前1个叶龄时烤田,洋田开好环田沟,山垅田开厢沟,烤田至土表面脚踏有印而不陷时复水,历期7~11 d,控制无效分蘖。水分管理的总体要求:浅水层保活株促返青;返青后间歇灌溉(跑马水)促分蘖,结合施肥喷药灌浅水;拔节开始幼穗分化至抽穗扬花期,灌浅水促大穗多粒;灌浆成熟期采取干干湿湿交替灌溉,收割前7 d断水,养根保叶促灌浆提高结实率,增加粒重,最终形成高产。
2.5 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根据病虫测报,抓住防治适期,组织同一种植区域的稻田进行“统防统治”,提高防控效果。虫害主要有“三虫”,即螟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或1%甲维盐乳油防治螟虫、稻纵卷叶螟,用25%吡蚜酮防治稻飞虱。病害主要有“三病”,即稻瘟病、纹枯病和细条病,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微乳剂防治稻瘟病和纹枯病,20%噻菌铜防治细条病。
在插秧前结合大田耙田,每667m2用60%丁草胺乳油100 g拌细土5~20 kg,均匀撒施,封杀杂草。
[1]林福生,周建华.永春统计年鉴[M].永春县统计局,2012:141.
[2]林福生,周建华.永春统计年鉴[M].永春县统计局,2013:138.
[3]林福生,周建华.永春统计年鉴[M].永春县统计局,2014:140.
[4]姚建族,章明清,李娟.永春县水稻土壤肥力状况及其若干指标演变特点[J].福建农业学报,2014,29(1):82-87.
[5]许艳华,王晓华,陈艳荣.水稻施用钾肥效果研究[J].垦植与稻作,2006(1):56-57.
[6]王新江.葫芦岛地区水稻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垦植与稻作,2005(2):63-64.
[7]谢灿煌.水稻超高产栽培群体构建与调控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2013(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