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局部洪涝或将成为防汛新常态

2015-04-17张劲松

江苏水利 2015年11期
关键词:险情强降雨防洪

张劲松

(江苏省水利厅,江苏南京 210029)

经历盛夏,到了深秋。今年的汛期虽有波澜但仍平稳度汛。这其间,江苏局部地区短时间内遭遇强降雨侵袭,经历了有些区域有记录以来最大的雨量、最高的水位,一些过去未使用过的水利工程启用等等。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同心,尊时守位,防汛告捷。汛后回顾,确有许多值得认真反思和考量之处。

一、局部洪涝,缘于大自然的变化

(一)局部洪涝成为今年汛期的主要特征

由于每年降水的总量基本相当,所以降水时空的分布,降水峰量的高低,就成了洪涝的起因。回看今年汛期几场暴雨,无论是苏南运河、秦淮河流域,还是里下河地区,几乎没有客水压境,全是本地强降水,降雨量大、水位高、局部有险情。

1.降雨量大

今年汛期出现的3次较大范围强降雨过程,均发生在6月份,分别是6月1日~2日,6月15日~17日,6月23日~29日。三次降雨量占了整个汛期雨量的40%,尤其是6月23~29日的强降雨历时最长,而且多个数据刷新了历史极值。纵观这三场降雨,均呈现出雨量大、强度大、笼罩面积大的特点。

6月1日~2日降雨主要分布在沿江苏南地区。

6月15日~17日降雨主要分布在洪泽湖、总渠以南地区,雨量自北向南递增,暴雨中心在锡山至太仓一线,最大点雨量为无锡青阳245.8 mm。超过100 mm雨区分布在整个沿江苏南地区,笼罩面积2.6万km2,相当于5个无锡市面积大小;超过200 mm雨区分布在常州、无锡和苏州地区。

6月23日~29日,全省出现连续降雨过程,其中江淮之间和沿江苏南地区普降暴雨和大暴雨。超过300 mm雨区分布在沿江苏南的南京、镇江、常州地区,暴雨笼罩面积约9664 km2;超过400 mm雨区分布在南京、镇江、常州、无锡沿江一带,暴雨笼罩面积约1642 km2;超过500 mm雨区分布在常州澡港闸一带,暴雨笼罩面积约281 km2。最大点雨量为常州的澡港闸站522 mm。

据统计,6月份全省面雨量累计327.6 mm,是常年的2.5倍,居历史同期第1位,其中沿江苏南地区480.8 mm,是常年的2.9倍,居历史同期第2位,江淮之间280.2 mm,较常年偏多近2倍,居历史同期第3位,南京、镇江6月雨量分别是常年的2.9倍和3.6倍,均居历史同期第1位;秦淮河流域面雨量633.3 mm,是常年同期的3.7倍,居历史同期第1位。同时,强降雨形成的最大笼罩面积一直在苏南运河沿线徘徊。

2.水位高超历史

苏南运河。受6月1日~2日和6月15日~17日两场强降雨影响,苏南运河一线水位快速上涨,并超警。其中常州、无锡出现超历史水位。6月17日,苏南运河无锡站水位最高达5.18 m,超过历史最高(4.88 m)0.30 m,超过警戒水位1.28 m;洛社水位最高达5.35 m,超过历史最高(5.01 m)0.34 m,超过警戒水位1.35 m;望虞河琳桥最高水位达4.68 m,超过历史最高(4.48 m)0.20 m,超过警戒水位0.88 m。受6月23日~29日强降水及城区排涝影响,苏南运河一线水位再次快速上涨并超警,其中常州段水位再次突破历史最高。苏南运河常州钟楼闸最高水位6.43 m,超常州站历史最高水位(5.52 m)0.91 m;湖西地区金坛最高水位6.54 m,超历史水位0.17 m。

秦淮河流域。6月秦淮河东山站发生了3次明显的超警洪水过程。6月1日~2日,受降雨影响,秦淮河东山站水位于2日17时首次超警,最高水位涨至8.96 m。6月16日~17日,沿江苏南地区发生强降水过程,秦淮河东山站水位快速上涨,最高涨至10.12 m。6月23日以来,沿江苏南地区再次遭遇强降雨袭击,受此次强降雨及长江高潮顶托影响,秦淮河沿线水位于26日起猛涨,26日16时东山站达到警戒水位8.50 m,并于27日涨至最高水位11.17 m,超历史最高水位(10.74 m)0.43 m,超警戒水位1.67 m;上游赤山湖水位也于27日涨至最高13.86 m,超出历史最高纪录0.20 m。

里下河地区。6月23日开始,受入梅强降雨影响,里下河地区河网水位快速上涨。兴化站水位于27日11时突破警戒水位,29日15时涨至最高2.25 m,超警0.25 m;6月30日8时,兴化、盐城、建湖、阜宁站均出现超警戒水位。

从几次降雨过程不难发现,受城区、圩区集中排涝影响,几个雨区的最高水位往往出现在强降雨过后的1~2天。

3.局部出现险情、灾情

受到强降雨影响,今年我省局部地区发生工程险情以及短时内涝。据统计,共有南京、无锡、常州、苏州、淮安、扬州、镇江、泰州和宿迁等9个市48个县(市、区)134.51万人受灾,紧急转移人口6.78万人。因洪涝及台风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123.03亿元。

对于全省而言,这些险情灾情发生在局部;但对于相应的市县,一处险情就是关系到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大事,直接牵动和影响到方方面面。特别是对人口众多,城镇密集,产业发达的江苏而言,任何局部都淹不得、淹不起。

(二)局部洪涝有其发生的必然性

洪涝灾害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自然现象,它的形成包括大自然气候的异常,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等等。

一方面,厄尔尼诺现象导致局部洪涝频繁发生。

厄尔尼诺现象是太平洋赤道海域水温异常升高引起的一种异常气候现象,与全球气候有密切联系。研究表明,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可能导致极端天气出现的几率增加,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局部地区雨涝过多,局部地区又极易干旱。有数据统计,近50年来的大多数厄尔尼诺年中国夏季主要雨带都出现在淮河以南地区。从去年开始,全球处于一个厄尔尼诺现象的增强期,相对于全国乃至全球而言,江苏这个局部地区受其影响发生洪涝灾害的频率就呈现上升趋势。

另一方面,人类生产因素的变化加剧了局部洪涝发生频率。

我们常说,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但现实生产生活中,总是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影响着大自然的发展变化,进而再影响到人类自身。局部洪涝频发亦如此。

1.河湖水域面积减少

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我省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高强度开发导致许多河湖水域被填埋,河湖水面大幅度减少。据不完全统计,我省1978年至2000年,水域面积由原有的17748 km2缩减为现在的16432 km2,萎缩总面积为 1316 km2,萎缩比例达7.4%。20多年里,淮河、长江、太湖三大流域的水域萎缩率分别为9.9%、7.4%和3.1%。从全省来看,这种萎缩看似不大,但放到局部一个地区,一个城市,水面减小的比例就惊人了。

2.城市地面“硬质化”

降水、土壤吸收、蒸发或者通过地表汇流、地下渗透进入河流和补充地下水,这原本是雨水落下后的一个自然过程。但各地在推进城镇化进程时,忽视了对自然透水地面的保护。原来的农田、水塘、绿地面积日益减少,取而代之的是钢筋混凝土的建筑物,混凝土路面、沥青马路,带来地面不透水面积逐步增多,使得降水基本无蓄、滞、渗空间。城市“硬质化”的现实产生的直接后果是:一旦遭遇强降雨,汇水快,迅速成为地表径流,且径流系数很大,除了地下排水系统,雨水渐渐变得“无处可走”。于是,道路变成“河流”,广场变成“湖海”,低洼地区则是一片泽国。

(三)局部洪涝或将成为防汛工作“新常态”

今年,联合国减少灾害风险办公室负责人瓦尔斯特伦表示,在过去20年当中,由不同寻常的强降雨引发的洪水已经成为各地区气候的经常性特征。结合全球气候变化和我省工情社情实际来看,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局部洪涝都将成为防汛工作的“新常态”。

1.极端天气成为“新常态”

有研究指出,在全球变暖场景下,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频率是过去20世纪气候场景下的两倍,极端气候现象不再是小概率事件,而将成为新常态。从我国近50年的天气变化来看,华北、东北东部和南部、西北东部等区域的年降水量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而长江下游、江淮地区、华南和西北地区大部的降水量有比较明显的增多。可以说,厄尔尼诺频繁增强,使得位于长江中下游的江苏面临着局部洪涝增多的局面。

2.流域性洪水发生概率偏少

一方面,类似长江、淮河这种全流域性发生大洪水的几率偏少。另一方面,自1991年大洪水之后,我省迅速掀起大规模水利建设高潮,持续推进长江、淮河、太湖治理及沿海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大江大河防洪标准稳步提高并完善。目前,淮河下游防洪标准基本达到100年一遇,太湖、沂沭泗流域、长江堤防、沿海堤防基本达到50年一遇,可基本防御流域性大洪水。

3.区域治理仍然存在短板

尽管大江大河整体防洪标准提升,但在区域治理上各类短板弱项迭加,也同样使得局部洪涝发生几率增大。

首先,中小河流标准偏低。目前作为区域防洪、排涝主体的3000多条中小河流,绝大多数防洪标准较低,大多为3~5年一遇,有些河流甚至处于不设防状态。据统计,约有70%以上的洪涝灾害发生在中小河流,对我省部分城市、广大城镇和农村的防洪安全构成威胁。比如今年出险的南京江宁云台山河防洪标准只有5年一遇,虽然只是秦淮河水系的分支,但它的防洪标准直接形成江宁区的防洪屏障,进而成为南京市的城市防洪短板,不可小觑。

其次,城市排涝标准不高。法国作家雨果在《悲惨世界》写道,“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在我国,城市一旦遭遇强降雨,“良心工程”备受拷问。现状情况是,大多数城市普遍存在排水系统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方面落后的问题。很多地方城区主干道基本是按“一年一遇”的雨量标准设计,有些地方还不到“一年”,而欧美、日本等国的最低限通常为5年或10年。有学者表示,中国的城市排水技术落后发达国家30年。省内城市排涝标准的偏低,加上地面硬质化,强降雨后“随处看海”就不难理解。

再者,水库功能发生变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库的功能也有了新的拓展,从最初的防洪灌溉为主,转变为集防洪、灌溉、供水和改善生态环境于一身,进而要求水库由从前的季节性高水位运行变成如今的常年高水位。而目前大量的小水库普遍存在只有溢洪堰,未建溢洪闸的现象,有效调蓄库容手段不够。一旦遭遇强降雨,水库下游的防洪风险进一步加大。

从近几年防汛实践来看,这种局部洪涝日益呈现出“低频率、高损失、大影响”的特点。不仅我国如此,美国等发达国家亦然。因此,局部洪涝或将成为今后防汛工作的重点和新常态。

二、准确调度,洪水总要有去处

面对突发而至的三次强降雨,我们依靠已建的水利工程,科学研判,精准调度,在合适的时候给洪水适当的去处,有效减少了局部洪涝带来的灾害损失。

一是预降水位。在汛期,应对强降雨最有效手段的就是提前预降水位,腾空河湖库容。顺利预降需要三个条件,即天气和水情预报要准确,工程措施要许可,上下步调要一致。今年在三场强降雨到来前都提前预降了河湖水位。沿江地区各闸站提前开机,预降内河水位;太湖地区提前将太湖水位降至3.18 m;秦淮河流域在强降雨前提前开启秦淮新河闸120 m3/s;里下河地区更是随着预测预报,调整调度方案。先启用江都站最大流量至580 m3/s,视水雨情进一步开启高港枢纽加大上抽能力;沿海四港也大力排水入海。通过预降河湖水位,雨前河网水位普遍低于正常控制水位0.2~0.3 m,为接纳暴雨洪水腾出了库容。

二是抢排涝水。强降雨发生后,针对苏南运河和秦淮河水位快速上涨的态势,省防指在要求各地调度沿江口门全力抢潮排水的基础上,调度省管常熟水利枢纽泵站、蠡河枢纽、谏壁枢纽开机,降低望虞河、苏南运河水位,调度秦淮新河枢纽和武定门枢纽开闸,降低秦淮河水位,全力帮助无锡、南京等市排涝。针对部分城市城区积水受涝,省防指部署苏、锡、常三市适时启用城市防洪大包围工程,相机排涝;同时,调度开启雅浦港、武进港闸开闸向太湖泄洪,全力降低苏南运河常州段等河道水位。据统计,6月份沿江苏南防洪关键时期,太湖流域沿江主要闸坝累计排水达19.7亿m3;秦淮河流域累计排水9.22亿m3,秦淮河流域日均排水流量最大达1406 m3/s,超历史记录。

在里下河地区,及时启用江都站、高港站、大套一、二站、北坍站帮助抽排里下河涝水,合计日均抽排流量最大达1058 m3/s,江都站更是全力开启抢排涝水,日均最大流量达580 m3/s,达到设计标准的1.4倍,有效地控制了该地区河网水位的上涨,最大限度地减轻了涝灾损失。

三是削峰调度。在洪水总量一定的情况下,峰量决定水位,高水位又有可能引发险情。因此,关键时刻最重要的调度手段就是错峰削峰,有效控制水位上涨速度,为防汛抢险赢得时机。

6月26日,苏锡常地区水位普遍超警戒水位,特别是大运河沿线水位迅猛上涨,27日常州钟楼闸上水位达6.08米。省防指调度常州钟楼闸关闭闸门,在关闸过程中闸下水位便开始下降,闸门关闭到位时钟楼闸下游水位降至5.95 m(常州市城市防洪大包围工程的校核水位为5.95 m),关闸后上游水位逐渐抬高,最高达6.38 m,关闸期间的水位差约70~90 cm。此次钟楼闸关闭运行为工程2008年建成以来首次运用且超设计标准,为常州地区防洪减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6月27日,在金坛水位涨至6.46 m时,省防指及时调度建成20多年首次运用的丹金闸,闸门关闭后,金坛水位开始回落,保证了当地城市安全。

6月28日17时30分至29日凌晨1时,省防指对赤山闸进行了两次共5 h进行削峰调度,控制了北山、句容、二圣、茅山四座水库溢洪流量,两次关闸后闸下水位分别下降0.29 m、0.24 m,有效减轻了省会南京市的防汛压力。

四是启用滞涝圩。6月27日13时,赤山湖水位以近每小时30 cm速度迅速抬升,为确保赤山湖及下游地区安全,镇江市及时实施赤山湖滞洪区破圩滞洪措施,相继对赤山湖内湖滞洪1500万m3,葛村西万亩圩滞洪600万m3,泗庄湖滞洪500万m3,有效减轻了赤山湖水位暴涨的压力,并成功缓解了下游南京的行洪压力,为支持下游地区防洪抢险争取了主动。

三、险患就在那里,也曾相安无事

从今年汛期几处出险情况看,既有偶然因素,也是必然现象。即使今年不出险,隐患就在那里,迟早有一天必会出险。下面列举三处险情加以分析:

(一)句容三益闸

三益闸地处句容河赤山闸以北的南京市江宁区境内,是一座服务于句容市赤山湖、郭庄镇和南京市江宁区湖熟街道的抗旱涵闸。6月27日,句容市普降特大暴雨,句容河水位暴涨,赤山闸闸下最高水位达13.85 m,超警戒水位4.35 m。由于闸门门框上部损坏造成三益闸出现严重漏水现象,给下游的郭庄、湖熟等圩区带来很大威胁。通过全力抢险堵漏,于6月28日18时成果堵住漏水口。

该闸是由句容市郭庄镇在南京江宁区境内的句容河上兴建的,建于1970年代,当时建闸是为了解决农业灌溉用水,由郭庄镇负责运行管理。近些年由于句容市水系出现调整,不再需要通过该闸进行引水,因此该闸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建设标准低,年久失修,加上“身在江宁管在句容”的制约,使得日常检查、巡查以及维修养护执行不到位,已有的问题隐患一直存在却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今年出险就不足为奇。

抢险过后,省防办与两地协调,形成共识,明确三益闸将进行拆除重建。重建后由南京江宁区负责运行维护和管理,闸站的权属和管理得到了有效统一。

(二)南京云台山河、牛首山河

6月27日15时50分,南京机场高速跨云台山河桥下左岸,出现雨水漫溢,进入圩区河沟,导致部分路面积水,未造成人员伤亡。6月27日22时,南京牛首山河机场高速段跨河桥下堤防右岸漫堤,洪水沿机场高速架空层向东侧内圩快速漫溢。主要原因是桥梁施工削减了堤顶高程,降低了堤防的防洪能力。

险情发生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防指及时派出专家组察看险情,协助制定抢险方案,当地有关部分及时组织力量,迅速采取措施,妥善处置各类险情。在抢险过程中,部队给予了大力支持,为成功处置险情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次险情的造成,除了天气等客观原因以外,还存在着隐患排查、执法监管、消险处置措施落实不到位等情况。值得我们反思的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必将带来涉河建设项目的增加,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把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保障社会公共安全作为首要任务,要始终怀着敬畏水的心理,切实履行好行业主管部门监管职责。对于可能发生的潜在隐患,一定要及时消险处置到位,不能存在任何侥幸心理。同时,各级水行政部门应主动发挥协调、沟通作用,积极加强与地方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及时通报河道管理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加强对策措施,共同维护河道管理正常秩序。

(三)常州经济开发区

受6月27日的强降雨影响,加上前期降雨量多,土壤墒情趋于饱和状态,导致常州全市大部分地区出现大面积积水、受涝、受淹现象。尤其是常州经济开发区受淹最为严重,最大道路积水达60公分左右,运河南岸水位接近漫堤,局部已经穿水,潞横河片区宋家塘倒灌。

经了解,造成该处受淹严重的原因,除天气因素外,南运河闸工程该建未建也是导火索之一。2003年,建设太湖流域武澄锡引排工程西控制线。该工程的作用是控制湖西片高水下压武澄锡低片,批复中明确在南运河上建设一座节制闸,建设概算500万左右。在实际建设中,由于航道等原因,再加上该地段一直以来汛期都相安无事,造成该闸未能按批复实施建设。在今年的洪水中,由于该闸未建,因此南运河两岸未能发挥应有的控制洪水的作用。

此次问题的暴露,再次将建设南运河闸的问题提上议事日程,经初步测算,目前再建该闸需要预算要比当年将近翻了4倍,值得我们警醒。

四、反思利弊,新常态下开拓防汛工作新思路

法国大思想家卢梭说:思考与实用的结合,就能产生明确的概念,就能找到一些简便方法。对于今年防汛工作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我们需要审慎研究反思,知晓利弊,探求思路,以便在今后工作中进一步改进完善。

(一)及时研究苏南运河的防洪调度对策

从今年的防洪过程看,苏南运河的防汛调度始终是个薄弱环节。作为沟通长江、太湖水系的黄金航道,苏南运河一直以来由交通部门按照航道整治标准建设,实际防洪标准并不高。加之贯穿经济发达的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四市,缺少统一的调度方案和手段,遇到类似今年的大洪水就有些应接不暇了。因此,有必要在对运河现状开展专题摸底调研的基础上,重点做好运河全线防洪调度的研究工作。具体来说,重点抓好三个层面。

一是统筹实施区域防洪和城市防洪联合调度。苏南运河流经四市,其调度运行同时与区域以及城市防洪都有着密切联系,任何一方都不能割裂开来考虑。以今年为例,常州、无锡两市的外排能力最高达374 m3/s和415 m3/s,但防汛最紧张时最高排量也不过170 m3/s、195 m3/s。就是因为大家都在同一时间往运河排涝,反而导致运河水位集中上涨,造成越排越淹家门口的局面。因此,在今后的调度工作中,务必要统筹考虑城市排涝和运河洪水出路的双重关系,分析各地城市排涝规划对运河水位的影响,制订运河排洪和城市排涝的联合调度方案,切实扭转目前各自为政式的调度模式,真正做到两者兼顾,并使其成为各地防洪调度的自觉行为。

二是正确处置城市防洪和太湖水环境治理的关系。2007年来,因保护太湖水环境的实际需要,区域内已建的水利工程在实际调度运用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原先主要用于排涝的工程,现在长时间处于关闸控制状态,直到内河水位压力吃紧时才开闸排涝,没有及时发挥有效排涝功能。这就进一步加剧了汛期区域外排能力不足的矛盾。今后需要坚持环境治理与城市防洪同步考虑,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给防汛工作造成被动。

三是及时修订现有区域调度方案。针对今年汛期出现的问题,要及时修订和完善现有的调度方案,并作为制度严格执行,努力减轻灾害损失。

(二)完善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从今年汛期几处险情的处理情况看,我们的应急抢险和处置离“科学有序,有条不紊”还有较大距离。那么,险情发生后,究竟该如何救如何抢?关键是要解决好三个问题:

首先是谁来制订抢险方案?这是出险后首当其冲要解决的问题。险情的发生既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那么方案的制订就必须由熟悉了解水情工情和险情的专家来把握。这里所说的专家还不仅仅是哪一个人,而应该是一个以水利为主导,辅之以其它相关行业的专家团队。为此省级防汛部门有必要建立相应的专家库,对于不同的险情,有针对性地选派专家组,现场研究制订抢险方案,供领导决策。

其次是谁来负责现场指挥?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出了险,各级领导纷纷赶往现场。按照防汛工作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基本原则,防汛抢险应当属地管理,由险情所在地的地方行政首长现场指挥。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地方行政首长对当地的各方面情况相对熟悉,便于组织调度;二来明确了指挥官,对执行者而言,可以有效避免指令的交叉重复,为成功抢险赢得时机。

再次是谁来具体实施抢险?水利工程抢险,有其特殊性和专业性,必须依靠专业的抢险队伍来完成。这就对我们抢险队员的专业素养提出很高的要求。事实上,目前我们的专业抢险队伍还名不副实,架机抗旱排涝可以胜任,但对于各种纷繁复杂的险情,无论是人员、技术、设备,还是抢险技能都不足以有效应对。今后应该重点加强专业队伍对各类险情的实战培训和演练,研发储备些特殊的抢险装备,真正做到拉得出、打得响。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作为防汛抢险的坚强后盾,应予爱惜,坚持专业队伍抢险在先,部队兵力合理配合的原则,充分发挥专业抢险队伍生力军和人民子弟兵突击队的作用。

(三)探索建立防汛排涝补偿机制

这里所指的补偿可以分为两个层面。

一是蓄滞洪区启用的补偿。国家已经出台相关的蓄滞洪区建设管理办法,对启用后的补偿也有相应标准。江苏几十年来尚未启用过列入国家名录的蓄滞洪区,也没有相应的实施细则。在今后的防汛过程中,尽管大的蓄滞洪区启用几率较小,但类似于今年句容市内小范围的滞涝圩还是有可能经常使用的。因此,有必要加强规范滞洪区的建设管理,研究制订相应的运用补偿办法,让汛期启用无后顾之忧。

二是上下游防洪排涝的影响补偿。这一点在今年6月几场特大雨涝中尤为突出。如前所述,在苏南运河水位上涨迅速的关键时刻,及时关闭钟楼闸,缓解了常州闸下地区洪水压力,但闸上丹阳,武进等地短时间内承担了高水位压境的风险;又如关闭丹金闸后保证了金坛城的防洪安全,丹阳市同样要延长了高水位运行的风险几率。句容市在这次削锋调度过程中为了顾全下游区域的安全,作出了相应的利益牺牲,有必要给予一定的补偿。水利和财政等相关部门应当出台与此相配套的补偿政策,有利于今后的统一调度。

(四)建立完善县级防汛指挥系统

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当下,防汛抢险也离不开信息化的技术支撑和有力保障。然而,目前我省三分之二的县级防汛部门防汛指挥系统仍不完善,没有办法做到数据信息共享和及时传输,直接影响了防汛决策和统一调度。防汛抢险的紧要关头,信息精准快速有可能直接关系到最后的成败。因此,着手编制县级防汛指挥系统建设规划,组织实施建设已成燃眉之急。此次规划要查漏补缺,统一标准,同步实施,逐步建成并完善以信息采集系统为基础,通信、计算机网络为传递手段,决策支持为目的省市县三级防汛指挥系统,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延伸到乡镇,以提高全省综合抗灾减灾能力。

(五)迅速启动灾后重建

灾后反思,思后重建。以往一说到灾后重建,总是更多地关注到工程设施的建设和提升。实际上,灾后重建应当统筹考虑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并重。在工程措施方面,近期内可以紧急修复水毁工程;长远看,应当考虑区域乃至流域的整体防洪标准和规划,作出相关调整和提升。比如今年南京的这场超历史大水,再次暴露出秦淮河洪水外排出路不足的问题,新建秦淮东河增加外排长江通道已是迫在眉睫之事,理应加快进程。对于防汛非工程措施,如防汛指挥系统、专业队伍建设等都要迅速规划实施。关键在于要把非工程措施工程化,要像建工程一样纳入预算,安排立项,落实经费,并切实保障今后管理运行费用的落实到位。否则,无法有效保证已建工程的良性运行。

(六)重点加强水库的运行管理

水库的服务功能在最初防洪、灌溉的基础上,新增了供水和改善生态环境等内容,这势必对水库的运行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据调查,分布在全省各地面广量大的小水库中,有80%以上都只有溢洪堰,未建溢洪闸。无论是防洪还是兴利,基本靠自流,没有可控的手段,也就无法有效调蓄水库防洪库容。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首先要对水库这种功能的转变有新的认识,有计划分步骤地改溢洪闸为溢洪坝,提高小水调的调蓄能力。同时,还要结合各地实际,按照一库一策的原则,修订细化水库调度方案,不断提升调度水平,最大程度发挥水库的综合效益。

(七)不断强化精准调度

精准调度一直都是防汛工作的发展方向,也是科学防控洪涝灾害的必要保障。要想达到精准的目标,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预报要精准。从目前的天气预报情况来看,短期预报准确度还是较高的,中长期有待进一步提升。流域洪水的预测预报已经有比较高的精度,预见期也有很大的提升。还要加快对防洪风险图的编制,对洪涝灾害的风险控制范围和程度做到心中有数,为调度决策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二是调度指令要具体化。从今年汛期实践来看,或多或少仍存在着有令不行,执行指令不到位的现象。究其因,一方面是在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发生矛盾时,思考的重心偏向了局部;另一方面,下达的调度指令本身也有偏弹性,不具体的因素。今后的工作实践中要确保令行禁止,有令畅行,调度指令本身必须更加量化和具体。不出现模棱两可的含糊说法,用数据化的指令既便于实施,又有利于工程设计效益得到充分发挥。

三是要加强对执行调度指令的实时督查。防汛调度指令是防汛抗洪工作中最为严肃和不可抗拒的命令,必须一丝不苟地执行到位。作为下达指令的各级防指,并不是发个文就了事的,要在第一时间跟踪检查,并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及时掌握指令执行情况和效果。发现有令不行的行为,要按相关规定追究责任,坚决维护调度指令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四是对调度成效及时开展评估。这里所指的及时,一方面指在调度过程中就要作出相应的评估,以便随时进行调整完善;另一方面,在洪水过程结束后,要对调度效果和实际影响迅速开展评估,同一地区不同年份不同量级的洪水调度都要进行系统化归类分析,为今后更加精准的洪水调度提供数据参考。

适者生存,亘古不变。对于防汛工作,我们只有尊重自然,敬畏自然,适应新常态,研究新思路,运用新举措,才能够保证发展永续动力,让人民固享安澜。

猜你喜欢

险情强降雨防洪
强降雨过后 田间自救指南来了
快速组装防洪挡水墙装置
夏季防洪防汛
我将赤脚走向荒野
河北销售备战险情
公益宣传(防洪进行时)
2019年河南省防洪除涝保护统计汇总表(本年达到)
基于模糊理论的拦河闸病险情分析及安全评价
浙江经受第五轮强降雨的严峻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