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东线一期江苏境内工程效益综述
2015-04-17薛刘宇
周 亮 薛刘宇 王 军
(1.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水源有限责任公司,江苏 南京 210029;2.江苏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江苏 南京 210029)
南水北调工程是解决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的重大举措,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特大型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是世界级规模的宏伟战略性水利工程。工程分东、中、西三条线路,分别从长江上、中、下游调水,与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相互联接,构成我国水资源“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总体格局。其中,东线工程是在江苏省江水北调工程基础上扩大规模、向北延伸,主要为天津、黄淮海平原东部和山东半岛补充水资源。东线工程从江苏省扬州市附近的长江干流引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输水,输水干线总长1156 km,全线共建设13 个梯级泵站(江苏境内9 个梯级),总扬程约65 m,连通了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等调蓄湖泊,使供水区域覆盖黄河、海河、淮河流域25 座地级以上城市。
根据规划,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分三期实施,其中,一期江苏境内工程包括调水工程和治污工程两大部分,自2002年年底正式开工建设以来,工程质量优,安全态势好,科技含量高,投资控制严,总体进展顺利。2013年5月底,率先试通水成功,同年8月通过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组织的通水验收,圆满实现了国务院南水北调建设委员会提出的“东线工程2013年建成通水”总体要求和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东线江苏境内工程率先建成通水,率先建成达标”的创先创优目标。
2013年东线一期江苏境内工程建成投运以来,逐渐显现出巨大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实现甚至部分超过了规划预期。
1 水资源供给能力显著增强
一是水量增加。根据规划,东线一期工程的供水范围包括江苏、山东和安徽省,工程建成后抽江规模将达到500 m3/s,多年平均净增供水量36.01 亿m3,分配到各省分别是江苏19.25 亿m3,山东13.53 亿m3,安徽3.23 亿m3。
二是保证率提升。目前,江水北调工程的供水保证率较低,仅在50%左右。东线一期工程建成后,我省增供水量达19.25 亿m3,将显著增加江苏现有工程的供水能力,减少缺水量,尤其是用水高峰期的缺水量,提高受水区的用水水平和供水保证率,特别是农业的灌溉保证率。工程建成投运后,长江—洪泽湖段的农业用水基本可以得到满足,其他地区供水保证率也可以达到75%~80%,比现状提高20%~30%,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也将得到很好的保障。
三是工程能力加强。东线一期江苏境内工程,新建改建了14 座大型泵站,加固改造了江都三站、江都四站、淮安二站、皂河一站等4 座大型泵站,沟通疏浚了三阳河、潼河、运西河、新河、金宝航道、徐洪河等一批输水河道,在江苏境内形成了大运河线和运河西线的双线调水格局,使原有江水北调工程体系得到了完善提升,也为江水北调工程的调度运行提供了更多选项。同时,里下河水源调整工程的建设,为里下河地区提供了灌溉水源的保证,一方面可以减少江水北调时高水低用的损耗;另一方面可以削减区间用水,保证北调水量。
根据初步统计,2006年以来各新建泵站共计运行44.8 万台时,抽水463.8 亿m3,其中,省内供水459.0 亿m3。运行期间,各工程均能安全稳定投运,输水能力满足规划设计要求,水情、工情正常,相关河道水流平顺,过流良好,调蓄湖库运行正常。南水北调新建工程已经成为江水北调工程体系的有力补充。
2 防洪排涝标准极大提高
东线一期江苏境内工程新建泵站主要建筑物的防洪标准按100年一遇设计,300年一遇校核,改造泵站主要建筑物的防洪标准按其级别确定,其他建筑物按不低于所处河段或湖泊堤坝的现有和规划防洪标准设计。泵站效率的提升和河道的疏浚扩挖,增强了抽排涝水的效率,洪泽湖和南四湖抬高蓄水位影响处理工程的实施,也将极大增加湖泊的调蓄能力和防洪库容。初步估计,工程投运后,结合面上排涝,可增加排涝面积6800 km2(其中耕地47.7 万hm2),使其排涝标准由3年一遇提高到5年一遇,防洪排涝效益显著。
自2006年以来,东线一期江苏境内工程中,陆续有先期建成的单项工程投入到区域防汛排涝之中,如:宝应站在2006、2007年的里下河地区应急排涝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获得了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的高度褒奖;淮安四站输水河道,2007年以来显著提升了白马湖周边区域的排涝和行洪能力。据不完全统计,南水北调东线一期江苏境内工程截至2014年第三季度,已累计抽排涝水2.2 亿m3以上。
3 交通航运提档升级
东线一期江苏境内工程的建设,一方面增加了调水规模,使大运河等骨干河道的通航条件得到改善;另一方面,工程的长期运行大大提高了航运保证率。同时,结合河道疏浚扩挖,还帮助地方提高了金宝航道、徐洪河等一批河道的通航标准和通航等级:徐洪河由5 级航道提升为3 级,成为苏北西部地区新增的区域交通动脉;金宝航道改造前为6 级航道,工程实施后大部分河段通航宽度达到3 级航道标准,新改建桥梁均按3 级航道要求预留净空,大大提高了区域水运能力;南四湖水资源控制工程在实施中将杨官屯河、大沙河等河道的入湖船闸按5 级航道标准建设,满足了湖西地区水上运输的现实需求。
4 社会经济拉动效应明显
南水北调工程作为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对社会经济有巨大的直接拉动效益。东线一期江苏境内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含调水工程和治污工程两大部分,工程概算总投资近180 亿元。一方面,工程建设过程中涉及了土建施工、金属结构设备制造及安装、机电设备制造及安装、电气设备制造及安装、水土保持、信息自动化、供变电、污水处理等十余个重要的第二产业门类领域,增加了工程机械、制造设备、建筑材料、电气电子元器件、园林苗木等产品的需求,还进一步刺激了相关上游产业和关联产品的生产发展。另一方面,参建单位覆盖了江苏、上海、安徽、河南、山东、浙江、湖北、湖南、北京等十余个省市,仅在江苏本省就创造了直接就业岗位2 万个以上,促进了社会稳定和群众收入的增长,刺激了消费需求。此外,工程逐步发挥作用后,围绕工程的运行管理、维修养护、备品备件更新等需求,又开始带动一批相关产业和企业的集聚与发展,继续拉动着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据初步推算,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投资将会有40%转化为消费。而根据东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经济评价分析,东线一期江苏境内工程的经济效益费用比约2.16,经济内部回收率约24.61%,经济净现值80亿元以上,各项指标超过东线一期山东境内工程经济效益一倍以上,具有很高的直接经济价值。
5 生态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首先,东线一期江苏境内工程的建成投运,为受水区补充和置换水系提供了优质水源,一方面改变了沿线河网流态和湖泊蓄水情况,扩大了水域面积,在有效改善区域小气候的同时,复苏了趋于衰退或基本消失的生态湿地,改善了区域内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另一方面,受水区的可利用水资源量显著增加,减轻了对地下水的超采超用压力,使地下水的水位和水质逐步得到恢复。
其次,为了保证南水北调输水干线水质,江苏在实施主体调水工程的同时,下决心、花力气展开治污工作,除按照《南水北调东线治污规划》及《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段14 个控制单元治污方案》完成了首轮治污工程外,还加大力度,新增63 亿元投资,启动了第二轮治污工程。这些治污项目在主体工程通水投运前,已基本建设完成,有效减少了排入输水干线的污染物总量,使得工程沿线的城乡水环境极大改善。得益于南水北调,淮安市的里运河、宿迁市的中运河、徐州市的大运河和废黄河等,都被打造成了城市景观河道,成为人水和谐的新亮点。同时,区域水环境容量和承载能力也得到大幅提高。
6 工业生产借力增长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受水区全部位于苏北,而苏北地区是江苏工业发展相对滞后区域。一期工程建成投运后,多年平均向江苏净增供的19.25 亿m3水中,有8 亿m3左右用于工业,为区域工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水源保证,缓解了水资源供需紧张的局面。一方面,一些受水资源短缺限制的耗水工业将得到发展,如:冶金、能源、石油化工、机械制造等重工业,以及纺织业、非金属工业、由化学原料等构成的原材料工业等。另一方面,由于可利用水资源总量增加和尾水排放标准的提高,将促进一些规模较小、耗水大、污染大的企业进行重组,从而形成一些规模巨大的符合经济需要的工业企业,实现工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工业部门的扩张与发展,在解决一部分城市人员就业的同时,也会吸引大量剩余的农村劳动力从农业转移到工业。
江苏提出全省要力争在全国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为加快实现“两个率先”的步伐,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发展举措,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经济国际化进程,加快苏北振兴步伐。根据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以及《江苏省国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成果,到2015年,江苏受水区5 市将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进一步建设先进的制造业基地,电力装机规模将大幅增加,工业生产结构和生产方式要提档升级,而南水北调工程将为受水区的工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水资源保障。
7 农业保障水平提升
由于缺少水源和工业长期挤占农业用水,苏北地区的农业发展一直受到很大的限制,干旱、缺水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始终存在。东线一期工程建成投运后,多年平均向江苏受水区净增供的19.25 亿m3水中,有10.6亿m3左右用于农业,使江苏淮南地区的设计灌溉保证率达到水田95%、旱田75%,淮北地区平均设计灌溉保证率也将达75%,为农业发展带来了充足的水资源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农业生产的用水条件,促进了地区农业稳定发展。
首先,低保证率的缺水农田得到有效灌溉,并可在水资源较丰地区适当发展新灌溉面积,为保证粮食生产提供良好的水资源条件。据统计,2010年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江苏省供水范围内有效灌溉的耕地面积相对2001年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规划完成时减少了3.13 万hm2,而水稻种植面积却增加了13.6 万hm2。随着东线一期江苏境内工程中各单项工程的陆续建成并在江水北调工程体系下参与省内抗旱运行,即使在2011年和2012年的特大干旱年份,江苏受水区的粮食产量依然稳步增长,而到2014年,江苏省全省粮食生产已经实现“十一连增”。
其次,工程实施后,为河道、滩地的综合整治开发创造了条件,有利于促进受水区的农业结构从种植业向林、牧、副、渔业等全面发展的方向转变。随着水价机制改革的深入和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将进一步促进高效节水型农业的发展,使水资源配置更趋于合理,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收入增长。
8 水产养殖量增质优明显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利用现有湖泊如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等进行调蓄,这些湖泊都是重要的养殖基地,蕴藏着丰富的水产资源,如:螃蟹、龙虾、淡水鱼、鸭鹅水禽等。工程建成投运后,湖泊蓄水位得以抬高,水位年际变化减小,即使在2011年到2012年的冬春夏连旱的特殊年份,也没有发生长时间低于死水位以至于湖泊干涸的情况,同时,由于调水北送,水体流动和自净能力增强,湖泊水质和生态环境大大提高。这些因素改善了鱼、禽生存条件,促进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此外,江苏南水北调河网送水的特性,决定了受水位抬高、水域面积增加、水体自净能力增强等,产生这种变化的不仅是干线上的调蓄湖泊,还包括与干线水系沟通的沿线其他湖泊、湿地,如:白马湖、宝应湖、入江水道滩地等,这些水域同样是传统的水产养殖区,也同样因南水北调而提高了水产的产量和品质。
工程建设过程中对沿线的水生生态环境虽然也会有一定的不利影响,如:在河道扩挖疏浚过程中会损伤部分水生动植物,造成一定生物量损失。但研究表明,这一损失对自然生产系统的生产力影响不大,在可承受范围内,且易于修复。此外,河湖蓄水位抬高后,一些水生维管束植物的分布面积和生物量将减少,对草食性鱼类和以水生维管束植物为栖息场所或产卵基质的鱼类的产量会造成轻微的下降,但相对于水产养殖业的整体增长而言,这一影响也是可以忽略的。
9 旅游资源进一步开发
近年来,旅游业日益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东线一期江苏境内工程实施完成后,一方面改善了河湖水质和区域生态环境,促进了沿线旅游资源的质量提升,为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带来了机遇。如:淮安市力推退圩还湖,借力南水北调着手将白马湖打造成新的风景名片;淮安和宿迁两市加大洪泽湖周边岸滩堤坡的整治,提升规划层次,凸出南水北调重要调蓄湖泊的新内涵,使洪泽湖风景区焕发新的生机;宿迁市围绕洪泽湖是南水北调东线水质最好的调蓄湖泊这一亮点,将沿湖滩地开发成新兴特色旅游地。另一方面,南水北调作为世界闻名的重大调水工程,举世关注,我省在东线一期工程建设过程中,注重建筑物的外形设计与当地人文和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使每一处单体泵站、枢纽工程、出新河道本身就成为了具有很高观赏价值的旅游资源,目前,工程沿线的泗洪站枢纽、淮安四站工程、洪泽站工程等已开始筹划申报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不仅可以给地方带来收入,还可为周围居民提供大量就业机会。旅游资源的开发对调整产业结构,带动相关经济发展,增加社会总产值,提高当地居民收入也起到了很大作用。
10 水文化内涵不断充实
作为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世界级水利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尤其是东线工程的兴建和完成投运,除了表现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外,还以其重大影响力和时空穿透力丰富了水文化的内涵。首先,东线工程沟通了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系,在适应自然的同时改变了江河湖海原有的运行规律,跨越千里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充分体现了人类改造自然、适应自然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奋斗不息和改革创新的精神,作为当代的宏伟水利工程,将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其次,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建成投运,使得皖东、苏北和鲁南共饮一江清水,南四湖地区长久以来因水资源缺乏产生的矛盾和争议在丰沛的北调江水输入后也将消减,促进了南北的沟通、交流和融合,增进了人们的开放意识并扩大了人们的包容胸怀,这是水的作用,也是水文化的意义。第三,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使得千年大运河焕发了青春。作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京杭大运河距今已有2500年以上的历史,一直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漕运通道和经济命脉,对于国家的统一、经济的繁荣、文化的融合以及对外开放和国际交流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近代以来,大运河的基本功能逐渐丧失,淤积严重,污染与破坏加剧,山东济宁以北段基本断流,因江苏江水北调工程以大运河作为输水干线,才为江苏境内的大运河增添了生气。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建成投运后,给大运河增加了水量,输进了新的优质水源,通过引入的长江水将大运河的主要部分再次串联起来。东线治污工程正在逐渐改变大运河的水质和水貌,使大运河成为“清水廊道”,工程建设过程中对文物的保护和抢救,再现了古运河历史文化遗产的风采,对航道进行的整治,使断流区域恢复了通航。2014年6月,京杭大运河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南水北调在大运河的历史文化遗存保护、风光景物和自然生态环境的修复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获得了广泛的赞誉与肯定,这正是中华民族水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江苏境内工程建设投运短短几年时间,综合价值日渐显现。随着一期工程进入常态化运行阶段,以及规划的二、三期后续工程陆续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将为江苏的经济腾飞、社会发展带来更加显著的推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