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机插水稻大田高产栽培技术
2015-04-17林长河王应培王才经陈海雄陈生龙
林长河,王应培,迟 强,王才经,陈海雄,林 楠,陈生龙
(海南海亚南繁种业有限公司 572000)
随着农村劳动人口的老龄化和劳动力向其他产业转移,水稻机械化插秧已成为水稻生产的重要发展方向。机插秧是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关键,具有省工、节本、增效等优点,深受农户喜欢。但机插水稻的生长发育特性与常规育秧手插水稻有所不同[1-3],若不根据机插水稻的生育特性,采取相应的大田管理技术,而完全套用传统的水稻栽培技术来管理机插水稻,不易夺取高产。笔者根据多年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推广应用实践,初步摸索出一套海南机插水稻大田高产栽培的管理技术,现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1 精细耕整大田
机插稻田的整地质量要求比手插稻田严格,不能粗放耕整。整田质量直接影响着机插质量、秧苗成活率、秧苗分蘖和化学除草效果等。
1.1 提前整地
机插秧苗秧龄弹性较小,加之机插前泥浆要适当沉实。因此,大田必须提早耕整,让田等秧,不能随耙随插。提前整地一般要根据插秧时间、土壤类型、整地机械、田中杂草和稻茬的多少等情况来确定。由于现在种水稻的比较效益较低,农户往往整地1次就插秧,对于机插稻田,杂草、稻茬少的田块可以提前整地1次可以插秧,而杂草、稻茬多的田块建议提前整地2次后再插秧,以利于确保机插质量和排毒促根。若田中杂草、稻茬少,一般砂质土机插前1~2 d耕整,壤土机插前2~3 d耕整,粘土机插前3~4 d耕整;若田中杂草、稻茬较多,第1次耕整至少应在机插前14 d左右进行,第2次耕整的时间则根据泥浆沉淀时间的长短和机插时间来确定,并且在第1次整地后至第2次整地前,进行“泡水沤田—排水通气”反复交替2次,以便减少杂草、稻茬腐烂分解时产生的有机酸、甲烷等有毒物质对机插秧苗根系的伤害。机插秧苗小,对有毒物质的耐受力弱于手插秧苗。杂草、稻茬较多且仅耕整1次就进行机插的稻田,插后秧苗生长初期水管稍有不慎,秧苗较容易出现中毒现象,发根、分蘖迟而少,不易获得高产。
1.2 机耕后人工整平大田
机插秧苗移栽时秧龄短,秧苗矮小,对田面的平整程度要求较高。如果田面不够平整,高处缺水,机插小苗在中晚造遇高温烈日时易造成旱僵苗或干枯,在早造低温来临时会冻死秧苗,而低处水深淹苗,严重时烂秧死苗。整地不平还会影响除草效果,即撒施除草剂后,高处水层落干快而导致长草,低处水层淹没秧苗心叶易产生药害死苗。目前海南耕田机具平整田面的效果还不够理想,田面高低差难以控制在小于3 cm的范围内。因此,机耕后要用人工对大田耙耱平整,力求把田中的高低差降到最小。同时要将露在田面的杂草、稻茬踩踏入泥深埋,并捡拾田中的福寿螺活螺及螺壳等杂物,做到田平洁净,以便提高机插质量,促使秧苗插后早生快发。
1.3 机插前泥浆适度沉淀
沉淀是机插水稻栽培中的一道重要工序,不能省略。整田后泥浆必须经过适度沉淀才能插秧,若像手插秧那样现耙现插,或沉淀程度尚未达到要求就插秧,易产生秧苗深插、壅泥埋苗、漂秧倒秧等现象。沉淀时间的长短要根据土质、耕田机械类型来确定。若用手扶拖拉机整田,一般砂质土沉淀1 d,壤土沉淀2 d,黏土沉淀3 d;若用中大型轮式拖拉机整田,由于其自身重量大,会加深水田泥脚,造成泥浆软糊、稀烂,故沉淀时间必须视具体情况适当延长1~2 d。泥浆沉淀要达到泥浆与田水分清、沉实不板结,田水清而不浑浊,插秧机行驶时不陷机、不壅泥,这样才能确保栽插质量。沉淀期间要保持水层,防止水干,以免田面僵化、长草。
2 适龄插壮秧
机插秧苗采用高密度播种育秧,秧盘中的营养土薄,单株秧苗根系和茎叶赖以生长的营养空间较小。如果超龄插秧,虽然秧苗高度稍有增加,但苗间透光条件变差,秧苗基部叶片易变黄,茎基纤细,发根能力降低,干重下降,素质变劣,不但影响插秧质量,还影响产量。因此,机插秧不能让秧等田,一定要根据天气、灌溉、面积、插秧机手熟练程度、插秧机数量和技术状态等情况进行分批播种,严格按照计划秧龄适时机插。笔者以营养细土为载体,并利用从台湾引进的水稻工厂化播种设备进行流水线播种,在旱地上实行旱育秧,秧苗生长健壮,一般秧龄13~19 d、群体平均叶龄2.3~2.7叶、株高12~16 cm,便可起苗插秧。机插秧时要做到秧苗随起、随运、随插,并注意给秧苗遮阳挡风,避免秧苗根系、茎叶失水多,插后缓苗期变得更长。
3 试插调节
插秧机在进田作业前,要根据水稻品种生育期的长短、分蘖能力的强弱、穗型的大小及种植季节、地力、施肥水平等,确定好株距 (目前海南生产中应用的主要插秧机行距固定为30 cm,株距有10 cm、11 cm、12 cm、14 cm、16 cm、17 cm、18 cm、21 cm、22 cm等多个档位供选择),计划好平均每穴苗数,保证不同类型品种能够栽足合理的基本苗数。进田后,先试插3~5 m,再停机检查插秧深度和每穴苗数是否符合农艺技术的要求。如果符合要求可继续插秧,不符合要求要及时调整机插深度和取秧量,确保栽插深度和每穴苗数适宜。严禁插秧机进田后,在插秧机作业状态不符合农机农艺的要求、不稳定时便开始连续插秧。常规稻一般每667 m2栽插1.39万~1.85万穴,每穴3~6苗;杂交稻每667 m2栽插1.06万~1.59万穴,每穴2~5苗。在保证秧苗不漂不倒的插植姿势下,栽插越浅越好,以促进秧苗根系、分蘖早生多发,有利于实现高产。插植深度一般以秧苗土块上表面入泥0.5~1.0 cm为宜,要防止插秧机插植深度调节过深,机插后秧苗僵苗不发,分蘖滞后,分蘖节位升高,穗少、小,最终产量降低。
4 人工及时补插
插足适宜的基本苗是机插水稻获得高产稳产的基础。由于受插秧机性能、田块形状、育秧质量、整田质量等因素的影响,目前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尚未达到不漏插的水平,机插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漏蔸漏行、插植不到位的现象。因此,要人工补缺,把缺穴率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以内。机插结束后的当天或之后1~2 d,要及时利用预留的秧苗进行人工补苗,减少空穴率,保证全田穴苗均匀,确保基本苗。重点补插连续缺穴断行的地方,以及插植不到的田埂边角;而对于田间出现的零星缺穴小于3穴的地方,或少量每穴1苗的小棵把[4],可以不进行人工补苗。
5 科学水浆管理
5.1 薄水插秧
沉淀期间保持水层,机插前若田水过深,可在机插前1 d傍晚排掉过多的水分。机插时田间宜保持1 cm左右的薄花面水,宁浅勿深,田间无水或水层过深都会影响机插效果。
5.2 返青活棵期
机插秧苗播种密度大,根系盘结紧,机插时根系拉伤重,插后根系吸水能力下降,加上插后行距宽及温光条件比秧盘里显著变化,叶片蒸腾量较大[3,5]。为避免秧苗失水多而影响返青活棵,机插结束后应及时灌水护苗活棵,水层深度要根据株高、秧龄和天气状况来决定,以水层不淹没秧苗心叶为宜。在中晚造遇高温烈日天气,以及早造遇低温寒潮时,可适当加深水层,但遇阴天多云天气,要采取薄水层灌溉,并开好比田水略微高一点的出水口,防止下雨致使田水过深淹没秧苗心叶。保持水层护苗3~4 d后要排水露田2 d左右,脱水通气促根。早造断水通气促根时,如果遇到降温寒流天气,为缩短缓苗期,宜白天排水,夜间灌水,保温保苗。有较多杂草和稻茬被掩埋到泥中的稻田,从返青活棵至分蘖期间,要多次断水露田通气排毒,使秧苗早发根、多发根,防中毒僵苗。
5.3 分蘖期
先灌1次深度为2 cm左右的浅水层,然后让水层自然落干2~3 d后再次灌浅水,做到后水不见前水,如此反复,促根促蘖。当茎蘖数达到预计穗数的80%时开始排水搁田,反复进行多次轻搁田,控制够苗期后的无效分蘖发生,建立理想的群体结构,提高成穗率,促进形成大穗。
5.4 孕穗至抽穗扬花期
孕穗期采取浅水层与湿润交替的方法灌溉,灌好孕穗保胎水。抽穗扬花期一般保持浅水层,如遇异常的高温干热天气,要灌深水。
5.5 灌浆至成熟期
灌浆前、中期间歇灌溉,以湿润为主,灌浆后期至黄熟期,干湿交替,以干为主,以湿为辅,收割前7 d左右停止灌跑马水,断水干田。
6 合理调整肥料运筹
6.1 适施基肥
机插秧苗嫩而小,根系少,机插时伤根重,插后新根发生慢,吸收肥料能力弱,基肥过多秧苗无法利用,严重时会导致肥害僵苗,加上栽后灌排水频繁,肥料流失多[6-7,10]。因此,机插稻田不能采用与手插稻田一样的基肥比例。一般每667 m2施三元复合肥 (15-15-15)7.5 kg作基肥,在整田前全面均匀撒施基肥后再耕翻,让土、肥交融。机插前整地2次的田块,基肥施用应结合第2次整地进行。
6.2 分次施用分蘖肥
机插秧苗播种密度大,秧苗生长空间小,苗体细瘦,干重低,在秧盘里不发生分蘖,插到大田后,秧苗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养分和增粗增重的过程后才开始发生分蘖[8-10],缓苗期长,分蘖起步慢,机插后前期吸肥能力比手插秧弱。因此,分蘖肥的施用与手插秧有所不同。在适施返青肥的基础上,分蘖肥宜分2次施用,且第1次分蘖肥的施用量要少于第2次,使肥效与最适宜的分蘖发生期同步。机插后5~7 d,每667 m2施尿素3 kg作返青提苗肥。在中晚造,由于温度高、光照强,秧苗生长相对较快,一般插后12~14 d可施第1次分蘖肥,而在早造气温、泥温较低时,秧苗返青活棵迟缓,要见到小秧苗在本田中长出2~3片新叶时,每667 m2用尿素5.0~7.5 kg、复合肥2.5~5.kg作第1次分蘖肥。在机插后18~21 d,或施第1次分蘖肥后7~8 d,每667 m2再施尿素6~10 kg、复合肥5.0~7.5 kg、氯化钾或硫酸钾3.0~5.0 kg作第2次分蘖肥。不要过迟过量施用分蘖肥,尤其是要防止偏迟过量施用尿素或含氮高的复合肥,以免造成苗架群体太大,成穗率下降,难以高产。
6.3 巧施穗肥
搁田结束复水后,根据禾苗的群体大小和叶色深浅变化适当施用穗肥。群体小、叶色变黄早的田块,每667 m2施氯化钾或硫酸钾10 kg、尿素3.5~5.0 kg;群体适宜、叶片褪色正常的田块,每667 m2施氯化钾或硫酸钾7.5 kg、复合肥3.0~5.0 kg;群体大、叶色浓绿的田块,可不施肥,或等到叶色褪淡时再适施钾肥。
7 福寿螺、杂草和病虫害防治
7.1 灭除福寿螺
海南福寿螺多,尤其是晚造更多,加之机插秧苗矮小,插后初期生长缓慢,福寿螺取食的时间较手插秧长,要重视防治福寿螺。提倡插前灭螺,即整地后机插前结合沉淀,每667 m2用50%杀螺胺乙醇胺盐WP 70 g或80%四聚乙醛WP 30~33 g对水15 kg均匀喷雾或拌细土7.5 kg均匀撒施,杀死已在田中生活的福寿螺。若不能在插前施药灭螺,要在机插结束后的当天施药,每667 m2用70%杀螺胺乙醇胺盐 WP 50 g拌细土5.0~7.5 kg撒施,或每667 m2用6%四聚乙醛GR 500 g拌细沙5 kg撒施。由于四聚乙醛见效慢,在机插后螺多的田块施药保苗,宜选用速效性强的杀螺胺乙醇铵盐。施药后田间应保持3~4 cm水层4~7 d,并且要在稻田进水口设置拦截网挡螺,防止福寿螺随灌溉水侵入为害。也可以在整地时,每667 m2施入桐籽饼15~20 kg,既可作基肥又能杀死福寿螺。
7.2 防除杂草
机插稻田行距宽,插后缓苗期长,分蘖慢,封行迟,加上插后生长前期采取浅薄水与露田交替的管水措施,有利于杂草的发生,草害较手插稻田严重,要进行2次化学除草。可采取插前插后各施药1次封闭除草,即在整田后结合泥土沉实,每667 m2用35%苄嘧· 丙草胺 WP 70 g或53%苄嘧·苯噻酰WP 50~60 g对水15 kg均匀喷雾或拌湿润细沙土7.5 kg均匀撒施,施药后保水沉淀5 d以上再插秧;机插后14 d左右,每667 m2再用68%吡嘧·苯噻酰WP(在机插前已施用过苄嘧·丙草胺的田块使用)40~50 g或20%吡嘧· 丙草胺WP(在机插前已施用过苄嘧·苯噻酰的田块使用)80 g,与细潮沙土或化肥拌匀,在稻叶上无水时撒施于田中,施药后保持4~6 cm浅水层5~7 d,并防止水层淹没秧苗心叶。如因田间管理措施失当而导致除草不彻底,要在杂草3叶期左右时,采取苗后茎叶喷雾补救除草。若田间以禾本科杂草为主时,每667 m2用10%氰氟草酯EC 50~70 mL对水20 kg喷雾除草;若田间禾本科杂草、莎草科杂草和阔叶类杂草混生时,每667 m2用10%氰氟草酯EC 40~60 mL加稻杰 (2.5%五氟磺草胺OF)40~50 mL对水15~20 kg喷雾灭草[11]。喷药前先排水至田间土面无明水,喷药后1~2 d灌水回田,保持3~5 cm水层5~7 d,确保除草效果。机插秧苗小,要选用对小苗安全的除草剂,以免产生药害。
7.3 防治病虫害
据观察,机插稻田病虫害发生的种类与手插稻田基本一致。机插秧苗体小幼嫩,在插秧前1~2 d要喷杀虫剂,以便控制机插后秧苗生长初期稻蓟马、稻瘿蚊等趋嫩性害虫的危害。插秧后要根据当地植保部门水稻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并结合田间病虫害发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健身控害栽培和杀虫灯、昆虫性信息素诱杀,以及施用对环境友好的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生物源农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确保机插水稻优质、高产。施肥及搁田不合理的机插稻田,分蘖常过多,造成禾苗群体太大,田间荫蔽,通风透光条件差,易诱发病虫害,要注意经常深入田间调查,有针对性地及时防治病虫害。
[1]黄卫群,吴升华,冯志峰,等.不同秧龄机插水稻生理特性比较分析 [J].陕西农业科学,2011(2):11-12.
[2]周明军,郑述东.水稻机械化育秧插秧技术指南 [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3]于林惠.对机插水稻生育特点及管理对策的初步探讨 [J]中国农机化,2002(1):29-31.
[4]赵亚夫.机插水稻稀植栽培新技术 [M].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2014.
[5]王履芳,王安宁.水稻田间管理技术 [J].现代农业科技,2011(18):99,101.
[6]赖清云,李伟海.机插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试验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14(10):139-141.
[7]王国忠,施军杰,李志杰,等.甬籼15机插高产栽培技术初探 [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5):119-120.
[8]凌励.机插水稻分蘖发生特点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改进的研究 [J].江苏农业科学,2005(3):14-19,126.
[9]黄重亮,邹香元.水稻机插生产与栽培技术特点研究 [J].现代农业装备,2011(Z1):102-104.
[10]颜凤亚,陈洁.水稻机插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探讨 [J]北方水稻,2014,44(5:):47-48,78.
[11]林长河,王应培,王才经,等.海南机插稻田杂草的发生特点及防除技术 [J].农业科技通讯,2014(12):192-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