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风格对大学生风险决策的影响——依赖于个人—社会参照点
2015-04-17吕房艳陈雪婷廖伊婷王大鹏
吕房艳,陈雪婷,廖伊婷,王大鹏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福建 福州350108)
一 前 言
美国国家科学院 (Research Briefing,1986)指出的: “没有哪一项基础科学的研究目标能比‘了解人类是如何思维解决问题作出决定并且如何改进我们解决问题和制定政策的能力’这一研究目标更有前景更为重要。”[1]。风险决策作为决策领域的经典研究方向之一,风险决策行为及其认知机制一直是研究者们感兴趣的问题。风险决策(Risky Decision Making)是指决策者在对未来情况不完全确定但是确知各种决策后果以及各种后果出现概率情况下的决策。在现实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无法避免不面临有风险的决策情境。而现实生活中的决策情境几乎全部处于社会背景中,因而各种决策必然会受到来自社会比较带来的影响。因此,要准确的预测决策者的风险选择,必须关注决策环境。如试想你买的股票市值涨了5000 元,你会选择立即抛售还是继续持有?而如果此时你得知好友在股市中赚了2000 元,与朋友相比,你多赚了3000 元。这一信息是否会改变你的选择[2]?面对风险人们是选择躲避还是选择勇往直前呢?
人们在决策的时候往往隐含着一定的参照标准,对决策方案及其结果进行评价和判断时也是以某个参考标准为依据的,也就是说人们的行为是参照依赖(reference dependence)的。Kahneman 和Tversky (1979)在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中首次提出“参照点”概念,认为决策的参照点一般是当前的状态,同时也会被决策者的期望所影响(Kahneman,& Tversky,1979)。人们在决策
时将决策结果与现状或期望进行比较,从而表现出参照依赖行为。参照依赖是指个体基于某一参照点对得失价值进行判断。参照点之上,个体感受为收益,反之即为损失[3]。众所周知人在面临获得时,往往小心翼翼,不愿冒风险;而在面对损失时,人人都成了冒险家了。决策是一种高级的认知过程,涉及到选项间进行比较和评估的过程。因而它既受到人类信息处理能力的限制,又无法避免社会比较的影响。经典的社会比较理论认为,与他人比较的结果同样影响人们的决策[4-5]。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3000 元并不是实际的获益,你能得到的仍是5000 元。因此,这种损益并不是实际的,它无关个人的切实得失,但却影响实际的决策。
前景理论认为,决策者在风险决策过程中以自身的收益和损失为参照依赖,被称之为“个人参照点”。然而,社会比较理论认为,与他人的比较结果同样对风险决策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因此,将他人的状态定义为“社会参照点”。自身的现状与他人状态相比较的结果决定了决策情境是社会获益还是社会损失[6]。当前社会比较对风险决策领域的研究取向是将个人决策的参照点理论与社会比较理论相结合,将社会比较他人的损益结果作为参照点来影响人们的决策行为。而Rohde 和Rohde 的研究发现,社会比较并没有强烈的影响被试的决策[7]。为了加强社会比较的效果,Linde 和Sonnemans 在决策任务过程中向被试提供一张匹配他人的照片。让被试在不同的风险选项中做出选择,发现在相对损失(匹配他人收益更大)时人们更加风险规避,而在相对收益(匹配他人收益更小)时人们更加风险寻求。结果与前景理论的预测相悖,收益框架下人们更加风险寻求[8]。然而,此类研究较多注重各种实验条件的设置,却忽略了社会比较的社会属性,并没有对社会比较情境进行较好的控制,即使像Linde 和Sonnemans 那样向被试呈现比较他人照片的方式仍然是不够有说服力的。还有一些关注研究在决策情境中人际关系和自身相对他人利益的重要性,如Fox 和Tannenbaum 研究发现框架效应受到与相关他人的收益情况比较结果的影响。在购买股票的情境下,向被试呈现亲近朋友购买同类股票后的损益结果,然后让被试选择继续持有股票或抛售。结果揭示了社会比较信息对风险决策的影响。在收益框架下,被试表现出最大程度上的风险寻求[9]。Moser 等采用电生理仪器记录探究被试对他人基于正面和负面的描述偏见的加工水平,从而在社会决策的最后通牒游戏中接受或拒绝对方提供的经济报价[10]。说明人际信息选择中对他人信息的评价及和个人利益考虑的相互依赖关系在风险决策中具有重要意义。
鉴于风险决策过程中存在个人与社会两个参照点。当前相关研究者提出在实验中同时设置这两种参照点。如陆静怡等采用股市投资情境研究探讨了双参照点对风险偏好的交互作用。结果发现,在损失的情况下,社会参照点的作用要比个人参照点大[11]。说明人们在决策过程中,最主要的目的是要避免双重损失(个人维度和社会维度)。此外,已有研究还发现不同特质的人对两种参照点的敏感程度不同。朱冬青等认为,相比满意型决策风格的决策者 (satisficer),最优化决策风格的个体(maximizer)对社会参照点更加敏感,他们尽全力希望表现的比他人好[12]。这一结论支持了有限理性的观点,而社会参照点的存在反映了人类决策不理性的一面。因此,个人—社会参照点的存在体现了人们在决策过程中既考虑利益最大化,也参考个人主观感受。那么,在个体损失的情况下,社会参照点的不同就会导致人们做出不同的决策,社会损失导致保守,社会获益导致冒险。谢晓非等最新研究发现社会参照点和个人参照点同时存在于风险决策过程中,因此两者共同影响决策者的风险选择[2]。由于个人和社会参照点同时存在于风险决策过程中并且二者的作用相似,当前还没有研究将二者融合为一体进行探索的。于是,本研究将个人和社会双参照点重新定义为一个新参照点,即个人—社会参照点,包括双损失、个人损失社会获益、个人获益社会损失和双获益四个水平,以期进一步探索个人—社会参照点对风险决策的影响。
认知风格是个体关于解决问题、思维模式等的典型的或习惯的模式,是个体在组织和加工信息过程中所具有的个性和一贯性的行为方式。场依存-场独立认知风格(field - dependent or field - independent)指个体在心理活动过程中主要是依赖外在参照还是依靠身体内在参照的稳定的习惯倾向,其影响表现在认知加工过程中,场依存者更多地依赖外部参照进行信息加工,而场独立者更多地依赖内部参照进行信息加工[14]。张厚璨等(1981)认为认知风格则是人们对信息和经验进行组织和加工时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是个体在感知、记忆、思维、问题解决过程中,经常采取的、偏爱的、习惯化的态度和认知,是一种与认知活动密切相关的人格变量[15]。目前已有相关研究考察认知风格与决策的关系[16-20]。鉴于场认知风格的差异是由于思维方式的不同造成的,这就导致了不同认知风格个体在风险决策上因个体差异而产生的偏差,比如风险偏好等[20]。因此认知风格与风险选择偏好有一定的相关性。
本研究结合个体特征与风险决策情境特征,探讨不同认知风格的被试群体在风险决策中的个人—社会参照点效应,为进一步深入了解个体差异在个人—社会参照点下的风险决策行为机制提供新的视角。根据已有理论与研究成果本研究假设:场独立个体相对于场依存个体而言更倾向于冒险。双损失和个人损失社会获益导致保守;双获益和个人获益社会损失导致冒险。认知风格和个人—社会参照点对风险决策倾向程度的交互作用边缘显著。不同的场认知风格在不同情境中有不同的表现,在双获益情境中场独立个体相对于场依存个体而言更倾向于冒险,而在双损失情境中场依存个体相对于场独立个体更倾向于冒险。
二 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从福建师范大学招募被试150 名,男女各半。分别施测“镶嵌图形测验” (EFT)。测验共包括三部分,每部分限时4 分钟。按照测验得分,那些得分高于高于17 分的学生的认知风格是场独立型,得分低于11 分的学生的认知风格是场依存型。本实验选取60 名被试其中包括场独立被试29 名 (其中男 8,女 21;年龄:18.38 ±0.43);场依存被试31 名(其中男9,女12;年龄18.87 ±0.69)所有被试均无色盲或色弱,并且没有参加过类似实验。所有被试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实验完成后可以获得一份精美礼物。
(二)研究工具
1. 认知风格量表:采用北京师范大学修订的《镶嵌图形测验(EFT)》,该测验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练习,共9 道题,不计入总分;第二和第三部分各10 题,共20 道题,做对一题记1 分。经国内多次使用,证明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r =0.9)和效度(r=0.49)。
2. 风险决策材料:本实验的风险决策材料为自编材料,共计40 题,其中包括个人—社会参照点点(个人—社会)四种维度的个人—社会参照点点题目各10 (5 +5 =10)题(4 个维度:双损失、个人损失社会获益、个人获益社会损失、双获益)。题目内容为在金融投资理财过程中已损失或收益的情况下,对未来投资的决策。在题目下方有AB 两种方案选择,让被试根据题目进行相关选择。每个问题以文字描述的形式呈现在电脑屏幕上,阅读完后被试通过按键来做出选择。该风险倾向问卷将进行内在一致性系数测定,以保证各情境间具有跨项目的一致性。被试在每个题目上得分越高表现出较高风险偏好;分数越低,表现为风险偏好较低。
(三)实验程序
实验采用采用2 (认知风格) ×4 (个人—社会参照点)的混合设计。通过Eprime2.0 编程,指导语以及测验内容都在计算机上呈现,由被试独立在计算机上完成。首先给被试呈现指导语,告知被试在实验过程中真实想象自己正处在当前的情境中。
实验程序为:首先给被试呈现500ms 的“+”,提醒你实验开始,紧接着呈现一道题目,题目内容是假定你在金融投资理财过程中出现的损失或收益的风险情况,请你根据题目信息对未来投资做出决策。在题目下方会有AB 两种方案供你选择,请根据题目进行相关选择判断。被试在问题呈现后尽快做出按键反应,如果选择A 方案请尽快按键盘的F 键;如果选择B 方案请尽快按键盘的K键。被试按键反应后呈现500ms 空屏,接着进入下一个trail。实验前让被试进行按键练习,熟练后进入正式实验。要求被试尽可能快而准确地做出按键反应。记录被试的反应时和正确率。实验结束后向被试解释实验目的。主要采用集体施测方式,以指导语指导被试完成实验。
(四)数据采集与分析
本实验采用SPSS17.0 对实验数据进行录入、整理及统计分析。
三 研究结果
对个人—社会参照点条件下的反应进行描述统计和4 (个人—社会参照点:双损失、个人损失—社会获益、个人获益—社会损失和双获益) ×2 (认知风格:场独立和场依存)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分析结果如下。
(一)不同认知风格的大学生被试的风险决策的反应时分析
表1 呈现了不同认知风格的大学生(场独立、场依存)在不同个人—社会参照点(双损失、个人损失社会获益、个人获益社会损失和双获益)的条件下风险决策的反应时间。从表中可以看出,当被试在双获益的条件下平均反应时最短,M ± SD=4489.50 ± 3175.28ms;当被试在个人获益社会损失、个人损失社会获益和双损失的条件下平均反应时分别为M ± SD =5610.93 ±4286.25ms,M ±SD =7088.72 ±4978.62ms,M ± SD =12067.62 ±7338.73ms。这说明当被试处于损失条件下时,被试在做出下一阶段风险投资决策时更加困难,其中,在双损失的条件下被试做出决策反应时最长,考虑的因素更多。
表1 不同认知风格的大学生在个人—社会参照点的不同条件下风险决策反应时描述(n=60)(M ± SD)
为了进一步考察认知风格和个人—社会参照点对风险决策的影响,采用2 ×4 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认知风格(认知风格:场独立、场依存)和个人—社会参照点(个人—社会参照点:双损失、个人损失社会获益、个人获益社会损失、双获益)对风险决策产生影响的反应时进行差异分析,结果如表2 所示:个人—社会参照点的在反应时上主效应显著,= .502 然而,本研究发现,认知风格在反应时上主效应不显著,F(1,60)= 0.123,p >.05,ηp2= .002 说明个人—社会参照点不同参照依赖水平对风险决策倾向上反应时确实存在差异。此外,认知风格与个人— 社会参照点的交互作用不显著(见表2),F(1,60)= 0.733,p >.05,ηp2= .012。
表2 认知风格和参照点的方差分析
(二)认知风格和个人—社会参照点影响风险决策行为选择的分析
1. 不同认知风格的被试的风险决策方案选择的一般性描述。表3 呈现了两种认知风格(场独立、场依存)的大学生在个人—社会参照点的不同水平下(双损失、个人损失社会获益、个人获益社会损失、双获益)的风险决策任务成绩。从表中可以看出,场独立与场依存组被试在在个人—社会参照点四维度下的风险决策倾向程度差异不显著。
表3 不同认知风格组在个人—社会参照点四维度下的风险决策倾向程度(M ± SD)
2. 认知风格和个人—社会参照点影响风险决策方案选择的差异性。在认知风格和个人—社会参照点对风险决策倾向的分析中,我们以风险倾向为因变量,利用spss17.0 进行2 (认知风格:场独立、场依存) ×4 (个人—社会参照点:双损失、个人损失社会获益、个人获益社会损失、双获益)的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如表2 所示:认知风格主效应不显著,即场独立与场依存被试的风险决策倾向没有显著差异,F(1,60)= 0.02,p >.05,ηp2 = .000;然而,本研究最主要的发现是,个人—社会参照点主效应极其显著,F(3,60)= 18.66,p <.001,ηp2 = .243 说明个人— 社会参照点不同参照依赖水平对风险决策倾向的影响上确实存在差异。此外,认知风格与个人— 社会参照点的交互作用边缘显著(见表4),F(3,60)= 2.47,p >.05,ηp2 = .041。
表4 认知风格和参照点的方差分析
进一步的简单效应检验,本实验假设个人—社会参照点刺激的差异会影响决策倾向;将有个人—社会参照点这一因素的水平固定,考察个人—社会参照点的的效应。结果表明:认知风格下,个人—社会参照点各水平的风险决策倾向差异非常显著,F(3,60)= 18.66,p <.000;在双损失水平下,认知风格对风险决策倾向的差异不显著F(1,60)=0.02,p >.05,说明在双损失的条件下,被试的风险决策倾向没有受到认知风格的影响。同时,在个人损失社会获益的水平下认知风格对风险决策倾向的差异边缘显著F(1,60)= 1.35,p >.05,说明在个人损失社会获益的条件下被试的风险决策倾向受到认知风格的影响。在个人获益社会损失的水平下,认知风格对风险决策倾向的差异不显著F(1,60)= 0.93,p >.05。说明在个人获益社会损失的条件下被试的风险决策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受到认知风格的影响。在双获益的水平下,认知风格对风险决策倾向的差异显著F(1,60)= 2.67,p >.05。比较以上四种条件的结果,可以发现在个人损失—社会获益和双获益的条件下被试的风险决策倾向受到认知风格信息的影响,在这两个水平上,认知风格与个人—社会参照点之间交互作用存在边缘。
3. 不同认知风格的大学生风险决策方案选择的人数百分比描述。从方案选择的人数百分比(见表5)也同样可以看出此类似的趋势:当被试处于损失的条件下,不管是场独立还是场依存组的被试,多数被试都会选择冒险倾向方案B,双损失和个人损失—社会获益条件下,场独立组选择的人数分别为54.48%和50.35%,场依存组选择的人数分别为53.87%和60.32%。当被试被试处于获益条件下,多数被试会倾向于选择保守方案A,尤其是在个人获益—社会损失条件下,场独立组选择的人数为77.24%,场依存组选择的人数为64.84%。但是在双获益条件下,场独立组选择的人数为54.14%,场依存组选择的人数为50.97%。此时,被试出现选择冒险倾向方案B 多于保守方案A,尤其是,独立组被试更多人选择冒险方案B。这说明人们在了解自身所处的情境及相对他人的损益情况后,在双损失和个人损失—社会获益条件下一半以上被试更倾向于选择冒险方案,而当处于个人获益—社会损失条件下,更多人倾向于选择保守方案。但在双获益条件下,场独立组被试表现出倾向于选择冒险方案。说明不同的场认知风格在不同情境中有不同的表现,在双损失和双获益情境中场独立个体相对于场依存个体而言较多被试选择冒险方案,在个人获益—社会损失条件下,场独立个体更倾向于选择保守方案。而在个人损失社会获益的条件下场依存个体相对于场独立个体更倾向于冒险。
表5 不同认知风格组大学生风险决策时方案选择的人数百分比%
四 结果分析
本研究结合个体差异变量认知风格和个人—社会参照点变量,考察了在实验室环境下,场独立和场依存的被试在双损失、个人损失社会获益、个人获益社会损失和双获益四种条件下的风险决策偏好。结果显示,当被试处于损失条件下被试更倾向于选择冒险方案,尤其是在双损失条件下场独立组和场依存组被试分别有54.48%和53.87%的个体选择方案B。而当在个人损失—社会获益条件下更多人倾向于选择保守方案,但在双获益条件下,场独立组被试更倾向于选择冒险方案(54.14%)。反应时的结果也同样说明:当被试处于损失条件下时,被试在做出决策时更加困难,其中,在双损失的条件下被试做出决策反应时最长,考虑的因素更多。被试在方案选择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个人—社会参照点主效应极其显著(p <.001)。结果说明认知风格和个人—社会参照点在被试的风险决策中的重要作用。
由表2 可以看出,本研究中的认知风格对风险决策倾向程度的主效应不显著,被试的风险决策倾向在场独立和场依存被试中没有显著差异,也即风险决策倾向程度不受认知风格的影响。研究假设一没有得到验证。以往的研究中认知风格的主效应也不显著。如邱扶东和吴明证(2005)在认知风格与消极情绪对旅游决策影响的实验研究中发现,在旅游决策过程中,认知风格的主效应不显著,最终的决策结果没有显著差异。同样赵富才等(2007)在认知风格与情绪唤醒对大学生从事宗教信仰决策的影响中表明,在从事宗教信仰决策过程中,认知风格的主效应不显著,场依存型的被试与场独立型的被试,最终的决策结果没有显著差异;认知风格与情绪唤醒的相互作用在被试的最终决策上影响显著。这与前人的研究一致。本研究中发现,在双获益条件下,与场依存组被试相比,场独立组被试更倾向于选择冒险方案(54.14%)。出现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是,被试的风险决策倾向受到决策情境中的各种线索的影响,在风险决策加工中存在复杂的人—情境间联系,因此认知风格可能与决策情境存在交互作用,从而影响决策。本研究发现了个人—社会参照点的主效应,即在个人—社会参照点不同水平下,被试的风险决策倾向是有差异的,这与已有的研究结论相似。说明个人—社会参照点的不同水平对被试的风险决策倾向产生不同影响。研究发现当被试在双获益的条件下平均反应时最短。这说明当被试处于损失条件下时,被试做出决策时更加困难,其中,在双损失的条件下被试做出决策反应时最长,考虑的因素更多。
此外,研究表明,认知风格和个人—社会参照点的交互作用边缘显著。个体依据参照点做风险决策时,受到个体认知风格的影响,认知风格的不同,会影响个人—社会参照点对风险决策的作用。进一步简单效应检验的结果说明认知风格在个人—社会参照点的双损失、个人损失社会获益、个人获益社会损失条件和在双获益的条件下交互作用不显著。比较这四种条件发现认知风格和个人—社会参照点之间交互作用边缘显著存在于在双获益条件下。这种现象很有意思,说明个体依据参照点作风险决策时,受到认知风格条件的影响,不同认知风格个体在双获益条件下倾向于风险寻求。而在个人损失社会获益的条件下场依存个体相对于场独立个体更倾向于冒险。这与以往风险决策的前景理论假设不一致。前景理论认为,在收益区域中,相对于不确定性的结果而言,人们更偏好确定性结果,表现出风险规避。而在损失区域中,相对于一个确定性的损失,人们更偏好不确定性损失,表现出风险寻求。依据该理论假设,当被试面临损失情境时应表现出显著的风险寻求[21],那么当前决策中应该是在双损失和个人损失社会获益的条件下风险寻求要显著更多,而本研究发现,在双获益条件下被试表现倾向于风险寻求。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前景理论主要来源于一次性决策任务而不是连续决策任务的实验结果,没有考虑社会比较带来的影响。个人—社会参照点的存在体现了人们在决策过程中既考虑利益最大化,也参考个人主观感受。
本实验采用自行修订的线索提示范式来考察被试的风险决策倾向的特点,结果证明了研究假设二和三,没有证明研究假设一,这可能是由于被试的风险决策倾向不能由单一的个体差异变量认知风格决定,而是受到其他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决策情境中的各种线索的影响,在风险决策中存在复杂的人—情境间联系,因此认知风格可能与决策情境存在交互作用,从而影响风险决策。另外,参照点的考虑上,没有考虑到个人—社会参照点中情感亲密度可能带来的影响。不同亲密度的个人—社会参照对象如陌生人、朋友和亲人,因而可能产生的影响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揭示了个体差异变量认知风格和个人—社会参照点对风险决策的影响,为决策中个体差异研究提供了论据支持,进而对决策理论的发展做出贡献。就目前的研究数量而言,针对个人—社会参照点的研究远少于针对个人参照及社会参照点。尽管学者已发现个人参照点和社会参照点对风险决策的作用途径,但尚未有研究探讨个人—社会参照点的影响风险决策内在机制。因此,未来的心理学甚至是经济学研究可以把更多的精力聚焦于个人—社会参照点,进一步改进研究范式和划分不同层次情感亲密度,综合考虑决策情境、情绪和决策主体的理论模型,并结合眼动和脑电研究,对被试风险决策的时间进程与脑机制进行相关测量,以进一步探讨不同认知风格与个人—社会参照情境下的风险决策倾向内在机制。
五 研究结论
(1)认知风格在风险决策倾向上的主效应不显著,即不同认知风格的被试在风险决策任务成绩上没有差异;
(2)个人—社会参照点在风险决策倾向上的主效应显著;
(3)认知风格和个人—社会参照点对风险决策倾向程度的交互作用边缘显著。不同的场认知风格在不同情境中有不同的表现,在双损失和双获益情境中场独立个体相对于场依存个体而言更倾向于冒险,而在个人损失社会获益的条件下场依存个体相对于场独立个体更倾向于冒险。这说明认知风格对风险决策的影响依赖于个人—社会参照点。
[1]李纾,毕研玲,梁竹苑,等. 无限理性还是有限理性?——齐当别抉择模型在经济行为中的应用[J].MANAGEMENT REVIEW,2009,21 (05).
[2]谢晓非,陆静怡. 风险决策中的双参照点效应[J].心理科学进展,2014,Vol. 22,No. 4,571 -579.
[3]李海军,徐富明. 基于预期理论的参照依赖[J]. 心理科学进展,2013,Vol. 21,No. 2,317 –325.
[4]Festinger L. A theory of social comparison processes [J].Human relations,1954,7 (2):117 -140.
[5]Buunk A P,Gibbons F X. Social comparison:The end of a theory and the emergence of a field [J].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2007,102(1):3 -21.
[6]唐鑫,谢玮,黄涛,等. 社会比较对决策的影响研究述评[J]. 企业家天地,2012 (1):17 -20.
[7]ROHDE,I. M.,& ROHDE,K. I. . Risk attitudes in a social context. Journal of Risk and Uncertainty,2011,43 (3),205 -225.
[8]LINDE,J.,& SONNEMANS,J. . Social comparison and risky choices. Journal of Risk and Uncertainty,2012,44(1),45 -72.
[9] FOX,C. R.,& TANNENBAUM,D. . The elusive search for stable risk preferences. Frontiers in psychology,2011 (1):31 -33.
[10] MOSER,A.,GAERTIG,C.,& RUZ,M.. Social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interests modulate neural activity during economic decision - making [J]. 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2014 (8):131 -136.
[11]陆静怡,谢晓非,Wang,M.,唐鑫. 风险决策的双照点模型[C]. 2013 年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2013.
[12]朱冬青,谢晓非. 最优化与满意型决策风格孰优孰劣? [J]. 心理科学进展,2013,Vol. 21,No. 2,309 -316
[13]梁竹苑,许燕,蒋奖. 决策中个体差异研究现状述评[J]. 心理科学进展,2007,,Vol. 15,No. 4 689 -694.
[14]WITKIN,H. A.,& GOODENOUGH,D. R.. Cognitive styles,essence and origins:Field dependence and field independence (No. 51). New York:International Universities Press,1981.
[15]张厚粲,孟庆茂,郑日昌. 关于认知风格的实验研究——场依存性特征对学习和图形后效的影响[J]. 心理学报,1981,13 (3):299 -304.
[16]邱扶东,吴明证. 认知风格与消极情绪对旅游决策影响的实验研究[J]. 心理科学,2006,28 (5):1112-1114.
[17]王惠萍. 认知风格对大学生不确定条件下判断和决策的影响[J]. 应用心理学,2007,12 (4):340 -346.
[18]赵富才,宋灵青,赵夫明. 认知风格与情绪唤醒对大学生从事宗教信仰决策的影响[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 (5):418 -420.
[19]宋灵青,李玉环,刘儒德. 情绪与认知方式对决策的影响[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 (1):116 -118.
[20]张健. 认知风格对不同类型框架效应的影响研究[D]. 沈阳:辽宁师范大学,2013.
[21]LOOMES G,SUGDEN R. Regret theory:An alternative theory of rational choice under uncertainty [J]. The Economic Journal,1982 (8):805 -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