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文化旅游休闲产业竞争优势构建:产业集聚的视角
2015-04-17马立强
马立强
(山东工商学院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5)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经济正在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相对独立的经济体系,其发展程度和状态是衡量国家和地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尺度。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国家战略背景,为我国发展海洋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良好契机。我国沿海地区的人民世代与海打交道,创造了内涵极为丰富的海洋文化。与传统的陆地文化显著不同,海洋文化是人类在与海洋的长期互动过程中形成的,它以开放性、外向性、求新性等特征成为人类文化中独具魅力的文化类型[1],具体表现为人类对海洋的认识、观念、思想、意识、心态,以及由此形成的生产、生活方式(包括经济结构、法律规范、语言文学艺术、衣食住行等习俗)等。
海洋文化与海洋经济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发展海洋文化产业是推动海洋经济与海洋文化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2]。文化和文化产业一直是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但对海洋文化和海洋文化产业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自1996年中国海洋大学提出研究海洋文化以来,才开始进入学术研究者的视野[3]。随着对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经济的日益重视,目前对于海洋文化的研究日益增多,在海洋文化旅游休闲产业视角做出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海洋文化要素对滨海旅游休闲产业的影响和作用。汤学敏、胡麦秀认为海洋文化因素在滨海旅游中具有重要作用,加大对海洋文化的合理开发会提高其承载力,增加游客的最大容量和旅游收入[4]。杨宏云认为开发和利用丰富的海洋文化资源可以提升沿海城市的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5]。2.海洋文化旅游休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海洋文化旅游休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生态性规划和有序开发,提高生态文化品位[6-7]。3.海洋文化旅游休闲产业的发展路径与策略。叶云飞提出以有特色的海洋文化企业来带动海洋文化旅游休闲产业的发展路径[8]。刘勇认为应该通过管理体制改革、产业链延伸、品牌战略和创新战略,以及基础设施的完善等措施,来促进海洋文化旅游休闲产业的发展[9]。张晋,吕振波提出了以政府战略性规划、人才集聚和本土化来推动沿海城市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策略[10]。4.针对具体的沿海区域发展海洋文化旅游休闲产业的经验和建议[11-13]。
沿海城市必须从文化导向上突出海洋旅游休闲,要与我国海洋文化相融合,充分体现海洋文化特征,形成异于内陆地区旅游休闲产品的特征,并体现出区域差异和风格。旅游休闲产业的发展不仅是沿海地区渔民增收的需要[14],也已然成为沿海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软实力与城市形象的重要支撑[15]。上述研究对于沿海地区海洋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旅游休闲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开拓性的研究,但由于传统的研究范式,他们主要是运用案例分析和归纳总结的研究方法从微观视角来审视海洋文化旅游休闲产业的发展问题,或者局限于海洋文化资源的价值分析。实际上,海洋文化旅游休闲产业的发展是基于文化资源特质的产业竞争力的形成,而产业集群正是构建其产业竞争优势的内在动力。以往的研究虽然已经注重产业竞争优势的问题,但采用的是市场营销的微观思维范式,还没有注意到产业集群这一宏观范畴对产业竞争力构建的重要影响。因此,以产业集聚理论作为构建海洋文化旅游休闲产业竞争优势的基础,运用“棱形理论模型”这一工具深入探讨海洋文化旅游休闲产业竞争优势的内在机理,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竞争优势提升路径和策略就成为一种新的探索。
一、海洋文化旅游休闲产业与沿海城市发展
海洋文化旅游休闲产业是海洋文化与休闲产业的融合,它的内涵及其丰富,至少包括涉海旅游业、涉海体育休闲产业、海洋渔业休闲产业、涉海庆典会展业、涉海民俗文化休闲产业、涉海工艺品和艺术业、相关服务业以及配套设施系统等多个组成部分以及由此形成的产业群[16]。它具有明显的文化性、高度关联性、经济性、公益性和可持续性等特征,它是在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和海洋文化发展规律指导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开发海洋文化资源成为一类具有特色的休闲产品,以此促进沿海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经济活动。因此,大力发展海洋文化产业对优化我国沿海城市的产业结构,提升海洋经济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在当前文化创意与经济发展融合度日益增强的今天,海洋文化旅游休闲产业的发展,不但体现出新奇、技巧、技能等文化创意产业的特征,更成为沿海城市十分重视的新产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可以为沿海城市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和就业机会,成为促进沿海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比如,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中大街海洋文化一条街,以其海岛古街特色,弘扬了舟山传统海洋文化,推动了舟山市文化产业的发展。但随着海洋文化旅游休闲产业开发领域的日益拓展,这些沿海城市海洋文化旅游休闲产业发展的同质性会导致它们之间的竞争态势愈发严峻,类似“海洋世界”、“海洋馆”、“徐福文化节”等在我国多个沿海城市中到处可见,成为海洋文化资源争夺的恶性竞争的一个佐证。沿海城市在这种局面下如何构建基于自身特色的竞争优势,使其在竞争中获得主导地位,成为当前海洋文化旅游休闲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海洋文化休闲旅游产业的集群发展
产业集群是提升产业竞争优势的一种有效途径。一般认为,产业集群是基于相互联系或分工的空间实现,这些企业同处于某一个特定产业领域或与该产业相关,即由于相同的共性或互补性而在某一地理范围内发生联系[17] 29-32。产业竞争优势理论研究发端于马歇尔的外部效应理论,目前已经历传统产业竞争优势理论、新产业竞争优势理论和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三个阶段[18],理论体系仍处于不断发展完善之中,当前比较明显的趋势是产业集群理论在产业竞争优势理论中的渗透。当然,竞争优势的来源也并非固化不变,而是随着集群的演进进行相应的调整[19]。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形成主要是基于特定产业在有限的地理空间内各种资源要素(包括自然资源、投资、技术、创新和社会资源)的集聚与高效整合,使各种资源的整体价值得以提升[20]。旅游休闲产业竞争优势的构建在于创造并整合旅游休闲产品,以保证旅游休闲目的地的旅游资源得到可持续发展利用。我国沿海城市经济发展基础较好,具有较强的海洋文化意识和创新意识,能够与当前的信息时代相适应,从而促进海洋文化与沿海城市社会经济的相互融合。
作为一种典型的亚文化形态,海洋文化只有具备多样化的形式和特色鲜明丰富的内容,才有可能成为消费者喜爱的文化形态。对长期生活在陆地的民众而言,海洋是神秘莫测的,海洋文化的博大精深刺激着他们对海洋的探求欲望,引发他们去从事海洋文化休闲活动。海洋文化休闲活动正是基于人们对海洋或海洋文化的求知和憧憬引发的,促使他们介入或参与到海洋文化环境中进行观察、感受、体验,以满足其物质和精神层次需求。海洋文化休闲是对沿海和海岛地区这一特定地理区域文化的审美与体验,是海洋文化再生产和创新的基础,海洋文化旅游休闲产业的发展充分挖掘和提升对海洋文化底蕴的潜力。海洋文化旅游休闲产业的发展以海洋文化发展规律、市场经济运作机制和文化产业运作机理为基础,以旅游休闲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发海洋文化资源,向市场提供具有海洋文化特征的旅游休闲产品,满足消费者参观、游览和体验的消费动机,同时提供食、宿、行、游、娱、购等旅游休闲相关服务,以此构建完整的旅游休闲产业利润生产环节。当前沿海城市都已经意识到发展海洋文化旅游休闲产业不但可以提升沿海城市文化形象和魅力,更对带动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虽然海洋文化旅游休闲产业的高度关联性并不意味着产业集群的产生,但其产业集群特征却可以为产业的不同利益相关者的空间集聚发展创造条件。
海洋文化产业集群是沿海城市以其具有特质的海洋文化旅游资源、企业以及相关服务、支持机构为基础,基于共同的目标而构建的具有密切联系,并为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而形成的联合体,一般具有鲜明的地理集聚性、同质性、专业分工性、关联性和竞合性等特征。因此,海洋文化旅游休闲产业在其外在表现形式上可以看作一个内涵丰富、集合众多要素的产业群落系统(图1)。
图1 海洋文化旅游休闲产业集聚群落系统
图1中“海洋文化旅游休闲企业”除了包含提供或经营海洋文化旅游休闲产品(或服务)的企业,也涵盖那些为休闲消费者提供食、宿、行、游、娱、购等服务的组织(如海洋文化资源开发企业、海洋文化旅游休闲经营部门、海洋文化创意组织、海洋文化旅游休闲中介组织、餐饮住宿企业、交通部门、旅游休闲设施提供部门和旅游休闲产品或服务的生产经营企业等)。“海洋文化旅游休闲相关企业和部门”是指向海洋文化旅游休闲目的地基础设施和海洋文化旅游休闲企业提供保障服务的供应组织,一般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现代社会生活基本设施和相应的公共服务等。这些要素集聚在一起可以充分地实现海洋文化旅游休闲产业的竞争力,提升和沿海城市生活经济的发展。
三、产业集群提升海洋文化旅游休闲产业竞争优势的机理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不同于通常的纯消费性产业,海洋文化旅游休闲产业不但是海洋文化资源与旅游休闲产业的融合,而且其内涵具有高端性,特色鲜明的海洋文化资源禀赋是其发展的首要基础。只有通过海洋特色的旅游休闲文化功能和经济功能的有机融合,提升到文化产业的层面,形成强有力的产业核心竞争力,才能最终形成海洋文化资源与旅游休闲产业的良性互动。一个地区的产业竞争力反映了该产业对资源禀赋比较优势和市场环境的适应与调整能力。而产业集群是某一产业的诸多相关企业的在特定地理空间内的“群居”,这些企业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协作,有力地提升了该产业的竞争力。因此,海洋文化旅游休闲产业的集群发展的竞争优势体现在相关企业组织在沿海城市的地理集聚,形成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技术外溢等效应,不但使得区域内交易成本降低,还能够使相关企业组织的创新能力、生产水平和竞争水平得到提高,由此形成具有集合竞争优势的产业价值链(图2)。
图2 产业集群提升海洋文化旅游休闲产业竞争优势的机理
(一)海洋文化旅游休闲产业集群的外部性效应
海洋文化旅游休闲产业集群在表现形式上体现为相关企业组织在沿海城市这一特定区域内的集聚,这些组织部门通过共同使用区域内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资源,降低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交易成本,从而形成所谓“外部性效应”。对于不同类型的企业,这种效应的实现形式不尽相同。竞争性企业是通过外部规模经济效应实现的,而互补性企业则是通过范围经济效应来实现。而且由于海洋文化休闲产品和海洋休闲服务自身所具有的特质,知识外溢的范围更为广泛和深入,海洋文化旅游休闲产业集群产生的外部性效应更为显著,更易于对文化休闲消费者形成吸引力。
(二)海洋文化旅游休闲产业集群的竞争与协作效应
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推动力来自于产业竞争,而海洋文化旅游休闲产业集群是提高相关企业组织之间竞争强度的一个重要因素。作为海洋文化旅游休闲产业成员的相关企业共处于同一地理空间内,一方面可以使同行业的业绩的相互比较形成公认的评价标尺,对产业内的各企业的生产经营构成竞争压力,诸多海洋文化旅游休闲产业在沿海城市这一特定范围内集聚在一起,而产业集群内部竞争所具有的自强化特征对集群内企业形成自然选择机制,刺激着相关企业部门的创新和演化。另一方面,产业集聚又可以促进海洋文化休闲企业间的合作。随着休闲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耦合度和协同性的增强,文化因素在休闲活动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文化与休闲的一体化发展趋势适应了刺激需求、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成为各地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和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集群内的企业基于空间上的毗邻以及企业高层之间交往的密切性,会导致一些为企业及其管理层内部默认的行为和管理方式,约束彼此之间机会主义行为的行使,降低产业内企业和部门之间合作的交易成本和道德风险,由此有效地增强产业内企业部门之间的合作机会及其成果;同时由于空间毗邻的休闲企业之间具有学习效应,因而还能够持续地提高相关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充分利用它们各自的优势资源,形成产业系统的集成效应,也就是产业集群系统整体的效益大于单个企业效益的汇总,从而使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得以明显提升。
(三)海洋文化旅游休闲产业集群的资源整合效应
单独的企业难以对资源的独占和控制,但是产业集群相对于独立的海洋文化旅游休闲企业来说,却可以提高相关企业或部门资源获取和转化的机会和能力,产业集群在整合、管理和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上的能力大为提升。产业集群对于资源的创新性整合效应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产业集群内公共产品的共享使得集群内的资源配置效率得以提高;另一方面,同一区域内品牌的共享也提升了集群内企业的比较竞争优势。这种资源创新性整合效应具体体现为两种形式:其一是集群的静态优势,即产业集群较之于独立的单一企业在整合利用不同资源的条件下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其二是动态优势,即在长期运作过程中,产业集群获取、调整资源利用机会的能力也高于单个独立的企业。
(四)海洋文化旅游休闲产业集群的网络效应
产业集群内的各个企业的运营以海洋文化旅游休闲活动为核心,而集群为产业内的企业部门创造了一个信息互动共享平台,使海洋文化资源和旅游休闲活动之间的关联度大为提高,海洋文化旅游休闲活动创意和内涵也得到不断丰富充实;对海洋文化休闲活动的服务者、传播主者和拓展者来说,通过集群这个网络平台纵向拓展到销售领域和消费领域,横向拓展到关联企业、政府以及其他相关组织。集聚内的各种知识和信息在这种网络关联式的互动平台上可以及时、畅通地传播、完善,以此为产业集群区域内的海洋文化旅游休闲企业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通过以上四种集聚效应,海洋文化旅游休闲产业对可供利用的各种资源(包括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进行高效整合,将资源要素优势转化为综合竞争优势,主要体现为人才、学习、成本、融资、创新等五个方面:1.人才优势。相当于分散的独立型企业,产业集群更容易吸引各种人才到产业的集聚地发展,在这里人才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机会,而海洋文化休闲企业也可以较低的搜索成本获得其所需要的各类人才,从而实现企业和人才之间的“双赢”。同时,由于产业集聚为不同企业的人才之间的交流创造了空间上便利和机会,他们通过互相学习与交流,使自身素质与能力大为提升,从而企业整体实力也得到提高,进而提升了产业的整体竞争力。2.学习优势。由于地理空间上的接近,各企业高管以及员工之间的交流频度和深度得到加强,使得集群内企业部门获取具有竞争优势的生产技能、管理经验、客户信息和人力资源等生产要素的途径大为拓宽,而且可以在集群内企业部门间迅速流动扩散。3.成本优势。诸多海洋文化旅游休闲企业集聚在一起,基于彼此的信任建立起联系密切的合作关系,充分体现和发挥各自的核心价值,嵌入旅游休闲活动的价值创造过程,减少寻找客户和各类人才的搜索成本、代理人识别成本、生产成本以及学习成本。4.融资优势。由于产业集群内企业在地理上的临近和相互交往的频繁,可以显著地减少信息不对称程度,增强产业集群内企业的内部融资,也可以使金融机构对企业经营管理和资信水平进行充分的掌握,避免作为债务人的企业机会主义行为的产生,降低金融机构的谈判成本和监督成本。5.创新优势。海洋文化旅游休闲产业集群内企业之间除了合作关系,同时还存在竞争关系,这推动各个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份额而持续创新。而且,由于知识和技术的外溢,促进企业持续改变对原有技术路径的依赖,获取“变异”。
海洋文化旅游休闲产业集群的网络效应使其发展空间和市场不断拓展,海洋文化旅游休闲企业从产业集群网络规模的拓展中其利润得到不断提高,从而企业价值也得到不断的提升。
四、海洋文化旅游休闲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分析
波特提出的棱形理论认为,在一个区域经济系统中,优势产业往往不是单独存在的,集群成为其主要的组织形式,通过产业各环节的有机联系集聚在一起,其决定因素主要包括“四个要素”和“两个变数”,前者包括生产要素、市场需求、企业竞争态势与战略结构、相关支持性产业,而后者则是指机会和政府,其中机会的基本属性是无法控制性,而政府政策的影响是不可漠视的。棱形理论模型进一步指出:集群所在区域即是棱形结构稳定的地区,棱形结构运用得越好,集群企业竞争力则越强。根据“棱形理论模型”,海洋文化旅游休闲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主要影响因素涵盖四大系统,即市场需求系统、生产要素系统、海洋文化休闲企业战略系统、相关支持性产业系统以及政府行为系统等(见图3)。
图3 海洋文化产业集聚的“棱形理论模型”示意图
(一)海洋文化旅游休闲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
海洋文化旅游休闲目的地是海洋文化旅游休闲产业发展的空间依托,在海洋文化旅游休闲产业集群中,各相关企业基于空间上的集聚,发展、创造并适应了新的组织环境,并形成新的战略理念,但这并不意味着在产业层次上就能够必然产生科学合理的规划。而且,伴随不同区域间社会经济交往范围的扩大和发展,产业集群内各个企业组织不但要面对产业内竞争,更要面对来自其他区域相同或相近产业集群系统的竞争。可见,为充分化解来自其他相互竞争的产业集群带来的挑战,海洋文化旅游休闲产业集群内相关企业组织需要加强产业内合作,可以采取的合作形式多种多样,比如联合创新海洋文化休闲产品、拓展新休闲市场、组建产业战略合作和联盟,以此创造有效的新型竞合模式。
(二)文化旅游休闲市场
文化旅游休闲市场是指对文化休闲产业或产品的需求,包括文化旅游休闲的需求结构、市场规模以及市场发展水平。文化旅游休闲市场除了对文化休闲旅游产业的规模与效率产生影响外,也激励文化休闲产业和企业不断创新其产品。海洋文化旅游休闲产业的发展和演进正是建立在海洋文化休闲的市场需求这一基础上,从而才能够充满旺盛的生命力。由于文化旅游休闲主要是一种侧重于文化体验的活动,同时也是一种经济行为,故其产生的根本动因是对文化旅游休闲行为的需求,其本质是基于文化体验而产生的身心愉悦和知识增长。当前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对文化休闲的需求也逐渐增加。当前我国人民已经由温饱型消费向生活质量型消费转型,各种文化休闲活动也日益成为社会经济得以运行的基本要素,城乡经济的良性循环对文化休闲需求的依赖度也日渐提高。伴随着文化消费活动的旺盛发展,文化休闲产业也顺势蓬勃发展,旅游观光、名胜古迹、民俗文化、高雅艺术等各种形式的休闲活动持续火爆,昭示着文化休闲产业的巨大能力。文化休闲产业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在当前世界性金融危机下拉动内需创造了一条有效途径。但在多样化的文化休闲市场需求环境下,文化休闲产业的成长模式也不尽相同,应该根据自身的资源要素,对市场结构进行细分,针对文化旅游休闲产业的消费主体,从而有利于提高产业集群获取细分市场竞争优势。更进一步地,海洋文化旅游休闲产业发展过程中还应该依据产业集群优势,实现市场信息渠道的充分共享,对消费主体的变化快速做出调整。
(三)生产要素
根据产业竞争优势理论,生产要素涵盖了生产经营所涉及的所有要素及其环境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讲,海洋文化旅游休闲产业生产要素至少涵盖:海洋物质文化景观、海洋非物质文化景观、人力资源、资本要素以及基础设施等。一般地讲,生产要素是海洋文化旅游休闲产业竞争优势形成的重要制约条件,而波特对此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拓展,他认为生产要素的开发机制远比生产要素的掌握程度更为重要。从当前海洋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发展模式上的“同化”是其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如各沿海城市“海洋世界”、“海洋馆”、“徐福文化节”等到处可见,还有为争夺海洋文化资源的事件屡有发生,比如青岛、烟台、威海、连云港等沿海城市争夺海“徐福东渡遗址”的事件。因此,需要不断提高海洋文化旅游休闲产业发展所需的生产要素的品质,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创新能力。
(四)支撑产业
海洋文化旅游休闲产业的核心吸引力来自于海洋文化休闲目的地的吸引物,并以海洋文化休闲活动“食、宿、行、游、娱、购”等六大基本要素以及支撑产业为基础。海洋文化旅游休闲产业集群的形成,除了能够降低旅游休闲消费者的支付成本,还可以使得相关产业实现快速的信息沟通、反馈,有利于经营风险的规避和经营效率的提高,并使产业创新能力得到增强。海洋文化旅游休闲产业集聚发展的规划应该融合精神文化层次的需求,通过借助海洋文化休闲目的地科研机构以及产业集群内其他企业对海洋文化资源内涵的发掘进行配合,相关产业和支持性产业是否具有足够的竞争力,可以显著地促进和提升海洋文化旅游休闲产业的竞争优势。
(五)机会
通常,机会来自于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而不是由企业内部产生的,甚至有时政府也难以发挥影响力,然而一旦引发机会的事件出现,依托机会来构建竞争优势可以为产业发展提供难得机遇。海洋文化休闲资源集群的形成,为海洋文化旅游休闲产业的发展凝聚起强有力的“势”,而对“势”的把握则需要海洋文化休闲企业之间的协作。而且,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发展,休闲者的消费能力与结构都逐渐发生改变,对休闲的认识不再局限于看看风景、增长见闻等,而是演化上升到文化层面以及文化层面的互动。对旅游休闲的需求的嬗变为海洋文化旅游休闲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和良好发展契机。另外,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互联网已经相当普及,3G、4G手机技术进入应用推广阶段,这都为海洋文化旅游休闲产业提供了与传统宣传营销方式所截然不同的手段,比如微博营、微信销日益深入到文化旅游休闲产业的推广中。
(六)政府
政府在海洋文化旅游休闲产业集聚中发挥着导向作用。政府提出的一系列政策,对产业集群内企业的生产经营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反过来,集群内企业的发展水平也影响着地方财政收支水平,因此,二者之间具有密切的相互关联性。从产业性质上看,海洋文化旅游休闲产业属于一种生态型产业,成为很多沿海城市的“主导产业”和优先发展产业,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相关的优惠政策为相关企业打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为海洋文化休闲企业经营的主动性创造了重要的发展平台,成为海洋文化旅游休闲产业集聚发展的坚强后盾。当前我国海洋文化旅游休闲产业集聚尚处于起步阶段,就海洋文化资源开发主体看,政府仍起着主导型作用,较多地按照原来的产业政策模式。但需要注意的是,产业集聚的政策不同于产业发展政策,产业集聚的发展强调的是企业竞合,因此,政府在产业集聚政策制定的目标是构建起一种以社会资本、相互信任和资源共享互补等为支撑的社会网络,为构建海洋文化休闲产业集群提供保障,这就要求政府应该从政策提供型转变为服务支持型。
五、以产业集群提升海洋文化旅游休闲产业竞争优势的策略
(一)通过产业集群规划,优化海洋文化旅游休闲产业结构
科学合理地对海洋文化旅游休闲产业集群进行规划,对产业组织、布局和企业规模等结构进行优化整合,以此提升产业素质,从而形成产业整体竞争优势。通过产业集群布局规划来实现海洋文化旅游休闲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第一,制定产业集聚规划时应强调海洋文化旅游休闲产业的主导地位。不同地区所具有的资源禀赋不同,这就需要根据产业发展实际选择,充分利用其优势生产要素资源。作为沿海和海岛地区所特有的、不可移动的生产要素,海洋文化资源是海洋文化旅游休闲产业所依赖的最基本生产要素,沿海城市政府在规划产业集聚项目时首先要考虑到沿海和海岛地区的海洋文化资源优势,挖掘其在产业集聚发展过程中的价值,在此基础上可以采取“自上而下”式的发展模式,以此促进海洋文化旅游休闲产业集聚。第二,整合产业集聚内部企业,优化海洋文化旅游休闲产业结构。海洋文化旅游休闲产业集群内部结构的优化整合是提升其竞争优势的内在要求。以产业集群内部整合为手段,不但需要海洋文化旅游休闲产业集群企业的整体素质的提高,还需要产业集群内企业分工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因此,通过产业集群中相关企业组织的整合优化扩大规模优势,可以提升产业集群内企业的附加值和产业竞争力。比如浙江象山县以海洋文化强县作为建设目标,通过海洋文化资源整合,海洋文化产业结构调整,着力构建五大海洋文化休闲功能分区。第一,在东部是以包括渔山岛、道人山养生岛、檀头山、花岙岛等在内的海岛为主,发展海钓、康体养生等,构建海洋康体休闲运动区。第二,在西部是以灵岩山和蒙顶山两大佛教观光风景区作为开发重点,着力打造佛教文化休闲区。第三,在南部对石浦渔港文化游览区进行扩展建设,形成南部渔文化展示区。第四,在北部主要是利用象山港大桥建成后创造的交通便捷,对越窑青瓷、海岸滩涂湿地等文化资源进行逐步开发,构建象山港湾养生文化休闲区。第五,在中部则是以松兰山滨海度假区和象山影视城为中心,建设影视文化休闲产业区。
(二)运用“钻石模型”理论提升海洋文化旅游休闲产业竞争优势
在海洋文化旅游休闲产业集聚“钻石模型”中,可以分为核心竞争力模块、基础竞争力模块和环境竞争力模块三大模块,其中核心竞争力模块包括海洋文化休闲企业战略与市场需求,基础竞争力模块包括生产要素系统与支持性产业系统,而环境竞争力模块包括机会因素与政府因素。这三大模块共同形成提升海洋文化旅游休闲产业竞争力的驱动因素,因此通过产业集聚内外部促进机制的完善可以实现海洋文化旅游休闲产业竞争优势的提升。(1)企业共生机制是海洋文化旅游休闲产业竞争力提升的核心。海洋文化旅游休闲产业集聚涵盖了渔业、文化、旅游、教育、交通、游览、娱乐,以及餐饮、住宿等诸多部门,因此,为了达到合理的规模效应,除了要注重海洋文化旅游休闲企业之间的共生发展,还不可忽视不同海洋文化旅游休闲集聚区之间的协同发展。(2)市场需求是提升海洋文化旅游休闲产业竞争力的基本动因。集聚体内部的海洋文化休闲企业为了提高自身对市场需求的适应能力,可以根据集聚区外部的消费者、竞争对手的发展变化等来收集休闲市场信息。(3)生产要素地域根植性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企业集群的竞争力及其流动性。休闲体验功能是海洋文化旅游休闲活动的本质,为满足休闲者对海洋文化休闲活动的要求,除了不断挖掘海洋文化旅游休闲资源的独特价值外,还要不断更新和完善旅游休闲基础设施。(4)相关支撑产业的完善是增强海洋文化旅游休闲产业竞争力的外在条件。海洋文化旅游休闲产业的关联产业复杂多样,因此根据协同发展模式持续加强区域内相关产业,有利于海洋文化旅游休闲产业竞争力的提升。(5)政府保障从制度层面上为提升海洋文化旅游休闲产业竞争力提供良好的宏观环境。地方政府不仅可以在政策和环境方面给予扶持外,而且在海洋文化休闲的宣传营销等方面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6)机会是提升海洋文化旅游休闲产业竞争力的偶然因素。机会可以给海洋文化旅游休闲产业的发展提供极大的发展机遇,如对相关的重要会议、大型赛事等机遇的把握可以大大提高海洋文化旅游休闲产业目的地的知名度。
(三)运用产业集群综合优势,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向产业竞争优势
随着海洋文化旅游休闲产业集聚效应的逐渐显现,其对其他区域的产业资本和相关资源的吸引力度将会逐步增强,从而导致沿海城市的要素优势由区位优势向产业优势推进。因此在海洋文化旅游休闲产业集聚区的发展过程中,产业集聚比较优势的发挥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
为发展区域性的优势海洋文化旅游休闲产业集聚,应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从产业集聚的角度整合各种资源要素,挖掘海洋文化旅游休闲产业的本质和核心,促进海洋文化产业与休闲产业的共生创新,为推动海洋文化旅游休闲产业升级和提升产业竞争力提供战略支撑,使海洋文化旅游休闲产业成为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的重要源泉。另外也应通过有效措施吸引有关机构在产业集聚区设立生产力促进中心、文化产业研究和创新中心、信息服务中心、金融服务机构、行业协会等第三方服务部门。第二,推进实施文化产业集群创意工程。创意是海洋文化旅游休闲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催化剂,创意因其具有明显的产业融合性而决定其在发展过程中具有较强的资源要素整合能力,在文化旅游休闲功能创新、技术和产品研发、营销策划、服务模式创新等各个环节都能发挥出强大的适应性和生命力,为提升海洋文化旅游休闲产业竞争力奠定重要的物质基础。第三,强调产业集聚区海洋文化的挖掘、整理和培育,塑造特色鲜明的海洋文化形象,培育各具特色的海洋文化休品牌,拓展海洋文化旅游休闲产业的发展空间。由于建立在沿海和海岛地区海洋文化和制度文化基础上,因此,集聚区内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是否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成为判断海洋文化旅游休闲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标准,即多个相关企业处在共同的空间区域内,通过便利的接触沟通,他们之间信任度和合作愿望日益增强。因此对于具有区位优势的海洋文化旅游休闲产业集群来说,培育良好的区域内企业家环境和创新制度环境非常重要,通过持续的海洋文化创新和制度环境建设,树立海洋文化旅游休闲产业集聚品牌,构建海洋文化旅游休闲产业的竞争优势。
[1] 王春艳,王月.海洋休闲旅游研究初探[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7(4):89-92.
[2] 刘堃.海洋经济与海洋文化关系探讨——兼论我国海洋文化产业发展[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32-35.
[3] 陈涛.海洋文化及其特征的识别与考辨[J] .社会学评论,2013(5):81-89.
[4] 汤学敏,胡麦秀.海洋文化要素在滨海旅游中的作用——以舟山群岛为例构建文化承载力模型实证分析[J] .上海农业学报,2012,28(2):101-105.
[5] 杨宏云.海洋文化资源与福州旅游:问题与对策[J]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1):77-80.
[6] 刘爱琳,赵鸣.海州湾海洋文化资源、人文生态环境与旅游产业发展研究[J]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1(24):137-140.
[7] 颜晓峰.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方式变革[J]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3(3).
[8] 叶云飞.试论海岛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策略——以舟山群岛海洋文化产业发展为例[J]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22(4):14-18.
[9] 刘勇.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文化旅游开发再思考[J] .山东社会科学,2012(5):73-77.
[10] 张晋,吕振波.烟台市海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研究[J] .知识经济,2014(10):13-14.
[11] 韩兴勇,孙建松.利用上海海洋文化资源发展海洋文化产业的思考[J]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2,21(4):635-640.
[12] 张颢瀚.区域一体化转型与融合体制建设研究——以长三角一体化为例[J]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3(1).
[13] 徐春霞,曾昭春,徐瑾,等.秦皇岛市海洋文化资源状况及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研究[J] .海洋开发与管理,2014,(2):50-54.
[14] 韩兴勇,刘泉.发展海洋文化产业促进渔业转型与渔民增收的实证研究——以上海市金山嘴渔村为例[J] .中国渔业经济,2014,32(2):123-128.
[15] 马登值,郑剑玲.当代中国海洋文化发展的历史考量[J]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2):15-17.
[16] 杨素梅.广州发展海洋文化产业的思考[J] .当代经济,2012(5):80-81.
[17] 梁琦.分工、集聚与增长[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18] 王发明.产业集群演进研究:回顾、分析和启示[J] .经济经纬,2009(5):60-63.
[19] 谭白英,夏华丽.论首义文化园旅游业集群式发展[J] .理论月刊,2005(4):92-93.
[20] 陈柳钦.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产业集群理论综述[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4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