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都匀市石漠化治理的主要经验、存在问题及建议

2015-04-17周光跃瞿春桃

绿色科技 2015年10期
关键词:都匀市石漠化工程

周光跃,瞿春桃

(贵州省都匀市林业局,贵州 都匀558000)

1 引言

都匀市自2008年实施石漠化治理以来,石漠化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工程区生态环境有所好转,治理区域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工程初步成效开始突显,但是,在治理的过程中,一些问题开始浮现。本文通过对7年来石漠化治理中林业建设的经验和做法、存在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同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能够为今后的石漠化治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2 都匀市基本概况

2.1 地理位置

都匀市位于贵州省南部,东经107°07′19″~107°46′26″,北纬25°51′26″~26°25′39″之间,全市国土总面积2 278.6km2,是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首府,是黔南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2 地形地貌

都匀市地处贵州高原东南斜坡,苗岭山脉南侧。海拔在800~1 200m,境内平均海拔高程938m。境内地层复杂,岩层总厚度为6 000~7 675m,有一个厚而稳定的沉积岩基底。总的地势是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地貌主要可划分为:丘陵、山地和盆地3大类,8个亚类。

2.3 气象水文

都匀市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15.9℃。平均年日照1 168h,平均年水面蒸发量800 mm,陆面蒸发量620mm,无霜期237~328d,平均289 d。年日照百分率26%。年平均相对温度79%,多年平均降雨量1 200~1 450mm。

都匀市是长江、珠江两大流域沅江水系、红水河水系和都柳江水系三个水系的分水岭。市境内长江流域沅江水系面积1 152.6km2,全市共有大小河流275条,总长1 330km。河网密度为每平方公里0.58km。地下水量较为丰富。

2.4 土地资源

都匀市共有土地总面积22.74万hm2。其中:山地187 556hm2,占土地总面积的82.83%;丘陵30 716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13.51%;盆地8 316hm2,占土总面积3.66%。

2.5 林业资源

都匀市国土总面积341.8万亩,其中林业用地210万亩,占61.4%;非林业用地131.8亩,占38.6%。森林覆盖率57.58%。常见乔木有马尾松、枫香、杉木、柏木、香樟、木姜子、栎类、桦木、白杨等,常见灌木有乌饭、杜鹃、盐肤木、毛栗、马桑、小铁子、救军粮、金丝桃等,常见草本有蕨类、芭茅等。茶为都匀市农村主要栽培经济林灌木,“都匀毛尖”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

2.6 全市岩溶面积

境内山地多,岩溶发育非常典型,分布范围广泛,根据《贵州省喀斯特石漠化综合防治图集(2005~2050)》,全市岩溶面积1 820.37km2,占土地总面积的79.9%。

2.7 石漠化面积分布及强度

据《贵州省喀斯特石漠化综合防治图集(2005~2050)》,都匀市石漠化面积在2008年治理开始以前为405.25km2,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7.78%,其中:轻度石漠化面积261.91km2,占石漠化总面积的64.63%;中度石漠化面积132.01km2,占石漠化总面积的32.57%;强度石漠化面积11.33km2,占石漠化总面积的2.80%。如表1所示。

表1 都匀市石漠化现状分布

3 石漠化治理情况

3.1 工程建设情况

都匀市2008~2014年,分别被列为贵州省石漠化治理试点县。7年来,共治理石漠化面积11 536.3hm2,占全市石漠化面积28.46%,主要实施完成了生态治理封山育林133 972亩,人工造林15 875亩。林业部分总投资2 027.81万元,其中:中央投入1 988.02万元,地方配套39.79万元,详见表2。

表2 2008~2014年都匀市石漠化治理情况统计

3.2 项目整合情况

石漠化综合治理是一项涉及面广,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和生态环境建设及社会经济发展的系统工程,为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确保治理见成效,都匀市在石漠化治理地区还同时实施了天保工程、巩固退耕还林工程、省级财政补贴造林工程、县级森林植被恢复建设项目等。这些项目和石漠化工程相辅相成,有效地发挥了项目的作用,促进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

4 成效分析

通过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都匀市岩溶地区生态环境有所好转,治理区域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工程初步成效更加突显。一是森林植被覆盖率有所提高,林草植被面积扩大,质量提高,单位面积的生物产量增加;二是水土流失减少,土地生产力有所提高;三是群众的生态环保意识增强;四是林业产业调整,林下产业不断发展,农民收入增加。

4.1 生态效率情况

石漠化治理工程实施后,项目区森林覆盖率和林草植被盖度增加、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减少、固碳释氧效益项目发挥作用。实施石漠化治理后,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了57.58%,与项目实施前的54.44%相比,提高了3.14%。岩溶地区石漠化经过连续治理,与治理前相比,工程区植物多样性有了较明显的增长,植物多样性指数得到了提高,改善了岩溶性石漠化区域的生态环境。本项目实施后,项目区森林植被得到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显著改善,随着植被的增加,贴地层的温度、湿度提高,大量枯枝落叶逐渐堆集、腐烂、分解,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结构得到改善,肥力提高。随着地被物和枯枝落叶的增多,坡耕地的减少,蓄水能力增强,洪水流量减少,常水流量增加,雨水对表土的溅蚀和地表径流对表土的侵蚀作用得到控制,表土的流失量逐渐减少。

森林覆盖率提高,对于涵养水源,改善土壤物理化学性质,提高土壤肥力,调节气候的作用逐渐提高,有效改善了项目区的生态环境,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了生态保障。

4.2 经济效率情况

通过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治理区的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农民生活有了明显改观。农村就业率由原来的85%提高到现在的95%。农业产业结构得到调整,通过林地、果园面积增加,以粮食为主的农业产业结构将得到调整并趋于合理。同时,将带动当地林副产品和其它商品的流通,拉动内需,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4.3 社会效率情况

项目实施区农户环境保护意识得到提高,生产生活方式将发生根本改变,农户收入、生活环境、教育水平获得改善,社会安定团结和谐。一是增加农村劳动力的社会就业机会。工程实施大规模林果植被建设,带动基地及林果业、相关产业的发展,将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尤其是增加农村老年人口和妇女的就业机会,有利于民族团结和社会安定。二是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和农民经济收入的增加,农民的食物结构也将发生变化,以粮食为主的食品结构将向肉、蛋、奶、果、菜齐全的方向转化,农民的生活质量有明显提高。三是提高农民生产技能和管理水平。在实施过程中,规划治理区内将有一大批农民接受各级各类林业技术培训,熟练掌握一、二门实用技术,显著提高生产技能和管理水平,提高广大农民的现代农业意识,使传统农业逐步向现代农业转化。

5 主要经验和做法

5.1 成立组织管理机构、加强领导

为加强石漠化治理工作的领导,成立都匀市石漠化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主要领导为领导小组成员,负责指导、部署、协调全市范围内的喀斯特石漠化综合防治各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局,明确市发改局统筹项目实施工作,市林业、水利、农办、农业、畜牧等部门密切配合,按项目分工,各负其责。同时要求涉及项目的乡镇也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加强领导。

5.2 因地制宜,科学规划

都匀市各级政府组织相关行业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多次实地考察、勘探,对都匀市岩溶地区石漠化的分区、分布特征和分布范围等绘制成图,因地制宜编制《石漠化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按照水利水保工程措施,植被保护与建设的生态措施,农耕措施相结合进行综合治理。一是以“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为原则,对石漠化严重的灌木林地、疏林地实行封山育林进行自然修复;对坡度平缓土层瘠薄的坡耕地种植经济林。如板栗、核桃、茶叶等,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巩固治理成果。为确保经济林木的成活率,在经济林区、造林区等配套修建小水窖、蓄水池,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段建拦沙谷坊等。三是以综合治理为主,注重治理模式的多样化相结合。石漠化综合治理涉及农、林、水等多个方面,农林部分主要采取“以封为主,封、造、育、护”相结合的方法。多种治理措施有效结合、相辅相成,充分发挥综合治理的优势。

5.3 严格程序,强化管理

严格程序,强化管理,规范操作。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加强对项目和资金的监管。认真落实了项目领导责任制、工程招投标制、施工合同制、工程监理制,并实行了项目公示制。招投标资料完备齐全,落实了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责任制,项目建设中没有出现质量和安全隐患,没有发生过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5.4 调动农民积极性

根据当地自然、地理等环境,兼顾当地农户的经济收入,做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充分带动农民的积极性。都匀市石漠化地区不仅自然条件恶劣,同时属于少数民族地区,农民生产生活水平低。为提高农户收入,改善其经济状况,采取调整种植结构,合理利用土地等自然资源建设经济林木的模式。近年来外出务工劳动力的不断增加,造成农村劳动力不断减少,很多耕地开始撂荒,为提高土地的利用,都匀市采取了农户出土地,都匀市出资金、技术的办法,在撂荒地上进行经济林的种植。项目实施完成后,将林木分配到户,由农户自行管理和收益,这一措施变单一的粮食生产经营模式为多种生产经营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还满足了石漠化生态治理的要求,同时又增加了农民收入,调动农民参与石漠化治理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5.5 做好工程验收、移交及管护

工程完工后,严格履行竣工验收程序,及时组织验收,及时编报竣工财务决算报告,对档案资料及时归档。工程验收后,按照“谁治理、谁管护、谁受益”的原则,及时办理与乡镇、村、组的移交手续,明确产权,落实各项工程运行管护主体和管护责任,制定管护制度,建立档案,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6 存在问题及建议

6.1 资金投入不足,部分项目补助标准偏低

近年来,由于物价的不断上涨,现有的投资标准已不能满足施工要求,导致项目实施推进难度大,成效不明显。因此,必须进一步提高投资标准,满足治理需要。

6.2 造林保存率难保障

部分群众思想意识差,发展意识不强,出现了地块规划落实难,造林后管护不到位,人畜破坏严重,造林保存率难保障。为保证治理成果,建议加强石漠化治理区域群众的技能培训,让当地群众熟练掌握一、二门实用技术,提高生产技能和管理水平,提高广大农民的现代农业意识,使传统农业逐步向现代农业转化。只有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才能推动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的全面开展。

6.3 破坏现象时有发生

石漠化治理区域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治理难度相当大,若遭受严重的人为因素破坏,将对治理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通过对近几年石漠化治理区域的调查,治理区域内仍然存在乱砍滥伐,森林火灾和乱开乱垦现象的发生,这些现象的发生,严重影响了石漠化治理的成果。因此,在开展石漠化治理的同时,还应加强石漠化治理区域群众的宣传力度,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防治石漠化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务必让石漠化区域内的群众充分认识石漠化的严重性,积极参与到石漠化的防治中来。另外,还要加大打击力度,对乱砍滥伐、引发森林火灾和乱开乱垦现象要严惩不贷,确保石漠化治理成果。

6.4 农村生活用能

薪柴是都匀石漠化地区农村的主要生活能源之一,每年每户都会采伐大面积的林木作为薪柴使用,从而导致大面积林草植被破坏,严重影响了石漠化的治理进程。为减少农村群众对薪柴的依赖,应加大沼气、节煤灶、节柴灶的使用,妥善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确保治理成果,加速植被恢复。

7 结语

多年来,都匀市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科学治理、合理利用”的方针,紧密结合该市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采取了科学、合理的治理措施,有效遏制了石漠化的加剧,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了明显改善。

[1]都匀市档案史志局.都匀年鉴[M].德宏:德宏民族出版社,2013.

[2]都匀市人民政府.都匀市2008~2014年石漠化综合治理重点工程初步设计报告[R].都匀:都匀市人民政府,2008~2014.

[3]刘 曦,田 春,尹颜伟.都匀市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现状及对策探讨[J].绿色科技,2015(5).

[4]马 宏.浅谈屏边石漠化综合治理中林业建设思路[J].绿色科技,2015(5).

猜你喜欢

都匀市石漠化工程
《计算机辅助工程》征稿启事
石漠化信息提取与时空演变分析
——以贵州威宁县为例
滇东北岩溶地区石漠化时空演变过程分析
鲁甸县石漠化发展趋势及综合治理对策
野猴闯入蛋糕店吃“霸王餐”
广西南宁市岩溶土地石漠化状况及动态变化分析
都匀市挂牌成立老干部党校
子午工程
都匀市召开2016年老干部、老年教育工作暨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
黔南:都匀市力争五年实现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