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源杀菌剂20%丁香酚水乳剂对草莓灰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2015-04-17张猛
摘要:采用温室大棚内随机区组小区试验,以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为对照药剂,研究了植物源农药20%丁香酚水乳剂对草莓灰霉病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植物源杀菌剂20%丁香酚水乳剂 300、375 g a.i./hm2对草莓灰霉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明显高于对照药剂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 1875 g a.i./hm2,同时对草莓生长安全;第3次施药后,20%丁香酚水乳剂 225 g a.i./hm2+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 750 g a.i./hm2防效极显著高于20%丁香酚水乳剂 300 g a.i./hm2 处理(P<0.01),表明植物源农药与化学农药混用能够在较低药剂浓度下有效防治草莓灰霉病。
关键词:草莓灰霉病;丁香酚;植物源杀菌剂;防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S482.2+9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5)01-0132-02
收稿日期:2014-08-31
基金项目: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编号:CX(12)5041]。
作者简介:张猛(1982—),男,山东泰安人,博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植物源农药抑菌机理研究。Tel:(025)84391863;E-mail:z320m320@163.com。灰霉病是草莓上发生的主要病害之一,分布广泛,在草莓全生育期均可发病,叶柄、叶片、花蕾、花瓣、果柄、果实都可感染,但主要是在开花后发生,是造成烂果的主要原因,一般减产10%~30%,重者在50%以上,严重阻碍了草莓生产发展。目前,用于防治灰霉病的化学药剂主要有苯并咪唑类、二甲酰亚胺类和N-苯氨基甲酸酯类,长期大量使用这几类杀菌剂,可造成灰霉病对多种药剂产生不同程度抗药性[1-5],化学农药残留对环境的污染等问题使得化学药剂防治已不能达到人们对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的要求。采用高效、低毒、环境友好的植物源农药来替代传统化学农药防治灰霉病是草莓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丁香酚主要存在于丁香油、肉桂叶油、肉桂皮油、樟脑油、肉豆蔻油等中,对真菌引起的病害均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对植物灰霉病有较好防治效果,且高效、低毒、无公害、无残留、不污染环境、不影响农产品品质。本研究以腐霉利为对照药剂,研究植物源杀菌剂丁香酚对草莓灰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旨在为该药剂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供试药剂:20%丁香酚水乳剂,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食品质量安全与检测研究所投入品项目组研制;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上海农安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草莓品种:宁玉、红颊,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提供。
1.2试验设计
试验设20%丁香酚水乳剂 300、375 g a.i./hm2,20%丁香酚水乳剂 225 g a.i./hm2+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 750 g a.i./hm2,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 1 875 g a.i./hm2,以喷施清水为空白对照,共设5个处理,每处理4次重复,每个小区面积20 m2,共20个小区。
1.3试验方法
试验田位于泗洪县魏营镇草莓基地,试验田为大棚草莓连作田,2012年8月25日定植,双膜大棚越冬,土壤质地为黏土,肥力上等,pH值 7.2左右。试验期间共施药3次,每隔7 d左右喷1次,时间分别为12月6日、13日、20日。12月6日首次施药时灰霉病零星见病,草莓处于结果期。采用工农16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用水量750 L/hm2。
1.4调查统计方法
分别于第1次施药前调查病情基数,第2、3次施药后7 d(12月27日)调查各小区草莓果实病情。每小区5点双行跳跃取样,每点定10株草莓,调查总果数和病果病级数,计算防病效果。对防病效果进行方差分析,各处理间采用Duncans新复极差法进行多重比较。施药后不定期观察草莓的生长发育情况,以明确药剂对草莓的安全性。病害分级方法及病情指数、防治效果计算公式如下。
病害分级标准:0级,叶片、果实无病斑;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果实面积的1%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果实面积的2%~5%;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果实面积的6%~20%;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果实面积的21%~40%;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果实面积的40%以上。
病情指数=[∑(各级病叶、果×该病级值)/(调查总叶、果数×最高病级值)]×100;防治效果=[(对照区病情指数-处理区病情指数)/对照区病情指数]×100%。2结果与分析
2.1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治效果
由表1可知,20%丁香酚水乳剂 300、 375 g a.i./hm2,20%丁香酚水乳剂 225 g a.i./hm2+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 750 g a.i./hm2,在第2次施药后7 d防病效果分别为8112%、77.91%、76.58%,对照药剂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 875 g a.i./hm2的防效为62.80%;第3次施药后7 d 各处理防病效果分别上升至83.16%、88.98% 、86.14%,对照药剂上升为74.80%。
由表2可知,20%丁香酚水乳剂 300、375 g a.i./hm2,20%丁香酚水乳剂 225 g a.i./hm2+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 750 g a.i./hm2,在第2次施药后7 d防病效果分别为7856%、83.04%、77.12%,对照药剂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 1 875 g a.i./hm2的防效为63.28%;第3次施药后7 d 各处理防病效果分别上升到84.55%、89.12% 、88.01%,对照药剂上升为77.23%。表120%丁香酚对宁玉草莓灰霉病的防治效果
2个草莓品种在相同环境条件下对灰霉病感病程度不同,红颊比宁玉严重;在2次施药后,对照药剂防效极显著低于丁香酚药剂处理,可能与该地区长期使用该类药剂,草莓灰霉病菌对此类药剂产生抗药性有关;第3次施药后,20%丁香酚水乳剂 225 g a.i./hm2+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 750 g a.i./hm2 防效显著高于20%丁香酚水乳剂 300 g a.i./hm2 处理,防效与20%丁香酚水乳剂 375 g a.i./hm2 处理相近,表明丁香酚与腐霉利混用对草莓灰霉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2.2草莓安全性调查
施药后不定期观察草莓生长情况,各处理草莓生长发育正常,未见任何不良影响,表明安全性较好。
3结论与讨论
由灰葡萄孢菌引起的草莓灰霉病是目前草莓生产中的主要病害。本试验调查发现不同的草莓品种对灰霉病的感病程度不同,选用感病低的草莓品种能够在同样的栽培管理条件下减少灰霉病对草莓的危害。迄今为止,尚未发现对灰霉病具有免疫能力的草莓品种,因此采用化学防治是控制灰霉病的主要措施之一[6-7]。草莓灰霉病敏感生育期为开花坐果期至采收期,用药最佳时期在草莓第1花序有20%以上开花、第2花序刚开花时,但是草莓花期用药易产生畸形果,果实期用药易造成果实污染等问题。近年来,植物源农药因为具有低毒、环境友好、对靶标不易产生抗性等优点而受到人们的青睐[8-9]。田间试验示范表明,20%丁香酚水乳剂 300、375 g a.i./hm2 对草莓灰霉病均有较理想的防治效果,显著高于对照药剂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 1 875 g a.i./hm2的防效。但是植物源药剂也存在着药效发挥慢、当病害大面积暴发时很难及时控制病情发展,用药成本比化学农药高等问题。本试验在第3次施药后,20%丁香酚水乳剂 225 g a.i./hm2+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 750 g a.i./hm2防效高于20%丁香酚水乳剂 300 g a.i./hm2 处理,防效与20%丁香酚水乳剂 375 g a.i./hm2 处理相近,表明丁香酚与腐霉利混用对草莓灰霉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采用化学农药与植物源农药混用或者交替使用技术,结合化学农药的速效性的特点,既可快速有效控制病害蔓延,又能减少化学农药对环境污染、农药残留,并可节约用药成本,符合目前农民对农产品无公害生产和增产增收的要求,可以作为田间防治草莓灰霉病的一种用药模式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明国,叶钟音,杭建胜,等. 对多菌灵具有抗性的草莓灰霉病菌菌株形成于分布研究[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0,13(3):57-60.
[2]刘波,叶钟音,刘经芬,等. 对多菌灵、速克灵具多重抗性的灰霉病菌菌株性质的研究[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3,16(3):50-54.
[3]纪明山,程根武,张益先,等. 灰霉病菌对多菌灵和乙霉威抗性研究[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98,29(3):213-216.
[4]纪明山,祁之秋,王英姿,等. 番茄灰霉病菌对嘧霉胺的抗药性[J]. 植物保护学报,2003,30(4):396-400.
[5]张传清,张雅,魏方林,等. 设施蔬菜灰霉病菌对不同类型杀菌剂的抗性检测[J]. 农药学学报,2006,8(3):245-249.
[6]赵密珍,余桂红,钱亚明,等. 草莓品种灰霉病抗性田间鉴定[J]. 植物遗传资源科学,2002,3(4):36-38.
[7]杨敬辉,陈宏州,吴琴燕,等. 啶酰菌胺对草莓灰霉病菌的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效[J]. 江西农业学报,2010,22(9):94-95,98.
[8]张应烙,尹彩薄. 植物源杀菌剂的研究进展[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31(3):402-408.
[9]沐祥,吴祥,束兆林,等. 新型植物源杀菌剂20%乙蒜·丁子香酚可湿性粉剂防治草莓灰霉病试验[J]. 农药,2010,49(6):458-459.陈燕,谢红辉,黄凤宽,等. 四斑广盾瓢虫成虫对桃蚜的捕食功能反应[J]. 江苏农业科学,2015,43(1):134-136.